有人說美國是「恐怖主義」元兇?看看這20場戰爭就知道了

2020-12-08 過而正善

二戰後美國對外戰爭20例

1. 韓戰(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美國幹預阻礙朝鮮半島內部統一,美國於9月15日集結以美軍為首的英法等16國聯軍在韓國仁川登陸開始反攻北朝鮮。

中國人民志願軍

2. 武裝入侵黎巴嫩(1958年7月15日—1958年10月底)黎巴嫩國內爆發動亂,1958年7月15日下午3點美國以保護「黎巴嫩主權」和「美國僑民」為藉口,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1500名海軍陸戰隊在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的哈爾迪灣實施登陸,接著佔領了貝魯特國際機場,對黎巴嫩人民武裝起義實施軍事打擊。至同年8月初,美軍入侵黎巴嫩的人數已達48000人。

3. 豬灣事件又稱吉隆灘事件(1961年4月17日—1961年4月20日)。1961年4月17日黎明,1400名古巴流亡分子被編成「2506」突擊旅,下轄4個步兵營、1個摩託化營、1個空降營、一個重炮營及數支裝甲分隊。從美國邁阿密的中央情報局秘密訓練基地出發,跨海來到古巴首都哈瓦那以南的豬灣登陸,在美國飛機和美國海軍軍艦的直接掩護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維利亞斯省南部登陸,佔領了長灘和吉隆灘,並繼續向北推進。此事件成了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4. 越南戰爭(1961年5月—1973年3月29日)。美國扶持南越政權對抗蘇聯和中國支持的北越政權,阻礙越南內部自行統一。美從1961年5月開始派遣第一批特種部隊至美軍全部撤出越南戰場前,共計投入250萬軍隊輪番上陣。1967美軍駐南越境內的總兵力已近47萬人。戰爭期間美軍大約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多人,2000多人失蹤,戰爭大概消耗4000多億美元。

5. 入侵多米尼加(1965年4月28日—1966年9月)。多米尼加國內爆發動亂,這時美國正在東南亞進行越戰,卻毫不猶豫出動22000名大兵開入多米尼加,藉口保護美僑生命和財產安全,助其「恢復社會秩序」。幾天內,美國部隊便佔領了首都聖多明各的各個要塞。隨著局勢的發展,美國又陸續出兵增加到35000人。

6. 入侵格瑞那達(1983年10月25日—1983 年 12 月 15 日)。此次行動,美軍投入近8000名陸軍士兵、海軍士兵、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員參加緊急狂暴行動,東加勒比國防軍也投入353名士兵。美軍有19名士官兵陣亡、116名受傷;古巴部隊則有25人陣亡、59人受傷、638人被俘。格瑞那達部隊共有45人陣亡、358人受傷,另外至少有24名平民在戰鬥中被波及而喪生。

7. 空襲利比亞(1986年4月15日)。1986年4月5日,在西德柏林,美國駐軍經常去的一家迪斯科舞廳發生爆炸,兩名美軍士兵和一名土耳其裔德國婦女死亡,另有230人受傷,其中包括50多名美軍人員。美國聲稱從東德的利比亞特工處獲得了有關襲擊事件的電話記錄。同年4月15日,美國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由,對利比亞實施了一次「外科手術」式的空襲作戰。在此次行動中,美國使用當代最先進的電子戰、精確制導、高速反輻射雷達和遠程航空等高技術武器裝備,僅用短短23分鐘,就摧毀了重點預定目標。

8. 武裝入侵巴拿馬(1989年12月20日—1990年1月3日)。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由,出動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2.6萬名精銳部隊,趁著夜色對巴拿馬實施「正義事業行動」。美國作戰行動在48小時內完成,控制了巴軍的大部分兵營,推翻了諾列加政府。1990年1月3日,諾列加被迫走出梵蒂岡駐巴使館,向美軍投降。

9. 利刃刺向賴比瑞亞(1990年6月3日—1991年1月9日)。美國以賴比瑞亞內戰威脅到本國僑民的安全為由,宣布實施「利刃行動」,派遣一支由 4 艘戰艦、27 架作戰飛機和 2300 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從地中海駛抵賴比瑞亞附近的海域待命。8 月 5 日,位於賴比瑞亞海岸的美國特遣部隊的海軍陸戰隊攻入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控制了美駐利使館及周圍地區,開始了撤離行動。此次行動一直持續到1991年1月9日,最終撤出2690 人,其中包括 330 名美國公民,以及賴比瑞亞、義大利、加拿大和法國等國的國民。

10.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1991年2月28日)。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發動了局部戰爭。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取得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最終,多國部隊以較小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使伊拉克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伊拉克損失慘重,2—3萬名士兵陣亡,超過7萬名受傷。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使用了貧化鈾武器,造成伊拉克軍方和平民的癌症發病率在4年內上升了大約20倍

11. 武裝幹涉索馬利亞(1992年12月4日—1994年3月21日)。1992年12月4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宣布派遣一支2.8萬人的部隊,參加在索馬利亞的援助行動。按照原來計劃,美應於1993年1月底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控制地區,撤出其緊急幹預部隊。但是,1993年初,駐索美軍開始多次捲入武裝衝突。期間艾迪德指揮2000名武裝人員,與兩萬餘名維和部隊周旋,共有56名維和部隊士兵和500多名索馬利亞人在衝突中喪生,其中美軍死亡18人,損失3架武裝直升機和部分軍車。1994年3月21日,美軍從索馬利亞撤出。

12. 「戰斧「劈向波赫(1994年8月30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為削弱波赫塞族的軍事實力,迫使其接受美國提出的波赫和平方案,北約以保衛塞拉耶佛等聯合國「安全區」為由,動用以美國海空軍為主的北約部隊,於1994年8月30日及9月20日連續兩周出動大批飛機對波赫塞族軍事目標及部分民用設施進行猛烈轟炸。9月10日,美海軍飛彈巡洋艦「諾曼第」號向波赫東北部的塞族防空設施發射了13枚「戰斧」式巡航飛彈。此次北約用於空襲的飛機約170架,其中美國約87架。

13. 入侵海地太子港(1994年9月—1996年4月)。1991年9月30日,海地發生軍事政變,民選總統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後逃亡美國。1994年6月─7月間,美國組建以美軍為首的1.5萬人的多國部隊,準備採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軍政府下臺。9月19日,當首批美軍士兵在太子港登陸時,海地軍隊與示威群眾發生了小規模衝突。此後,雙方多次發生武裝衝突。駐海地美軍兵力一度達兩萬人。1995年3月,美軍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任務,1996年4月美軍全部撤出。

14. 軍事打擊蘇丹和阿富汗(1998年8月20日)。美國為了報復恐怖分子對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的炸彈襲擊,分別命令遊弋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戰艦艇,用「戰斧」巡航飛彈同時襲擊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目標。

美國以飛彈報復恐怖活動引起世界關注。普遍認為,用國家恐怖來對付集團或個人恐怖,只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恐怖和混亂。蓋達組織頭目奧薩瑪·賓·拉登也譴責了這次軍事行動。

15. 空襲南聯盟(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24日—1999年6年10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為了謀求歐亞大陸,特別是巴爾幹地區的戰略控制權。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旗號,於1999 年 3 月 24 日起對南聯盟發動大規模空襲。在持續 78 天的轟炸中,聯軍投射的炸彈總數超過 2.5 萬枚,其中精確制導攻擊炸彈約 8 千枚,佔總數的三分之一。這場戰爭造成南聯盟約 296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超過 1700 名平民死亡,約 1 萬名平民受傷。位于貝爾格萊德市中央的中國駐南大使館也遭到轟炸,死傷超過 20 人。此外,北約盟軍至少向科索沃和塞爾維亞境內投放了 1.5 噸的貧化鈾彈,被認為是造成該國癌症病發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

16. 阿富汗戰爭(2001年10月7日—2014年12月29日)。「9.11」恐怖襲擊之後美國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涉嫌策劃「9. 11」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頭號人物賓拉登為由,發動軍事行動,打擊塔利班政權。「塔利班」源於阿拉伯語,意為「學生」,如此命名源於成員多是當地不滿軍閥混戰的學生。2001 年 10 月 7 日,美國發起了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軍事打擊行動,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發起戰爭,標誌美國反恐戰爭的開始。美軍動用 15 架轟炸機,25 架戰鬥機,6 小時內實施 4 輪轟炸,攻擊30 多個阿富汗境內目標。截止到 2001 年 12 月 31 日,美軍共出動作戰飛機 5000 架次以上,投射炸彈飛彈 1.2 萬多枚,其中 60%以上是精確制飛彈藥。通過軍事打擊行動,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網絡基本被摧毀 。阿富汗戰爭是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以空中精確打擊為主要打擊樣式的戰爭。

由於雙方實力對比懸殊,屬於非對稱戰爭。2011 年 5 月 1 日,歐巴馬宣布美國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內擊斃了賓拉登。2014 年 12 月 29 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

17. 第二次海灣戰爭(2003年3年20—2011年12年15)。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美英聯軍從2003年3月20日起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宣布推翻薩達姆政權。美英聯軍先後向伊拉克十餘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飛彈500枚。2003年12月13日,美軍在提克裡特抓獲薩達姆·海珊。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此次戰爭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1年12月1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

18. 利比亞戰爭(2011年3月19日—2011年10月31日)。在政治上,卡扎菲支持巴勒斯坦事業。為此,1979年,美國將利比亞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之一。2011年3月17日,美國及北約自稱為落實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結成「廣泛聯盟」聯合行動3月19日起,美、法、英等國戰機和艦艇打擊利比亞當時卡扎菲政權的相關目標。3月31日,北約正式從美英法等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8月22日凌晨,反政府武裝控制首都的黎波裡,並於10月20日完全佔領卡扎菲武裝最後一個據點蘇爾特,卡扎菲被抓,因傷重不治而身亡。10月31日子夜,北約結束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19. 出兵喀麥隆(2015年10月12日)。2015年為了協助非洲國家打擊極端組織「博科聖地」,美國於10月14日宣布向喀麥隆派兵300人。首批90名美國士兵於12日進入喀麥隆部署,他們將主要從事「情報、監視和偵察」工作,對喀麥隆和奈及利亞的邊界地區進行保護。

20. 轟炸敘利亞(2017年4月7日)。為報復3天前,發生在汗謝洪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4月7日美國海軍從位於地中海的伯克級驅逐艦上發射了59枚戰斧巡航飛彈,打擊位於敘利亞境內由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沙伊拉特空軍基地。行動摧毀了空軍基地的戰機、防禦機庫、石油和後勤儲備、彈藥庫、機場防空系統和雷達。此次行動摧毀9架飛機,共有16人在這次襲擊中死亡,其中7人為敘利亞士兵。

結語

在美國短短244年的歷史上,竟總共有超過200次以上的軍事行動。以上列出的僅僅只是二戰後的一些主要的重大軍事行動。

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3年4月21日發布的《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統計,美國是冷戰結束後世界上對外發動戰爭最頻繁的國家。2001-2011年間,每年約有1.4萬至11萬名平民死於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

2017年3月9日國新辦發布的《2016年美國的人權紀錄》顯示,2009年以來,美國無人機攻擊僅在巴基斯坦、葉門和索馬利亞就造成超過800名平民傷亡。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2月19日,美國空襲伊拉克7258次,空襲敘利亞5828次,造成733起平民死亡事件,共導致4568-6127名平民死亡。

相關焦點

  • 朝鮮痛斥美國「2018年度國別恐怖主義報告」:嚴重政治挑釁
    (觀察者網訊)據朝中社11日報導,朝鮮外務省發言人5日就美國國務院近日發表「2018年度國別恐怖主義」再次詆毀朝鮮一事,回答朝中社記者提問。內容如下:11月1日,美國國務院公布「2018年度國別恐怖主義」,再次詆毀朝鮮。此舉再次赤裸裸地表明,美國被對朝成癮反感所俘虜,依然如故地推行對朝敵視政策。朝鮮外務省認為充斥種種虛偽和捏造的美國「2018年度國別恐怖主義」是對朝鮮的嚴重政治挑釁,對之予以譴責和全面駁回。
  • 沙特被美國偷偷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
    根據這份備忘錄,自10月1日起,沙特公民將「享受」和伊朗、伊拉克、蘇丹、利比亞和敘利亞這5個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黑名單上的公民一樣的「待遇」。  但最新的報導說,在沙特方面的爭取下,美國已在口頭上將沙特撤下黑名單。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恐怕沒有沙特想像得那樣簡單,美國對沙特人的審查措施恐怕「該出手時還會出手」。
  • 美國出兵阿富汗的實質:不僅僅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還要控制這裡
    我們都知道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那麼阿富汗戰爭僅僅是美國為了反恐嗎?我們下面就來分析分析:第一,阿富汗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反恐,打擊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組織,還要將不聽話的阿富汗政府塔利班政權給剪除掉,畢竟一個不聽話的阿富汗政府,是不受美國政府待見和喜歡的,所以說藉助打擊恐怖主義的同時,將它們的保護傘也給他們打掉,然後在換上親美的政府,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一箭雙鵰的事情。
  • 美國奧蘭多槍擊事件被定性為「地方恐怖主義」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外媒12日報導,美國奧蘭多市奧蘭芝區區長傑瑞·傑明斯表示,奧蘭多槍擊事件被定性為「地方恐怖主義」。  傑明斯說,「這一案件被作為地方恐怖主義進行調查」。美國「地方恐怖主義」是指那些不一定與國際恐怖主義有關的大規模殺傷性事件。
  • 觀點 弗朗西斯·福山: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根除恐怖主義
    美國也由此被拖入反恐戰爭的泥潭,過去十年軍力和財力不斷受損,卻未能有效減少恐怖主義的威脅。2011年5月1日,美國擊斃蓋達組織領導人奧薩馬·賓·拉登,預示著全球反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但是隨後不久,塔利班迅速予以還擊,擊落了美國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22名隊員搭載的直升機,這支美國最精銳的部隊遭受了20多年來最致命的打擊,也印證了人們對恐怖組織復仇的擔心不無道理。
  • 美國展開全方位反恐怖戰爭 開戰只待 "確鑿證據"?
    一方面,美國在海灣地區迅速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力量集結,三支航母編隊已經在阿曼附近海域會合,美國已具備隨時動手的條件,「復仇之劍」已然高高懸掛在了賓·拉登和阿富汗塔利班的頭頂;另一方面,美國到底準備打一場什麼樣的反恐怖主義戰爭也日見端倪,可以說,在這場反恐怖主義戰爭中,「報復性軍事打擊」似乎並不是布希政府為了回應「9·11事件」需要採取的迫在眉睫的政策。
  • 見智:郭憲綱談恐怖主義根源及防治_ 中國網
    這場恐怖襲擊對法國、對歐洲乃至全球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恐怖主義,我們國家應該怎麼做。下面我就先談第一個方面,為什麼法國我們看今年它連續遭受了好多次的恐怖襲擊?我想有三個原因。第一,法國是在歐洲國家中在打擊伊斯蘭國空襲方面法國是走在前面的,非常的積極,這次恐怖襲擊中的時候,有些恐怖分子也高喊是為了敘利亞,為了敘利亞國而報仇,我想這是第一個原因。
  • 美國歷史教科書:從不描述越南戰爭的殘酷
    本文摘自《人民網》 作者:佚名 原標題:《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錯誤:印第安人從來沒見過感恩節宴會》對於越南戰爭的發生和結束,美國歷史教科書所採用的描述都很相似他們並不考查美國為什麼捲入戰爭,又為什麼停止戰鬥。同樣,他們也沒有認識到這場由美國挑起的戰爭的殘酷性。美軍投向平民的炸彈,相當於整個二戰戰場上使用量的三倍再加上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感恩節真的起源於歐洲移民邀請印第安原住民一同慶祝豐收的活動嗎?答案是否定的,印第安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宴會。
  • 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燒掉」上百億軍費,美高官說美國勝利了
    據美國《星條旗報》本月初報導,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對外表示,美軍將在2021年1月中旬之前,從阿富汗撤出約2500名士兵,此前,他還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說,「我們(美軍),在阿富汗取得了經典的勝利。」戰爭打了近20年,燒掉上百億軍費,美軍的「勝利」從何而來?什麼,又叫做美軍的經典勝利呢?
  •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20年:與當事者一同看恐怖主義與日本社會
    在東京這場悲劇十年之後,倫敦公共運輸系統也在2005年夏季遭到連環炸彈恐怖襲擊。東京、紐約、馬德裡、倫敦、孟買、昆明……放眼全球,在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個大城市裡已發生數十起針對公共運輸系統的恐怖襲擊,公共運輸工具正成為襲擊的重點目標。幾十天之前發生的日本人質事件,也給我們拋來了更多關於恐怖主義的思考。 20年來,受害者對東京沙林毒氣事件還有哪些感受?
  • 美國霸權還能持續多久?德專家坦言:這場戰爭發生後就結束了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處於世界強國的位置上,其各方面實力在世界上也都是頂尖的。二戰過後,美國就以強勁的實力稱霸了世界,至今為止已有數十年了。如今不少的國家也飛速發展,其實力開始漸漸逼近美國,這讓許多人開始疑惑:美國還能稱霸世界多久呢?
  • 美國於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9.11無疑是對美國最大的羞辱,二戰中美國曾被日本偷襲珍珠港,這讓當時反戰主義佔上風的國內狀況情勢急轉,而第二次遭受本土攻擊那就是9.11了,所以全國上下緊密團結一致對外,在一片喊打聲中,很多人忽略了所謂的恐怖主義勢力原來是美國自己的歷史遺留問題。
  • 伊拉克戰爭時期,俄羅斯為何沒救薩達姆?這三點是關鍵
    美國在世界上從不掩飾其是一個以戰爭發家的戰爭販子,而美國所發動的各種戰爭不僅僅會掠奪資源,更是在向世界推銷其新式武器,海灣戰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例子。第一點就是俄羅斯並沒有料到美國會繞過聯合國發動戰爭,畢竟此前所發生的戰爭都是在聯合國進行過報備的,俄羅斯也同意了要幫助伊拉克在聯合國上面反對美國發起戰爭,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護伊拉克免受美國的侵害,但是讓俄羅斯沒想到的是美國直接以伊拉克有恐怖主義組織為名直接向伊拉克發動了戰爭。
  • 打贏中越戰爭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美專家:很少有人知道
    導語:打贏中越戰爭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美專家:很少有人知道中越戰爭,實際上指的就是對越反擊戰,在中越戰爭當中,越南站前的態度很是不屑,但是最終還是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雖然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是中國,但越南也自稱取得了勝利。但這場戰爭誰勝誰負其實已經自有定論。在1979年的2月17日,我軍佔領了越北的一些重要城市還有城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這個事情真的非常了不起。同時摧毀了越南的一些公共設備,這樣一來越南就根本毫無還擊之力,經濟上面越南也受到了一個很大的重創。最後速戰速決,快速撤兵。
  • ...和恐怖主義事件時有發生。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旅行警告說,考慮到...
    【美國對南亞四國實施旅行禁令】據孟加拉國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國務院發出紅色預警,要求美國公民不得訪問孟加拉國。同時對亞洲地區的阿富汗、印度和不丹也實施旅行禁令。美國國務院建議美國公民對訪問孟加拉國要保持高度謹慎,因為在孟加拉國的大城市裡,搶劫、羞辱、販毒等犯罪行為和恐怖主義事件時有發生。
  •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18周年:重建路漫漫 和平仍是奢望
    此外,在被問及日常經歷時,只有36%的阿富汗人說他們能回憶起過去24小時之內曾經笑過,60%的被調查者表示有時買不起食物,50%的被調查者表示有時住不起房子。阿富汗平民:不應被遺忘的受害者自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阿富汗平民成為最大的犧牲者和受害者。
  • 剷除恐怖主義毒瘤的治本之策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毫無道德底線地編造虛假信息、扭曲報導角度,惡意妖魔化、汙名化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去年6月,美國又炮製出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妄圖借所謂「教培中心問題」,插手新疆事務,對中國搞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再次暴露出美國打著人權旗號,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醜惡嘴臉。
  • 西方如何看待韓戰?這場戰爭對於中國相當於獨立戰爭於美國!
    衝鋒中的志願軍先烈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百廢待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和壓迫,中國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被圍殲的美軍機器化部隊當年志願軍先烈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尤其是美軍,剛剛經歷過二戰,二戰紅利大部分都沒美國收入囊中,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或者軍事,都不是中國可以比擬的
  • 後工業化社會下的恐怖主義 | 9·11恐襲
    該機最終以580英裡時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片空地上,距離其原本極有可能的襲擊目標——白宮或者國會大廈——僅20分鐘的飛行時間。政治和經濟中心的血流成河無疑給這個富足民主了百餘年的國家當頭一棒:這一系列的恐怖襲擊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共計有高達2996人遇難。
  • 美國種族歧視就像是白色恐怖主義,早已深入骨髓|墨西哥_社會|種族...
    編輯:野原圓圓校對:酸菜魚《華盛頓郵報》做出了這樣一個評論:在那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最近一段時間來的遭遇可以說是讓人很痛心,就像山火狂燒以及疫情肆虐。從這種種評價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似乎還有一定的嘲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