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聲:《正倉院鳥毛文字屏風印徵唐代花體篆書》

2020-12-10 樂藝會

圖1、東京國立博物館御即位紀念特別展《正倉院の世界》海報

圖2、熱情的觀眾在展館前排起數百米的長龍

這次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正倉院展,除一睹諸多珍寶級寶物的風採外,還意外地看到鳥毛篆書屏風,這讓我大喜過望,因為,屏風上的漢字篆書,正是在我國失傳了近千年的花體篆書。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古錢上的花體篆書,「花體篆是中國書法上的一種書體,只在唐代流行過一段時間,今天已經很少有人使用,甚至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見過。據說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還保存有我國唐代鳥毛貼制的文書屏風,上面的書法就是花體篆書。有趣的是,我收藏的一兩枚宋代大型壓勝錢『金玉滿堂背雙螭龍』上就保留了花體篆的身影。如果從保留書法藝術的角度講,這兩枚錢就更顯得有特殊意義」。當年寫下這段文字時我還在想,今生怕是無緣能見到了它們的「真身」了。因為正倉院收藏的寶物8000多件,多秘不示人,沒想到的是這次我能與它不期而遇,親眼看到心儀已久的1000多年前的花體篆書,實在是榮幸之至。因為它可以和我國古錢上的花體篆書相互印證。

這次正倉院展出的鳥毛篆書屏風(1、2)有中文說明如下:

「國家珍寶帳記載的六扇一席屏風,聖武天皇生前所愛之屏風,其上用篆書及楷書交替書有君主的座右銘,兩行各八個字,篆書文字上貼有羽毛,根據調查,是日本國產綠雉或長尾雉的羽毛。本品在日本製作。產自奈良時代,公元8世紀」。(相當於中國唐代鼎盛時期)

圖3-4、鳥毛篆楷書屏風第1、2扇

屏風上的文字是:

「主無獨治,臣有贊明,箴規苟納,咎悔不生」。

我簡略翻譯了一下,大意是:做為一個君主,要時刻避免專制一言堂,才能得到群臣的讚頌並視為明君;如果來自下面的箴諫都能採納,那麼過失和悔恨就都不會發生了。

展出的其它屏風上的文字還有:

明王致化,務在得人,任愚政亂、用哲民親。

近賢無過,親佞多惑,見善則遷,終為聖德。

(畫冊上沒有錄入)

純楷體所書的兩扇屏風文字:

正直為心神明所祐,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父母不愛不孝之子,明君不納不益之臣。

圖5-6、鳥毛楷書屏風第3、4扇

圖7、放大圖可以清晰看出粘在文字上的鳥毛

因為不可以拍照,這些說明是我現場抄在小本子上的。我還在本子上摹寫了這十六個文字及大致的圖案,由於觀眾太多擁擠不堪,我在昏暗和擠來擠去中艱難地摹寫了所有鳥毛屏風的全部80(含篆楷)個文字。沒想到,出展廳後居然有此次展覽的畫冊出售,我買下畫冊後又發現畫冊只收錄了所展鳥毛屏風中的一半文字,我這費力的摹寫也算是沒有白白付出。

圖8、作者在現場摹寫的屏風文字

根據說明,對以往的提法應當更正:鳥毛篆書屏風並非產自大唐,而是日本在當地製作。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製作工藝和文書字體,肯定是受到中國的影響。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餘人,他們當中有留學生、留學僧、還學僧、請益生、知乘船事、譯語、主神、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船師、卜部、音聲長、音聲生、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船匠、柁師、挾杪、傔人、雜使、水手長、水手等。 遣唐使團集中了當時日本外交、學術、科技、工藝、音樂、美術、航海等方面的優秀人才,以保證最大限度地完成外交使命、吸收先進的唐朝文化,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屏風從設計製作到文字書法,可以視為大唐文化的翻版。

我收藏的第一枚「花體篆書」金玉滿堂背雙螭龍大錢(見圖8-9),多年前從杭州一位朋友手中集得。據傳這枚錢當年出自浙江的一口古井中,伴出的還有宋代瓷碗等物,考古證明是宋代的。這就說明這枚錢的下限最晚是宋代。此錢老生坑,錢文、紋飾均清晰未磨損,面背狹郭,地張施羅紋。製作精整,是同種類錢中品相較好的,很少見。

圖9-12、作者收藏的第一枚宋代金玉滿堂雙龍錢及拓片

無獨有偶,其後不久,有一次我去天津出差,閒暇時逛文化街古玩市場,快離開時,一個綽號叫「大頭」的朋友喊住我,對我說他從外地回來,帶回一個不錯的錢,他也沒見過。我接過來一看,確實是沒見過的金玉滿堂雙龍錢,而且是一枚首見的出譜品。我問他讓不讓?「大頭」說已經答應讓給一個朋友了,不過那個朋友很多天也沒露面。我說那就讓給我算了,咱不也是朋友嗎?「大頭」說也行。我說,既然是朋友就便宜點吧。「大頭」說,都是朋友,我給他多少錢也給您多少錢。行,我說,咱們都是痛快人。我馬上就把錢拿出來了,一手錢一手貨。告別「大頭」,我滿心歡喜歡,誰料才走了沒幾步,他突然追上來叫住我說,這東西是他和一個哥們兒夥著買的,他還得問問人家,省得落埋怨。說完,他就打起了手機。我只好等著,沒想到對方還一直佔著錢。我心裡急,表面還很輕鬆,沒辦法。「大頭」鍥而不捨,等了足有快十分鐘了,算打通了。我聽到對方說:行行!就這樣吧!我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古玩行的交易就是這樣,充滿玄機,一會晴天一會多雲。

圖12-15、作者收藏的第二枚宋代金玉滿堂雙龍錢及拓片

這枚金玉滿堂雙龍錢。一面也是花體篆書「金玉滿堂」,只是書體更為俏麗。一面是雙螭龍,但不同的是穿外有一圓輪,輪內上有日下有月,兩側有「五朱」二字,左讀。這輪內的圖案就象一枚錢中錢。歷史上曾鑄行過「五朱」錢。東晉太興年間(318一321年),吳興沈充鑄大孔小錢,面文「五朱」,俗稱「沈郎五銖」或「沈郎錢」。傳東漢墓曾出土少數「五朱」銅錢、陶錢;漢器中亦有以「五朱」二字作紋飾者。這枚錢中的「五朱」二字,正與「沈郎五朱」的「五朱」二字如出一轍。故這枚錢的製作年代應早於宋鑄的金玉滿堂雙螭龍錢,有唐或五代鑄造的可能。另外,此錢別於常見品的還有錢穿,普通金玉滿堂雙龍錢是方穿,此錢是決穿。從製作風格和圖案來看,也早於宋鑄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第二枚,更猶顯珍罕了。

圖16、中國宋錢與日本鳥毛屏風花體篆字對比

特別是,通過這次親眼目睹正倉院收藏的一千多年前的鳥毛篆書屏風,反過來印證了這兩枚宋代古錢上的花體篆文字,是直接繼承了唐代的花體篆書風,也證明了日本在奈良時代宮廷用字完全接受了唐代書風的影響,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

註:本文插圖3-6,翻拍自《正倉院の世界》畫冊。

作者簡介

劉春聲,50後,筆名齊庚,號宜齋主人、漢風堂主人。著有長篇小說《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滿呂梁山》,《中國古代鏤空花錢鑑賞》、《打馬百錢》,主編出版歷史上首部壓勝錢大辭典《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為《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中國旅遊報》及《中國收藏》、《收藏》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40餘萬字。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中國錢幣學會理事、專家庫成員,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委員、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客座教授,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炎黃藝術館副秘書長。

本文已由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特別鳴謝探花集公號支持

相關焦點

  • 劉春聲:《正倉院鳥毛文字屏風印徵唐代花體篆書》
    圖1、東京國立博物館御即位紀念特別展《正倉院の世界》海報圖2、熱情的觀眾在展館前排起數百米的長龍這次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正倉院展,除一睹諸多珍寶級寶物的風採外,還意外地看到鳥毛篆書屏風,這讓我大喜過望,因為,屏風上的漢字篆書,正是在我國失傳了近千年的花體篆書
  • 劉春聲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攬勝》青銅單元系列之三
    整個器物可轉動的部位共計15處,共有猴、虎、鳥等14個動物,形象刻畫了西周貴族「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與《周禮》「刖人使守囿」的記載相吻合。 劉春聲:千年彈指成舊夢劉春聲:「馬踏飛燕」應為「馬踏匈奴」劉春聲:鞏華城舊影劉春聲:解讀古錢上的千古文化之謎劉春聲:從摩洛哥的古城堡、城牆及垛口馬面說開去
  • 日本正倉院的唐代家具
    幸運的是,日本正倉院恰好保存了一批時代大約在盛唐的家具,種類包括屏風、几案、床榻、椅子、雙陸局、棋局、箱櫃等等,幾乎囊括了唐代家具的所有種類,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一窺盛唐風貌。光明皇后向東大寺施捨寶物的名錄《東大寺獻物帳》之《國家珍寶帳》中,記錄了施入御屏風一百疊的情況,其中有「畫屏風廿一疊、鳥毛屏風三疊、鳥畫屏風一疊、夾纈六十五疊、臈纈十疊」。此後又陸續施入屏風三疊二十四扇,為歐陽詢、王羲之等真跡書法屏風。這百餘疊屏風都屬於宮廷日用陳設,在後世陸續出庫使用機率較高,損耗的情況也很嚴重。
  • 最古老地上時間膠囊:日本奈良正倉院 再現盛唐風物
    今年第68回正倉院展的主打展品叫「漆胡瓶」(北倉43),高41.3釐米,是聖武天皇的遺物,也是非常典型的唐代文物。所謂胡,是古代中國稱呼西方外國的方式,這裡特指波斯,因為瓶子的風格是波斯式的,壺蓋被做成了一個鳥頭。波斯是唐代的屬國,被阿拉伯滅國之後,其王室貴族都逃到長安避難,所以盛唐時非常流行波斯藝術,各種材質的器皿都喜歡做成波斯風格,北京故宮藏了一個唐代的鳳首瓷瓶,和漆胡瓶形狀很神似。
  • 在正倉院中,發現唐朝使用過的屏風,上面寫著唐太宗的座右銘
    作為一處世界稀有的珍寶庫,正倉院內收藏的物品包括服飾、家具、樂器、玩具、兵器等,被後世人稱為「絲綢之路的終點」。 聖武天皇所統治的年代,正好與我國唐朝肅宗時期重疊,公元756年,遣唐使出使大唐,並帶去了一大批日本本土所產之物,意在互通有無,以求得大唐皇帝賞賜。
  • 到正倉院展看唐代最美銅鏡
    犀角如意的柄身是用珍貴的犀牛角製成的,全器紅藍相間配色,鑲邊的金線將如意分為六等分,以花草蝶鳥為裝飾圖案,並用水晶和珍珠鑲嵌在花蕊之中,握柄以象牙花形鏤雕裝飾,搭配有金制底座和環扣,巧奪天工。這柄如意的形制與《歷代帝王圖卷》中陳文帝、陳宣帝所持之如意相同。這「如意」原本是供講經僧記文於上的法器,或也可以作搔背之需,和晚期那些因其名稱的吉祥含義,而作為賞賜之物的如意大有不同。
  • 全球好展 | 高清圖集,2020正倉院展如約而至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展覽27#藝術7210月24日,第72回正倉院展將如約開幕。在全球「疫」勢不減,甚有捲土重來之態的今日,正倉院展的到來,實屬不易。
  • 指南|2018正倉院展時間公布 終於等到唐代最美螺鈿銅鏡
    奈良·正倉院▼上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傅芸子曾多次進入正倉院,發出這樣的感嘆:「吾嘗謂苟能置身正倉院一觀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如今我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螺鈿製品,都是唐代遺物——在唐代,螺鈿工藝已進入成熟階段。唐代螺鈿製品在國內出土了數件,但藏品最豐富、保存最好、品種最全的當數正倉院。正倉院中的螺鈿藏品,大多數是遣唐使從中國帶回,並為歷代天皇所珍藏。
  • 2020正倉院展如約而至
    10月24日,第72回正倉院展將如約開幕。在全球「疫」勢不減,甚有捲土重來之態的今日,正倉院展的到來,實屬不易。如今人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螺鈿製品,都是唐代遺物。平螺鈿背八角鏡 唐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2019年正倉院展展品
  • 2020日本「正倉院展」!保留唐風散樂的絕妙墨繪彈弓寶物公開
    今年的正倉院展是第72回,為期17天。展期為2020年10月24日-11月9日,期間無休。其中,周五、周六、周日及11月3日將開放到晚上8點為止。正倉院展是從其中挑選60件左右進行公開的展覽會。今年將陳列樂器、伎樂面、遊戲用具、家具、佩飾品、染織品、文書、經卷等,可以看到正倉院寶物的主要種類名品。
  • 透視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裡的盛唐流芳文物
    京城的銀杏樹黃了,京都的楓葉紅了,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於是帶著唐人故事走進正倉院。名品如綠琉璃多曲長杯,鳥毛仕女屏風,螺鈿鏡、盤龍鏡、騎鶴仙人鏡,紅牙撥鏤尺,等等,俱曾在展覽中一睹真容。每一回裡都少不了樂器,而樂器也正是正倉院藏品中的珍物。
  • 第72回正倉院展如約而至
    原標題:一年一會的奈良之約:第72回正倉院展展示哪些珍品?2020年,因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範圍內的藝術活動和展項等多半取消。慶幸的是,10月24日,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一年一會的正倉院展將如約而至。
  • 一年一會的奈良之約:第72回正倉院展展示哪些珍品?
    第72回正倉院展海報正倉院是奈良時代建立的東大寺的倉庫,以日本聖武天皇的遺愛品為中心,收藏有寶物9000餘件,多數為中國盛唐時期傳承至日本的文物。幾百年來,除少數達官貴胄,正倉院寶物一直秘不示人,直至1946年始,開啟了一年一度的秋季寶物展,擇其中少許文物,每年輪換著公開展出。至今年是正倉院展是第72回,為期17天。
  • 漫話唐代六曲畫屏
    可惜唐代的屏風連同其上的精美書畫,並沒能流傳後世,除因唐屏風主要以木料和紙、帛製作,難於持久保存,更由於歷代動亂戰火的摧殘,以及隨著社會生活習俗變革家具隨之更新,不合時宜的舊式屏風早遭遺棄等緣故。明清以降直到20世紀前期,流傳民間的古物中已不見唐代屏風實物的蹤影,人們除從唐詩等文字描述去推知其華美風貌外,無從窺知其廬山真面目。
  • 一年一會的奈良之約:第70回正倉院展聚焦哪些珍品
    展覽現場第70回正倉院展門口已排起長隊正倉院收藏有寶物9000餘件,多數為中國盛唐時期傳承至日本的文物。幾百年來,除少數達官貴胄,正倉院寶物一直秘不示人,直至1946年始,開啟了一年一度的秋季寶物展,擇其中少許文物,每年輪換著公開展出。至今年已是第70回。今年的正倉院展於10月27日至11月12日舉辦,共展出56件寶物。
  • 奈良正倉院展如約而至:平螺鈿背圓鏡、紫檀槽琵琶等亮相
    第72回正倉院展海報據悉,第72回展為期17天,展期為2020年10月24日-11月9日,期間無休。其中,周五、周六、周日及11月3日將開放到晚上8點為止。第72回正倉院展海報平螺鈿背圓鏡可以說是此次展覽最為精美的寶物之一。這枚平螺鈿背圓鏡中罕見地帶有以螺鈿圍成的犀牛與獅子紋樣。
  • 日本奈良正倉院:精美絕倫的唐代名物
    日本奈良正倉院正倉院中不僅包括日本本土的美術工藝品,更有大量來自唐代中國的文物,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的終點」。正倉院寶物反映了奈良時代日本文化和技術的精華,還是東西方之間文化與人員往來的確證。根據2019年9月的統計,資料庫中已能看到1111件寶物——其中,北倉260件,中倉411件,南倉440件,共計3709張圖片。還有更多圖片在陸續上傳中。
  • 唐代名物細節精美絕倫,正倉院寶物高清圖全面開放
    寶物搜索功能正倉院官網,寶物檢索,可根據類別檢索網絡連接如下:shosoin.kunaicho.go.jp寶物分類左側為可放大的高清圖,右側為寶物的文字介紹>以正倉院所藏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為例,觀眾可以從360度來觀看此件文物的高清圖。
  • 第69回正倉院展後天落幕,走進奈良看古物講述千年故事
    還有兩天,今年「第69回正倉院展」(10月28日-11月13日)將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落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帶您走進今年展出的正倉院之寶。其實,真的不必捨近求遠,千年寶物的脆弱程度可想而知,去到東京只是為了吸引和方便觀眾,而事實證明,為了正倉寶物,日本民眾乃至世界各地古物愛好者們絕對不會介意趕赴奈良,千裡迢迢漂洋過海並不在少數,足見正倉寶物魅力。此次69回共展呈58件寶物,其中10件為首度見諸於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