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簡筆畫屈原:比孔子晚100多年的屈原,這些事兒與我們相關!

2020-12-10 筆荷

3步簡筆畫屈原:比孔子晚100多年的屈原,他的這些事兒與我們息息相關!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2020年端午節,國家的放假安排為:6月25日至27日休(周四至周六),28日(周日)班。

提到端午節,少不了提到這位古人——屈原。

屈原,生活在孔子一百多年後的時期。在精神文化上,屈原和孔子對於當今世人同樣都有很高的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孔子姓孔,屈原卻不姓屈。

屈原的姓,和羋月是一個姓,姓羋。

屈原雖然距離我們當今社會的年代很久遠,但是,與他相關的一些事兒仍影響著我們當今社會生活。

(1)讓我國文化在世界上擁有一席之地。

屈原是四大世界文化名人之一。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的時候,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是:中國的屈原,波蘭的哥白尼(天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如果沒有像屈原這樣的人,我國在世界上的文化景象將不可想像。

(2)對後世詩人、文人的產生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採,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所以,屈原對李白等詩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屈原是宋玉的老師。

我們都知道,古代有四大美女,同樣也有四大美男: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屈原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宋玉的老師。

(4)屈原的《楚辭》,是家長給孩子起名的借鑑之一。

現代父母給孩子取名,很多人從屈原的《楚辭》中選字,如管彤、清揚、馨逸、欣怡、燕飛、聖哲、揚波等。

(5)屈原與我們的端午節放假息息相關。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至今日,每逢端午節,我們仍會放假,傳承文化,紀念先賢。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佳節,除了與家人團聚之外,也不妨追思一下古人,暢想一下我們的未來。

3步簡筆畫屈原:

第一步:線稿;

第2步:上色;

第3步:添加背景,完成。

生活無煩惱,畫畫有樂趣。

歡迎關注筆荷,共同進步。

圖/文 筆荷

相關焦點

  • 我們都誤解屈原了!!!
    端午節,很難不想起屈原。或許是因為他,我們才有三天小長假?又或許,屈原跟端午節和粽子根本沒半毛線關係?這些問題暫且不討論,我們先來看看被流放的屈原的一生。01 屈原的前半生,是幸運的。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那時候,楚宣王去世,楚威王即位。
  • 屈原,是個浪漫詩人!
    說起屈原,我們會想到的是那句流傳千古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而曉堃今天將從屈原寫詩的三個特點,走進屈原的世界,解讀對後世的影響。北孔子、南屈原孔子與屈原在中國的影響巨大,啟發後世修身修行。
  • 為什麼一到端午,我們就會想起屈原?
    以致在屈原死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人們只當端午節為屈原紀念日,漸漸忘記了它的最初源頭及演變過程…… 其實,「端午」一詞的出現及端午節的流行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晚得多,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為了避諱,經大臣宋璟提議,以「端午」替代「端五」,大量唐詩中才出現「端午」字眼。
  • 名家讀屈原:愚生佯狂說屈原
    晚他二百餘年的司馬遷儘管在列傳中寫到了他,但馬上覺得他的事跡與其餘諸子相比,太過薄弱,便只好把賈誼拉進來與他共列一傳。這在《史記》中是非常罕見的。  從《屈原賈生列傳》來看,屈原生平的事跡只有二三件是清楚的。一是與上官大夫爭寵,被楚懷王疏遠。上官大夫對懷王說:大王讓屈原制訂法令,每每法令一出,屈原就在外面自吹自擂,說這件事不是我就再沒有人能夠完成了。
  • 【屈原新聞】「文化屈原 時尚豪門之夜」屈原文化商業街VIP盛典...
    12月19日,「文化屈原 時尚豪門之夜」屈原文化商業街VIP盛典圓滿舉行。 晚上19:10分,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座無虛席。 區委副書記、區長萬東在致辭中說,今天我們歡聚一堂,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舉行嶽陽亁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資助學和文化商業街重點建設項目授牌儀式,旨在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
  • 屈原傳說《米倉口》
    小時候,屈原心繫貧苦百姓。瞞著家人做出「仙女散米」的事兒在屈鄉大地被傳為佳話,廣為傳頌。屈原傳說《米倉口》詳細敘述了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親愛的朋友們,快來一起來聆聽傳奇故事吧。米倉口只是張著口,根本不理會屈原,那漏鬥裡滾出的依舊是細細的沙子……這時,屈原想起了父親伯庸不久前給他講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峽中寶地生存繁衍。可是有一年遭天旱,田地龜裂,糧食無收,餓殍(piǎo)遍野,慘不忍睹。神女被鄉民們的哀號驚動了,就在兵書峽對岸找到這塊巨石,點石為倉,指沙成米。
  • 屈原、伍子胥與端午
    相傳,江邊的百姓看到屈原投江後,就爭先恐後地划船過去,想要救出屈原,但沒有成功。人們見打撈屈原無望,又害怕水中的魚等啃食屈原的屍體,就用菰(gū)葉等包上黍米煮熟,然後投入江中餵魚,這樣飽食之後的魚類就不會再啃食屈原的屍體了。從此之後,每年到了屈原投江這一天,人們就會划著船往江裡投粽子,用這種方式祭祀屈原。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龍舟以及粽子的起源。
  • 屈原、粽子、信仰
    屈原投江了,人們為了撈到屈原的遺體,競相划船去搶遺體,怕魚吃了屈原的遺體,於是往江裡撒米,還有一說是包起粽子投江裡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    對此,我是不信的。粽子包好再煮熟了,三閭大夫大概也被魚吃乾淨了。
  •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詩詞 屈原列傳 okex
    3、重午節上古幹支紀元法,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幹地支。最初端午為幹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日。
  • 屈原:一個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屈原,一位讓世代中華兒女年年記起的先祖,一個讓歷代文人仕子朝誦夜吟的巨擘,是我們這個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一個厚重的標題。拂去歷史的雲煙,撣落鏖戰的塵埃,一尊偉岸的獨行者身影從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漸行漸近。屈原,是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歷數古今中華先賢,列在前幾位的,當有屈原。
  • 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來源:人民日報研究屈原姓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知識點:先秦的姓與氏有嚴格區分,屈原不姓「屈」,稱周公為「姬旦」不合適;先秦時代的男性,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氏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那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對於先秦時代的貴族來說,這個講究還是很嚴格的。屈本來是地名,據說在今湖北秭歸一帶。春秋時期楚武王封王子瑕於屈,其子孫遂以屈為氏。
  • 這一屆/縣屈原文化研究會/解讀報告
    修建屈原文化碑廊工程。促進屈原文化進校園活動。》《屈原廉政文化》、屈原文化研究會會刊《屈原文化》第五至第十一輯等等。我縣擁有近100多名會員,其中,中國屈原學會的會員12人。有2人被推選為省屈原研究會理事,有3人被推選為宜昌市屈原學會副會長。
  • 龔琳娜:願用音樂傳播屈原文化,期待中小學生唱出屈原詩詞
    當屈原的《離騷》被譜曲成歌會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受?12月12日,在2020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暨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伴隨著編鐃古樂,著名歌手龔琳娜深情演唱,一曲《上下求索》盪氣迴腸。 "我之前沒來過汨羅,但是知道汨羅江,因為屈原。"龔琳娜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汨羅,但不是初次了解汨羅。
  • 從「文學弄臣」到「人民詩人」:聞一多眼中的屈原
    然而他究竟是一個「富有女子氣息的文人」,孫先生還申斥道,「無能的把事情鬧糟,即使能夠知恥的以死謝國人,那也逃不了孔子「自經於溝瀆」,是「匹夫匹婦之諒也」的嚴正批評的。」總之,他「是文人發展史上一個被時代犧牲了的人物,」(因為男色的風習,在古代中國並不認為是不道德的。)但我們也不因此就「剝奪了他那《離騷》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感受屈原文化,回歸屈原故裡
    屈原故裡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其保護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及屈原文化藝術中心、濱水景觀帶等景點。
  • 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
    我們記住了一個詩人屈原,可成為詩人也許並不是屈原的期待。我們從史冊中看到的是一個胸懷壯志,意欲治國平天下的三閭大夫。可現實給他的指示無情的幻滅,是汨羅江畔無依的漂泊。回想起來,一首首華麗的楚辭,內中卻是多少辛酸與無奈。   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群小」誤國,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
  • 【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
    屈子行吟圖。我們記住了一個詩人屈原,可成為詩人也許並不是屈原的期待。我們從史冊中看到的是一個胸懷壯志,意欲治國平天下的三閭大夫。  探討屈原自殺的三大原因   換做現在,道不同不相為謀,君主不接受勸告,國家是他一個人的,讓他自食惡果好了,何必自殺?他是戰國時期的人,戰國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一個知識分子也許昨天是宋國人,今天就為齊國的國君效勞,齊國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國也簡單得很。別看這些國家整天打來打去,其實國境開放,基本是免籤證。既然這樣,屈原為甚麼要投水自盡呢?
  • 余光中先生的「屈原情結」
    其中屈原之魂,他就多次在自己的詩文中低囈過、狂呼過。余光中寫屈原的詩,有五首:《淡水河邊吊屈原》《水仙操》《漂給屈原》《憑我一哭》《召魂》。最早的一首是作於1951年的《淡水河邊吊屈原》,寫得較稚嫩,但體現了作者對屈原的崇敬之情: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 湖北秭歸:走近屈原故裡(圖)
    屈原離世已經二千二百多年了,但是歷朝歷代的後人,都在景仰他,特別是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成為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屈原的眾多作品,後人編輯成《楚辭》,屈原的詩風,一直影響到秦漢兩代。還有古代有句成語是「各領風騷」,其成語中的「風」就是指《詩經》中的詩風,而「騷」則是屈原的騷體詩風,故後人也尊稱屈原為「詩祖」。作為詩人,屈原是偉大的詩人,他當之為愧。
  • 舉世皆濁我獨清——屈原
    ◎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都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詩人。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同,他為了能得到懷王的寵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還沒最後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見到之後想奪為已有,但屈原不肯給他。他就和楚懷王說屈原的壞話:「大王您讓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每頒布一條法令,屈原就自誇其功,說是『除了我之外,誰也做不出來』。"懷王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因此就對屈原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