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2020-12-25 抱膝先生

來源:人民日報

研究屈原姓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知識點:

先秦的姓與氏有嚴格區分,屈原不姓「屈」,稱周公為「姬旦」不合適;先秦時代的男性,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

姓與氏產生的時間和條件不同,其社會職能也不一樣:姓是決定能否通婚的依據,即同姓不能結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即平民無氏,只有貴族才有氏。

又到端午節了,自然會想起屈原。但是,如果問您屈原姓什麼,您知道嗎?

也許會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

很遺憾,這個答案是錯的。

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

屈原:其實我姓羋

屈原姓羋(mi)!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已經把這個看上去有點奇怪的姓給普及了。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

羋姓的起源很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那麼,為什麼不稱之為羋原或羋平呢?這是因為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說,圖騰是姓的最早來源。母權制早期,世系從母系計,所以凡在一個氏族名下(即同一圖騰)的全體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有著密切的親族關係。

隨著社會的演變與進步,氏族圖騰逐步轉化為族姓,而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氏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

那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對於先秦時代的貴族來說,這個講究還是很嚴格的。屈本來是地名,據說在今湖北秭歸一帶。

春秋時期楚武王封王子瑕於屈,其子孫遂以屈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後代,所以,只能稱屈原或屈平,而不能稱羋原或羋平。

《羋月傳》熱播的時候,有人說,「羋月」這個姓名是不準確的。羋月出自楚國宗室,為熊氏。準確的叫法,應該是「熊月」。

是不是這樣呢?當然不是。羋月的原型是羋八子,就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歷史上實有其人。

《史記》上說,羋八子「其先楚人」,故姓羋。姓所以別婚姻,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先秦時代的人特別重視這一點。娶女子必須知道她的姓,所以婦人稱姓;也正因為如此,「羋月」是不能叫「熊月」的。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上圖,在河南安陽殷墟的百家姓牆上,攝影師捕捉到了古人對於「姓」(左圖)和「氏」(右圖)的圖解。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最早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其造字屬於會意,由兩個象形字「女」和「生」組成,意為女子所生,生而有姓。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應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其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可解釋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後來轉注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頭、木之根本的意義。

按周代禮制,同姓不通婚

孔子:因昭公躺槍

春秋晚期的魯昭公幹了件糗事: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國君娶夫人不是很正常嗎?這事糗就糗在魯、吳為同姓之國,按周代禮制,同姓不能通婚。

所以這件事讓很多人為難。首先魯昭公就很為難,怎麼稱呼這位夫人呢?春秋時代,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是所生長之國名加她的本姓,那麼,這位夫人依禮應當稱為吳姬。

如果把姬字叫出來,那不就等於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國君娶了同姓人家的女子嗎?於是為了隱諱,只好改稱為「吳孟子」。

要知道,姓與氏產生的時間和條件不同,其社會職能也不一樣:姓是決定能否通婚的依據,即同姓不能結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即平民無氏,只有貴族才有氏。

我國自古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大意是如果近親結婚,可能導致後代不繁盛。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縣委黨校研究員鄭承志以屈氏與熊氏為例介紹,二者同出羋姓,兩大家族千百年來秉承不通婚之習俗。

湖北秭歸屈原祠

秭歸江南民國年間所修《屈氏宗譜》記述年代約500年,入譜屈氏夫妻1000對,屈、熊二姓通婚者僅5對,平均每100年、每200對夫妻中才有1對「熊屈通婚」。

三峽工程移民秭歸共遷出熊、屈二姓人口1300人,加上異姓配偶為813戶,通婚者僅12對。

然而,魯昭公是明知故犯,只是不好明說。沒想到這件事居然讓孔子也躺槍。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陳國。

陳國有個官員陳司敗問孔子:「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

孔子走後,陳司敗就把孔子的學生巫馬期請進來,說:「聽說君子無偏私,君子也偏私嗎?昭公從吳國娶的女子和他同姓,只好叫她吳孟子。如果說昭公知禮,那誰不知禮呢?」

其實,對於知禮不知禮,孔子心裡明白得很。但別人問到自己的國君,他絕不會批評國君的不對,這叫為君者諱。

巫馬期把陳司敗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啊。如果有了過失,人們就會知道。」

後來,這件事還讓魯國史官為難。按說國君娶夫人是大事,應該載於《春秋》,就像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齊」。

但是魯昭公娶吳孟子,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從《春秋》看到,或許史官根本就沒記下來。等到魯哀公十二年,昭公夫人去世,史官也只是含混地記了一句:「孟子卒。」不書姓,不稱夫人,不言葬小君。

先秦時男子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

周公:請別叫我姬旦

我們現在說姓甚名誰,姓在前名在後,這是秦漢開始才形成的習慣;但是,很多人誤以為先秦的姓和名也可以這樣連稱。

比如,一些書上說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事實上,對於那個時代的男人來說,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周公受封於周,以封地為氏,所以可以稱之為周公旦。

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劉知幾都曾經鬧過這樣的笑話。南宋史學家鄭樵說:「奈何司馬子長、劉知幾謂周公為姬旦、文王為姬伯乎?三代之時無此語也。良由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雖子長、知幾二良史,猶昧於此!」

周公

秦漢之時,姓與氏的區分漸漸地就消失了。比如,秦為嬴姓,但是到了秦始皇,已經可以稱之為嬴政了;司馬遷更是混姓氏而為一,說高祖「姓劉氏」。

不過,「姓氏合而為一」的現象,並未見當時的文字記載。那麼,何時的文字記載正式將姓氏混用呢?

李立新說,據明、清之際學者顧炎武《日知錄》考證,是西漢時的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將姓與氏混在一起使用的。

該書「氏族」篇云:「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此後,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個意思。

最後,該怎樣把握姓和氏呢?很簡單,以秦漢為界,如果是說先秦的人物,我們應該弄清他的姓和氏分別是什麼;如果是說秦漢及以後的人物,就不必嚴格區分姓氏了。

按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可惜現在很多著作都達不到,甚至連《辭海》之類的工具書都犯錯。比如,《辭海》附錄之《中國歷史紀年表》,依然稱周武王為姬發,稱周成王為姬誦。

相關焦點

  •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這是螞蟻莊園7月16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屈  羋  答案是:羋  屈原姓氏名字介紹  答案解析:屈原其實姓羋,就是《羋月傳》的「羋」。
  • 為什么姓羋但只能叫屈原?
    從其嫁給秦惠王后地位不高來看,不太可能是楚國的公主,應當只是一般的宗女;而其作為屈原的學生,也是小說家杜撰的情節。不過我們知道,屈原也是楚國王族。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事實上,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確實也把「屈原」稱為「羋原」;而在電視劇《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稱「姓屈」。那麼,屈原到底姓什麼呢?改稱羋原是否合理?
  •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2020年7月16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有不少小夥伴是關於歷史的
  • 中國姓氏由來趣談,屈原原來是以封地為姓!你的姓也是有來頭的嗎
    南宋鄭樵在《通志·民族略序》中說:「三代之前, 姓氏分面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自秦以后姓和氏就不分了。顧炎武的《日知錄》卷23《氏族》篇說「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 」。即漢魏以後,姓與民合,通稱姓,並且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能有姓了。
  • 「屈」字本義是什麼?引申義「冤屈」是否與被讒害的屈原有關?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楚辭之祖」,他曾因奸人讒言相害被兩次流放,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他最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有人因此猜測屈死的鬼、委屈等「屈」字就是因為屈原而帶出的字義,對此,六甲番人認為是牽強附會了。
  • 屈原的姓名是羋平,老子不姓老?一起來認識下先秦時期的姓與氏
    姓名,可看作是一個代號,對於個人來說,沒有這個代號,似乎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是若要在人世間行走、在這個社會有序的交流生活,必須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姓名,因為姓名不僅是人類個體代號,更是一種血脈傳承的載體。
  •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8月22日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8月22日時間:2020-08-22 09: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8月22日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 屈原的故事:屈氏之祖屈瑕戰敗自殺,後代卻成為楚國三大家族之一
    此時楚國的國王是楚懷王熊槐,他任命宗室屈原為左徒。屈氏是楚國的大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武王的兒子屈瑕。屈瑕擔任莫敖一職,相當於楚國的宰相。但之後因伐羅之役輕敵戰敗,自殺而死。屈瑕的後人有屈重、屈完、屈禦寇、屈到、屈建、屈申、屈罷、屈廬、屈固、屈宜臼、屈匄等人,基本都身居要職,尤其屈匄還在楚懷王時擔任大將軍。
  • 「羋」姓溯源:曾是湖南先祖姓氏之一
    「熊氏、屈氏、昭氏、景氏這些,都算是貴族姓氏,屈原就是羋姓屈氏,他也是楚國貴族。」秦漢之后姓氏分離,改使用氏不使用姓,像是屈、昭、景等36個姓都是同一祖先分下來的,氏取代了姓,羋姓就更加少了,之後原因可能更多,為了使用方便改姓的也極有可能。」  在她看來,雖然羋姓在湖南已經查無後人,但這也屬於時代變遷裡的正常附屬品。另一種美好的猜想是,現在的熊姓景姓等等,都有可能羋姓後人。楊雨說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但這個要追溯的就太長了。」
  • 考古資料證明楚國本來是嬭姓酓氏,為何會流傳成後世的羋姓熊氏?
    根據《漢學堂叢書》輯《河圖絳象》,吳王闔閭曾派龍威丈人於林屋洞天取出大禹書一卷,上面寫著174個不認識的字,闔閭拿過去問孔子是什麼字?還說是赤烏銜來贈給吳王的。結果孔子說,當年孔某在西海聽到一首童謠,說是盜走林屋洞的大禹書會亡國,但您問赤烏銜的書我就不知道了!吳王闔閭害怕,就把書還回去了。
  • 秦始皇不姓秦,那姓什麼?快看看,說不定和你同出一族噢!
    摘要:大家還記得那個曾經統一過六國的秦始皇叫什麼名字嗎?沒錯,他叫嬴政。不光是我這樣認為,可能大家都覺得他的名字是嬴政。可是,司馬遷就不這樣認為,他說秦始皇的姓趙名政。那這個秦始皇他到底真的叫趙政還是我們所認為的嬴政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姓」是指的什麼,那麼「名」又是指的什麼。
  • 那他姓什麼?
    其實不然,譬如我們所熟知的儒家孔子,世人皆以孔子相稱,然而孔子就姓孔嗎? 所以對於墨子的稱謂也一樣,並不是我們稱其為墨子,他就姓墨。 那墨子到底姓什麼呢?其實這還得從華夏的姓與氏文化講起。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姓南郭的也有,我們學過的《濫竽充數》裡面的主角就是南郭先生。可見,作為姓氏,有東方、東郭,有西門、南郭,但姓東門、西方的,確實不常見。
  • 3步簡筆畫屈原:比孔子晚100多年的屈原,這些事兒與我們相關!
    提到端午節,少不了提到這位古人——屈原。屈原,生活在孔子一百多年後的時期。在精神文化上,屈原和孔子對於當今世人同樣都有很高的地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 羋姓源於楚國 網友呼籲米姓家族重修家譜
    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昨日,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解讀《百家姓》的著名學者錢文忠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他說,「羋」字先秦時期常見,當下卻成為生僻字,原因沒有文獻記載。能確認的是,《百家姓》中沒有「羋」。
  • 毛不易不姓毛,應採兒不姓應,舒淇不姓舒,明星的真名叫什麼?
    毛不易不姓毛,應採兒不姓應,明星的真名叫什麼?毛不易這個名字挺起來就很有個性的感覺,也很符合他唱歌的氣質。但是其實毛不易的並不姓毛,他的真實名字叫做王維家,是不是差的有點大呢?但是其實這也是一個藝名,應採兒並不姓應,而是叫做丁文,本名聽起來有些淑女啊!
  •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孔子到底姓什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許你會說是姓孔,但孔是孔子之氏,而非孔子之姓。要想弄明白孔子姓什麼,就必須先辨析姓與氏之區別。姓先于氏出現,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有「同姓而婚,其生不蕃」的說法。「姓者所以別婚姻,氏者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何以知之?
  • 屈原之死與靳尚有什麼關係?!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不免想到,那就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大夫因為自己的政治觀點得不到楚懷王的肯定,加之又被朝中佞臣陷害,最終鬱郁而投汨羅江。在比較流行的歷史結論中,認為屈原的死與一個叫靳尚的楚國大夫有關係。同樣的,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名著《屈原》中也將屈原的死歸咎靳尚。其實真正的歷史並不是這樣,屈原之死與靳尚無關係。
  •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時代的「姓」和「氏」有何意義?
    春秋和戰國又有什麼不同呢?大家或許聽說過,春秋是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但事實上,戰國的崩壞程度比春秋嚴重許多。而導致崩壞程度大大增加的原因,就在於韓氏、趙氏、魏氏三個家族以臣子的身份把晉國給瓜分了,而這樣以下犯上的行為,居然被代表禮法秩序的周天子認可,正式進行了冊封。
  • 女媧、共工、王母等神仙姓什麼?快來看看有你的姓沒
    姓名當然是由姓和名共同組成,其中姓是每個家族流傳下來的姓氏,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隨父親姓,當然也有一些隨母姓的。而名就是父母長輩們想出來的,它往往象徵了他們對後代的期冀厚望。而在中國,每個人不分貴賤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姓氏,就算是古代神話中的那些神仙也都有姓名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