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最終的競爭力都會落到人口上。所以,人口持續流入和增長是一個城市最大的競爭力。
近幾年,日本和韓國的出生率成了兩國最大的困擾之一。
為了解決結婚率和出生率的問題,兩國想的很多辦法,但效果並不顯著。
近期,韓國政府部門發布了一份人口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韓國登記人口數為5182.9萬人,同比上年減少2萬餘人。其中,2020年韓國新出生人口數為27萬餘人(275815人),同期死亡人口數為30萬餘人(307764人),死亡人口數超過新生人口數,韓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為了解決老齡化問題,韓國承諾從2022年起為育兒家庭提供補助,還將發放生育補貼。
實際上,從日本的經驗來看,不管是加大補貼,還是出臺別的措施,出生率都很難扭轉。也就是說趨勢一旦出現,想要改變則是非常困難的(幾乎是不可逆的)。
顯然,日本已經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困擾許久,其實根源問題都非常明白,但是社會成本問題則是壓在年輕人身上的大山,這個問題靠社會自身調節是很難達到目的,
出生率的問題,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兩個方面:
第一,生活成本的問題;
第二,育兒成本的問題。
以上的兩個條件,任何一個條件讓年輕人感覺到壓力大,那麼結婚率和出生率都會直接受到影響。
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一書中寫到:由於經濟下行,奮鬥不再能改變命運,年輕人沒有了炒房的欲望,也沒有了炒股的欲望,甚至他們沒有了購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
日本上世紀的90年代的樓市大泡沫,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它提醒我們高房價必須要有高收入作為支撐。
日本樓市泡沫破裂、以及債務危機直接摧毀了日本一代人的信心。新一代年輕人因為親眼看到的父輩的遭遇,所以他們本能的選擇了逃避。
當下,日本的房貸利率一直非常低,他們最高房貸利率都不會超過2.9%,有的甚至是0利率,相比我們貸三十年的利息高過借款,日本的年輕人已經非常「輕鬆」了(他們的收入要高過我們),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
本質上,我認為日本到現在還沒有「緩」過來。因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日本其實是失去了一個時代,現在全球著名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日本幾乎為零。
韓國問題其實也差不多,問題都出在高房價、高生活成本上。2019年9月,韓國國民銀行曾發布的《9月住宅價格動向》,據這份報告顯示,2019年9月首爾公寓樓平均價格首次突破10億韓元(約合584萬人民幣),較兩年前增長了30%,創下了韓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7年時間韓國樓市翻了一倍,年輕人就已經不堪重負了。其實這個漲幅放在國內並不算很離譜。那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也需要警惕。
近期,有媒體對近六十年出生人口統計梳理發現,近30年(即1990到2019年)比上一個30年少生1.42億人。
根據貝殼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通過對2017年~2020年購房行為情況的統計發現,80後仍是購房主力,但購房佔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因為80後是改善,90後是剛需。
理論上,只有不斷的「解盤」才能保證市場的流通性,但00後比90後少了4591萬人,比80後少了5831.7萬人,這就意味著能「接盤」的越來越少。
綜合來講,日韓目前面臨的問題我們一定要重視,因為一旦低出生率趨勢出現,那麼逆轉就非常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