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日本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軍艦島"

2020-12-12 中國軍網

日本「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罪惡

——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軍艦島」

今年7月初,日本8個縣的23處工業遺址「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打包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多個遺址曾強制勞役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的數萬勞工,造成大批勞工死亡。

在世界文化遺產審議的過程中,日本承認「違反本人意志,徵用朝鮮半島等地大量勞工在惡劣環境中勞作」並承諾將採取一定措施在遺產介紹中提到「犧牲者」。

一個月過去了,記者8日走訪曾經有中國和朝鮮勞工工作過的遺址之一、位於長崎市的「軍艦島」,發現在「軍艦島」遺址的文字介紹和現場解說中很難找到受害勞工的資料。這座帶血的世界遺產刻意隱瞞了其背後的罪惡。

「軍艦島」的正式名稱為端島,形與軍艦相似故俗稱「軍艦島」,位於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裡的海面上,面積約6.3萬平方米,周長1.2公裡。

「軍艦島」因海底蘊藏優質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買下,經過多次填海擴建,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人口最多時達到5300人,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的9倍。1974年煤礦關閉,島上所有居民撤離,這裡成為一座無人島,2009年被當地政府開發為觀光項目。

根據日本外務省戰後公布的資料,近4萬人在二戰期間被強徵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廠煤礦強制勞動,造成722人死亡。

記者看到,現在島上雖然大部分建築、礦井都在歲月中倒塌,但依然可從存煤傳送帶、第二礦井坑口棧橋、礦工住宅和大型澡堂的斷壁殘垣中想像出這座建在煤礦上的島城當年繁華的模樣。

島上的講解員說:「從1891年到1974年,這裡共出產1570萬噸煤炭。海底礦井挖掘深入地下1000米,氣溫時常超過30攝氏度,溼度高達95%,工作環境非常殘酷。」「軍艦島」雖小,但當時設施一應俱全,有集體住宅、學校、醫院甚至包括寺廟和賭博機。

在「軍艦島」官方導遊詞中記者並沒有聽到任何關於中國和朝鮮勞工的內容。全部遊覽結束時,一位姓木藤的遊客拿著一張「軍艦島」地圖向解說人員詢問起在這裡工作過的中國勞工的事情。

木藤先生的地圖上手寫標記了兩個地方:「中國人飯場」「朝鮮人飯場」。「『飯場』就是吃飯睡覺的地方,」木藤解釋道,「剛才的解說裡沒提到外國勞工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有勞工在這工作過。」木藤說著拿出他的一些資料,一邊翻看一邊向記者解釋:「這個是朝鮮勞工的證言,這一頁是中國勞工的。」

記者向一位解說員詢問了有關勞工的情況,這位年過6旬的解說員指著「軍艦島」的一頭說:「南邊的泳池,那附近就是中國勞工住的地方。我曾經跟在這裡工作的朝鮮勞工一起來過。他告訴我,中國勞工就吃住在那裡。」

根據資料地圖,當時中國和朝鮮勞工的生活場所分別位於「軍艦島」首尾兩端。為防止海浪,小島外圍多為高層建築,發揮防浪堤功能。而中國朝鮮勞工則被安排住在離風浪最近的地方。

當記者問及外國勞工的工作環境時,講解員說:「真是很對不住,中國和朝鮮勞工的工作環境比日本人惡劣得多,挖煤的地方更危險,也吃不飽。」

「不講是不行的。事實就是事實,應該講出來讓大家自己去思考,」木藤告訴記者,「日本學校不教這些,我們只能自己學習。他們應該把這些勞工的悲慘經歷講出來。」

在多數日本人眼中,現在的「軍艦島」依然是象徵日本近代繁榮、代表近代工業革命的遺產,而那些為此付出寶貴生命、遭受非人虐待的異鄉人卻不曾被提起。在歷史和世界人民面前,日本又一次施展了選擇性失憶的本領。

憑藉「高超」的計謀,日本成功將以「軍艦島」為代表的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推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不過,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到底何在,輕賤歷史的人想必永遠找不到答案。

(新華社日本長崎8月9日電)

相關焦點

  • 日本「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罪惡: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軍艦島」
    日本「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罪惡: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軍艦島」 2015年08月10日08:27  來源:新華網 「軍艦島」的正式名稱為端島,形與軍艦相似故俗稱「軍艦島」,位於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裡的海面上,面積約6.3萬平方米,周長1.2公裡。
  • 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日本「軍艦島」
    「軍艦島」的正式名稱為端島,形與軍艦相似故俗稱「軍艦島」,位於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裡的海面上,面積約6.3萬平方米,周長1.2公裡。「軍艦島」因海底蘊藏優質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買下,經過多次填海擴建,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人口最多時達到5300人,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的9倍。
  • 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軍艦島」【組圖】
    這是8月8日在日本長崎拍攝的「軍艦島」。「軍艦島」的正式名稱為端島,形與軍艦相似故俗稱「軍艦島」,位於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裡的海面上,面積約6.3萬平方米,周長1.2公裡。「軍艦島」因海底蘊藏優質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買下,經過多次填海擴建,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
  • 日本不惜隱軍艦島772名中國勞工慘死真相 向世界申遺
    日本不惜隱軍艦島772名中國勞工慘死真相 向世界申遺 日本在二戰時期犯下的罪行是令人深惡痛疾的,但日本總是用「失憶」的方式選擇漠視這段歷史,早在中國後清年代,日本就總是挑釁和侵略中國,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日本無不顯露出自己丑惡的吃人嘴臉,在中國犯下的惡劣行徑更有歷史資料為證,但日本對歷史的認知態度永遠持著一個毫不關己的態度。
  • 「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揭開日本強徵勞工歷史
    新海智廣先生不是軍艦島歷史的親歷者,卻是一位記錄者。他在20多年前偷偷登上了一次軍艦島,發現了三菱留下的勞工名冊,顯示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島上有200多名中國勞工和500多名來自朝鮮半島的勞工。勞工的生活有多艱苦,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可能聽再多的描述都難以感受。
  • 日本的軍艦島, 原來是一座與千千萬萬外國勞工相關的地獄島
    在世界文化遺產審議的過程中,日本承認「違反本人意志,徵用朝鮮半島等地大量勞工在惡劣環境中勞作」並承諾將採取一定措施在遺產介紹中提到「犧牲者」。新華社記者曾在2015年走訪軍艦島,發現在「軍艦島」遺址的文字介紹和現場解說中很難找到受害勞工的資料。也就是說,這座帶血的世界遺產刻意隱瞞了其背後的罪惡。
  • 韓政府:韓國勞工被強徵到日本軍艦島是不爭事實
    ­  日本政府此前主張韓片《軍艦島》是創造的故事。對此,韓聯社報導稱,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無數韓國人曾被強徵到日本軍艦島並在嚴酷環境下勞役,這是不爭的事實。­  趙俊赫說,據他所知,該片導演透露這部影片從歷史事實中取材。他同時還表示,政府對已上映的電影內容發表評論不合適。
  • 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日本學者揭黑暗歷史
    他在20多年前偷偷登上了一次軍艦島,發現了三菱留下的勞工名冊,顯示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島上有200多名中國勞工和500多名來自朝鮮半島的勞工。長崎和平資料館副理事長 新海智廣:現在已經沒有了痕跡,以前在這棟樓的後面有兩棟建築,住著204名中國人,非常狹窄一個房間裡擠了很多人。
  • 電影《軍艦島》,重現日本殘害勞工的悲慘歷史,敬佩!
    這就是日本著名的鬼城—端島,又稱軍艦島,位於日本長崎海岸西南,劇長崎港18公裡,是日本的主要煤礦產區,為日本工業輸出了大量的煤炭。《軍艦島》電影,基於二戰爆發後日本由於勞動力短缺,強徵大量中國和韓國勞工前往軍艦島日夜不停,強行勞作這一段歷史,經過導演柳承莞改編而成。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當時勞工的真實生存環境:食不果腹的勞工,在深達近千米的礦坑中,頂著高達40度的高溫,日夜不停的勞作,期間還經常被監工虐待,毒打。
  • 這個被稱作「天堂島」的日本旅遊勝地,曾經是殘殺中國勞工的地獄
    到軍艦島旅行的遊客關於軍艦島,有一段中國勞工的黑暗歷史。二戰時期,日本把本國當時幾乎所有有勞動能力的青少年都派到了戰場,於是從中國、朝鮮、韓國等國家強行擄掠數萬勞工到日本、東三省、南洋、內蒙等地參加礦場、土木工程和港口等工作,其中有4萬中國勞工被送往日本本土。這4萬名中國勞工中,有3765人分配給三菱公司,他們被押上船,送上軍艦島。
  • 日本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歷史會告訴你!【在日烏託邦】
    在日本長崎附近的海中,有一座名叫端島的島嶼因為形似軍艦被稱作軍艦島。這座島嶼是當地的著名景點,並且在2015年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除了這些讓日本感到驕傲的歷史,還有一段過往卻被日本政府有意隱藏了起來。
  • 軍艦島申遺成功的背後:中韓勞工名副其實的地獄島
    人民網綜合報導 端島位於日本西南部,由於形狀酷似軍艦而又稱為「軍艦島」。在軍艦島被勘探發現擁有豐富的海底煤礦資源後,日本工業巨頭三菱集團於19世紀晚期買下了這座島嶼,對其進行開發。 然而,在熱火朝天的煤炭開發活動中,卻滿是來自中國和朝鮮半島的強徵勞工的心酸歷史。
  • 軍艦島:日本滅絕人性的地獄島 揭開中韓勞工的血淚史
    從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開始,當時的日本工業突飛猛進,急需大量勞動力 ,便強制中國和朝鮮的勞工被日本政府奴役,由於島嶼附近的海底富含煤炭,明治時期便有人上島開採,後一直由三菱石炭礦業公司負責經營。而在二戰時期的軍艦島則成了日本人驅使俘虜開採煤礦的基地,強制勞工必須在日本端島的小島上忍受難以置信的折磨並被奴役。
  • 日本軍艦島申遺成功兩周年 這曾是埋葬中韓勞工的地獄
    據參考消息官方微信(ckxxwx)19日消息,今年,是日本「軍艦島」申遺成功兩周年,這是一座被一些旅遊者譽為「天堂」的地方。 對這片「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日本方面表示,島上的23個明治時代的工業設施幫助日本成功實現了從封建經濟到現代經濟的飛躍。
  • 沾著中國人鮮血的日本旅遊島!卻被日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
    一、 韓國有一部抗日大片電影——《軍艦島》,取材於二戰期間,日本強徵朝鮮半島和中國勞工到軍艦島上打黑工的黑暗歷史。而上述提到的影片,韓國選擇在「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獲得頒發證書的時間在全球上映。 而影片的歷史背景所在地就是如今的日本端島——也被稱為軍艦島,在2015年被日本上報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並成功。
  • 新華社:日本「地獄島」的罪惡必須揭開 日「軍艦島」真相揭秘!(2)
    然而日本政府忽略了軍艦島的黑暗過去,僅強調其對該國經濟做出的貢獻,這無異於背叛歷史。英國《衛報》指出,中國一直是反對軍艦島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主要國家。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秀琴表示,日本仍未充分說明軍艦島強徵勞工的事實。她呼籲日本應保證每一位勞工的遭遇被銘記,使他們得到應有的尊嚴。韓國也是反對國家之一。
  • 宋仲基孤身闖入軍艦島拯救勞工,日本人太無恥竟不承認此歷史!
    在宋仲基退伍後,他和宋慧喬主演的電視劇《太陽的後裔》火遍韓國,在中國也收穫粉絲無數。在拍攝本劇時,他接到了《軍艦島》這部電影的邀請,他毫不猶豫的把《軍艦島》作為自己回歸大熒幕的第一部作品。為什麼宋仲基如此痛苦的接受《軍艦島》的邀約?因為《軍艦島》講述的故事,是韓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件,是韓國民眾一段悲傷的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抓走了包括中國、朝鮮等4萬多公民,強徵到日本軍艦島做工。
  • 日本回應韓國要求軍艦島從世遺除名 中韓勞工曾在此遭強徵虐待
    軍艦島(富士電視臺)海外網6月22日電 韓國政府此前要求取消日本軍艦島作為「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而登錄世界遺產的稱號。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2日在記者會上對此回應稱,這不是日本該來應對的問題。當時世界遺產委員提出了一個條件,即日本必須要「完整講述相關歷史」,日方也做出了承諾。軍艦島原名「端島」,位於日本長崎縣,是周邊海域505個無人島之一,建於幕末至明治時期,屬於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據傳在二戰末期,該島曾被美軍誤認為一艘軍艦而得名。島上最著名的景觀是廢棄的混凝土建築,這也是日本最早的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
  • 比《軍艦島》更慘:被日軍強徵的百萬朝鮮勞工,有一半長眠日本
    韓劇《軍艦島》裡面的朝鮮勞工在電影《軍艦島》中,講述的是戰爭末期以主角為首的很多韓國人,抱著致富和賺錢改變生活的美夢,被日本的勞工徵集廣告所騙,被帶到了「軍艦島」從事挖煤等苦力勞動,在軍艦島裡面他們承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被日本監工辱罵和鞭笞,在這種非人的生活裡他們奮起反抗因為戰敗企圖抹殺掉日本強徵勞工事實的日軍……雖然故事的有誇張和傳統韓劇的耍酷和偶像氣質的一面,但是這個日本在朝鮮強徵勞工的歷史確實是存在的,而且現實情況是的,那些勞工的狀況,比電影中還要的殘酷N倍……那麼真正在二戰中韓國勞工的命運幾何呢
  • 日團體否認軍艦島煤礦徵用勞工存在強制勞動
    日方團體2日在日內瓦的聯合國歐洲總部舉行一場活動,介紹二戰期間在日本長崎市的世界文化遺產端島(軍艦島)煤礦的朝鮮半島勞工徵用情況。該團體在活動中強調,並不存在韓方所主張的強制勞動的活動。 據日本共同社7月3日報導稱,在日韓關係因被徵勞工問題趨於惡化的背景下,該活動稱將讓人們摒棄片面看法,從「親歷者的證言」中了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