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泡沫破碎:樓市股市崩塌,裁員降薪,妻離子散,抑鬱自殺

2020-12-15 三味新知

18.日本的經濟 泡沫(下)

04:59來自三味新知

/欄目主理人/邵聖懿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往期回顧】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本期導讀

所謂日本泡沫時代大抵分為兩個時代,1986年~1992年,是泡沫誕生以及亢進期,1992年~1997年是泡沫幻滅時代。上一期的末尾我們講到了日本的企業在80年代末是非常有錢的,國民手裡也大把大把的鈔票,那麼,他們是怎麼由盛轉衰的呢?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日元升值讓日本人的生活一片奢靡

這一期咱們接著上期的話題就《千與千尋》這部電影說開去,來說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最瘋狂到最後被戳破,這個期間巨大的社會變化,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上一期的末尾講到了日本的企業在80年代末是非常非常有錢的,一方面是由於日元的升值,另外一方面政府是降低了貸款的利息,大放流動性,導致企業手裡的錢非常多,大量的企業到海外開啟了併購,有一些在國內的企業也放棄了自己原本的老本行,像生產或者貿易,因為這些生意賺錢都來得太慢了,他們轉而進入了房地產、股市或者炒外匯,因為這樣的快錢在他們看起來是效率更高的。那是一個日本的經濟神話不會破滅的年代,看起來日本這個國家整個都是欣欣向榮,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這樣一種大的背景底下,是不是日本的普通國民也很有錢?答案是肯定的,像這種日本大的企業當中給員工的薪水非常高。當時一些大公司的白領他的月薪的平均值是3000美金左右,而且我們此前說過當時的3000美金購買力得相當於現在的6000美金,大概4萬人民幣,這個數字非常高。而且由於在那個年代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是供不應求,也就是說每年的工作缺口的數量要大大的大於當年大學生畢業的數量,所以很多名校的大學生沒有到畢業季,在大三的時候就已經被這些大的企業瞄上了。

這些日本大企業搶人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薪水當然是一方面,另外還有住房的保障,像一些股權,甚至包括旅遊的福利!那麼很多公司在重點考察對象大三開始,就會經常去請這些大學還沒有畢業的學生吃飯、唱歌、喝酒,燈紅酒綠,甚至去這種風月場所,用這樣的方式來吸引這些年輕人未來加入自己的公司來工作。

那麼在那個時代產生了一個副產品,到現在各位可能我們說宅男都非常的熟悉,這兩個字叫「援交」,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經濟瘋狂的年代產生了這樣一種特殊的工種,很多的女學生年輕的女生們由於本職工作覺得賺錢還是來得太慢了,在這樣聲色犬馬場所來錢特別快,所以就產生了「援交」這樣的一種特殊的行業。所以在那個年代只要你是大學畢業生是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的,平均每個畢業生的手裡拿著五份以上的大企業的邀約合同!

除了大學畢業生有錢,那些已經進入中產的中年人就更有錢了,那個時候產生了一個趨勢,就是日本人瘋狂地到海外去旅遊購物,尤其是大媽旅行團,各位一聽這大媽旅行團,這詞好像是當下中國社會特熟悉的一個名詞,但那個年代是日本社會的一個非常風靡的現象。那個時候,日本人所購買的奢侈品的數量佔到了全球的70%,在紐約、巴黎、倫敦、米蘭的街頭,全是日本的旅行團,尤其是大媽旅行團。

當然那個年代,由於經濟剛剛發展起來,日本國民素質還沒有現在那麼高,窮人乍富畢竟都會有一些問題。那個年代日本大媽是很多歐美人比較反感的對象,因為他們不守秩序,但是又比較有錢,歐美人又拿他們沒辦法。所以你看這個世界總是螺旋式地向前發展,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如今仍然會發生,只是換了一撥人群而已。

說到這兒插一句,正是由於這樣的大舉的提前消費,導致日本社會當時產生的生活垃圾的數量非常多,這個對環境已經形成了非常大的負擔和壓力。大家可以回想《千與千尋》電影當中有一個腐爛神來洗澡,最後證明它是河神,河神在洗完澡之後吐出來的東西有自行車洗衣機電冰箱,這個證明在當時日本社會的鋪張浪費非常嚴重,而且影響到了環境。

這個實際上就和咱們之前講過的垃圾分類的內容聯繫起來了,因為日本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在環境不堪重負的背景底下開始了垃圾分類的嘗試。你看這樣咱們就把不同期講的內容給它串聯起來了,是同一個時代背景,這些內容是彼此相關的,這樣把碎片化的信息拼接在一起之後,您對於那樣一個時代的了解和認知應該也會變得更加的全面和清除。

這樣的一個全民提前消費,全民大舉投資背景底下,日本的國民,包括他的企業都是大舉的進軍股市樓市,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再加上銀行本身貸款利率很低,貸款的審核又不嚴,就開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所以大家都去加槓桿,加槓桿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的虛假繁榮,整個GDP的數字越滾越大,但實際上由於大家把注意的重心全部轉移到了不動產和證券投資上面,實際上,過往的日本的"製造業立國"已經被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忘記了,很少有企業真正還在踏踏實實做著生產、做著發展、做著科研的事情,這個就為未來日本的經濟崩潰埋下了禍根!

時至今日,當然大家都明白了,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和樓市,它一定是漲漲跌跌起起伏伏有周期性的,但是那個時候的日本人相信日本經濟的奇蹟可以打破傳統的經濟規律,可以不斷的上行。這樣的一種不斷上行的勢頭,在1989年底到1990年初開始出現問題了。那個時候日本的證券市場日經指數已經是來到了將近39000點的歷史新高。東京的房價已經貴到了整個東京的房地產,數值加起來已經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了,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那麼在這個情況底下,一些機敏的歐美的企業發現勢頭不對,他們開始把資金撤離日本市場,等於是完成了一波非常漂亮的收割。

日經指數從1986年初的13,113.32円到1989年12月29日到達歷史最高位的38,915.89円

房地產率先崩盤引發「地震」

那麼日本國內也開始發現這樣的經濟勢頭是無法持續下去的,所以日本的大藏省(實際上也就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開始收緊流動性,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尤其是對投資於房地產市場的這些貸款開始明顯地加緊了審查。這一審查就發現很多放貸人其實存在提供虛假材料的問題,他們用假的材料獲取高額的貸款就是為了投資到房地產當中,所以那個時候日本的全民炒房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但正是隨著日本的這種中央財政政策的這種轉變,貨幣政策的轉向,一下子,讓在泡沫當中已經變得非常脆弱的日本經濟是遭遇了最後一擊,整個的經濟突然就轉頭向下了,大家對於未來的預期迅速的發生了轉變,這種悲觀的情緒互相傳染,大家開始瘋狂的賣出手中持有的不動產、股票。

但是在市場進入下行通道的情況底下,這樣的一種瘋狂的賣出,實際上就形成了互相的踩踏,這個價格越跌越低。很多的投資人投機客他們手裡持有房產的價值已經是低於了自己貸款的數量,所以也就出現了斷供,這個導致銀行大量壞帳的產生,這樣就開始慢慢的產生了連鎖反應,整個經濟就迅速地調轉方向進入到了下行軌道當中。那些曾經揮金如土的日本人生活是悲喜兩重天,出現了大量的企業降薪裁員。有一些中年人由於職業上沒有其他的發展的空間被裁掉之後,只能回家開計程車,那麼妻離子散,導致了日本在那幾年社會整個是一個非常陰沉的氣氛,也出現了很多自殺的人。

2011年就職失敗應屆畢業生自殺者統計

而且這樣的一個經濟的低迷期非常的漫長,甚至有人說到如今日本經濟還沒有緩過神來,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從不動產的價格和股票的價格上來看,日本經濟再也沒有回到輝煌的80年代末這樣的一個點位。比如說在89年的時候,日經指數是來到了將近39000點,而在2008年底是7000點,日本股市的指數是跌去了82%。房價方面,東京都的房價在1991年是最高峰,是272萬每平米,而在2001年的時候只有62萬每平米這樣的一個均價,房價也是跌掉了將近80%,資產價格是大幅度的縮水貶值。這樣一個非常嚴峻的狀況,導致日本國民的生活狀態、心理預期、他們的生活習慣,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間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80年代末是及時行樂,揮金如土,如今很多人說日本社會是一個沒有欲望的佛系社會。

泡沫期日本全國平均地價的變化

日本經濟泡沫後失去的十年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日本在經濟泡沫被刺破之後,你猜在他的各項產業當中發展最快的是哪個行業?答案是它的低端零售業。在經濟進入下行期之後,日本出現了大量的"百元店",100日元相當於六七塊錢人民幣可以買一件東西,就像咱們街頭有一些"一元店","三元店"是這樣的概念。還有個有趣的例子,有這樣的一個曾經生產男士高端西服的服裝廠商,在日本經濟泡沫被刺破之後,轉而生產廉價的休閒服裝,結果生意異乎尋常的好。在一些城市開新店的時候,人們早上6點就去排隊了,結果在1999年的時候,這家企業上市了,他的名字叫優衣庫。

在這樣的一個大的時代背景底下,90年代日本社會的心氣兒整個是非常低落的。他當時的文學作品,社會上的一些觀點評論都是非常悲觀的。所以回到《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因為電影是拍攝於2000年到01年期間,正好是日本的經濟泡沫被刺破十年,十年也被很多人稱作是"失去的十年"!導演宮崎駿也想通過這樣的一部電影向日本社會傳遞一個信號,就是希望下一代的日本人可以像千尋那樣是一個善良執著,勤奮又隱忍的形象,他認為只有這樣的一代人才能夠扭轉日本社會的頹勢,重新讓日本這個國家獲得希望。

當然了,關於日本的過去的幾十年,有很多人說他們失去了10年20年甚至30年,很多人認為日本的經濟是一蹶不振,已經完全停滯不前了,但其實這一點可以多說兩句,我還是有一些個人不同的看法!從經濟數據上來看,或許日本經濟GDP的這種增長在過去的30年間似乎發展並不大,它的房價也再也沒有回到泡沫破裂之前的點位,包括它的股市,似乎也很難再回到那樣一個歷史高位。但是如果你拋開這些數字表象之下,去看看日本這個社會的真正的細節,你會發現它仍然有著很強的內生動力。

日本這個社會它是把創新融入到了骨髓當中。像有這樣的一個數據,在過去的30年間,日本是拿到了20項的諾貝爾獎,而且其中除了兩個文學獎之外,18個都是基礎科學、化學、物理這樣的學科。那期間中國其實只拿了一項諾貝爾科學相關的獎項,就是屠呦呦。另外像日本國家的科研經費佔到GDP的比重是全球第一,而其中企業自發投入的科研經費的比例也是全球第一,這個就充分證明創新發展科學,這應該是日本整個社會共同尊重的一種信條和價值觀。還有日本社會的平均年齡是84歲,這是全世界最高的。另外日本的一些文化產品,像他的動漫、電影出口到了全世界,也是影響了一代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在過去30年間,雖然日本的經濟發展並不快,但是這個國家並沒有停下自己向前的腳步,其實他們正在埋頭苦幹做一些轉型的事情。這個鄰居,這個對手,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當然了,通過兩期對《千與千尋》那個時代背景的解讀,還是希望讓各位了解到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經濟是怎麼回事,《千與千尋》誕生的時代背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日本真是有很多地方和如今的中國非常相似!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所以把當時的日本作為自己的前車之鑑作為一面鏡子,是我們永遠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日本泡沫的破滅: 央行"矯枉過正", 股市一年蒸發50%, 房價崩塌...
    日本的日經股市在1989年12月29日觸達歷史最高點38957.44點後,開始下跌。而日本經濟的分水嶺,以裕仁天皇在1989年1月7日離世為開始,日本正式告別了「昭和」時代,進入到「平成」年份。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沸騰年代將很快過去。而那些出生在90年代後的日本人,可能記憶中從來不知道泡沫經濟的盛世到底如何。
  • 自殺人數一升再升,疫情之下的日本女性,被裁員、心理抑鬱…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日本政府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截至2018年,這個數字連續9年走低,每10萬死亡人口中「僅有」16.5人死於自殺。  但在2020年疫情之下,我們不無悲哀發現,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01  2020年1月到11月,不到一年時間裡,日本自殺人數近兩萬人。
  • 泡沫經濟下的日本:企業大量裁員,房子按小時漲價
    文丨小冷知識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泡沫經濟一詞,相信很多人都再熟悉不過,這是指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全靠投機活動導致的經濟快速膨脹,但遇到市場危機後,經濟卻快速貶值的一種現象,因為如同泡沫一般會隨時消失,所以被稱為是泡沫經濟。
  • 揭秘泡沫經濟的始末,日本泰國該何去何從
    錢變多之後,日本人沒有光消費,還將錢投入股市和樓市之中。由於日元升值,很多國外的有錢人將錢投入日本的股市和樓市,跟著日元一起升值,於是股價和房價都開始漲價。而且大家都瘋狂投資於股市樓市之中,沒人管這些製造業。於是,一些製造業倒閉,甚至破產。泡沫開始破裂。日本政府也感到壓力,決定改變現有的方向,於是中央銀行開始提升利率、減少貸款量,這樣市面上的錢就變少了。
  • 泡沫經濟下日本房價崩盤,當年「沒買」房子的人,後來過得怎樣?
    日本當年的房價崩盤,許多瘋狂投資房產的人滿盤皆輸,甚至有人因背負不起沉重的貸款自殺了,那當年「沒有」瘋狂買房子的人,如今怎麼樣了呢?日本的貸款沒有多少被真正地用到實體經濟上,而是大量地被用到了股票和房地產上,因為股票和房地產來錢快,日本也就形成了「泡沫經濟」。
  • 日本樓市崩塌前,那些高位接盤的人還未走出陰影,都是前車之鑑!
    瘋狂的日本樓市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瘋狂」。瘋狂到什麼地步呢?一間900萬的公寓,在泡沫時代可以賣出16.5億日元的高價。籤訂完廣島協議的1986年,東京平均房價直接暴漲120%,在1991年樓市頂峰,平均能到272萬日元每平米,而東京市區更是高達1450萬每平米,按現在的匯率算,相當於北京城六環或上海外環內均價83萬一平!日本的樓市也曾經瘋狂過,最後不得不主動刺破了樓市泡沫,那些在高位接盤了的人怎麼樣了?
  • 臺灣樓市泡沫,能給大陸什麼啟示?
    今天發些市場分析類的文字,節選自2013年老楊出版的《樓市探秘》一書。日本經濟崛起後,又出現了「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臺灣經濟曾經歷過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1960年代年均增長10%,1970年代年均增長9.4%,1980年代年均增長率為8.1%,1990年代進入6-7%上下的中速增期。
  • 專家:「樓市崩塌」前夜,日本「這些現象」正在我國上演?早了解
    樓市的上漲讓很多有錢人撈了一筆,不過也由於房價高,近九成的買房者不得不選擇了首付+貸款的房市,不斷將房地產槓桿往上推,也是房市泡沫最為直接的表現,一旦破裂,就會直接影響房市交易量和價格。難怪專家表示:「樓市崩塌」前夜,日本「這些現象」正在我國上演?早了解!
  • 日本樓市泡沫崩盤的背後:日本民眾掏空口袋也要將錢投入樓市
    日本發生了震驚全球的「房地產泡沫崩盤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的「房地產危機」讓日本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即便是今天,那次」房地產危機「對日本造成的影響,還未全部褪去。在1986年前後,日本的房地產業突然崛起,形勢一片大好,早期投身房地產行業的人,那是賺得盆滿缽滿,那個時候日本社會興起一種共識,就是「做什麼都不如買房賺錢」。
  • 80年代,房價15萬一平,泡沫破裂後,崩潰的不僅是日本經濟
    高光過後的至暗時刻 1989 年,老布希上臺,看著日本非常的不爽,捅破日本市場後,1990 年 1 月 12 日,日本股市暴跌 70%,日本經濟的至暗時刻到來。房地產經濟一捏就碎,房價下滑的背後是國際資本撤資,拋售,但難以阻止災難的發生。房價持續下跌。
  • 【頭條資訊】日本股市重回「高光時刻」,那樓市呢??
    在對美國和中國出口復甦的背景下,日本的貿易順差正在重新膨脹,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來自供求層面的買入日元需求正在加強。日經平均股價指數持續刷新泡沫經濟崩潰後的高點,但也無法否認日元升值成為抑制未來股價走高因素的可能性。
  •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二十周年祭
    當今天歐美經濟體在思考流動性危機後「退市戰略」的舉措時,我們社會上下卻存在著對股市和樓市價格的攀升一種「無比自信」的解讀——那就是在全球金融大海嘯後中國市場所釋放出的未來經濟不斷強大的信號。這使我想起在和很多日本學者的接觸中,他們對那段泡沫歷史,經常百感交集地說起的一段共同的「反省」:我們當時就是無法區分股價和樓價的一路高歌狀況,究竟是「非理性瘋狂」的表現,還是意味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 日本股市、樓市雙雙漲,日元資產值得你擁有!
    一是日本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幣值穩定提供了基礎,日元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成了國際主要貨幣之一;二是日本擁有較大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全球主要債權國之一,這有助於維持日元幣值穩定,並加大做空日元的難度; 第三,日幣是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幣種,且日本長期的低息環境是日元成為避險貨幣的直接原因。
  • 2020年會是中國樓市泡沫破碎的開元之年嗎?
    網上盛傳中日樓市泡沫對比圖。機械地認為2020年將是中國樓市泡沫崩潰之年,事實很快就會證明純屬無稽之談。那麼不支持中國樓市崩盤的因素有四大項: 第一,最基本的錯誤在於房價飆升的速度。中國房價整體均價10000元,三倍的飆升不存在數據支持。而且中國房價最初並沒有土地成本因素的影響。
  • 日本樓市泡沫往事
    當時日本同學討論的話題很寬泛,不僅和專業有關,也談社會的變化,特別是「股神」、「地王」這樣的話題。我們這些剛剛從中國到日本的留學生,對股票樓市完全兩眼一抹黑,完全沒法和他們討論。  但報紙還是可以看的。當時日本報紙上佔最大篇幅的版面並不是政治經濟政策,而是「理財」、「金錢」、「金融」,一些沒有上過大學的普通家庭婦女,在電視屏幕上都能講出一套套的理財術語。
  • 當年美國、日本樓市崩盤後,深陷其中的炒房客,後來怎麼樣了?
    、沒有底線的瘋狂批款,甚至推出0首付買房,用超低利率的房貸支撐起了龐大的樓市泡沫。 1990年,東京房價暴跌65%,一夜之間炒房客淪為千萬負翁,最後選擇跳樓自殺,1992年,日本樓市泡沫徹底崩塌
  • 股市一曝十寒:監管風暴盤旋 樓市休整恐引池魚之災
    摘要 【股市一曝十寒:監管風暴盤旋 樓市休整恐引池魚之災】深滬股市遭遇去槓桿式調控已逾15個月,中國樓市才迎來拐點,再遇限購限貸的監管風暴。當樓市調控轉向微觀化甚至碎片化之時,房價上漲預期難以扭轉。
  • 我們整理了一份疫情以來的裁員降薪的企業名單
    2020 年伊始最大的「黑天鵝」新冠病毒已駛入深水區,在全球蔓延,但盤踞在中國的兩個月對社會經濟的衝擊,各行各業的企業在資金鍊的危機之下,裁員、降薪、停薪留職等屢見不鮮。尚德機構全體員工公積金繳存比例從之前的12%下調到5%,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 500 人,OYO酒店中國區裁員80%,華夏幸福裁員千人以上,水滴高管自願降薪20%,上汽分三個檔位降薪,攜程高管自願降薪,員工輪崗輪休……據盒飯財經不完全統計,至少數十家知名企業開啟了降薪裁員的大潮,降本增效,準備迎接後疫情時期的挑戰。
  • 房價崩盤後的慘狀:日本的前世是我們今生?
    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經濟學家獨愛研究1990年的日本。尤其是1990年前後日本的樓市,更是成為了大家熟悉的經濟泡沫標本。整整十年,日本用全社會的勞動力在償還當年的一紙協議。繁華落盡後的悽涼,讓世人嗟嘆。
  • 獅門娛樂繼續裁員 迪士尼高層集體降薪
    ,具體裁員數量大約在15-20人之間。這也是Joe Drake擔任董事長後的第二輪裁員。 迪士尼高層將集體降薪 3月31日,據《好萊塢報導》獲得的一份迪士尼內部郵件顯示,華特·迪士尼公司宣布高層在新冠疫情下降薪,其中前CEO、現董事會執行主席Bob Iger放棄疫情期間所有薪酬(他近一個財年薪水為4750萬美元),新上任的CEO Bob Chapek降薪50%(基本年薪250萬,目前不清楚降薪50%是指降基本薪酬還是整個薪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