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座城市可像紹興一樣,既是名人雅士之地,又是報仇雪恥之鄉

2020-12-25 西魏遺少

自古以來紹興文風熾盛,文人輩出。

根據《紹興縣誌資料》統計:從順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至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紹興學子中進士者636人,舉人者竟達2361人。

紹興文人的「生產率」十分平穩且輸出質量高,一句「天下師爺出紹興」就可見紹興文人是能幹大事的。

紹興周氏素為當地望族。明代嘉靖年間,周氏族人遷居紹興城內保祐橋河沿,是為周恩來先祖。保祐橋周氏祖居原名曰「錫養堂」。如今的周氏祖居旁有周恩來紀念館,廳內矗立著身著戎裝的周恩來漢白玉雕像,楹柱上懸掛著「為國為民孺子牛,任勞任怨絕代尹」的對聯,高度概括了偉人一生。

蔡元培也是紹興人,其故居堂門上高懸一塊「翰林」匾額,因為蔡元培26歲考中進士被清廷授予翰林院編修,原匾為清廷所賜。

講紹興文人繞不開魯迅,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這兒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魯迅講到的「三味書屋」蘊含文人產生的家風條件,這就是「三味」的含義:「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紹興大街上寫著廣告詞「書聖故裡」,王羲之《蘭亭集序》顧後且瞻前,惆悵而眷戀。該序以蠶繭紙、鼠須筆書寫,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盡美盡善。據說,其真跡被唐太宗陪葬於昭陵,傳世者皆為摹本。

紹興城中,王羲之將舊居捐出建成的「戒珠寺」內,陳列著一系列王羲之的名帖,顯示出歷史上南渡後紛亂時代裡文人身心的疲頓和不快。

其後的陸遊、王陽明、徐渭、張岱、魯迅等等山陰文人,也是一樣的與筆作伴,與不愉快作伴,人世命運就這樣時暖時寒。

陸遊沒有照片,後人只能依據《劍南詩稿》等文本來描繪其肖像:嶙峋如會稽山,孤寒如山陰雪。其實呢,陸遊還是「山陰情種」,沈園裡充滿了「錯、錯、錯」「莫、莫、莫』』和「難、難、難」「瞞、瞞、瞞」的愛,飄蕩著他撕心裂肺的斷腸聲。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最好的句子並非關於山陰夢中幻象,而在於結尾處痛心疾首:「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個惆悵的詩人在吶喊。

紹興的張岱,是明末清初史學家、文學家,號古劍老人,一個同樣任誕、簡傲、排調之人,一直在詩歌和想像中尋求靈魂的自救。至今,紹興還有他的「快園」。

把紹興的地域文化拉長了看,自杭州錢塘江啟程,經山陰、剡溪、天姥山、臨海、天台山,終結於東海,簡直就是一條「唐詩之路」。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四百餘位唐代詩人,在這長約一百八十公裡的水路山路上,乘舟、騎驢、步行,寫下約一千六百餘首詩篇。

這條唐詩之路,吸引無數後世文人騷客,奔向山陰吳越。

如今的山陰路上,四面蔥蘢,一路題滿詩句,署名為謝靈運、李白、杜甫、孟浩然、韋應物、朱慶餘、王勃、賀知章、許渾、宋之問、杜牧、蘇東坡、陸經、林逋、李漁、鬱達夫……歷代詩人打破時間界限,在此歡聚一堂。

紹興可不僅是詩詞歌賦,筆墨文章,這裡也是血性肝膽、豪氣幹雲,此處可謂既是名人雅士之地,又是報仇雪恥之鄉。

以前的有勾踐、陸遊、徐渭,後來的是徐錫麟、秋瑾、魯迅,他們或者在古越大地上馳騁,或者在書本素紙上彷徨,目的都是報仇雪恥。

會稽山以南,龍泉,就是中國鑄劍業肇始之地。《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鑄劍師歐冶子,鑄造出五把名劍: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清湛的草廬,純粹的力量,正義的勝利,微弱的柔腸,巨闊的城池……以劍名來言志、抒情,是不是比一支筆更有說服力呢。

1203年,辛棄疾任職紹興府,與陸遊在這裡惺惺相惜,一同寫「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自恨不如雲際雁,南來猶得過中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紹興草木舊,胸中波難平,兩人「提刀獨立顧八荒」——那嵌有黃金紋的金錯刀啊!

1210年,85歲的陸遊去世,臨終絕筆:「但悲不見九州同。」

秋瑾,自號「鑑湖女俠」,是第一個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女英雄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天地悠悠,此地永遠留下了她的足跡和身影、還有溫暖的呼吸。「雖千萬人,吾往矣」。

紹興,就是筆與刀,筆尖墨、刀刃血。筆的偉大,成於刀的失敗。

紹興文武兼備,如此卓越,與地方官員大儒密不可分。范文正公曾以吏部郎的身份於1038年出知越州,在此親手浚通了一方枯泉,取名「清白泉」,並在旁邊建造了「清白堂」,即「清白而有德義,為官師之規」之意。

明代南大吉任紹興太守,心學大師王陽明為這個弟子寫《親民堂記》。其曰:「南子元善之治越也,過陽明子而問政焉。陽明子曰:政在親民。」南大吉遂將府署蒞政之堂命名為「親民堂」,他說:「吾以親民為職者也。吾務親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

於是此地,千年禮門莊重,安仁宅以衍生,子弟堂堂正正,映風流之萬載。只有在紹興,才切身悟出「白頭夫妻三更月,碧血英雄一局棋。」

人生大戲,無非「愛」「恨」「情」「仇」四字。月落之江,紹興千古!

相關焦點

  • 紹興四大古鎮之一,黃酒之源,古橋眾多,還是名人之鄉和浪漫水鄉
    從冢斜古村出來,一個小時左右車程,我們到了紹興西郊的東浦古鎮,這是紹興四大古鎮之一,已有千年的歷史,有「水鄉、橋鄉、酒鄉、名人之鄉」的美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到了清代,這裡幾乎家家釀酒,素有「越酒聞天下,東浦酒最佳」之稱,是越酒中的珍品。
  • 紹興唯一免費的5A景區,被稱為「鎮城之寶」,一說名字大家都知道
    木心先生曾說:無骨的江南不只蘇州,有骨的江南當看紹興。有著兩千多年建城史的紹興,是座很有滄桑感的古城,她有百轉千回的婉約柔美,也因著魏晉遺風而風骨磊落。魯迅曾引用過明末王思任說的話:「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
  • 紹興唯一免費的5A景區,被稱為「鎮城之寶」,一說名字大家都知道
    木心先生曾說:無骨的江南不只蘇州,有骨的江南當看紹興。有著兩千多年建城史的紹興,是座很有滄桑感的古城,她有百轉千回的婉約柔美,也因著魏晉遺風而風骨磊落。魯迅曾引用過明末王思任說的話:「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
  • 2500年建城史的浙江紹興,是古代越國的都城,被譽為「書法之鄉」
    來到浙江紹興,最先想到的是濃鬱香氣的紹興黃酒,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的紹興,是古代越國的都城,有「書法之鄉」、「酒鄉」、「水鄉」、「橋鄉」、「名士之鄉」等多個美譽,人才輩出的紹興,自古以來就走出過無數的文人墨客,王羲之、蔡元培、魯迅,這些出現在課本中的人物,都是來自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 紹興的文化名人與名人文化
    紹興01 紹興文化名人毛澤東曾寫過一首七言絕句:「鑑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03 紹興名人文化給我們的感受和啟示每個城市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文化名人,但紹興的文化名人確實是太多,走在紹興城中,一個尋常的巷陌中可能就藏著一個名人故居,一個不起眼的街道上可能就有一個名人景點,那些在史書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那些文學作品中耳熟能詳的故事,在這個城市中卻是如此尋常地存在著。
  • 紹興:名士之鄉 「峰」雲再起
    這些年來,紹興深入挖掘歷代名人光輝事跡和精神品格,傳承弘揚先賢身上蘊含的人文之光,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迭代更新「人才新政」,連續開行招才引智「春秋專列」,努力把紹興打造成為各類人才匯聚的創業樂園、圓夢之城。
  • 全國名人故居「掌柜」齊聚紹興,探討激活名人文化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在網際網路時代,名人故居如何拉近名人與觀眾的距離,實現人物的當代價值?如何讓名人故居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昨天,全國65家名人故居、人物類博物館「掌柜」齊聚紹興,共同探討這一話題。紹興名人故居的做法也引起大家的關注。
  • 名人名酒名水鄉 紹興打造"古城水韻 魅力紹興"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歷史悠遠,名人薈萃,素有「山青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的盛譽,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 打造文旅融合樣板的紹興名人館
    籌建紹興名人館,利用紹興名人的資源優勢為文旅融合和紹興的發展助力,這是紹興市委市府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是觀眾和遊客了解紹興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和方便途徑。基於文旅融合的戰略定位,紹興名人館實施了以下措施:一是搭建網絡智慧平臺,形成以紹興名人館為中心的遊覽線路集群,為外地遊客提供完備而精準的服務信息;二是認真分析「吃、住、行、遊、購、娛」旅遊業的六大要素,在名人館內重點關聯「遊」和「娛」的文化支撐,使「吃」「購」「住」「行」的文化體驗得到相應提升。
  • 紹興乃文化之邦,自古為文人雅士薈萃之地,古玩市場也十分豐富
    時隔1600年前的晉.鹹和4年(公元329年),一代書聖王裝之26歲任江西撫州臨川太守,與江西、 與臨川結下了不解之緣。跨越歷史時空,江西人去浙拜謁王羲之,浙江人來贛尋王羲之故地,相互交融,情意綿綿。選擇三月三這個日子,我來到仰往已久的紹興蘭亭,此行為書法而去。這天有在蘭亭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中國蘭亭書法節開幕式及系列活動,包括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書法人不去近距離感受,實為一大憾事。
  • 江西這座城市被譽為「才子之鄉」,可惜只是四線城市,你去過嗎?
    江西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一座城市被譽為「才子之鄉」、「文化之邦」,可惜只是四線城市,不知道你去過嗎?這座城市就是撫州市,撫州歷史悠久,歷史上人文薈萃,孕育了臨川文化,對江西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然號稱是「才子之鄉」,那麼撫州歷史上都有哪些文化名人呢?
  • 建起「紙上名人名士館」 紹興名人圖傳出版
    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作序,他期望通過紹興名人館和本書,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紹興文化、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和價值取向,使包括紹興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世界人民,為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作出紹興貢獻。紹興名士之多,嘆為觀止。毛澤東稱之為「鑑湖越臺名士鄉」。
  • 「溫婉秀麗」是江南的代名詞,獨樹一幟的古城紹興,是另一種江南
    世人眼中的江南,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美麗富庶,是畫舫樓閣,吳酒微醉的古韻逍遙,是魚翻藻鑑,鷺點菸汀悠然自得,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靜謐祥和……就如臨安的西子湖畔,姑蘇的枕河人家,金陵的秦淮煙雨一樣,似乎「溫婉秀麗」就是江南的代名詞。然而還有另一種江南,除了有好似深閨女子一般的細膩可人,還有可謂獨樹一幟的風骨、風韻、風情,她就是紹興。
  • 黃酒之鄉和啤酒之都 紹興和慕尼黑在央視「對話」
    圖片來源於浙江新聞客戶端佔地300多畝的古越龍山中央酒庫,儲藏有1100多萬壇黃酒,若把它們一字擺開,長度可達4000公裡,相當於兩條京廣線那麼長……昨天下午5點15分,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城市1對1》節目聚焦「黃酒之鄉」紹興、「啤酒之都」慕尼黑的美酒、美食和美景。
  • 浙江紹興的近現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紹興是浙江省轄地級城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秋瑾故居等文化古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浙江紹興的一些名人,浙江紹興近現代這五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 江南一葉,斯文之鄉紹興的風味
    隔段時間,就會在去菜場的小路拐彎處留心,尋找那個挑擔的紹興老漢。紹興有它獨特的風味。濃鬱、耐久、深厚、雋永可謂它的地域特色。到過紹興,鹹亨酒店掛滿了鹹魚、鹹肉,那是放上一年半載依舊曆久彌香的,還有酒罈裡的黃酒、街頭的梅乾菜……紹興還出香榧子,那異香,嘗過的人絕忘不了。這種風味的傑出代表,竊以為當推魯迅的字。
  • 的裡雅斯特:烏有之鄉與夢幻之地
    的裡雅斯特:烏有之鄉與夢幻之地  文/菲戈   作為簡·莫裡斯計劃中的「封筆之作」,《的裡雅斯特》寫出了她一輩子的流亡感,流亡於正統之外,流亡於國家之間,流亡於男女之別,甚至流亡於時間之上。她先後作為男人、女人、青年、老人、士兵、作家來到的裡雅斯特,她的身份就像她所面對的這座城市一樣邊緣和混雜,最終她終於明白,她和她的的裡雅斯特互為鏡像。  1  的裡雅斯特這個名字不常聽到,但很早就記住了,因為聽上去很特別。
  • 品讀紹興
    原標題:品讀紹興 紹興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素以「文化之邦、魚米之鄉」著稱於世,集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於一身,眾多的名人故居、古蹟、文保單位星羅棋布,如同一座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 紹興始稱於越,亦稱百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杭州、寧波、紹興,哪座城市的人均消費能力最強?
    杭州、寧波、紹興,是浙江省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其中杭州和寧波的GDP在浙江省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二名,紹興GDP排在浙江省的第四位,僅次於杭州、寧波、溫州。2018年杭州、寧波、紹興的GDP分別是13509億元、10746億元、5417億元,人均GDP分別是14萬元、13.26萬元、10.7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54348元、52402元、49389元。三座城市中,GDP總量越高的城市人均GDP越高,隨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那麼,杭州、寧波、紹興,哪座城市的人均消費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