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遊戲而註定只能陪你一段路,沒有遺憾算什麼芳華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過往都是有遺憾的,而人們最懷念的無非就是自己的青春時光,那段時光是最美的年華,也有著最真的感情,以及最純真的美好,無數人都渴望能回到孩童時代,不為重新來過,只求重溫一次,而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主題。
或許一開始人們說,《芳華》是拍給父輩看的,以此來紀念屬於他們的芳華,對此說法我雖然認可,卻也不完全認可,擁有過青春時光的不光是父輩,只不過影片的時代背景恰好是屬於他們的時代而已,其中發生的許多事放在現在年輕人的身上也是一個道理。
當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有多少人被觸動了心弦而紅了眼眶?這和當初我們高中畢業時何曾相似,在校期間多少人夢想著時光可以快一些,想要逃離這個所謂的「監獄」,在畢業之際又無比難受,又渴求時光可以慢一些,想以學子的身份多在這個所謂的「監獄」裡待一陣子呢。
或許《芳華》要比我們的芳華要殘酷得多,畢竟這一輩們再如何勾心鬥角也不至於到那種地步,頂多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而那個時代的勾心鬥角甚至能被扣上各種各樣的大帽子,其實這些片段放在現在人眼裡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實際上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劉峰和每個青年一樣,在那個年紀總會對欣賞的異性有好感,所以他選擇了對林丁丁表白,還擁抱了她一下,也正是因為這個擁抱讓他成為了一個罪人,被整個文工團孤立、被文工團給開除,只有一個人對他的遭遇有附和,並且還送了他一程,那就是何小萍。
可以說何小萍和劉峰是同病相憐,因為何小萍也是因為穿著林丁丁的軍裝拍了張照,就被人們認定是賊,受到了眾人的排擠,也成為了一個異類,但實際上影片中只有他們兩個思想正常的人,卻偏偏被其他「不正常」的人所孤立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劉峰是被人們神化了的角色,人們本能的認為他理應像神明一樣,不應該有普通人才有的心思,所以他犯的那連錯誤都算不上的錯誤,成為了人們鄙視他的原因,但真正上只有何小萍知道劉峰是個怎樣的好人,這兩人被孤立也是理所當然的,只因他倆才是真正三觀相同的人。
影片最後以蕭穗子的角度闡述了一下眾人的現狀,「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兩人因互相理解三觀一致最終走到一起,雖然不富足卻也很滿足。
看完影片總是難免有許多感慨的,雖然說我並沒有太大年紀,也就二十才出頭,但是同齡人已經有結婚生子的人了,有次在村裡小路上碰到一位小學摯友,他僅僅讀完初中而我尚在讀大三,我兩人交談的並不算多,並不是誰不願意和對方多聊幾句,實在是因為無話可說。
那個時候我即便已經大三,卻也依舊是個學生,而他早已步入社會六七載了,再直接一點他女兒都可以走路了,我和他能談的有哪些?無疑是寒暄身體情況、再回憶一些童年趣事,現在的彼此所處的世界其實早已毫無交集點了,又有什麼可談的呢,我至今還在為學習努力,而他早已是柴米油鹽了。
這種時候又難免想到魯迅和閏土的關係,當長大後的閏土對迅哥兒的稱呼變成了「老爺」之後,一切都和往日不同了,是兩人有矛盾隔閡嗎?不見得,但是每個人的生活處境都不同,最終使得兩人只能形同陌路,所以有些人註定只能陪你一段路,剩下的自然會有新朋友陪你繼續。
越長大越明白「門當戶對、三觀相同」等詞的意義,小的時候還可以毫無顧慮地一起玩耍,之後每個人在社會上就扮演起了不同的角色,過上了不同的生活,互相之間已經很難理解彼此的世界,連話題都無從談起,徹底成為兩個世界的人,即便以往再如何要好,最後只能留下一聲長嘆。
每個人對自己的年少、青春時代都有或多或少的遺憾,至今回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但是那又如何呢?當時代與社會將每個人都雕刻成不同的藝術品時,只有同類才能被擺放到一個臺子上,對於過往的種種,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納入回憶之中,偶爾拿出來回味一下便是最大的溫柔。
青春是每個人回不去的過往,如果沒有遺憾算什麼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