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2020-12-25 亭殿閣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如果我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你就自己選一個吧)注意《三國志》記載的劉備託孤之言與《三國演義》是不一樣的。《三國志》說的「君可自取」「取」,應為選擇之意,意思是說你可以從我的兒子裡面重新選擇一個去輔佐,《三國演義》卻把「君可自取」篡改成了「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意思是說你可以自己當皇帝,這樣一改,意思就出現了很大的變動。這時候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言論:劉備怎麼可能願意將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拱手送人呢?肯定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一種試探,其實在白帝託孤之時,劉備已經埋伏好了刀斧手,假如諸葛亮默認了劉備的說法,下一秒就會被刀斧手砍死。

可是,劉備本來也就沒有說過諸葛亮可以自己當皇帝的話呀!我們且不論劉備埋伏刀斧手這個論證是否正確,這個觀點的前提:劉備說過諸葛亮可以當皇帝。劉備既然沒說過呀,那這就是假的,用虛假的已知條件,如何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呢?那些用《三國演義》篡改以後的託孤之言來指責劉備虛偽,不是很荒謬嗎?

當時蜀漢是一個什麼情況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劉備託孤之時,益州遠比諸葛亮北伐前夕更為疲敝。外交上,與孫權的聯盟破裂;軍事上,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政治上,南中各郡紛紛反叛。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諸葛亮有能力挽救這千瘡百孔的蜀漢江山,以劉備的才智,會不清楚殺諸葛亮的後果?可以這樣說,沒有諸葛亮去力挽狂瀾,蜀漢在劉備死後,僅僅依靠阿鬥,那絕對支撐不了幾年的,於情於理,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是劉備的唯一的選擇,而且劉備以知人善任著稱,會看不出諸葛亮高潔的人品?

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稱讚劉備道: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所以那些質疑劉備白帝託孤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備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所謂:為知己者死。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託孤之情,諸葛亮真的把後主劉禪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白帝託孤是真的千古佳話。

白帝託孤已經足以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相關焦點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個影視橋段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詞被後人大家讚賞,而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關係更是被後世之人皆奉為君臣關係的最高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
    文/仗劍走天涯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如果要說到三國時期最具有智慧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會說到諸葛亮三個字。雖然《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的一些才華卓越的地方,只是作者誇張的虛構,但是在《三國志》當中其實諸葛亮也是很厲害的。蜀,魏,吳三國當中蜀國的實力是非常孱弱的,所以在劉備死後,其實劉備是非常擔心蜀國未來應該要如何去走的。
  • 白帝城託孤,「君自取之」,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都錯怪劉備了
    在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的頭銜是以宰相身份記錄大臣事務,參加假節,領司禮校尉。注意,此時諸葛亮還沒有開府。劉備死後,諸葛很快開府。「丞相錄臣事,參節,領司校尉。」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試想一下,如果劉備害怕諸葛亮,他早就私下向劉禪坦白了些什麼。對了,劉禪不是真的男主,但也不是扶不起的阿鬥。劉禪一登基,一切決策都唯諸葛亮馬首是瞻。他很聰明,知道自己面臨的情況。
  •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生前最後一個權謀之術、諸葛亮不得不「中計」!
    關羽白帝城託孤發生時間因為關羽事件,所以劉備對東吳孫權怨恨至深,於是舉國之力起兵伐吳,以失敗而告終,損失慘重。沒過多久,章武三年,劉備因病重無法醫治,去世前在白帝城想要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此次劉備對諸葛亮的臨終託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白帝城託孤漫談三國/文導讀:「白帝城託孤」可謂是一段傳世至今的千古佳話,其中劉備和諸葛亮直接的肝膽相照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並不是只託孤了諸葛亮一人,其中還有一人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能夠臨危受命,成為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想必此人也必定才能和影響非凡!那麼他是誰呢?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文/歷史李老師 首發企鵝號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他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囑咐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還留了後手,不僅召見諸葛亮,還召見另外一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很感人的故事。劉備被陸遜大敗於夷陵之戰,病臥白帝城,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說:我兒子要是能行,你就輔佐他;要是太不像話,你就取代他。諸葛亮聽後是感涕零流,表示誓死輔佐少主。在如此感人的場景下,看似劉備託孤諸葛亮是一片真誠,其實為了防止諸葛亮取而代之(劉禪),他在背後早已留有後招,讓諸葛亮防不勝防。其實劉備託孤時除了諸葛亮外,還有一個託孤大臣,他就是李嚴。劉備只是把政務交給諸葛亮,讓他輔佐劉禪;卻把軍隊交給李嚴,讓他擔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當年受百姓所累,劉備三軍一天只能行走10多裡路,後來還是被曹操給追上,而且劉備的百姓,還有兵士大部分都被曹操收編。《三國志/先主傳》有記載,「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重。」其實說到此處,很多朋友便會發現一個問題,劉備絕對不是真正的百姓著想。
  • 白帝城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是指223年春,劉備病危於白帝城,命諸葛亮、李嚴輔佐其子劉禪的歷史事件。劉備為復仇盡起全國之兵去討伐吳國,卻被陸遜擊敗,兵敗退到白帝城。 223年春劉備病危,召諸葛亮等人來白帝城安排後世。諸葛亮趕到劉備病榻前《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 諸葛亮、 尚書令 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 劉備白帝城託孤 是否信任諸葛亮呢 值得我們商榷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件事情再一次看到了劉備的狼狽,如果不是因為他貿然的進攻東吳的話那麼也不會造成最後的失敗,當時的孫權已經忍辱負重,想要和他求和,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最後導致了個人的失敗,而且我們也認為如果他當初能夠保持自己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發展,
  •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關羽驕狂大意而失荊州之後,桃園三結義中的另外兩位結義兄弟很快就失去了理智,張飛縱酒虐待士兵,最終在睡夢中被割下頭顱。而劉備則將當初指明自己方向的「隆中對」戰略計劃拋之腦後,發動夷陵之戰想要滅掉東吳。
  • 劉備白帝城託孤,唯一一句重要的話,諸葛亮卻沒有聽進去
    當時諸葛亮在蜀國輔佐劉備,幾乎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個蜀國能夠與魏吳兩國抗衡的局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給我們展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縱橫捭闔用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高超本領。同時諸葛亮也是蜀國當中除了劉備之外,最受各位將軍敬佩的。當劉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700裡之後,在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
  • 【蜀地風情】劉備為何「託孤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四川奉節縣城東十三裡長江北岸的山上。山高出江面一百六十多米,山頂平坦,白帝廟就建在山頂上。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稱王,來此築城。城內一井常升騰起白色霧氣,其狀如龍。
  • 《三國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和諧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君臣情誼感動了無數的人。可你知道當時白帝城託孤的情形嗎?驚恐憂慮再加上愧恨無地的劉備傷病纏身,無顏返回蜀地,更無法面對與自己亦師亦友的諸葛亮。於是就在永安白帝城暫時駐紮下來。他清楚自己命不久矣,可如今大業未成,一生辛勞付諸流水。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三國演義》中「永安宮託孤」並非是在白帝城
    後白帝城得到修復並歷為州、郡治所,是川東重鎮。南朝先後在此置三巴校尉,巴州、信州、夔州皆治白帝城。劉備託孤,是在白帝城上演的最為悲壯也最為有名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講:劉備於章武二年(22率大軍東徵,六月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退守白帝城,憂憤成疾,臥榻不起。次年四月,劉備病情加重,星夜派人趕到成都,將諸葛亮召來,商議後事。
  • 白帝城託孤自取的奧義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受到了歷史學者的瘋狂研究。在這裡,我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這裡面的自取是什麼意思?劉備為什麼要說自取的話?因為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這兩個人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還比較年幼。還有一個義子劉封,本來能力經驗都比劉禪強,無奈坑死了關羽,被劉備和諸葛亮殺掉了。所以我更傾向於第一種解釋,讓諸葛亮代替劉禪成為蜀漢的君王。自取原因我們再來看看劉備為什麼要說讓諸葛亮自取的話。
  • 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趙雲一個特權,趙雲聽不懂,諸葛亮懂卻不敢說
    據《三國志》記載,其為鎮軍將軍,未有重大事跡流傳後世,一生跟隨劉備左右,是為貼身保鏢。然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可圈可點,比如七進七出長坂坡、兩次在艱險之中救劉禪等。因此,趙雲儼然是除了諸葛亮、關羽、張飛外,是為蜀漢集團權力中心的「老四」,這也可以從劉備在臨終前對趙雲的託孤之詞中看出。
  • 劉備臨死前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