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2020-12-25 騰訊網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等到諸葛亮到來之後,病危的劉備對諸葛亮進行了非常簡短的囑託,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帝位初臨,關羽在荊州被孫權擒殺,荊州丟失,二弟被害,豈能獨活!仁德人設不能崩塌呀,遂不顧諸葛亮等群臣勸阻,懷奪荊州之心,以報仇之意,挾怒興師,御駕親徵討伐孫權,兵敗隻身退回白帝城,心情鬱郁,病危在床,急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趕至永安宮,聽受遺命。

於是有了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仁厚至偽,多智近妖在這裡交鋒。劉備先是問丞相馬謖如何,得諸葛亮肯定回答後,卻說馬謖其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此為貶之。後又說丞相之才十倍於曹丕,若嗣子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此為褒之。一貶一褒,把諸葛亮嚇出冷汗,手足無措,如果應對不當,即是刀斧加身,諸葛亮伏地而跪,叩頭流血不止,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方交代其子三人以父事丞相,完成託孤。

劉備託孤並不是只找了諸葛亮一人,還找了另一個人叫李嚴。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並不完全信任諸葛亮。其實劉備雖然一直重用諸葛亮,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對諸葛亮的警惕,權力越大越是如此。對於電視劇中那種簡單純潔的君臣關係,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對權利有一種嚮往,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兄弟成仇,父子成仇的比比皆是。

劉備在和諸葛亮的對話中曾經明確表示:諸葛亮如果認為劉禪可以輔助,就幫助劉禪穩定國家,如果劉禪不能輔助,那麼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也就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認為這就是劉備試探諸葛亮的一句話,如果諸葛亮應答不當,甚至有可能被帳外刀斧手殺死,雖然看起來劉備不大可能埋伏刀斧手,但是從歷史來看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但是劉備真的捨得殺諸葛亮嗎?

「白帝城託孤」看似完美結局,一個死的安心,一個踏實即位,而這一切其實諸葛亮早已看出其中的「貓膩」,如果當初自己不堅決拒絕劉備的「好意」,周圍說不上藏了多少刀斧手,但凡自己透露出一點「不安分」的意思,必定會成為刀下之鬼。

劉備是怎樣一個人,諸葛亮再清楚不過,當初劉備以其仁義寬厚、知人待士的性情,讓諸多文臣武將心甘情願效忠於麾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相關焦點

  • 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
    文/仗劍走天涯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如果要說到三國時期最具有智慧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會說到諸葛亮三個字。雖然《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的一些才華卓越的地方,只是作者誇張的虛構,但是在《三國志》當中其實諸葛亮也是很厲害的。蜀,魏,吳三國當中蜀國的實力是非常孱弱的,所以在劉備死後,其實劉備是非常擔心蜀國未來應該要如何去走的。
  • 《三國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和諧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君臣情誼感動了無數的人。可你知道當時白帝城託孤的情形嗎?可是畢生努力在夷陵之戰後化為泡影,關羽大意失荊州已讓他痛不可當,自己意氣用事不聽勸告執意伐吳,又被陸遜火燒連營,精銳盡喪,狼狽逃往永安白帝城。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如果我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你就自己選一個吧)注意《三國志》記載的劉備託孤之言與《三國演義》是不一樣的。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個影視橋段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詞被後人大家讚賞,而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關係更是被後世之人皆奉為君臣關係的最高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
    然而,這場戰役最終以陸伯言帶領的東吳軍大獲全勝而告終,蜀漢軍元氣大傷,而劉備最終也積鬱成疾,在白帝城去世。「白帝城託孤」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上演的。白帝城託孤其實整體過程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劉備臨終前託孤李嚴、諸葛亮,並且對諸葛亮特別強調,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以成大事,那就盡臣子本分輔佐,如果其人無才,這個位子就留給諸葛亮了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白帝城託孤,「君自取之」,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都錯怪劉備了
    這句話最重要的是「人皆可取」四個字。這到底是劉備的真心話,還是劉備以退為進在試探諸葛亮?或者,正如無數人猜測的那樣,「五百刀斧埋伏於兩側」。只要諸葛亮有任何不聽話的地方,劉備就會下達指令,瞬間殺死諸葛亮?。嘴巴再好,也要看行動。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還留了後手,不僅召見諸葛亮,還召見另外一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很感人的故事。劉備被陸遜大敗於夷陵之戰,病臥白帝城,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說:我兒子要是能行,你就輔佐他;要是太不像話,你就取代他。諸葛亮聽後是感涕零流,表示誓死輔佐少主。在如此感人的場景下,看似劉備託孤諸葛亮是一片真誠,其實為了防止諸葛亮取而代之(劉禪),他在背後早已留有後招,讓諸葛亮防不勝防。其實劉備託孤時除了諸葛亮外,還有一個託孤大臣,他就是李嚴。劉備只是把政務交給諸葛亮,讓他輔佐劉禪;卻把軍隊交給李嚴,讓他擔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
  • 劉備白帝城託孤,唯一一句重要的話,諸葛亮卻沒有聽進去
    當時諸葛亮在蜀國輔佐劉備,幾乎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個蜀國能夠與魏吳兩國抗衡的局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給我們展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縱橫捭闔用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高超本領。同時諸葛亮也是蜀國當中除了劉備之外,最受各位將軍敬佩的。當劉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700裡之後,在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
  • 劉備託孤危難之際,諸葛亮受命風雨飄搖時:探託孤蘊含的忠君文化
    劉備兵敗夷陵後,一病不起,性命垂危之際,於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永安宮託孤於諸葛亮,開啟了蜀漢政權更加風雨飄搖的時代!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劉備託孤有記載,劉備對諸葛亮在當時說了一段不可想像的話,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生前最後一個權謀之術、諸葛亮不得不「中計」!
    沒過多久,章武三年,劉備因病重無法醫治,去世前在白帝城想要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此次劉備對諸葛亮的臨終託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白帝城託孤漫談三國/文導讀:「白帝城託孤」可謂是一段傳世至今的千古佳話,其中劉備和諸葛亮直接的肝膽相照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並不是只託孤了諸葛亮一人,其中還有一人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能夠臨危受命,成為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想必此人也必定才能和影響非凡!那麼他是誰呢?
  • 劉備白帝城託孤 是否信任諸葛亮呢 值得我們商榷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件事情再一次看到了劉備的狼狽,如果不是因為他貿然的進攻東吳的話那麼也不會造成最後的失敗,當時的孫權已經忍辱負重,想要和他求和,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最後導致了個人的失敗,而且我們也認為如果他當初能夠保持自己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發展,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文/歷史李老師 首發企鵝號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他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囑咐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其實,仔細看這4件事情的先後順序便會發現,他劉備此時的確不再像是之前入川之時那樣軟弱了。他也懂得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今日的朋友,也許明白就成為敵人。說白了,這個時候的劉備才能真正和曹操一爭天下。不管是從實力,還是從個人觀念的改變,劉備他都和曹操拉短了距離。
  • 白帝城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是指223年春,劉備病危於白帝城,命諸葛亮、李嚴輔佐其子劉禪的歷史事件。劉備為復仇盡起全國之兵去討伐吳國,卻被陸遜擊敗,兵敗退到白帝城。 223年春劉備病危,召諸葛亮等人來白帝城安排後世。諸葛亮趕到劉備病榻前《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 諸葛亮、 尚書令 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 【蜀地風情】劉備為何「託孤白帝城」?
    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並以「白帝」為城和山之名。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建白帝廟祭祀他。 大殿內供奉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泥塑像,卻不見白帝公孫述的蹤影,所謂白帝廟已經名不副實。廟宇易主,緣於一段有名的歷史佳話。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率兵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臨行時,大將張飛被部下暗害。戰爭中,劉備又被吳國將領陸遜打得大敗。他狼狽退往白帝城,不久,抑鬱病故。臨終,召諸葛亮來白帝城,以國事和幼子相託付。
  • 《三國演義》中「永安宮託孤」並非是在白帝城
    因見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故自稱白帝,於公元25年建都於此,並將子陽城改名為白帝城,將城池所在的這座山改名為白帝山。當時正值混戰之時,而公孫述稱帝期間,此地比較安定。公元37年,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髮兵攻蜀,公孫述不敵,戰死,白帝城亦在戰火中化為灰燼。蜀人為紀念這位「白帝」,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廟宇,並供奉「白帝像」,這就是現在的白帝廟。
  • 白帝城,劉備必須選擇的託孤地點
    劉備聽聞,悲憤至極,拒接所有諫言,下獄敢於勸阻者,興兵70萬伐吳。 夷陵一場大火,燒盡了蜀軍八百裡連營,燒盡了劉備英雄人生。 白帝城永安宮,劉備託孤諸葛亮。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
  • 劉備白帝城託孤中的「白帝」究竟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