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等到諸葛亮到來之後,病危的劉備對諸葛亮進行了非常簡短的囑託,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帝位初臨,關羽在荊州被孫權擒殺,荊州丟失,二弟被害,豈能獨活!仁德人設不能崩塌呀,遂不顧諸葛亮等群臣勸阻,懷奪荊州之心,以報仇之意,挾怒興師,御駕親徵討伐孫權,兵敗隻身退回白帝城,心情鬱郁,病危在床,急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趕至永安宮,聽受遺命。
於是有了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仁厚至偽,多智近妖在這裡交鋒。劉備先是問丞相馬謖如何,得諸葛亮肯定回答後,卻說馬謖其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此為貶之。後又說丞相之才十倍於曹丕,若嗣子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此為褒之。一貶一褒,把諸葛亮嚇出冷汗,手足無措,如果應對不當,即是刀斧加身,諸葛亮伏地而跪,叩頭流血不止,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方交代其子三人以父事丞相,完成託孤。
劉備託孤並不是只找了諸葛亮一人,還找了另一個人叫李嚴。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並不完全信任諸葛亮。其實劉備雖然一直重用諸葛亮,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對諸葛亮的警惕,權力越大越是如此。對於電視劇中那種簡單純潔的君臣關係,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對權利有一種嚮往,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兄弟成仇,父子成仇的比比皆是。
劉備在和諸葛亮的對話中曾經明確表示:諸葛亮如果認為劉禪可以輔助,就幫助劉禪穩定國家,如果劉禪不能輔助,那麼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也就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認為這就是劉備試探諸葛亮的一句話,如果諸葛亮應答不當,甚至有可能被帳外刀斧手殺死,雖然看起來劉備不大可能埋伏刀斧手,但是從歷史來看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但是劉備真的捨得殺諸葛亮嗎?
「白帝城託孤」看似完美結局,一個死的安心,一個踏實即位,而這一切其實諸葛亮早已看出其中的「貓膩」,如果當初自己不堅決拒絕劉備的「好意」,周圍說不上藏了多少刀斧手,但凡自己透露出一點「不安分」的意思,必定會成為刀下之鬼。
劉備是怎樣一個人,諸葛亮再清楚不過,當初劉備以其仁義寬厚、知人待士的性情,讓諸多文臣武將心甘情願效忠於麾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