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劉備必須選擇的託孤地點

2020-12-25 大福讀史

涿郡桃園,劉關張英雄結義,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開始。

古城會,三兄弟四處漂泊,團圓於此。

桃園結義,古城會

麥城一戰,關羽被擒,遭斬首。

張飛聽聞,泣不成聲,在山崗策馬狂奔。

當年喝退八十萬的黑大漢,如今已是蒼顏白髮,他能做的只是眼望荊州,弔祭他的二哥。

不久,張飛被害,兇手隨即逃往荊州孫權處。

劉備聽聞,悲憤至極,拒接所有諫言,下獄敢於勸阻者,興兵70萬伐吳。

夷陵一場大火,燒盡了蜀軍八百裡連營,燒盡了劉備英雄人生。

白帝城永安宮,劉備託孤諸葛亮。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

劉備被陸遜擊敗,為什麼不直接敗退到成都,卻一直駐紮在白帝城,直到人生終點。

古典時代,但凡統一的帝國想要入川或者出川,必走的主路就是長江。

中國的地勢由高到低分為三大階梯,所以河流大多是自西向東,例如長江和黃河。

按照長江的走向視角來看,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詩句概括,「朝發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大體的意思是,從江陵出發逆行到白帝城,江陵從地勢上來說是仰攻而且地理位置處於低處,所以一般行船就會花費數月。

反過來從白帝城下江陵,從高處順水而下,想想速度就快的驚人!

白帝城就是指的現在的奉節地區,江陵就是指的相對於白帝城下遊的荊州市。

因為四川盆地被北方的秦嶺、大巴山,東邊的武陵山脈、巫山山脈層層包裹。完全一個麵包圈的存在。

四川盆地周圍山系圖

或者有人說,可以走其他的陸路?

可以!就是不知道當你進去那層層包裹的厚實大山中,出來得是猴年馬月了!

而且,出不出得來且另說了!

所以古代為了大軍平坦地前發,以及輜重後勤運送便利,大多會爭奪長江水系的控制權。

爭奪長江水系的控制權最主要的就是爭奪長江三峽的控制權。

古代進川用兵,大軍先會由陸路經江漢平原,溯長江而上,經過宜昌管轄的的西陵峽,再穿過巫峽,然後到達白帝城所控制的瞿塘峽。

經過了瞿塘峽才會感覺豁然開朗,雖然從白帝城到重慶的長江水道也是險峻異常,但是比起長江三峽來,真是天上地下!

所以宜昌(三國時夷陵)被稱為長江的東大門,而西大門就是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奉節縣瞿塘峽口北岸,距離奉節城8公裡,距離重慶市區451公裡。一面傍山,三面環水,扼守著三峽的門戶。

奉節,白帝城,夔門(瞿塘關)位置圖

四川方面軍隊出川徵戰江漢平原,會從白帝城下遊不遠的夔門處進入瞿塘峽。

只見兩岸高山夾持,寸草不生且由石灰石構成的絕壁陡崖,經過長期風雨侵蝕,如同刀削斧砍一般。而夔門所在的瞿塘峽位置,江面最窄處竟然不及50米!

壁立如削的兩岸高山夾持著水深流急的長江水奔騰的流向下遊宜昌。

當年陸遜在宜昌(夷陵)大敗劉備,遂率東吳大軍尾隨而來。

損兵折將且大傷元氣的劉備為了保住蜀漢對長江天險的控制權,毅然以天子之尊守衛國門,駐守白帝城。

而且他也必須守住白帝城,白帝城一失守。對於蜀國來說不啻於開門揖盜,來敵可以小費周章的攻破江州(重慶),然後做一個選擇題!

進兵重慶的路線是走外水呢?還是內水呢?抑或是中水呢?再者是三路進發!!!

從重慶可以走三路往成都,兩路進漢中

相關焦點

  •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關羽驕狂大意而失荊州之後,桃園三結義中的另外兩位結義兄弟很快就失去了理智,張飛縱酒虐待士兵,最終在睡夢中被割下頭顱。而劉備則將當初指明自己方向的「隆中對」戰略計劃拋之腦後,發動夷陵之戰想要滅掉東吳。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個影視橋段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詞被後人大家讚賞,而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關係更是被後世之人皆奉為君臣關係的最高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白帝城託孤,「君自取之」,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都錯怪劉備了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91,閱讀約3分鐘一直以來,劉備的白帝城被譽為君臣之間的典範。關於劉備託孤,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你不過十倍曹丕,定能安國,終定大事。後嗣能補者,補之;無才者,自取之。」
  • 劉備白帝城託孤中的「白帝」究竟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三國演義》中「永安宮託孤」並非是在白帝城
    後白帝城得到修復並歷為州、郡治所,是川東重鎮。南朝先後在此置三巴校尉,巴州、信州、夔州皆治白帝城。劉備託孤,是在白帝城上演的最為悲壯也最為有名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講:劉備於章武二年(22率大軍東徵,六月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退守白帝城,憂憤成疾,臥榻不起。次年四月,劉備病情加重,星夜派人趕到成都,將諸葛亮召來,商議後事。
  • 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
    文/仗劍走天涯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蜀,魏,吳三國當中蜀國的實力是非常孱弱的,所以在劉備死後,其實劉備是非常擔心蜀國未來應該要如何去走的。於是在這種前提下,才有白帝城託孤的事件。雖然表面上看,只是劉備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諸葛亮,但是這卻是蜀國權力的轉移。劉備在死前曾經說過一番話。大致的意思是蜀國未來的主導是諸葛亮。
  •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白帝城託孤漫談三國/文導讀:「白帝城託孤」可謂是一段傳世至今的千古佳話,其中劉備和諸葛亮直接的肝膽相照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並不是只託孤了諸葛亮一人,其中還有一人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能夠臨危受命,成為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想必此人也必定才能和影響非凡!那麼他是誰呢?
  • 【蜀地風情】劉備為何「託孤白帝城」?
    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並以「白帝」為城和山之名。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建白帝廟祭祀他。 大殿內供奉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泥塑像,卻不見白帝公孫述的蹤影,所謂白帝廟已經名不副實。廟宇易主,緣於一段有名的歷史佳話。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率兵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臨行時,大將張飛被部下暗害。戰爭中,劉備又被吳國將領陸遜打得大敗。他狼狽退往白帝城,不久,抑鬱病故。臨終,召諸葛亮來白帝城,以國事和幼子相託付。
  • 劉備白帝城託孤,唯一一句重要的話,諸葛亮卻沒有聽進去
    當時諸葛亮在蜀國輔佐劉備,幾乎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個蜀國能夠與魏吳兩國抗衡的局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給我們展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縱橫捭闔用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高超本領。同時諸葛亮也是蜀國當中除了劉備之外,最受各位將軍敬佩的。當劉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700裡之後,在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
  • 白帝城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是指223年春,劉備病危於白帝城,命諸葛亮、李嚴輔佐其子劉禪的歷史事件。劉備為復仇盡起全國之兵去討伐吳國,卻被陸遜擊敗,兵敗退到白帝城。 223年春劉備病危,召諸葛亮等人來白帝城安排後世。諸葛亮趕到劉備病榻前《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 諸葛亮、 尚書令 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 劉備白帝城託孤 是否信任諸葛亮呢 值得我們商榷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件事情再一次看到了劉備的狼狽,如果不是因為他貿然的進攻東吳的話那麼也不會造成最後的失敗,當時的孫權已經忍辱負重,想要和他求和,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最後導致了個人的失敗,而且我們也認為如果他當初能夠保持自己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發展,
  •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生前最後一個權謀之術、諸葛亮不得不「中計」!
    關羽白帝城託孤發生時間因為關羽事件,所以劉備對東吳孫權怨恨至深,於是舉國之力起兵伐吳,以失敗而告終,損失慘重。沒過多久,章武三年,劉備因病重無法醫治,去世前在白帝城想要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此次劉備對諸葛亮的臨終託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在這個時間階段,發生在劉備身上的大事主要有4件,第一件就是率領蜀軍與孫權交戰,妄圖打敗孫權,如此便可以強大自身實力。第二件事就是在夷陵大敗,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連自己都差點死在了戰場之上。第三件事就是在白帝城擁兵自守,伺機反攻孫權。第四件事情,就是在臨死之前,號召諸葛亮等人前來做後事安排。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文/歷史李老師 首發企鵝號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他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囑咐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還留了後手,不僅召見諸葛亮,還召見另外一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很感人的故事。劉備被陸遜大敗於夷陵之戰,病臥白帝城,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說:我兒子要是能行,你就輔佐他;要是太不像話,你就取代他。諸葛亮聽後是感涕零流,表示誓死輔佐少主。在如此感人的場景下,看似劉備託孤諸葛亮是一片真誠,其實為了防止諸葛亮取而代之(劉禪),他在背後早已留有後招,讓諸葛亮防不勝防。其實劉備託孤時除了諸葛亮外,還有一個託孤大臣,他就是李嚴。劉備只是把政務交給諸葛亮,讓他輔佐劉禪;卻把軍隊交給李嚴,讓他擔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
  • 《三國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和諧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君臣情誼感動了無數的人。可你知道當時白帝城託孤的情形嗎?可是畢生努力在夷陵之戰後化為泡影,關羽大意失荊州已讓他痛不可當,自己意氣用事不聽勸告執意伐吳,又被陸遜火燒連營,精銳盡喪,狼狽逃往永安白帝城。
  • 白帝城託孤看似君臣相契,實則綁架人心
    夷陵之戰中,劉備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家底幾乎賠了個精光,估計是無顏再見益州父老鄉親,直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人在心理狀態極差的情況下,小毛病會變成大毛病,心病也會要了性命。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感覺自己不太行了,於是緊急召喚諸葛亮前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