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和諧

2020-12-25 大雅視界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君臣情誼感動了無數的人。可你知道當時白帝城託孤的情形嗎?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是劉備與魏吳政權對立之時就提出的口號。

劉備起兵之初原是要鋤賊扶漢,中興漢室。多年來四處奔波,終於佔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地,成了一方諸侯,眼看著一統天下的願望即將實現,織席販履出身的劉備從未像現在這般意氣風發。

可是畢生努力在夷陵之戰後化為泡影,關羽大意失荊州已讓他痛不可當,自己意氣用事不聽勸告執意伐吳,又被陸遜火燒連營,精銳盡喪,狼狽逃往永安白帝城。

驚恐憂慮再加上愧恨無地的劉備傷病纏身,無顏返回蜀地,更無法面對與自己亦師亦友的諸葛亮。於是就在永安白帝城暫時駐紮下來。他清楚自己命不久矣,可如今大業未成,一生辛勞付諸流水。

英雄末路,愁雲慘澹,另人無限悵惘。雖然對這世界仍然眷戀,可要來的終歸要面對,他安排好近侍暗伏刀斧手,然後召來諸葛亮託以後事,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劉備畢竟是人傑,他此言一出,諸葛亮頓時如芒在背,如鯁在喉,這分明是敲打自己,「君可自取」便是指自己行篡逆之事。他終於知道,主公始終是主公,雖然對自己言聽計從,備及恩寵,可是一旦涉及到託孤大事,也不得不做防備。

諸葛亮不怪劉備,他對劉備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年在臥龍崗高臥之時,劉備三顧茅廬,欲請自己出山相助,以解生民倒懸之危。

自己被劉皇叔的肺腑之言所打動,答應下山輔佐劉備,從此君臣際遇長達十六年。沒有人比諸葛亮更了解劉備,劉備渴望成功,做夢都希望三國一統,重現漢朝昔日帝國氣象。

可是當年那個百折不撓的漢子此刻就躺在病榻上,他終於可以休息了,但他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怎麼樣,劉備眼中有著謎一般複雜的神情。

諸葛亮知道,劉備擔心自己效仿魏國的曹丕行廢立篡逆之事,可如果除掉自己,蜀漢就真的亡了。劉備不會殺自己,他還期冀自己替他完成一統天下的夙願。

諸葛亮知道就在這旁邊的隔間裡,或許就藏著不止五十名刀斧手,只待劉備一聲令下,便將自己剁成肉泥。他甚至依稀聽得到刀斧手粗重的喘息聲,他知道這都是李嚴慫恿劉備做的,李嚴素來與自己不和,他是益州本土權臣,而自己是荊州派首領,兩派本就水火不容。

劉備不得不採納他的建議,不然過多的信賴自己反而會引起益州本土幫的仇恨,於國於私都不能善了。

劉備就這麼靜靜的看著自己,期許之情溢於言表。諸葛亮頻頻頓首,垂涕道: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雖只是做個樣子堵益州派悠悠之口,免得落下厚此薄彼的口實。但內心深處其實也擔心,歷朝歷代因皇位之爭弒父殺兄屠弟不可謂不少,更何況諸葛亮只是外臣,因感念自己的知遇之情才輔佐自己。

有自己在尚能壓制諸葛亮,可兒子劉禪資質平平,這豈不是蜀漢版的 漢獻帝與曹操嗎?所以命劉禪尊諸葛亮為相父,大打感情牌。諸葛亮素來崇尚名節,有這一層關係在,劉禪的地位算是穩固了。

當看到諸葛亮發自內心的感激涕零之情,劉備才真正的放心了,他相信即便沒有自己,諸葛亮也會鞠躬盡瘁,死命輔佐劉禪。

劉備並不是不信任諸葛亮,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相關焦點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個影視橋段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詞被後人大家讚賞,而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關係更是被後世之人皆奉為君臣關係的最高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三國演義》中「永安宮託孤」並非是在白帝城
    後白帝城得到修復並歷為州、郡治所,是川東重鎮。南朝先後在此置三巴校尉,巴州、信州、夔州皆治白帝城。劉備託孤,是在白帝城上演的最為悲壯也最為有名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講:劉備於章武二年(22率大軍東徵,六月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退守白帝城,憂憤成疾,臥榻不起。次年四月,劉備病情加重,星夜派人趕到成都,將諸葛亮召來,商議後事。
  • 劉備白帝城託孤,唯一一句重要的話,諸葛亮卻沒有聽進去
    當時諸葛亮在蜀國輔佐劉備,幾乎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個蜀國能夠與魏吳兩國抗衡的局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給我們展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縱橫捭闔用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高超本領。同時諸葛亮也是蜀國當中除了劉備之外,最受各位將軍敬佩的。當劉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700裡之後,在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
  • 白帝城託孤,「君自取之」,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都錯怪劉備了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91,閱讀約3分鐘一直以來,劉備的白帝城被譽為君臣之間的典範。關於劉備託孤,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你不過十倍曹丕,定能安國,終定大事。後嗣能補者,補之;無才者,自取之。」
  • 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
    文/仗劍走天涯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如果要說到三國時期最具有智慧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會說到諸葛亮三個字。雖然《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的一些才華卓越的地方,只是作者誇張的虛構,但是在《三國志》當中其實諸葛亮也是很厲害的。蜀,魏,吳三國當中蜀國的實力是非常孱弱的,所以在劉備死後,其實劉備是非常擔心蜀國未來應該要如何去走的。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白帝城託孤漫談三國/文導讀:「白帝城託孤」可謂是一段傳世至今的千古佳話,其中劉備和諸葛亮直接的肝膽相照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並不是只託孤了諸葛亮一人,其中還有一人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能夠臨危受命,成為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想必此人也必定才能和影響非凡!那麼他是誰呢?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還留了後手,不僅召見諸葛亮,還召見另外一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很感人的故事。劉備被陸遜大敗於夷陵之戰,病臥白帝城,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說:我兒子要是能行,你就輔佐他;要是太不像話,你就取代他。諸葛亮聽後是感涕零流,表示誓死輔佐少主。在如此感人的場景下,看似劉備託孤諸葛亮是一片真誠,其實為了防止諸葛亮取而代之(劉禪),他在背後早已留有後招,讓諸葛亮防不勝防。其實劉備託孤時除了諸葛亮外,還有一個託孤大臣,他就是李嚴。劉備只是把政務交給諸葛亮,讓他輔佐劉禪;卻把軍隊交給李嚴,讓他擔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文/歷史李老師 首發企鵝號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他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囑咐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關羽驕狂大意而失荊州之後,桃園三結義中的另外兩位結義兄弟很快就失去了理智,張飛縱酒虐待士兵,最終在睡夢中被割下頭顱。而劉備則將當初指明自己方向的「隆中對」戰略計劃拋之腦後,發動夷陵之戰想要滅掉東吳。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
  • 【蜀地風情】劉備為何「託孤白帝城」?
    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並以「白帝」為城和山之名。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建白帝廟祭祀他。 大殿內供奉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泥塑像,卻不見白帝公孫述的蹤影,所謂白帝廟已經名不副實。廟宇易主,緣於一段有名的歷史佳話。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率兵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臨行時,大將張飛被部下暗害。戰爭中,劉備又被吳國將領陸遜打得大敗。他狼狽退往白帝城,不久,抑鬱病故。臨終,召諸葛亮來白帝城,以國事和幼子相託付。
  • 劉備白帝城託孤 是否信任諸葛亮呢 值得我們商榷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件事情再一次看到了劉備的狼狽,如果不是因為他貿然的進攻東吳的話那麼也不會造成最後的失敗,當時的孫權已經忍辱負重,想要和他求和,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最後導致了個人的失敗,而且我們也認為如果他當初能夠保持自己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發展,
  • 三國演義,劉備與諸葛亮關係到底怎樣?白帝城託孤卻讓李嚴監視
    劉備這一對君臣關係,一直備受後人的稱讚,君主放下身段,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後,信任臣子大方放權,臣子殫精竭慮地協助君主成就偉業,而後,君主有白帝城託孤,給予臣子無限信任,因此,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就被後人形容成最佳君臣關係。
  •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生前最後一個權謀之術、諸葛亮不得不「中計」!
    關羽白帝城託孤發生時間因為關羽事件,所以劉備對東吳孫權怨恨至深,於是舉國之力起兵伐吳,以失敗而告終,損失慘重。沒過多久,章武三年,劉備因病重無法醫治,去世前在白帝城想要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此次劉備對諸葛亮的臨終託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
    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如果我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
  • 劉備託孤危難之際,諸葛亮受命風雨飄搖時:探託孤蘊含的忠君文化
    劉備兵敗也許是多方面的,就其《三國演義》中劉備因二弟關羽被殺,報仇興兵的故事,可以看出儒家文化「仁義」滲透於三國文化之中。劉備仁德,重情重義,深受兄弟們擁戴,在理政中又善於識才用人,當是用人不疑。同時,在三國中也體現了儒家「忠君」文化,「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文化中「忠君文化」濃墨重彩的一筆。
  • 縱橫史話: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中,到底有沒有想害諸葛亮?
    讀歷史是件好事情,但是總有人習慣性的把一些歷史事件讀成了陰謀論,比如「白帝城託孤」,有好事者便理所當然的將之解讀了成陰謀論。今天,我們來一起聊聊這件事。一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要懂得知人善任,這或許是劉備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