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張渝 文 記者白周峰 圖
身處高樓的住戶突發疾病,狹小的電梯廂卻把救護擔架「拒之門外」,尤其是腦出血、心肌梗塞等發病後只能平臥、不能顛簸、急需轉運治療的患者,急救擔架往往無法進入狹小的電梯廂,給醫療救護帶來了難題。
記者查閱得知,十二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於兩臺,其中宜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鄭州市大多數高層住宅中沒有配備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事件] 高層電梯放不下擔架,要命!「高層住宅絕對有必要安裝一個大電梯,這是人命關天的問題!」家住花園路與豐產路交叉口西北處一小區的鄭女士,回想起半年前發生的一起慘劇還心有餘悸。鄭女士說,當時小區裡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犯急病,可當120急救人員把他抬上擔架後,一米多寬的電梯根本放不進擔架。急救人員只得用床單抬起患者進入電梯,到達一樓後,患者病情突變,終告不治。「可能從擔架到床單的搬移影響了病情,也可能是耽誤了搶救時間。」鄭女士說。
昨天,記者來到鄭女士所住的小區,在一棟共30層高的樓裡,每個單元內配有兩部電梯。記者用隨身攜帶的捲尺量了電梯廂面積,發現廂長1.6米,寬1.4米。而據記者了解,急救擔架的長度為1.87米,根本無法平置在電梯內。隨後,記者走訪了位於農業路、東風路、南陽路等多條路段的高層住宅區,發現電梯廂的長寬從1.3米到1.6米不等。
採訪中,市民李先生說,要求現有的高層住宅改裝大電梯不太現實,但今後再建的高層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雖然不是每天都有病人用擔架抬出高層,但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家住東風路與天明路交叉口的王女士說。
被訪居民普遍認為,在高層住宅中配備一部可容擔架的電梯是「防患於未然,非常有必要」!
[急救]有的病人不能顛不能坐,為難!「這是讓我們棘手的問題!」昨天採訪中,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坦言,出診中不乏這種情況,「急救擔架那麼長放不進電梯,我們只能讓患者坐在椅子上。但是遇到腦溢血、心肌梗塞這種發病後只能平躺的患者,我們只能用床單擔裹,抬起床單的四個角。」這名醫生說,由於一般醫院的擔架工有限,「把身處十幾二十層樓的患者從樓梯上抬下來,這不現實。一則人手不足,二則有的病情不允許顛簸,更不能延誤!」
在洛陽市正骨醫院工作的擔架工小劉,印象深刻的病例是,該市澗西區某樓盤內一個髕骨外脫位的25歲女病人,住在13層樓上,擔架進不了電梯,不能背、不能坐,「我們只能把病人固定在擔架上,一步一步抬下樓。兩個人,每抬兩三層就得歇一歇。一有晃動,觸動患處,病人直喊疼。13層樓,我們整整用了半個小時」。
[問題] 尚無對電梯面積的硬性要求,遺憾!那麼,高層住宅電梯設置標準中,是否有對電梯面積大小的規定?記者查閱《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1999)發現,該《規範》要求:十二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於兩臺,其中宜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既然高層住宅有必要安裝大電梯,那麼開發商為什麼不考慮?昨天的採訪中,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說,安裝大面積的電梯會相應增加樓盤的公攤面積,「購房費用抬高了,購房者肯定不買帳」。
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趙進京認為,目前國內的住宅設計規範中沒有對電梯廂面積的硬性要求,「可以說是個漏洞,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由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
相關連結西方國家普遍採用長方形設計的電梯,既可以運送家具貨物,也可以用於急救,比較人性化。其實,從造價上來考慮,安裝一部長方形的電梯並不會增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