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在很多咖啡愛好者的記憶中,除了蜜處理方式讓人影響深刻,還有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的硬度也讓人記憶深刻。前街又被很新入門的手衝愛好者問到「你們手磨哥斯大黎加豆子的時候也要很使勁嗎?」是的,哥斯大黎加的豆子的確比起其他產區的豆子難研磨,那是為什麼?這次前街就來聊聊關於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有200多個可辨認的火山巖,可追溯到6500萬年前。在過去的幾千年裡,火山噴發將豐富的礦物質注入土壤,使土壤變得極其肥沃。火山灰豐富,土壤也有輕微的酸性。這促進了咖啡植物根系的良好分布,而根系又能保持溼度並促進氧合。這些特性使植物充滿活力,有助於它們獲得高質量的豆類。咖啡並不是唯一在火山土壤中茁壯成長的東西。豐富的地形為許多植物和樹木提供了家園。這些樹為熱帶鳥類和動物創造了家園,同時也在創造最美味的咖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陰涼種植的咖啡需要一點時間來成熟,這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口味和更複雜的味道豆。高山火山為咖啡種植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特徵——高海拔。海拔越高,美味咖啡就越美味。在海拔超過4000英尺(1200米)的地方,中央山谷的高海拔使得豆子成熟得更慢,從而形成了一種更堅硬、多孔性更小的豆子。硬豆咖啡有更高的酸度,這是咖啡最大的芳香特性。
由於哥斯大黎加咖啡種植地高海拔的落差為當地咖啡樹的生長營造了優越的生長環境,當地所產的咖啡風味清淡純甘,香味怡人,優良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被稱為極硬豆(SHB)。SHB是指標高海拔1500米以上的極硬豆,一般海拔越高咖啡豆越好,咖啡風味也更濃鬱,哥斯大黎加SHG咖啡通常顆粒飽滿,風味清澈,酸質明亮,黏稠度也十分理想,風味擁有堅果、花香太妃糖味道,甜香而迷人,具有誘人的香味。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分級制度
1極硬豆(SHB) 1350m以上。
2硬豆(HB) 1200m—1350m。
3半硬豆(SH)1050m—1200m
4特級上等水洗豆(EPW)900m——1050m
5上等水洗豆(PW)750m——900m
6特級良好水洗豆(EGW)600m——750m
7良好水洗豆(GW)600m以下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如何烘焙
用前街咖啡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的巴哈為例,這支豆子是中南美洲最常見的兩個品種:卡杜拉、卡杜艾。生豆聞起來帶有發酵水果香氣,觀察生豆,豆子呈現墨綠色,海拔在1,950M左右,豆質比較硬,又是2019年產季,豆子的含水量相對會高一些,在烘焙手法上採用一個逐步降火、延長脫水時間的方式爬這條曲線,考慮到了這支「哥斯大黎加音樂家巴哈」採用的是雙重發酵的葡萄乾蜜處理,設計烘焙程度是中烘,主要是想突出這支豆子的發酵香和水果香氣,同時也保留蜜處理豆子的均衡飽滿的口感。
哥斯大黎加蜜處理法
前街認為在眾多精品咖啡中,如果要選一個國家作為甜蜜的代表的話,那麼哥斯大黎加一定會被提及的,因為這個國家的咖啡最常用的就是蜜處理。因為有蜜字,所以有很多的人都誤以為是加了蜂蜜進行處理,其實那是咖啡的果膠,蜜處理是理論化的統稱。
蜜處理法,叫做HoneyProcess或Miel Process,稱為Honey Coffee。就是指帶著黏膜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層的果肉之後,會有層黏稠狀的膠狀物。傳統的水洗處理法會用清水把它洗去,但因為有些高海拔產地的水資源限制,所以誕生了這種直接曬乾的方式。
與水洗處理法和日曬處理法兩大傳統處理方法並列,蜜處理方法可謂成為咖啡處理方法中的一枝獨秀。蜜處理和水洗處理方式的的口感區別:比水洗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較高,醇厚度也相對更高(同個烘焙度對比的前提下)
葡萄乾蜜處理,也就是雙重發酵蜜處理,先將咖啡果曬成葡萄乾的狀態,再脫果皮蜜處理髮酵,在風味上發酵氣息會更濃鬱,而且果膠保存上比其他蜜處理更高,號稱是100%果膠蜜處理真的很有葡萄乾風味。這是一款相當甜的處理法,有著白葡萄酒的口感和平衡的酸味,在風味上發酵氣息會更濃鬱,而且果膠保存上比其他蜜處理更高,有點像「貴腐酒」甜葡萄酒,蜂蜜,杏脯,葡萄乾,桃子等風味。
如何衝煮哥斯大黎加咖啡豆——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巴哈
前街使衝煮參數
濾杯:HARIO V60
水溫:90℃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80%(細砂糖大小)
衝煮手法: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聞起來像米酒的發酵香氣,喝起來帶有成熟熱帶水果、莓果的酸甜感,堅果、奶油風味,回甘帶有焦糖,餘韻有淡淡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