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遷都至今已經半年多了,新首都彬馬那雖然到處是繁忙的工地,整天被機械聲所包圍,但已經逐步承擔起行政中心的職能,日益引起外界關注。相比之下,舊首都仰光則顯得比較冷清,少了昔日重大活動時的熱鬧氣氛。現在,仰光到底怎麼樣了,記者帶著疑問又回到了那裡。
工作人員兩頭跑
英國殖民時期,仰光就是緬甸的行政中心。1948年緬甸獨立,仰光被正式確定為首都。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仰光成了緬甸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去年11月起,緬甸政府各部門逐步遷往新首都彬馬那,數十萬中央政府公務員離開仰光,平日熙熙攘攘的政府辦公樓冷清多了,除了每天定時運送文件包裹的人員外,幾乎看不到其他人。不少政府辦公樓準備出售,幾個動作迅速的部門已經把樓賣了。
新首都還沒有真正完工,公務員不能帶家屬,都是單身前往。因此,公務員只能在仰光和彬馬那之間往返奔波。為了解決兩地相思之苦,一些部門不得不將人員對半分,一半留在仰光,一半留在新首都,定期輪換。
商務、電訊、能源等部門比較特殊,由於彬馬那還不能接待外地人員,所以不少工作必須在仰光進行,然後再轉到彬馬那審批。這樣一來,仰光必須保留某些職能部門,以應付工作需要。所以,現在的仰光在一定程度上還承擔著部分行政首都的職能。
無法替代的經濟中心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雖不再是政府所在地,但在經濟規模、人口數量、基礎設施等方面,仰光仍是無法替代的經濟中心。緬甸絕大部分進出口貿易仍集中在仰光,各行業中心也在那裡,幾乎所有國際航班都在仰光起降。除了中央政府各部門離開仰光外,仰光的一切似乎還沒有太明顯的改變。
記者在仰光明顯感覺停電的次數比過去多了,晚上在唐人街溜達,到處都是柴油發電機的轟鳴聲,十分嘈雜。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沒有感覺什麼變化,有人甚至表示,政府搬走了更好,警車開道的情況少了,生活變得更清靜了。和老百姓相比,私人公司的老闆就不那麼無所謂了,他們紛紛向記者抱怨,現在做生意更麻煩了,手續更複雜了,弄一個批文時間更長,不少人不得不在仰光和彬馬那兩頭跑,花錢多不說,精力和體力消耗很大。有位私營公司老闆為了辦進口許可證,來來回回在仰光和彬馬那之間奔波了30多趟,審批時間比原來延長了1倍。
抱怨最多的還是各國駐緬甸外交使團。緬甸政府一下搬到400公裡外的地方,而且至今不讓外國使節前往彬馬那,距離所限,外國使團和緬甸政府的直接聯繫被隔斷了,只能通過電話聯絡,工作對象突然見不到,感覺多少有點奇怪。
緬甸未來依靠仰光
仰光還是首都時,下屬的蒂洛瓦港口就開始實行工業特區計劃。緬甸政府多次邀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前來投資建設,專門聘請上海浦東開發區設計單位來緬甸幫助設計工業區。首都遷離仰光後,有消息說,政府可能將仰光作為經濟改革試點,準備走中國深圳的發展之路,而且這還可能是促使政府遷都的一個原因。雖然這一消息目前沒有得到證實,但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表示,政府確實在考慮給仰光特殊的經濟政策,希望仰光的經濟發展能帶動緬甸經濟騰飛。
從仰光目前的情況看,完全有實力成為經濟特區。中央政府離開後,政治因素大大減少,實行開放靈活的政策,以經濟發展為目標,能夠充分發揮仰光的既有實力。有分析認為,搞特區,政府權力要下放。但採訪中,不少緬甸政府官員私下表示,現在中央政府還沒有下放權力的跡象。當記者問仰光是否會受遷都影響逐漸衰落時,官員們幾乎完全一致地表示,作為緬甸最大的城市和主要經濟中心,仰光的地位不會改變,緬甸未來的經濟發展還要靠仰光,仰光發展好了,緬甸就發展好了,「仰光的命運和緬甸息息相關」。(駐緬甸特約記者 李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