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傑與嵯峨浩的政治聯姻[圖文]

2020-12-11 東方網


溥傑與嵯峨浩於1937年4月3日,在東京軍人會館結婚。

長女慧生出生後,溥傑(左一)與妻子(右一)喜不自禁。

「政略」陰謀

「對於溥傑先生的婚事,陛下有什麼考慮?」

事先,溥傑對婚姻一事並不知曉,在回國就任中尉之前,吉岡曾找到溥儀「開誠布公」地提起他的婚事。

「依我之見……」溥儀說:「中國有句古話,婚姻乃緣分。有了合適的對象,我的二弟自然就成就婚姻了……」

「中國也有一句古諺,叫作『千裡姻緣一線牽』嘛。」自視為「中國通」的吉岡,顯然話裡有話。「依我看,還是要有人來做媒才好啊……這個事情,關東軍已經替陛下考慮過了,還是讓溥傑找一個日本女子完婚才體現日滿親善。此為上策喲!」

或許,溥傑的婚姻註定要歷經曲折與磨難。

吉岡走後,溥儀左思右想,內心的恐懼感愈來愈強烈。這不是要自己的命嘛!他忙找來了二妹韞和(即金欣如)商量。

「溥傑的婚事,現在成了難題。日本人插手啦!」溥儀顯得忿忿然。「非要給二弟找一個日本女人當妻子,表面上是對著傑二弟的,其實這不是明明要控制我嗎?!這麼著,你趕緊回京城,搶先給傑二弟介紹一個對象,最好是咱們滿族人。」

辦事麻利的二妹領「旨」而去,沒過一個月,就託人從北京尋找了幾張家族近支的年輕女子照片。經過遴選確定了兩三個,想讓溥傑從中擇妻。

機靈的溥傑心領神會,自知這是溥儀之意,於是依據照片匆匆做出了判斷。在溥儀的暗中策劃下,二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在京城尋找了一個溥傑點頭的滿族姑娘。她家住北京東四附近,名叫王敏彤,是一位年輕、漂亮的滿族女子——當即在其母陪同下,火速由京城來到了滿洲國籌備訂婚禮。

誰想,如意算盤沒兩天就徹底「黃」了。

儘管表面上神不知鬼不覺,但沒有不透風的牆——還是被密切注視此事的日本關東軍察覺了。隨之,日本人大怒,派人叫去了溥傑。

當溥傑進屋後,連座都沒讓,吉岡安直便板著面孔開始了一頓訓斥。

「你的婚事怎麼樣了?」

「我,我……」

聽到單刀直入的問話,溥傑早慌了神,不知如何回答。正在支吾之際,又見吉岡的眼中射出了瘮人的寒光。

「溥傑君,你應當明白,大日本皇軍的意思是讓你找一個日本女子完婚,鞏固日滿親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你身為御弟,理應成為表率。本庄繁大將已經過問你的婚事,將親自做媒為你找一個日本貴族血統的女子。萬望你三思而後行啊!」

這不啻是最後通牒。吉岡的話裡分明暗藏殺機。這哪兒是一樁婚事,分明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姻緣上的溫柔字眼,已顯多餘。

刺刀下的「退婚」

終日困坐愁城。

溥傑實在沒了轍。吉岡的話,再明白不過:如不聽從關東軍的旨意,必定有生命之虞!其實,名存實亡的婚姻,對他已不再有任何意義了,有的只是「無奈」。

置喙無隙,惟有沉默。

突然,溥傑又被吉岡安直叫到了屋裡。

「關於你的婚事,我明確轉達關東軍的意思:不能和中國女子結婚,要找一個日本女子。至於找一個日本女子的事,你就不用管了,一切由我來張羅。」

高壓之下,溥傑只好起身答應:「是,是。」其他的話,再也不敢說半句。

「你原來還有個妻子?」

「是,是。」這時,他仿佛只會說「是」。

「她叫什麼名字?」

「她叫唐怡瑩。」

實際,吉岡安直的問話已顯多餘,他早就調查清楚了溥傑妻子的一切。

「她現在住在哪裡?」

「她住在北京,具體哪兒不知道。」當時溥傑不知,早在兩人分手後,她已移居他處。

在溥傑完全不知曉的情形下,吉岡安直乘火車趕往了北京。

釜底抽薪。這是關東軍反覆商量的計策。他們去北京,是要硬逼著溥傑的妻子唐怡瑩籤下離婚書,以使下一步的「中日聯姻」合法化。

那時,唐怡瑩與溥傑已正式分居三年,雙方都提出了離婚要求,只不過因為她要求賠償一筆數額頗大的款項,使這一紙離婚書遲遲未能籤署。

全副武裝的吉岡安直,帶著幾名日本士兵,氣勢洶洶地闖進了唐怡瑩的家。

在刺刀的逼迫下,唐怡瑩的兩個弟弟在早已經準備好的離婚書上代籤了名字。這裡,刺刀就是語言,權力就是無聲的巨大「句號」。它,比什麼都霸道。

吉岡安直又叫日本憲兵把當地警察署長請來,在這份離婚證書上簽字畫押。

如獲至寶的吉岡安直,抄起離婚證書就跑回了滿洲國。爾後,他找到溥傑,得意揚揚地攤出由他一手炮製的「證書」。

戲還沒演完,這只是剛剛開場——身兼導演與主角的吉岡安直,又匆匆返回日本。經過一番策劃,他請本庄繁大將和陸軍大臣南次郎出面,在日本女子中為溥傑尋覓未來的「新娘」。在眾多的候選人裡,他們為溥傑選中了嵯峨實勝侯爵的女兒嵯峨浩。這是一個溫文爾雅又相貌清秀的年輕姑娘。

這時,溥傑還始終蒙在鼓裡。

嵯峨華族

溥傑哪知,他已經被夾在雙重的「政略陰謀」之中。兩方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最初,姍姍而來的是中山侯爵的母親,她以和藹的口氣斡旋於嵯峨實勝侯爵一家人之中。

「本庄大將託我給滿洲國皇帝的弟弟找一個對象。我不知道在華族的未婚女性當中,究竟有沒有合適的人?」

顯然,問話是衝著嵯峨浩而來的。當時嵯峨浩的母親莫名其妙,沒有料到女兒會成為最終人選,還以為她不過是隨便來看一看。而臨走時,中山侯爵的母親溫和地問起:

「您能不能把浩的相片借給我一張?」

嵯峨浩的母親當即爽快地應承,轉身去屋裡取來一張女兒的照片。正是這張玉照,成了溥傑最終相中的日本女性。

嵯峨族是日本的著名世家,與日本皇室有親戚關係。歷來日本有兩個顯赫的貴族,一個是皇族,一個是華族,嵯峨家在日本屬於恭親華族。誰也沒想到,嵯峨家的女兒竟成了這場「政略婚姻」的一張牌。

嵯峨浩的父親的祖母叫南加,是日本明治天皇的生母中山一位局的侄女,所以,嵯峨家與天皇顯然有著不解的血緣關係,來往極其密切。正因為如此,日本關東軍才看中了這個顯赫的門第。

當時本庄繁大將從各處挑了不少日本女子照片,比較來比較去,最終顯然認為最滿意的還是嵯峨浩。幾張年輕女子照片遞給溥傑,他一眼就看中了嵯峨浩。緣因她的相貌太令他吃驚不已——酷似自己最崇拜的寶塚劇院裡當紅女明星草笛美子。於是,嵯峨浩成了第一候選人。

之前,嵯峨浩與毛利家的婚事正在醞釀之中。

全家人正在高興之時,肩扛大將軍銜的本庄繁闖進了嵯峨侯爵家。本庄繁鄭重地提起了溥傑的婚事:就是要把嵯峨浩許配給滿洲國皇帝的弟弟,而且申明這並不是他本人的意思,而是日本關東軍的決定。

嵯峨一家驚詫不已。

顯而易見,日本人認為溥儀無法生養後代,於是想把嵯峨浩嫁過去給溥傑生兒育女。也就是說,從日本的血緣上嫁接到偽滿洲國這個畸形的怪胎上,去獲得即將誕生的那個政權。其實,這只是一個空泛的幻想。

究竟選何人做這個政略陰謀的犧牲品,是從日本的皇族還是華族中選擇出嫁的人選,關東軍內部也曾有過爭議。此前,有人推薦過日本地方諸侯的一個女兒;連日本關東軍的南大將,也曾想把自己的女兒作為候選人。對於奪取未來的「影子政權」,顯然發生了激烈的明爭暗鬥。

對於幕後的黑暗交易,溥傑茫無所知。

爭來爭去,候選人最終落到了嵯峨浩的頭上。政略婚姻的威力,遠遠超出了黎民百姓的常規思維。

見這樁婚事顯然已經無法阻擋,嵯峨浩的母親與舅舅便私下找了溥傑的一些日本同學,探詢溥傑這個人性格脾氣究竟怎麼樣……從各方面得到的信息湊到家裡一談,果然大都說溥傑不錯。

婚禮

在本庄繁的操縱下,溥傑與嵯峨浩終於見了面。

地點就在濱口——嵯峨浩的祖母家。參加的人有本庄繁大將夫婦,嵯峨浩的父母嵯峨實勝和尚子,最疼愛嵯峨浩的外祖母帶著她的舅舅,以及最先保媒拉縴的中山侯爵的母親。

或許是初次會面,溥傑與本庄繁大將很少交談,只是坐在那裡不聲不響地吃喝著。

晚餐很快結束了,節目漸進實質。嵯峨一家人躲到了另一個屋裡。

溥傑見本庄繁過來詢問他的意思,只是順著他的話說:

「嗯嗯,這姑娘還不錯,不錯……」

其實,溥傑剛一見嵯峨浩,就對這個端莊俊俏的姑娘一見鍾情了。

聽到溥傑的話,本庄繁馬上樂了,轉身就到了另一個屋裡。

「浩,你覺得溥傑這個人怎麼樣?」

嵯峨浩羞紅了臉,吭哧了好一會兒,她的舅舅見狀接過話來直截了當地說:

「我覺得溥傑這個人嘛,很不錯……」

由於有人起了頭兒,眾人紛紛隨聲附和:「還可以,不錯……」

經過這一次會面,溥傑的婚姻才算正式敲定。

當溥傑還以為這樁婚姻正在考慮之時,日本軍方早已正式籌辦婚禮了。沒過兩天,本庄繁正式通知嵯峨家族:

「這樁婚事就這麼最終確定了吧……」

關東軍明令溥傑與嵯峨浩的婚事消息在沒有正式發布之前,任何報紙絕對不準刊登。直至昭和十二年二月六日,滿洲國駐日本大使館才正式發布消息:

「溥傑與嵯峨浩聯姻!」

頓時,這引起了新聞界的轟動。日本各報刊不吝版面,搶先加以報導。乃至世界上,竟也成了許多報紙和輿論界注目的焦點。一時,海內外各大報紙紛紛在顯要位置,刊登了這一重大的「中日跨國聯姻」。

這已是無法阻攔木已成舟的婚事。

「溥傑先生的婚事,全部支出要由滿洲國宮內府補貼……」

遠在滿洲國的吉岡安直鄭重地宣布了這一決定,還喚來了宮內府次長入江貫一和宮內府的日本高級職員加藤。

「溥傑君的婚事,不允許旁人插手,完全由我們大日本關東軍來籌辦。這次專派你們二人去日本東京協辦婚禮。」

兩位走卒遵命,火速從新京先期抵達日本,事無巨細地操持了全部婚禮。

1937年4月3日,溥傑與嵯峨浩在日本東京軍人會館正式完婚。

日本天皇專程派來特使。日本的其他皇族成員也紛紛前來參加,但莫名其妙的是,竟都被日本陸軍擋了駕。

事後才知,日本關東軍將參加這次婚禮的人數,限定在五百人之內,連參加的人選也要事先圈定。使溥傑感到不滿的是,按照日本關東軍的要求,溥傑的朋友算上老師也不準超過七個人,乃至引起了許多親朋好友的不悅。溥傑哪裡知道,日本關東軍這個政略婚姻是不想讓洞悉內情的人攪入的,根本沒有所謂個人的世俗人情在內——這是他在許久以後才弄明白的。

在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下,盛大的婚禮在下午三點隆重舉行。

主角出場了。身著天藍色滿洲國中尉禮服的溥傑,在日本關東軍大將本庄繁的陪同下,昂首挺胸步入會館。然後,以一種軍人的姿態端坐在正中的席位上。

隨之,嵯峨浩身著唐袖紅色罩衣,下身穿著紅色和服褲裙,由本庄繁大將的夫人陪伴,緩步出場。

輪到溥傑的家人露面了。新郎方面的代表兼滿洲國皇帝溥儀的特使——宮內府大臣熙洽、滿洲國大使謝介石,以及溥傑的同學郭布羅·潤麒依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新娘方面的代表嵯峨公勝侯爵夫婦、嵯峨實勝侯爵夫婦以及他們的弟弟妹妹,也相繼來到了。木野、七條兩位子爵的出席,也使這次婚禮增輝不少。

在歡快的樂曲聲中,溥傑與嵯峨浩互敬三杯酒。接著,熙洽代表溥儀宣讀詔書,將婚禮推向了高潮。僅僅過了一小時,婚禮便告圓滿結束。

人們退去了。新郎和新娘稍事休息後,下午六點整,盛大的喜宴在二樓大宴會廳舉行。這次宴會幾乎囊括了除日本天皇以外的各位顯貴。

日本各界顯赫要人的出席,使這次婚禮不同尋常地罩上了一層濃厚的政治色彩。

顯得更與眾不同的是,日本和滿洲國的四百多名高級軍官也戎裝整肅地落座宴席之中。

一陣陣頻頻舉杯向新郎和新娘祝賀之後,作為媒人的本庄繁大將露出了少見的微笑,起身致詞。林首相和謝介石也先後代表兩國政府致賀,使這次婚禮顯示了國家級的檔次。或許是要為這次奇異的婚禮攝下真實記錄,日本不惜斥巨資將婚禮的全部過程拍成了電影膠片,當即航空郵寄中國新京,送呈溥儀「御覽」。

婚禮成了「政治」。男婚女嫁,成了政治聯姻。

編輯:宋爭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賈英華 

相關焦點

  • 溥傑和嵯峨浩,政治婚姻下見證著真實的愛情之花
    對於溥傑和嵯峨浩二人來說,這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當時溥傑30歲,嵯峨浩23歲,二人雖然是一場政治婚姻,但婚後在日本二人生活的非常幸福,幸運的是,二人生的是女兒,所以溥儀的小命算是保住了。溥傑和嵯峨浩在日本不久,溥傑夫婦就回到了東北,但當時的日本人還不死心,二人又生了一個孩子,還是個女兒,日本人失望了,儘管當時溥傑和嵯峨浩是一宗軍國主義包辦的政治婚姻,但嵯峨浩從未從事任何諜報活動
  • 清政府滅亡後:皇弟溥傑迎娶日本皇室,真實的嵯峨浩才是個奇女子!
    為了拉攏愛新覺羅皇室貴族,日本人極力倡導兩國聯姻,不僅在民間倡導日本的女性嫁給中國男子,甚至日本男人迎娶中國女性。就連溥儀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溥傑也成為政治的產物。
  • 直擊溥傑的日本妻子嵯峨浩的真容,身材高挑、五官精緻、氣質絕佳
    說起來,溥傑比哥哥溥儀幸運多了,他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日本妻子嵯峨浩,而這場政治聯姻,竟然讓溥傑的人生有了一抹最溫暖的底色。1937年1月,愛新覺羅·溥傑在日本人的陪同下,遠渡重洋,在嵯峨浩的外祖父家裡,和嵯峨浩相親見面。當時,嵯峨浩23歲,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身材高挑、五官精緻、氣質絕佳,畢業於女子學習院高等科,這些都給溥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愛新覺羅 溥傑與嵯峨浩的傳奇愛情故事
    愛新覺羅 溥傑,晚清皇帝愛新覺羅傅儀的哥哥,嵯峨浩,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最初的兩人因為政治原因而走到了一起。在《詩經》中對於愛情的記載: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認為,一見鍾情、相親相愛一輩子的場景,只是電影虛構的。
  • 溥傑與嵯峨浩的愛情:一輩子做他的女人
    當時所謂的清朝皇族正統繼承人,公認的只有溥儀和溥傑兩兄弟。日本人想讓溥傑娶個日本女人,這樣溥傑的後代就將具有日本血統。由於溥儀一直沒有生兒育女,因此一旦溥儀死了,溥傑繼承皇位的話,那麼一個帶著日本血統的男孩,就將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既然使「美人計」,自然要個挑出色的給溥傑。否則溥傑即使表面上不說,但是天天在肚子裡罵娘,把這個日本老婆束之高閣,那「美人計」有何意義呢?
  • 東亞最後的政治聯姻:日本、韓國和偽滿洲國之間的愛恨情仇
    說起政治聯姻,在中外各國的歷史中都有存在過。特別在我國歷史中,自春秋戰國以來,各朝各代的封建統治者都會用聯姻的方式來達到政治目的,其中更是誕生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家喻戶曉的故事。昭君出塞圖到了上個世紀初,民主革命的浪潮下,許多國家紛紛開始反對封建政治聯姻。但是,在東亞的幾個主要國家裡面依然出現了幾段著名的政治聯姻。咱們今天就一起看看這幾段政治聯姻是怎麼一回事?
  • 末日王朝之下的流離王妃,嵯峨浩與溥傑的曠世愛情,是真愛嗎?
    不過嵯峨浩起初並不願意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她曾在自傳《流離的王妃》中說:「對於強加給她的這樁婚姻,起初他是想一死了之的,但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她最終說服自己結了婚。" 於是二人在東京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後來嵯峨浩生下了一個女嬰,連溥儀聽說後都非常高興,親手命御廚熬了補湯送到醫院去。溥傑對這個新生的女嬰異常的疼愛,並給她取名「慧生」。次年,嵯峨浩再次生下了女兒「嫮(hu)生」。嵯峨浩接連生下兩個女兒,讓日本人非常不高興,可是又無可奈何,只能忍耐著,希望嵯峨浩再次懷孕。
  • 溥傑與日本妻子本來是政治婚姻,為何後來渡盡劫波,也要一生相守
    溥儀在把皇后婉容打入冷宮後,日本人一度想讓溥儀迎娶一名日本女人,希望通過聯姻,能生下有日本血統的繼承人。但他們很快就得知,溥儀沒有生育能力。為了能更好地控制偽滿洲國政權,在日本人的強勢幹涉下,溥儀的弟弟溥傑,無奈地迎娶了日本人硬塞給他的妻子嵯峨浩。
  • 溥傑與嵯峨浩:中日皇室的結合,敵人陰謀以生產2女而告終
    他們的婚姻大多都是政治下的犧牲品。他們出自於門當戶對的家庭,從小接受相似的教育。婚後的他們也只是各取所需生個孩子,完成他們為家族最後的貢獻。普通的皇親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宗室裡的皇子們了。他們的婚姻,根本輪不到自己做主,甚至輪不到皇帝做主。我們說的,就是溥儀皇帝的親弟弟溥傑。他和妻子嵯峨浩的婚姻,是末代的一段傳奇。
  • 嫁給溥儀弟弟的末代王妃嵯峨浩:陰謀變成愛情後,誤了女兒的性命
    在近代,有一個日本貴族女孩,也帶著聯姻的目的嫁到了中國。只是,她受命的是企圖侵佔中國的日本關東軍,雖然不情不願,但她無力反抗,只能屈從於政治陰謀。機緣巧合,這場政治聯姻不僅沒有讓關東軍的陰謀得逞,還成就了一段曠世絕戀。她就是被迫嫁給「皇弟」溥傑的嵯峨浩。
  • 皇弟溥傑:被迫娶日本妻,多虧周總理相助,陰謀婚姻變為曠世佳話
    由於溥儀始終沒有後代,日本人便把目光轉向了「皇弟」溥傑,想要為溥傑安排一樁「中日聯姻」。日本人的野心聰慧的溥傑自然知曉,此時原配夫人唐怡瑩便成為最有用的擋箭牌;當日本人表達中日聯姻的想法時,溥傑告訴日本人:自己是新知識分子,只能娶一妻。這是他最後的盾牌,然而威力並未持續多久!
  • 末代王妃嵯峨浩:日本貴族出身,用生命將政治婚姻演繹成曠世絕戀
    日本人這盤棋上的這兩顆棋子分別是: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和日本侯爵嵯峨公勝的孫女嵯峨浩,因為這場婚禮本就是陰謀一般的政治聯姻。所以婚禮上出席的幾乎全是懷抱政治目的出席的要員,溥傑這邊的親友僅幾名,而嵯峨浩參加婚禮的朋友也被限定為了5名,師長則被限為7名。
  • 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53集劇情 溥傑不肯和嵯峨浩離婚
    【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53集劇情】末代皇帝傳奇第53集劇情:溥傑不肯和嵯峨浩離婚。經過了這一次的參觀,溥儀決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國外記者來到看守所裡面採訪了溥儀,溥儀表示自己明白了過去和現在的不同,說自己很擁護現在的政府,大家紛紛鼓掌。
  • 民國版的「楊過和小龍女」——溥傑和嵯峨浩,曾被迫分離16年
    其實他還有一位同母弟弟愛新覺羅·溥傑,和溥儀相比,溥傑的生活安靜、幸福很多。溥傑的原配是唐石霞,後來日本人設法讓溥傑生個有日本血統的兒子,逼迫溥傑和原配離婚,迎娶一位日本女子嵯峨浩,這本應是一個陰謀,但是後來溥傑和嵯峨浩發展成真愛。 溥傑一家人。嵯峨浩,侯爵嵯峨公藤的孫女,是侯爵嵯峨實勝與夫人尚子的長女,從小受過好的教育,畢業於女子學習院高等科。
  • 清朝唯一一次與日本皇室聯姻,後來變成一段...
    自古以來,「政治聯姻」四個字往往透露著悲劇色彩,它犧牲了正常人的情感需求,造就了無數令人唏噓的故事。可在我國歷史上,一段與侵略者的邪惡「聯姻」卻因為兩位當事人的灼灼真心,轉變成令人稱讚的佳話。故事的主角是溥儀的弟弟溥傑,他娶的是日本皇親之女嵯峨浩。
  • 溥傑夫人嵯峨浩能不能回中國定居 周恩來替溥儀斷"家務事"
    總理說,溥傑夫人嵯峨浩給我來過信,申請返回中國定居,她盼望著能在丈夫特赦以後,前來北京團聚。 「我和鄧穎超同志這次請你們到家裡做客,主要是就嵯峨浩女士的回國定居問題聽聽意見,你們都是溥傑的親屬嘛!」周恩來的話音落地,大家也都沉默下來。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周恩來卻偏要裁斷愛新覺羅家族這樁「家務事」。
  • 有日本皇室血脈的嵯峨浩,為何加入中國國籍,還不讓女兒嫁日本人
    皇室血脈,國家聯姻嵯峨浩1914年出生日本東京,她的祖父是嵯峨公藤侯爵,所以嵯峨浩和日本皇室是近親關係,擁有皇室血脈。她的父親也是皇室中的侯爵,出身高貴。作為長女的嵯峨浩頗受重視,也十分的受到朋友的歡迎。
  • 溥儀的弟弟溥傑的人生路
    在無數痛徹心扉的別離和說不完的酸楚中,走完前半生的溥傑,才在晚年迎來了安穩的人生。顯赫的出身,時代下的歷史巨變幼年的溥傑,出生在醇親王府,彼時哥哥溥儀已經兩歲。溥傑和哥哥溥儀的家境與背景也是極其顯赫,具備著眾多的優越的條件。
  • 溥儀弟弟溥傑與日本妻:她苦等他16年後,他們在周總理幫助下重聚
    日本人這盤棋上的這兩顆棋子分別是: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和日本侯爵嵯峨公勝的孫女嵯峨浩,因為這場婚禮本就是陰謀一般的政治聯姻。所以婚禮上出席的幾乎全是懷抱政治目的出席的要員,溥傑這邊的親友僅幾名,而嵯峨浩參加婚禮的朋友也被限定為了5名,師長則被限為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