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達藥業:公司在針對惡性腫瘤的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免疫治療...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貝達藥業(300558)提問, 醫療領域細分行業很多,既便是腫瘤治療方面也是如此。貴公司的研發能力十分強大,但基本僅專注於化療藥的研發。如未來人類在基因治療或免疫治療等領域發生重大突破,徹底戰勝癌症,就會對貴公司會造成不利影響(當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因此,建議貴公司在腫瘤免疫治療、基因工程治療甚至醫療領域其他尖端方向上也要投入並貢獻自己的力量。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一直關注醫藥領域的最新發展,會根據企業業務需要,遵循公司的發展戰略,綜合評估項目風險和收益,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行開發。目前,公司在針對惡性腫瘤的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免疫治療方面均有產品布局,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聯合用藥,期望能夠為患者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謝謝!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貝達藥業:公司目前在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生物藥治療方面均有布局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貝達藥業提問, 在與一些偽專家討論時,他們總會說癌症的生物療法會顛覆貝達的小分子靶向療法,對貝達極不看好,但我對公司仍充滿信心。請問董秘,他們的這種說法存在可能性嗎?希能否解惑。
  • 重點聚焦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三葉草生物」獲3.04億元B輪...
    據悉,本輪融資的資金將用於支持三葉草大分子生物製藥產品的臨床開發,新建產業化規模cGMP生產線的運營,以及擴展三葉草的蛋白質三聚體化創新專利技術平臺開發的研發管線。三葉草創始人&董事長&總裁梁朋博士表示,希望利用這輪資金進一步加快公司的發展,儘快實現公司的願景——成為中國首家真正做原創性大分子藥物的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
  • 肝癌「靶向+免疫」治療!基石藥業/Blueprint Medicines啟動fisoga...
    該項試驗將評估靶向治療和癌症免疫治療聯合在局部晚期和轉移性HCC患者中增強抗腫瘤活性的潛力。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研究,包括兩部分:劑量遞增部分和劑量擴增部分。劑量遞增部分旨在評估兩個不同劑量的fisogatinib與固定劑量CS1001的聯合給藥方案, 以確定用於劑量擴增部分的II期推薦劑量。
  • 貝達藥業:抗癌藥已惠及超25萬名晚期患者,累計銷售突破80億
    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貝達藥業:300558)就是醫藥板塊的這波紅利當中,表現最佳的企業之一。今年二季度以來,貝達藥業的股價可謂是呈現持續大幅拉升的態勢,從公司每股價70元左右,到最高點時已經超過了160元每股,整體漲幅達到了130%左右,公司總市值超過570億,成為醫藥板塊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 從單一產品到多領域多管線鋪開 貝達藥業後繼有「藥」
    2011年,丁列明帶領團隊鑽研了9年多的1.1類新藥埃克替尼終於在國內獲批,成為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物。埃克替尼商品名稱是「凱美納」,適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也可試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個化療方案失敗後的局部晚期或轉移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近兩年,國內抗腫瘤治療市場加速了臨床上大分子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靶向藥物的使用。眾所周知,靶向藥物已是國內精準醫療的首選藥物之一。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目前已批准了30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國內批准的自主研發的1類小分子靶向藥物是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恆瑞醫藥的阿帕替尼和吡咯替尼,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等5個品種,同時批准的小分子靶向仿製藥物是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吉非替尼、硼替佐米和來度那胺,國產小分子靶向藥物佔據了1/3。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1997年FDA批准了第一個靶向腫瘤藥物:利妥昔單抗,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1997年至2005年間有少數靶向小分子和大分子單抗上市,靶向藥物正在快速發展中;2005至2017年間FDA批准的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所佔比例逐年升高,2015年批准的14個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達到12個,2016、2017年批准的全部都是靶向藥物。
  • 小分子靶向創新藥將步入黃金收穫期 澤璟製藥或將受益
    作為首家即將上市的未盈利科創企業,澤璟製藥闖關科創板卻是底氣十足,其中僅在小分子靶向新藥領域,公司已經有多個產品陸續提交上市申請。這些靶向新藥在其各自治療領域均具有較強競爭力,上市後將有望為澤璟製藥帶來可觀銷售收入並助其儘早實現盈利。
  • 《柳葉刀》:靶向治療20年,43種小分子藥物大起底
    抗體通常具有較高選擇性,但其靶點往往局限在細胞表面,而且由於抗體蛋白的大分子特性,臨床用藥需要靜脈給藥或皮下給藥。相比之下,小分子抑制劑的選擇性各不相同,並且由於其分子小,可以更好地結合更廣泛的胞內和胞外靶點。迄今為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43種用於腫瘤治療的小分子抑制劑(見下表)。
  • 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的黃金二十年
    106個化學藥物中包括50個常規化療藥物和56個分子靶向藥物。目前全球有2000多個腫瘤治療藥品和疫苗正處於不同研發階段,其中超過90%為靶向藥物,有相當一部分是已上市藥物聯合用藥、針對新適應症的臨床研究。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近些年,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和一些生活方式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有人稱它是「富貴病」。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將近有40萬人罹患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 小分子靶向肺癌藥興起!國內44億美元市場將被誰瓜分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穩步上升,居全球所有癌症之首。中國也不例外。肺癌年增長率高達26.9%,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藥物的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增長了近三倍,達到3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1.13%。
  • 肺癌全身治療有靶向、有免疫,化療就不重要了嗎?病人能耐受嗎?
    發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癌症,人們對它的研究也是最多的,近些年新藥不斷湧現,靶向治療在肺癌領域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讓許多病人生存時間獲益,還有免疫治療也越來越多,作為肺癌全身治療的傳統方法、化療就不重要了嗎?
  • 上市公司創新藥布局(附名單)
    恆瑞醫藥目前產品線主要覆蓋抗腫瘤、手術麻醉和造影劑等領域,從其創新藥布局來看,抗腫瘤布局依然最廣,也在向免疫疾病、糖尿病等大病種領域擴展。目前石藥集團大分子創新藥、小分子創新藥的布局趨於全面,布局涵蓋抗腫瘤藥物、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藥物。石藥集團在研品種SYHA1803、SYHA1805、SYHA1807等全球均無同類產品上市。@恭賀新禧恭大評價一下石藥集團第二、第三梯隊的創新藥公司布局多傾向於專注特定細分治療領域。
  • 靶向RNA 小分子藥物治療癌症取得突破
    除此以外,Ionis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也在使用反義RNA技術來靶向與多種疾病相關的mRNA。而在佛羅裡達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Matthew Disney教授選擇的是另外一種方法,他致力於開發一種基於小分子的RNA靶向工具,它能夠有選擇性地消除特定基因產物。
  • 新靶點ERK1/2小分子抑制劑有望解決中國緊迫醫療需求
    肺癌是中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僅2018年一年就有超過774,000例新發肺癌患者。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因肺癌致死的人數最多。 ERK是RAS/MAPK信號通路上的一個關鍵環節,能驅動多種腫瘤的生長。在許多腫瘤類型中RAF和RAS等信號分子的突變非常普遍。ERK抑制劑能夠靶向抑制MAPK通路突變引發的腫瘤,例如非小細胞肺癌。目前,世界上尚未有ERK1/2抑制劑被批准上市。
  • 小分子靶向藥物行業:醫保談判催化 競爭格局生變
    小分子靶向藥物:醫保專項談判可能的重點領域之一  從目前用藥及新藥審批情況分析,我們預計醫保腫瘤專項談判將涉及較多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包含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安羅替尼(中國生物製藥)、奧希替尼(阿斯利康)和阿來替尼(羅氏)等。
  • 2019上半年EGFR和ALK肺癌靶向藥物市場情況分析(上)
    表1 中國肺癌患者病理分型(WHO2015版)數據來源:參考文獻[1]3.肺癌治療方法多樣根據疾病情況的不同,肺癌治療手段不同,治療方法差別大。目前,NSCLC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靶向治療得到了快速發展。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2020年1月至今,中國已批准5個國產抗腫瘤靶向藥物。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