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達藥業:公司目前在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生物藥治療方面均有布局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貝達藥業提問, 在與一些偽專家討論時,他們總會說癌症的生物療法會顛覆貝達的小分子靶向療法,對貝達極不看好,但我對公司仍充滿信心。請問董秘,他們的這種說法存在可能性嗎?希能否解惑。

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信任和支持!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醫生、患者通常根據疾病情況、身體情況等選擇單一或者組合的治療方式,以獲得最好的綜合受益。相對於小分子靶向療法,「生物療法」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概念,大致可以理解為包括大分子生物藥、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在內的非口服藥的治療。事實上,除了在小分子靶向藥方面的深耕,貝達在大分子生物藥領域也有良好布局,比如和Merus合作開發的MLCA-129雙抗項目,以及最近從Agenus公司引進的PD1/CTLA4項目等。在公司研發團隊中,免疫學高級總監徐汶新博士和大分子研發高級總監鄧亮博士都具有豐富的生物藥開發經驗。總的來說,公司目前在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生物藥治療方面均有布局,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聯合用藥,期望能夠提供豐富的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謝謝!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貝達藥業:公司在針對惡性腫瘤的小分子靶向治療和大分子免疫治療...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貝達藥業(300558)提問, 醫療領域細分行業很多,既便是腫瘤治療方面也是如此。貴公司的研發能力十分強大,但基本僅專注於化療藥的研發。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PD-1腫瘤免疫作為一種廣譜抗腫瘤療法,吸引了國內眾多藥企紛紛布局,開發各種各樣的適應症。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前研究顯示,新型小分子APG-1387聯合大分子PD-1抗體顯示出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可能增強PD-1阻斷治療的活性,值得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抗體藥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分子生物製藥市場(包括重組蛋白類藥物)急速增長已突破千萬億美元。
  • 小分子靶向創新藥將步入黃金收穫期 澤璟製藥或將受益
    作為首家即將上市的未盈利科創企業,澤璟製藥闖關科創板卻是底氣十足,其中僅在小分子靶向新藥領域,公司已經有多個產品陸續提交上市申請。這些靶向新藥在其各自治療領域均具有較強競爭力,上市後將有望為澤璟製藥帶來可觀銷售收入並助其儘早實現盈利。
  • 從單一產品到多領域多管線鋪開 貝達藥業後繼有「藥」
    隨著近年來靶向治療、免疫細胞療法高速發展,臨床治療癌症的思路已從徹底消除癌細胞轉變為與癌共存,重在提高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在這一跑道上,貝達藥業(300558,SZ)於十七年前開始布局。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目前已批准了30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國內批准的自主研發的1類小分子靶向藥物是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恆瑞醫藥的阿帕替尼和吡咯替尼,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等5個品種,同時批准的小分子靶向仿製藥物是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吉非替尼、硼替佐米和來度那胺,國產小分子靶向藥物佔據了1/3。
  • 破進口藥壟斷 歸僑研發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
    作為中國醫藥研發領域的實踐者,丁列明從中看到了中國在醫藥創新研發方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差距「在海外,到超市買東西,很難不買到中國產品,但是在國外的醫院,幾乎看不到中國製造的產品。」8月30日,第十屆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的現場,中國僑界傑出人物、浙江貝達藥業公司董事長丁列明非常直接地描述了中外在醫藥研發方面的差距。
  • 小分子靶向藥物行業:醫保談判催化 競爭格局生變
    歷史經驗看,進入醫保對競爭格局有顯著影響  2016年5月,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隨後兩個品種陸續進入各地醫保。2017年開始,其醫院終端銷售增速均出現明顯提升,國內一代EGFR抑制劑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我們認為此時應當關注小分子靶向藥格局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
  • 大分子生物藥的大機會
    目前在市場中掃貨的主要是機構資金,散戶還沒有跟進,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走勢比較好的大概率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股,A股龍頭看茅臺、招行、平安等,港股龍頭看騰訊等。  本期我主要聊聊大分子生物藥,我認為這是未來十年最具有投資價值的領域,目前相關龍頭股處於低位,正是布局良機。  國際上的生物製藥有很多分支,如化藥、小分子化藥和小分子生藥等。
  • 小分子靶向肺癌藥興起!國內44億美元市場將被誰瓜分
    肺癌的組織病理學分類較複雜,其中小細胞癌除外的亞型由於特點及治療方法存在共性統稱為非小細胞癌(NSCLC);而在2015年73.3萬肺癌患者中約有58.7萬(80%)為非小細胞癌,隨著靶向治療的發展,肺癌的分子分型越來越重要,肺癌中常見的基因分型包括EGFR突變、ALK重排及ROS1融合等,其中佔比最多的EGFR突變患者約為21萬。
  • 投資醫藥行業,淺談大分子與小分子市場
    醫藥行業按照研發領域的不同,主要分為大分子與小分子。大分子即生物藥,小分子即傳統的化學藥,兩者目前的市場佔比大約三七分,小分子依然佔據大頭,但就投資角度來看,大分子更具潛力,因為其創新藥的前景廣闊。目前,很多人都覺得生物藥的研究門檻很高,有點畏懼,但你在這時候能靜心研究,走在市場前面,反而更容易成功。現在全球十大最暢銷藥中,有8個都是大分子生物藥,6個單抗全在裡面。舉個例子,五官用藥裡眼科用藥比佔到95%,所以眼科市場肯定大。但從投資角度而言,還得看相關的市場行情及科研能力。
  • 東至這家企業研發治療癌症的小分子靶向藥物
    tu'p癌症是威脅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近年來興起的靶向治療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而不損傷人體其他正常細胞,被很多癌症患者與家屬看作是救命稻草!而在東至經濟開發區就有這樣一家高科技創新型製藥企業——安徽新尖峰北卡藥業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院掛牌成立,小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究與成果轉化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8月13日,走進安徽新尖峰北卡藥業有限公司二期建設工地,記者看到塔吊林立的工地,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爭分奪秒搶進度。攪拌機、挖掘機、渣土車等大型機械在工地上馬力全開。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2020年1月至今,中國已批准5個國產抗腫瘤靶向藥物。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
  • 肺癌、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小分子靶向治療取得重大進展
    本報訊(記者 敖煜華)日前,美國首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正式入組小分子靶向藥在美國西南大學臨床研究中心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該項目由艾森研發。這意味著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治療領域迎來了重要裡程碑,一旦開發成功,該小分子靶向藥將成為首個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小分子靶向創新藥。
  • 【突破】多款靶向抗腫瘤藥物在研,今明兩年陸續上市!
    東陽光5款靶向抗腫瘤藥物在研 東陽光藥成立於2002年,包括四個子公司和生產基地:位於湖北的宜昌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位於廣東的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和乳源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
  • 貝達藥業:抗癌藥已惠及超25萬名晚期患者,累計銷售突破80億
    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貝達藥業:300558)就是醫藥板塊的這波紅利當中,表現最佳的企業之一。今年二季度以來,貝達藥業的股價可謂是呈現持續大幅拉升的態勢,從公司每股價70元左右,到最高點時已經超過了160元每股,整體漲幅達到了130%左右,公司總市值超過570億,成為醫藥板塊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 回歸需求,融合創新,迎接小分子藥物的春天
    第三,在抗癌藥中,小分子更容易做到靶向治療,三分之二的藥是小分子批的,這裡面有60%的藥都有相應的伴隨診斷,包括我們做的PARP抑制劑,是小分子比較重要的特色。 最後一點,小分子大部分都是口服,更為便利。
  • 上市公司創新藥布局(附名單)
    與恆瑞醫藥通過投入大量研發費用自主研發新藥,石藥集團的情況略有不同,在自主研發之外,還在積極對外尋找合作及收購的機會。如為加速生物藥的布局,2018年石藥集團收購了武漢友芝友股權39.5%。目前石藥集團大分子創新藥、小分子創新藥的布局趨於全面,布局涵蓋抗腫瘤藥物、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藥物。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1997年FDA批准了第一個靶向腫瘤藥物:利妥昔單抗,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1997年至2005年間有少數靶向小分子和大分子單抗上市,靶向藥物正在快速發展中;2005至2017年間FDA批准的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所佔比例逐年升高,2015年批准的14個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達到12個,2016、2017年批准的全部都是靶向藥物。
  • 國內臨床階段的小分子和生物藥統計分析
    鑑於對國內IND到NDA階段的臨床藥物信息缺乏統計和分析,本文就關注了當前正在國內臨床研發周期內(請注意,不只是局限於某一年)的藥物相關信息,分別從小分子和生物藥兩個方面對比闡述。國內臨床小分子適應症排在靠前的主要是腫瘤大類、非小細胞肺癌、肝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乳腺癌等,說明國內目前的臨床藥物大多數是針對癌症患者的,且國內的糖尿病、肝病也是臨床試驗的熱點領域。對比臨床生物藥的適應症,我們發現小分子比較青睞的適應症有C型肝炎病毒感染、阿茲海默症、疼痛等,後兩者是因為生物藥的跨膜障礙,使得生物藥難以在某些疾病領域發揮作用。
  • 廣譜抗癌新藥獲準臨床試驗,貝達藥業能不能站穩百元之上?
    「  ● 廣譜抗癌新藥獲準臨床試驗,貝達藥業(300558,股吧)能不能站穩百元之上?  ● 海量訂單入手,北方華創(002371,股吧)新高在望  」  早評  01  廣譜抗癌新藥獲準臨床試驗,貝達藥業能不能站穩百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