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來人口大爆炸,我們該用何技術手段解決?科幻給出3種猜想

2020-12-25 宇宙知識聯盟

若未來人口大爆炸,我們該用何技術手段解決?科幻給出3種猜想

我們都聽說過人口大爆炸這個詞,這種說法最開始來源於馬爾薩斯的人口調查,從農業社會以來到工業社會,人類的數量一直呈指數級別增長,看著那筆直的人口增長線,讓我們這些旁觀者都覺得觸目驚心,目前為止人類已經有70億的人口了,在傳統的人口統計結構之下,地球最大人口容量是130億,我們人類在未來似乎要踩線了。

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比較擔心,若我們人類未來不克制的話,人口問題可能會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未來現象,假如真的我們將資源耗光,並且讓地球的承載量超標的話,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可能會遇到桎梏,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必然可以用技術手段來解決人口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技術來解決人口大爆炸的問題呢?雖然目前我們還做不到,但是在科幻小說裡面曾經提出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構想,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量子縮小技術。這種想法來源於英國的科幻小說《微觀人生》,上個世紀的科幻作家認為,人類未來人口大爆炸會佔用大量的環境資源,因此他們設想出,有一種技術改變人類體內的分子結構,進行量子級別的縮小,就好像我們看的漫威電影蟻人一般,將大批的人類進行縮小處理,到時候只需要一塊蛋糕就能夠養活幾十萬的人口,在這種技術之下,人類環境壓力瞬間減少,而人類的人口大爆炸也就不是什麼事了。

星際殖民。這種想法最為實際,尤其阿西莫夫的基地七部曲最為著名,既然地球已無法承載人類的人口,那麼我們就去開拓外太空,人類在光速飛船的帶領下,如同蝗蟲一般撲向了整個宇宙,在銀河帝國裡面,人類建立起了幾千光年的浩大帝國,我們人類文明的旗幟插滿了整個宇宙,這種想法也是劉慈欣最為支持的,同時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基因技術。一些科幻作家認為,人口大爆炸的原因是因為人的思想觀念還未轉變,我們還保留著地球傳統生物的習性,假如未來的基因技術得到提升,能夠延長人類的壽命,甚至是使得人類實現永生,那麼在漫長的時間裡面,人們繁衍後代的欲望就會減少,甚至是人類整個種族都會成為永恆,或許那時候,人類的人口數量就會得到絕對的控制了。

以上就是3種科幻作家所想像出來的控制人口的技術,雖然有些光怪陸離,但是點子卻的確不錯,未來我們可以借鑑它們,不過話說回來個人覺得第二種方法是最為合理的,因為一個文明的發展他必須要不斷的擴張,人類文明想要進步,想要永恆的發展,就必須要不斷的飛出宇宙,這樣既解決了人口大爆炸的問題,而且還能實現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品味科幻:若用一句話證明看懂了《三體》,你會用哪一句來表達?
    品味科幻:若用一句話證明看懂了《三體》,你會用哪一句來表達?在文學著作裡面,有一類在最近特別受關注,它就是科幻文學,這一段文學的描繪背景非常的宏大,往往以宇宙作為大前提,讓人讀起來頗有一種神遊太虛的快感,特別是之前的三體,把中國的科幻文學直接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類文學。
  • 數據技術解決了困擾營銷者100年的「哥德巴赫猜想」
    傑瑞·卡普蘭在《人工智慧時代》中提到,人工智慧就是讓人類的「未來像過去一樣」,讓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都變得簡單和高效。有了人工智慧和數據的加持,nEqual 恩億科 正在努力讓營銷變得像朋友溝通一樣的溫暖和精準。同時,在數據和技術的加持下,力爭去解決困惑營銷者100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幫助營銷者找回丟失的「另一半」。
  • 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猜想,你認可哪一個?
    由於浩瀚的宇宙大到我們無法想像,人類現在的觀測技術還無法真正看到宇宙的邊緣,更無法走出宇宙。所以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不過科學家對此也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猜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一種猜想,宇宙可能是馬鞍的形狀,之所以有科學家這麼認為,是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宇宙是一個扭曲的時空,既然是一個扭曲的空間,那麼宇宙的形狀可能並不是我們認知中的規則圖形,而是呈現「馬鞍」的樣子。人類以及宇宙中的各類天體都位於宇宙「馬鞍」的中心或者邊緣上。
  • 科幻作品中的星際穿越方式,每一個都挑戰思維,未來我們或能實現
    科幻作品中的星際穿越方式,每一個都挑戰思維,未來我們或能實現以前看科幻電影中最喜歡看的就是星際穿越系列,那裡面雖然沒有精彩絕倫的星際大戰場面,但是它卻充分表達了人類對於外太空的好奇感。人類自始至終對於宇宙都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斷的走出去,想要飛出更大的舞臺。但宇宙這麼大,而人類的技術終究還是有限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實現人類的星級穿越能力。雖然技術力量達不到,但是科幻的想像卻永遠走在我們的前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科幻作品中有哪些星際穿越的手段。
  • 天津塘沽大爆炸前該區域人口熱力分布圖
    天津塘沽大爆炸前該區域人口熱力分布圖  這是爆炸發生前該區域的人口熱力分布圖。
  • 當科幻小說描寫的場景一步步成為現實,未來該如何突破?-虎嗅網
    這種差異性,體現在所經由的構成元素,它們是區別這些轉換世界不同種屬的方法。從「紀元」的角度討論,經驗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而激烈的認知轉型,文學所摹仿或反摹仿的現實世界,則經歷著政治、文化、社會層次的全面瓦解和重構。這種翻天覆地,我們稱之為「紀元」。今天,我們正在從人類世走向負人類世,從人類走向後人類,從人類中心主義走向生態主義。
  • AI能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未來會有感情?三位AI專家這樣說
    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的未解之謎,能否依靠人工智慧來解決?人工智慧未來是否會具有邏輯思維,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近日,在中央電視臺大型科學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錄製現場,騰訊科技帶著這些問題對話中科院院士張旭、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語音智能研究專家胡鬱等權威專家,就人工智慧的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 中國科幻電影人籌謀《未來星球2049》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何自力)「中國科幻電影懇談會」26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來自電影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熱議正在籌劃中的科幻電影《未來星球2049》。他們紛紛表示,期待打造一部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將昂揚的中國展現給世界。《未來星球2049》小說。
  • 渺小如人類,若進去4維空間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有不一樣猜想
    渺小如人類,若進去4維空間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有不一樣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
  • 2021年,房子到底該不該買?央媒發文:要用3種手段穩定房價!
    尤其是相關的房地產市場,2021年的房地到底能不能買,該不該買呢?01.從「房住不炒」正式被提出到今年,調控已經近四年的時間,全國樓市非但沒有放鬆政策,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今年年中,全國大部分城市開始猛的收緊調控,只要房價有上漲苗頭,城市都被一一邀約會談,緊接著升級調控法令,甚至啟動問責制打擊房價。
  • 世界人口將達97億,未來30年我們該怎麼辦?
    因為人口的增加帶來的,是老齡化、經濟壓力等問題。那麼,未來的世界會怎樣?人口問題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養老?世界人口持續增長 老齡化不可避免聯合國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77億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將增長到110億。
  • 全球科技感爆棚的3大科幻建築,未來電影都不敢這樣造夢!
    可能在科幻影迷們的眼中,巨構建築已經不再陌生。從20世紀80年代奠定雷德利.斯科特大師級導演地位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再到眾多普通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第五元素》,處處可以見到巨構建築的身影。它們遮天蔽日的巨大身軀,密密麻麻的出入口和管道,儼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科幻元素。
  • 從科幻眺望未來戰爭,想像力成為未來軍事研究的靈感來源
    我們要想打贏「明天」的戰爭,就要做好「後天」戰備。包含軍事元素的科幻題材的小說、電影中出現的新武器、新戰法、人與武器裝備新的的結合方式可以說是對「後天」戰爭的反覆推演,雖然不能把軍事科幻當做對未來戰爭的精準預言,卻展現了未來戰爭樣式和軍事領域變革的無限可能性。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我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能否保送清華北大?一名高中生的猜想
    (比方說歐拉,高斯,還有我國的陳景潤等)的問題,被一個只會基礎高中知識的高中生解決了?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筆者認為,這個證明除了譁眾取寵外想不出任何東西,甚至2019年第一例沙雕新聞也可以預定了。原因很簡單,陳景潤自己都說了只靠初等數論證明哥猜是白費心思,就像幻想騎著單車上月球一樣。
  • 短史記丨美洲農作物引發清代人口大爆炸?是錯的
    這就決定了這些農作物無法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賣不出好價錢,也就意味著農民無法用它們完納賦稅,也就不會去大規模種植它們,地主也不會接受佃戶拿它們來交地租。只有那些隱匿在朝廷統計之外的土地,種植這些美洲農作物才有可能是合算的;但這種土地並不多。這也是美洲農作物自明代即引入中國,卻直到1930年代仍處於邊緣地位的主要緣故——即便朝廷在災荒年份曾多次試圖推廣番薯的種植。
  • 科學家提出3種猜想,與劉慈欣的觀點不謀而合
    由於旅行者一號要想飛出太陽系,必須三萬年的期內,這期內內即便 有外星人沒有太陽系行星,與旅行者一號相逢的機率也聊勝於無,由於在浩瀚的宇宙中,旅行者一號如同一個灰塵相同不值一提。針對「地球上的座標曝露」這個問題,專家小結出了3種概率,她們覺得,就算地球上座標曝露了,也是各種因素致使的,大家不應該輕率去聯絡外星生物。
  • 把新疆的沙漠變成綠洲,用何方法?中國人想出3個,天馬行空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境內有非常豐富的資源,我們華夏民族世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我國境內也有非常豐富的地形地貌,一些平原地區因為土壤肥沃,氣候合適,也是適合人們生活的地方。但是同樣,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廣袤的沙漠,屬於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無人區。
  • 如果未來人類建造水下城市,需要克服哪些困難?專家給出猜想
    專家給出猜想引言:人類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類的誕生讓地球充滿了光明,畢竟在太陽系中,有生命的生命目前只發現地球這一個,而且地球上不僅僅有很多種類的生物,還出現了智慧生命人類,這對於地球來說非常神奇,人類的科技發達是非常快的,而且人類已經能夠探索地球之外的奧秘,這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百分之71的面積就是海洋,陸地的面積很小,未來人類如果建造水下城市
  • 宇宙在大爆炸前發生了什麼,3個奇思妙想,告訴你不一樣的答案
    逃不出的宇宙,撕不破的時空,似乎是我們的宿命。人類文明似乎只有對其研究透徹之後才能實現夢寐以求的文明跨越。大爆炸模式圖人們似乎想像過很多種方式,解釋和探究宇宙的起源。但是宇宙是怎麼來的,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