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高僧活了119歲,圓寂前留下一字,有何特殊深意?

2020-12-09 文史江山

佛教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發源地是古印度,之後傳入我國。在歷史上有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佛法的描述,最著名的就是《西遊記》,至今佛教在我國都佔有重要位置。由於佛教在我國備受推崇,所以自古以來出現了許多得道高僧,他們傳播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時刻懷有一顆菩薩心腸。

上世紀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叫虛雲禪師,他崇尚佛法並潛心修學,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高僧。虛雲禪師活到了119歲的高齡,在他圓寂之前已經預感到自己即將去世,於是便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字,至今都引得人們無限聯想。

01出身不凡,立志修行佛法

虛雲禪師出生於福建,他一生下來就註定不平凡。因為他出生的時候樣貌異於常人,並不像一個普通的孩子,而是一個肉球。當時他的母親剛把他生下來,就因為身體虛脫而去世了。當時家裡人看見這個肉球都嚇壞了,沒有一個人敢上前。

此時家門口突然來了一個賣藥的老人,他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二話不說上前直接就把肉球破開了。此時眾人才看見,原來肉球裡面還藏了一個嬰兒。由於生母早早過世,所以虛雲禪師是跟著他的庶母長大的。父親從小對他的管教就十分嚴格,虛雲禪師長大之後發現,他對於佛法很感興趣,於是便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

父親聽到的時候十分憤怒,堅決不同意他學習佛法。為了斷絕兒子這個念頭,父親強迫他娶妻生子。雖然父親為他娶了兩房妻子,但是虛雲禪師對她們並不感興趣,只是一心向佛。之前由於年紀小,父親對他看管又十分嚴格,所以虛雲禪師幾次出逃都失敗了。無奈之下他只好表面聽任父親安排,讓他對自己放鬆警惕,方便日後再尋機會離開。

待他十九歲的時候,父親漸漸放鬆了對他的約束,於是虛雲禪師趁此機會出逃。為了避免被家裡人找到,他選擇了隱居深山,並且每日堅持誦經打坐、研習佛法。在學習了一年之後,他已經大有所成。隨即他要求師傅給他剃度,真正的成為了一名和尚。

02四處遊歷,臨死前留下一字

為了提升自己的見識,虛雲禪師選擇下山遊歷,他身著僧袍、頭戴鬥笠,憑藉著雙腳遊歷了全中國。眾所周知佛法是從外國傳入的,於是虛雲禪師想去它的發源地印度遊歷一番,於是他從中國出發,途徑緬甸以及斯裡蘭卡等國,最終終於抵達印度。經過此番學習之後,他的修為大大提升,最終成為了一代高僧。

建國之後,我國成立了佛教協會,在大家的推選下,虛雲禪師成了協會會長,由此可見他在我國佛教領域有很高的地位。虛雲禪師當時是從家中出逃的,一開始沒有做出成績的時候並不敢回家,現在他小有成就想回家看看。

他回家之後發現,他的庶母年歲已高,滿臉都是滄桑,而自己之前所娶的兩任妻子也都已經離開,重新改嫁他人。虛雲禪師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子的義務,於是內心十分愧疚。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他曾經三叩一拜走了一千多公裡,以此來緩解自己的愧疚。此舉不僅讓他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的孝子,而且還有效地傳播了佛法,讓更多人對佛教有了深入了解。

據說只要是得道高僧是可以預知到自己壽命的,在1959年的時候,119歲的虛雲禪師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作為高僧他早就看淡了生死。他把弟子提前叫到了他的身邊,並且和他們說了一個字"戒"。

簡單的一個字蘊含深刻的哲理,不禁引得人無限遐想。虛雲禪師這是在警醒弟子和後人,一定不要貪婪,否則將會陷入深淵。相傳每一個高僧圓寂之後都會有一顆舍利子,但是人們從虛雲禪師的身上發現了數百顆,由此可見他的修為極為深厚。

03小結

虛雲禪師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生遊歷四方,鑽研佛學奧秘,並且將所學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的弟子,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即使在他即將圓寂的時候,他思慮的也是別人,生怕後人以及自己的弟子不懂得約束自己而犯下大錯,於是才給他們留了這個"戒"字。雖然只有一字,但是很多人卻需要用一生去參悟,才能夠理解其中深意。

相關焦點

  • 中國近代第一高僧,活到120歲,圓寂前留下一個字,至今無人參透
    如果要把近代中國湧現出來的真正高僧做一個排名,那麼虛雲禪師可以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位。虛雲禪師,又稱虛雲老和尚,他一生有太多的傳奇,而且以120歲高齡圓寂。虛雲禪師,俗名蕭古巖,字德清,別號幻遊,1840年出身於福建泉州。
  • 中國近代第一高僧,活到120歲,圓寂時留一字遺言,至今無人參透
    近代有一個高僧非常長壽,活到了120歲,圓寂時留下一字遺言讓人不得不說他真是得道高僧啊,這位高僧是虛雲禪師。 虛雲禪師出生在湖南,他的出生年份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道光年間的,也有說是同治年間的,根據學者大量的考證應該是在道光年間出生。根據考證,他應該是出生在1840年的九月。
  • 他是近代第一高僧、禪宗泰鬥,苦修學道,活了120歲!
    雖說如此,但佛學的智慧總有高人在踐行,在學習,他們就像黑暗中燈光,即便身處黑暗也要用光去照亮。近代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具有智慧、品格、苦修的高僧!他被譽為近代的禪宗泰鬥,第一高僧,一生追求智慧,學習大道,活了120歲而圓寂,他就是虛雲禪師,一生充滿了傳奇和信仰!
  • 我國近代第一的大德高僧,圓寂時 留下1字真言 至今無人能參透
    在佛教進入我國這兩千多年裡,出現許多的大德高僧,他們對佛教的參悟達到了很高的高度,為後世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東西。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們近代的一位高僧,他不僅把佛教發揚光大,而且還培養許多的有德高僧。當他在一百二十歲圓寂時,給後世人留下了一字真言,時至今日仍然發人深思。這位大德高僧就是虛雲禪師,她出生於福建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自小他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
  • 高僧120歲作古,體內有百餘顆舍利,留下一字遺言令眾人迷惑!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高僧120歲作古,體內有百餘顆舍利,留下一字遺言令眾人迷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他們的宗教信仰,有的人信奉佛教、有的人信奉基督教、有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宗教的不同導致他們的信仰方式不同,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帶給人們的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眾所周知,佛教在世界上的傳播十分廣泛,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早在古代佛教就從印度傳到了中國,在和中國文化融合下,佛教在中國逐漸流傳了下來。
  • 他是「一代大德」高僧,120歲圓寂,臨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但是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觸碰心靈的事,從而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蕭古巖13歲時,祖母也去世了。在過去的民間,家中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做一些佛事。蕭古巖看到那些法師法相莊嚴的樣子,心中產生震動,並生出歡喜之心,就想要出家學佛。說幹就幹,在他17歲的時候,他偷偷「離家出走」,想要出家為僧。但是走到半路,就被家人發現,被抓了回去。
  • 這位中國近代第一高僧,生前給後人留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65,閱讀約3分鐘如果要對中國近代湧現的真正的高僧進行排名,那麼虛雲禪師可以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位。虛雲禪師,又名虛雲老和尚,一生有太多傳奇,120歲時圓寂。虛雲禪師招了很多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有十位,即「虛雲十大弟子」,最終成為中國近代佛教繁榮的中流砥柱。虛雲禪師曾用一副對聯描述自己的一生,「坐讀五帝四朝,不知多少滄桑;歷經九苦十難,才知世事無常。」有很多典故。五帝是指清代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五帝。四朝是指滿清,太平天國,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給後人留一字,點醒無數世人
    《後漢書王英傳》、《後漢紀卷十》、《佛祖統紀》等史籍都記載了「漢明帝夜夢金人」的事情,漢明帝曾夢到西域的佛陀,因此遣使去天竺求佛經,佛教的一些得道高僧也開始頻繁來到中國,之後佛教在我國生生不息,即使經歷過多次的打擊,佛教在我國的依然十分巨大。
  • 近代高僧有哪些?南懷瑾和李叔同都拜誰為師?
    那麼近代德高望重的高僧有哪些?印光法師(弘一大師老師)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號繼廬行者,被認為是和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和弘一大師並列的民國四大高僧之一。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到120歲,死前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佛教在中國蓬勃發展,寺廟佛塔如同現代林立的高樓一樣一座一座的修建,為中華文化留下璀璨的瑰寶。從古至今,就有人為尋求內心的安寧與和平,躲避世間的紛擾,剃度為僧。他們六根清淨、無欲無求、慈悲為懷,一心為世人積善積德,普渡眾生。僧人們通過參悟佛法,領悟人生真諦。佛教培養出許多得道高僧,也影響了許多普通百姓,是信仰者的一種精神支撐。
  • 5位大德高僧圓寂留下的箴言,字字肺腑!
    佛法善知識得以在世上流傳,幫助世人開啟智慧消除煩惱,離不開背後有一批人默默的付出,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弘揚佛法。歷代大德高僧用盡一生,讓佛法照亮世間淨土。今日,6師兄收集了5位得道高僧的遺言,總共精簡成40字,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逝去的大德,領悟其中的智慧,拼讀人生。
  •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大家在平常觀看影視劇中,是否都發現了這樣一件稀奇的事,那就是當寺廟中的高僧去世後通常都會出現「舍利子」,這種神奇的東西,光聽名字就感覺到非常的佛系,那麼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呢?一位科學家為我們做出最終的解釋。
  • 泰國高僧90歲圓寂,火化肉身完好無損!
    泰國高僧90歲圓寂,火化肉身完好無損!在泰南仁廊府挽暖區樾挽暖佛寺發生一起奇特事件,該寺高僧圓寂後被火化時屍體、袈裟不能被焚毀,令人稱奇。高僧火化絲毫不損後,親信及委員另換新袈裟。  這位高僧名字叫拍丘巴博頌威叻呀坤(鑾菩鑾他嘛哇羅),他於10月17日圓寂,享年90歲,其火化儀式在11月8日進行。
  • 中國第一高僧,活到120歲,臨終留下一個字,雖簡單但很少人參透
    長命百歲是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的心願,趁活著想多看看這個世界的變化,但關於人長壽的問題向來有些無解,從科學的角度都沒法解釋要如何才能獲得長久一點,畢竟不少老人之中,喜好鍛鍊,也注意飲食,依舊60歲左右去世的人也不在少數。
  • 佛教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
    舍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它本身並沒有神奇的構成和含義,但是當人們在高僧圓寂後發現某些特殊的物品,無法確定其性質的時候,給了這些物品「舍利子」的稱號,並且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意義。佛教至寶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普通人會有嗎?以往的人們,無論是否信仰佛教,都認為舍利子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有,普通人並不會存在這樣的東西。
  • 佛教:近代開大悟的兩位「高僧」!
    在佛教歷史之中,出現過很多很多開悟的祖師大德,其中有居士,也有出家師父。那麼在近代有沒有開悟的祖師大德呢?其實有的並非大家所想,佛涅槃五百年之後就沒有人開悟了。其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人開悟,只是因緣問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位近代開大悟的「高僧」。
  • 高僧圓寂,火化後為什麼會有「舍利子」,其實不是「結石」
    「天降舍利廟堂前,大慈大悲佛法現。只願世間無疾苦,寧靜祥和一片天。」有人說,是降落在世間的和平使者,他們居廟堂,誦佛經,淨化世間的罪惡,一般人離世,火化後就只剩下骨灰,但那些高僧圓寂,火化後就會有「舍利子」,這種「舍利子」,就是他們的「靈骨」,有人可能就會說,這不就是我們身體裡的結石嗎,其實,這不是「結石」,但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但現在也無法給出科學的解釋。
  • 為什麼高僧大德離開人世,有的稱為往生,有的稱為圓寂?
    在一般佛教徒的信仰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生命最後的歸宿,在佛教的傳統裡,淨土宗的高僧大德離開人世一般說是往生去了極樂世界,還會乘願再來度眾生,而禪宗的高僧大德離開人世不說往生極樂世界,說圓寂了。圓寂和往生有什麼不同?圓寂是去了哪裡?
  • 為何高僧圓寂後,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
    在電視劇和電影當中,提及佛門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舍利子」這種產物,這也讓人感到好奇,為何高僧圓寂後, 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實際上,「舍利」這個詞,來源於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古代印度人對於死後身體總稱,而在佛教當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根據佛教徒的解釋,舍利子的出現,是因為經過菩薩的修行,或者是「戒定慧」的功德所燻修,近代的著名高僧印光大師也說,舍利子是修行人由於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
  • 為什麼有的和尚圓寂之後會有舍利子,這到底是什麼?
    舍利一詞源自印度,是印度人死後屍體的總稱,印度僧人死後留下的衣物,骨灰等都可成為舍利。而火化後,產生的晶體,則稱為舍利子。而舍利子被稱為佛教的至寶,晶瑩剔透,傳說有招祥納吉,起死回生的功效。而舍利子獲得的途徑主要是以下三種:一:得道高僧圓寂之後火化得來佛祖釋迦摩尼圓寂之後,便火化出來了許多舍利。後被其弟子拿到各地寺廟供養。鳩摩羅生前翻譯了許多經書,他在生前曾說過,如果我翻譯的經書都是真的,那我死後舌頭是燒不爛的。而他死後,舌頭便燒成了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