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商河過年習俗:除夕「走酒」,請祖先回家過年

2020-12-12 齊魯網

今天是除夕,在山東濟南商河縣白橋鎮亓家官莊村,村裡的男人們年年都要在這天完成一件祭拜祖先的大事,這就是"走酒"。每戶人家都至少出一位男丁手拿紙錢,找到自己一大家子人中,請祖先回家的人家,跪拜祖先。

祖先是當天上午10點左右,從祖墳「請」回來的。"走酒"在太陽下山前開始,傍晚結束。今天,村裡的男人們下午近5點開始成群"走酒"。

亓家官莊村裡有張姓、王姓、李姓、白姓和程姓,「走酒」的習俗一樣。同一個祖先的人家,男人們結隊開始拜祖先,先跪在家譜圖前燒紙錢,紙錢要燃盡,然後大家一起給祖先磕頭。之後繼續到下一家跪拜一大家子裡的其他祖先。目前,村裡請祖先擺供品的多是五六十歲的一輩人,年輕一些的男子不論是否在村裡常住,這一天多數都會回村"走酒"。「走酒」的不僅有村裏白發的中老年人,還有穿著時髦的年輕人,也有中小學生模樣的男孩子。

一大家人中,如果有多位兄弟,一般會每年輪流請祖先。請祖先回家來了的人家,大門大敞,門前放一根細木棍,意欲留住祖先過年。祖先們都記錄在家譜圖布上,掛在客廳正中,前放一桌供品。供品桌上放著整魚、整雞、整塊肉,還有香蕉、橙子、蘋果等水果和饅頭。最靠近家族圖譜的是一排盛了茶水的碗或盛著酒的杯子,每個碗或杯子前立著一雙筷子。

亓家官莊村有200多戶人,村裡正在「走酒」的人少說有200多人,一位村民介紹,家譜明天下午4點多在進行完把祖先送回去的儀式後,就會小心收起來,等來年再用。"走酒"跪拜祖先的傳統在省內不少村裡延續,在春節這個最有家族記憶的節日裡,通過「走酒」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緬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濟南商河過年習俗:除夕「走酒」,請祖先回家過年
    今天是除夕,在山東濟南商河縣白橋鎮亓家官莊村,村裡的男人們年年都要在這天完成一件祭拜祖先的大事,這就是"走酒"。每戶人家都至少出一位男丁手拿紙錢,找到自己一大家子人中,請祖先回家的人家,跪拜祖先。
  • 除夕夜,魯中南人會請祖先回家過年,獨特的請家堂習俗了解一下
    第三中看法:「家堂」專指山東高密特有的祭祀祖先用的年畫,又稱「家影」、「祖影」,因此「家堂」亦被引申為祖先。根據魯中南的請家堂習俗,家堂一詞可以明確,其詞義被擴大成祖先們的代名詞。而請家堂自然就有了請祖先回家的意思。回家幹什麼呢?過節!過什麼節呢?
  • 過年習俗
    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故此稱為「年肉」。在部分地方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 除夕夜,魯中南人會請祖先回家過年,獨特的請家堂習俗了解一下
    根據魯中南的請家堂習俗,家堂一詞可以明確,其詞義被擴大成祖先們的代名詞。而請家堂自然就有了請祖先回家的意思。回家幹什麼呢?過節!過什麼節呢?按魯中南地區來看,其請家堂風俗一般在春節前後(除夕和初一)進行,所以可以確定,請家堂就是春節的祭祖活動。
  • 在你的家鄉有哪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今年,你回家過年了嗎?
    當然,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回鄉的路上,也有的人因為一些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了。不過,甭管在哪過年,都有不一樣的味道,也都一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過年的那些習俗。無論在哪過年,想必都有一些講究的,比如年夜飯吃什麼、拜年的儀式、走親戚時拿的禮品等等。俗話說,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習俗。
  • 在你的家鄉有哪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今年,你回家過年了嗎?
    當然,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回鄉的路上,也有的人因為一些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了。不過,甭管在哪過年,都有不一樣的味道,也都一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過年的那些習俗。無論在哪過年,想必都有一些講究的,比如年夜飯吃什麼、拜年的儀式、走親戚時拿的禮品等等。俗話說,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習俗。
  • 過年都有什麼習俗 過年有什麼禁忌
    春節過年時中國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過年了,無論在外工作或者時求學,都會想辦法回家一家團聚。那麼過年都有什麼習俗?過年時候為了來年有個好意頭,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呢?
  • 高密人怎麼過年?請出家堂拜祖先!
    高密年俗通常包括臘八、辭灶、過大年、元宵節等集中在陰曆年底年初的這些傳統節日習俗。高密人習慣上把過年分為「過小年」和「過大年」,過小年即臘月二十三辭灶;過大年即包括除夕迎神祭祖、拜年、送年等,其中尤其以除夕祭祖的儀式最為神秘隆重。同全國一樣,高密人也很重視過大年,不同的是,高密年俗因「家堂」而自成一格。
  • 教給您過年如何祭祀祖先?
    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財神爺、太歲神等。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是形成眾生道德意識非常重要的基礎。對天地神靈和祖先的感恩,是眾生義務觀和天職觀的重要精神來源。
  • 東莞過年有哪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嗎?
    春節臨近,有關過年的一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民俗,最好從過年習俗開始。」從冬至開始,東莞過年習俗數十種。迎春花市、登黃旗山、洪梅花燈、茶山公仔等均具東莞特色。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中國人的年前過年習俗有哪些
    新年快到了,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很多,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這些過年的習俗,讓孩子們知道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先來介紹一下年前的習俗,年後的習俗拭目以待!我們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一日舉行祭灶辭灶儀式。
  • 「過年」「除夕」 是古代人美好的祝願
    2020年的正月已經過去一大半了,按照傳統的習俗,年就算是過去了。但每到新年,這除夕的話題,就像一道簡答題,時時刻刻考驗著放假期間被迫營業的小朋友們。「過年」和「除夕」是多少人兒時的回憶。近期持續熱播的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中,文化學者趙普用生動的講述方式為觀眾娓娓道來「年」和「夕」的故事。
  • 春節習俗大不同,這些國家過年的習俗太有趣了
    在中國,過年的習俗都有所不同,那麼其他國家過年是怎麼樣的呢?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有趣風俗呢?中國在中國,過年的習俗有很多,不同地區會有一些差異,但都代表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一般從年前開始,掃塵、貼春聯和「福」字等、除夕守夜、放鞭炮、蒸年糕、包餃子等等。
  • 過年這些事不能做!過年這些有趣習俗你知道多少?
    很多公司開始放假了,春運的忙碌預示回家過年的人潮開始湧動!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年一度春節馬上就要來臨,大家過年的年貨都準備好了嗎?春節的紅包準備好了嗎?準備以什麼新衣服新鞋子,換個什麼美美的髮型,以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還是一如既往的形象來迎接即將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呢?
  • 馬上就要過年了,在北方農村過年前都有哪些習俗
    4.臘月二十六,殺諸割年肉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講的是這一天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主要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所以稱為「割年肉」,古代的時候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的傳統民俗是"燉豬肉"。
  • 湖南鄉村過年:祭祖、團圓飯、除夕、拜年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村裡的過年習俗和現狀。年三十,團圓飯是村裡過年傳統的重中之重。本地習俗,年三十午飯前,有個簡單儀式,家神龕前告祭先祖。所謂家神,是南方許多地區緬懷祖先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將其安置在堂屋正中,每逢節慶進行祭祀。我家簡易家神龕如下圖。自從爺爺奶奶去世後,我們家的祭祀地點,改到他們墳前(京杭君也沒問過為什麼再往上的祖先就不需要祭祀)。
  • 回家過年啦!看看河南南陽社旗過年的習俗
    說說我們社旗過年的歌謠在過去,一年當中,最讓人期待的時段莫過於過年。人們把過年的習俗編成歌謠,唱著它,愉快地度過年節的每一天。而今,一些習俗依然存在,一些習俗逐漸式微,一些已經永遠消失在歲月的煙塵裡。過去,人們灌的酒一般是散酒。喝時要用酒叉加熱,加熱的酒暖胃,後勁不大,比喝涼酒更有益身體健康。河南人不喜歡喝悶酒,不管是來客,還是幾個朋友相聚,往往要猜枚划拳。「三十兒,捏鼻兒。」大年三十包餃子,是傳統習俗。這天包的餃子,要夠三十晚、初一早兩頓吃。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回家過年啦!看看河南南陽社旗過年的習俗
    說說我們社旗過年的歌謠在過去,一年當中,最讓人期待的時段莫過於過年。人們把過年的習俗編成歌謠,唱著它,愉快地度過年節的每一天。而今,一些習俗依然存在,一些習俗逐漸式微,一些已經永遠消失在歲月的煙塵裡。過去,人們灌的酒一般是散酒。喝時要用酒叉加熱,加熱的酒暖胃,後勁不大,比喝涼酒更有益身體健康。河南人不喜歡喝悶酒,不管是來客,還是幾個朋友相聚,往往要猜枚划拳。「三十兒,捏鼻兒。」大年三十包餃子,是傳統習俗。這天包的餃子,要夠三十晚、初一早兩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