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2020-12-24 情懷與歷史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其中,就馬忠這一姓名,馬這個姓氏,無疑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常見姓氏,比如馬騰、馬超、馬岱等,而忠也是比較常見的名字,比如黃忠等。

在此基礎上,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有兩個得到史料記載的歷史人物,都名為馬忠。其中,就東吳一方的馬忠,因為斬殺關羽而婦孺皆知,並被劉備所痛恨。至於另外一位馬忠,無疑就鮮為人知。不過,就另一個馬忠來說,卻讓劉備感到歡喜。

馬忠(東吳)

一方面,就東吳這位名為馬忠的武將,因為斬殺關羽而被眾人所熟知。

《三國志》中記載: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至)、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關羽大軍北伐曹魏的時候,孫權趁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面對曹操和孫權的前後夾擊,關羽退守麥城,孫權於是派遣潘璋與朱然截斷守將關羽後路,潘璋率軍到達臨沮後,住在夾石間,遇上關羽軍隊。公元219年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等。到了公元220年,關羽、關平在臨沮地區被就地斬殺。

由此,對於馬忠來說,因為擒獲和斬殺關羽、關平等人,可謂立下了大功。當然,因為馬忠是潘璋的手下,其功勞很大程度也被算到了潘璋頭上。所以,在公元220年,孫權便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國志》等正史中,關於馬忠這位東吳將領,只有斬殺關羽的相關記載。自此之後,馬忠的相關記載不詳。不過,對於羅貫中,則在《三國演義》中為馬忠增加了一些戲份。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陣亡。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領兵圍擊,擊退張苞援軍。

在此之後,糜芳、傅士仁二將發現軍士不滿,欲兵變,於是趁馬忠熟睡之時刺殺了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馬忠增加了射殺黃忠等戲份,促使馬忠這位武將的知名度明顯提升,乃至於喜歡漢末三國歷史的朋友,都很難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內容,正史中的黃忠,是在公元220年病逝的,也即在正史中,東吳將領馬忠只有斬殺關羽這一個戰績。

馬忠(蜀漢)

另一方面,東吳的馬忠因為斬殺關羽,所以讓劉備痛恨不已。而就蜀漢的馬忠,則令劉備感到歡喜。馬忠(?-249年),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中記載:先主東徵,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先主已還永安,見忠與語,謂尚書令劉巴曰:「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

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敗給了陸遜,不僅沒能替關羽報仇和奪回荊州,反而讓蜀漢損失了數萬大軍。在此背景下,為了防備東吳接下來的進攻,巴西郡太守閻芝徵發各縣士兵來補充軍隊的損失,派遣馬忠統領士兵前往送達。

在永安白帝城時,劉備見到馬忠並與他交談一番後,感到歡喜不已,忍不住對尚書令劉巴說道:「我雖然失去了黃權(當時黃權被迫投降了曹魏),但又得到了狐篤(馬忠),這是世上不缺乏賢才啊!」由此,對於蜀漢的武將馬忠,僅僅通過一番交流就獲得了劉備的高度評價,可見其雖然低調,卻是頗有才能的。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主劉禪即位。彼時,蜀漢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也即對於馬忠這樣的賢才,諸葛亮同樣非常重視,將其調入到丞相府中培養和任用。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之後,馬忠任庲降都督,繼續平定南中地區的叛亂。在三國時期,蜀漢設立了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這個都督區。其中,庲降都督不僅需要鎮守南中地區,平定叛亂,還負有為蜀漢輸送物資的重任。

基於此,歷任庲降都督雖然低調,卻對蜀漢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也即如果南中不穩的話,蜀漢自然就是後院不穩了,北伐中原更加難以持續下去了。但是,正是因為馬忠等庲降都督盡職盡責,才讓諸葛亮、姜維在北伐曹魏時沒有後顧之憂。馬忠在蜀漢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歷封博陽亭侯、彭鄉侯。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在庲降都督的任上去世,其子馬修繼承爵位。對此,《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表示:「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也即陳壽將馬忠和漢中都督王平相提並論,給予其非常高的評價。

相關焦點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三個名為「李豐」的歷史人物。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至於蜀漢的馬忠,很多人則比較陌生了。以下,筆者就來說一說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馬忠。馬忠(東吳)一方面,就東吳的馬忠來說。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471字,閱讀約5分鐘三國時期的名字大多是一個字的名字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 三國時期有兩位叫馬忠的將軍,一位被劉備所器重,另一位恨之入骨
    說起來,同名同姓的人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有很多了,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名字難免有一樣的,三國之中,人才輩出,也是有同名同姓的人才,有的字都是孔明的,也有叫馬忠的將軍,但是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可能大家知道得多的還是吳國的馬忠,殺了關羽,被劉備恨之入骨,但是蜀國也有一位馬忠,卻格外受器重。
  • 三國演義中他生擒關羽射殺黃忠,五虎上將被他幹掉兩個,他是誰
    ,況且他還是被馬忠使用偷襲的手段所俘虜,馬忠用長鉤和套索絆倒關羽的馬,關羽原本在高速奔跑之下,經這麼一絆,摔倒在地上半天都不能動彈,所以就被馬忠這樣的小人物給俘虜了。黃忠出戰後,首先是迎戰潘璋的部將史跡,結果三個回合,黃忠就斬殺了史跡,於是潘璋手持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與黃忠交戰,兩人交手數個回合,潘璋感覺自己不是黃忠的對手,於是撤退而走,第二天兩軍交戰時,潘璋又出來挑戰黃忠,黃忠於是出戰,數個回合後潘璋轉身又逃,於是黃忠追趕,結果被東吳軍隊設下埋伏包圍起來。
  • 殺關羽傷黃忠,一人致死蜀漢兩大柱石的人在三國殺裡是蜀國武將?
    他說殺關羽和黃忠的那個馬忠,明明是吳國的將領,怎麼在三國殺裡就成了蜀國的武將了?三國殺馬忠形象子佩只想說,這個鍋三國殺還真不背,這是吃了讀書少的虧啊。相信很多三國初級愛好者都不知道三國裡面其實有兩個馬忠,同名同姓。
  • 三國誰斬殺名將最多?不是馬超,他斬殺的都是名將
    三國亂世,戰爭頻繁,可以說諸多勢力為了爭奪一片領土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展大規模的戰爭,據史料記載的戰役就有上千場,而經典的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等等。那麼,在那個亂世中,哪位武將斬殺的名將最多呢?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第一想法便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為什麼首當其衝的是他呢?呂布是三國時期公認的第一上將,作為董卓手下的第一大將,一人便阻礙了十八路諸侯的進軍路線,後來與曹操爭雄,轅門射戟威名震天下。這些名場面是真,但要真正去說誰斬殺名將最多,還真不是呂布。
  • 三國時名將殺手,最後熟睡中死於叛亂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就有幾百個,其中不乏像諸葛亮,周瑜等口耳相傳的人物。今天要說的這位同名同姓的三國時期就有兩位,此人名為馬忠,蜀國有一位,吳國有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吳國的馬忠。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降生自然讓大人歡天喜地,取名字就成了頭等大事,如今雖然雙字的名字差不多已經成為了新生兒的標配,但同名同姓的仍有不少,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近兩千年的三國時期。兩個孔明——孔明害死了另一個孔明諸葛亮,字孔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這些我們大家都知道。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
  • 解讀三國故事5——忠義之士關羽千裡走單騎,過關斬將斬殺的都是誰
    三國故事中關羽是忠義的化身。曹操徐州大敗劉備之後,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妻小,不得已歸屬曹操。在關羽歸屬曹操的時候,提出了三個條件:1、以降漢不降曹;2、用劉備的俸祿奉養兩位嫂嫂;3、一旦得知劉備下落,便去找他。曹操愛惜關羽的忠義與武功蓋世,用金錢與美色誘惑關羽為其所用,均不得成功。後來曹操把呂布的赤兔馬贈送關羽,關羽欣然大喜,謝曹操說:「有了這匹寶馬,一旦有了兄長的消息,我就可以儘快見到兄長了。」
  •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要斬殺夏侯惇,卻沒有那麼容易了
    在有了兄長劉備的消息以後,關羽決意放棄在曹營的高官厚祿,辭別曹丞相不得見,就掛了印授,帶上兩個嫂嫂,走上了千裡尋找兄長的艱辛之路。 由於關羽等一行人走得匆忙,未取得相府頒發的通關文書,據守五關的文武官員,自然要攔阻關羽等人的通關,在不得已的前提下,關羽斬殺了據守關隘的六員曹營將領。
  • CF先遣服快訊:當關羽遇到武聖,斬殺!關羽玩偶搶先看!
    三國哪位人物的名氣最大?肯定非關羽莫屬,自從魏晉三國以來,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對關羽進行褒封。到清代,關羽更是被奉為關聖大帝,形成了「文有孔聖人,武有關二爺」局面。時至今日,關羽形象的IP為當下國產影視及遊戲等領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來源,火線也早對其進行設計開發,2017年4月「M4A1-武聖」預售上架,開啟了三國系列的序章。近日先遣服也大動作,問世多款三國聯動的道具,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關羽玩偶」。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時期,諸侯們為了爭霸而互相對抗。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然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因此產生很多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
  • 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有說法是名不副實,但他不愧為蜀漢第一名將
    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猛將,關羽一生,勇猛善戰,和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而且,公認他們是萬人敵的人,是他們的敵人曹操手下的名臣程昱,能獲得敵人如此高的評價,非常難得,此外,東吳周瑜也稱關羽和張飛是熊虎之將,意思是非常勇猛,可見關羽的評價之高。
  • 三國第一箭神:武力不輸關羽,輕取曹營大將首級,最終卻死於箭下
    漢末三國,人才輩出,謀臣之間鬥智鬥勇,武將之間戰場廝殺,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及夷陵之戰等。雖說主將個人的戰鬥力,並非整個戰役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但後世人卻將目光匯聚在那些知名武將的身上,他們也得以被歷史所銘記。
  • 三國裡被忽略的4個牛人,有一個號稱三刀戰呂布,有一個射死黃忠
    三國裡被忽略的4個牛人,有一個號稱三刀戰呂布,有一個射死黃忠看過三國演義的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肝腸寸斷、有的俠骨柔情、有的豪放粗魯有的優柔寡斷。一說三國時期了不起的人物大家可能就會立馬想到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
  • 三國四大隱藏高人,最後一名戰績之高無人能及
    後來與其師兄張繡在長坂坡大戰三百回合,以七探盤蛇槍擊敗百鳥朝鳳槍,斬殺其師兄張繡。二、兀突骨兀突骨是南蠻烏戈國的國王,身長12尺的粗漢。平時以生蛇猛獸為飯,騎大象打仗。其手下的藤甲士兵面向醜陋,哥哥人高馬大,讓人看到就心驚膽戰。
  • 恐怖的建安24年,關羽的死打開「地獄之門」,大批三國名人去世
    歷史上有一個年份,大批三國名人在這年死去,仿佛打開了地獄之門,很多人紛紛走入那扇無形的大門,就此與世界告別,他就是建安24年,這一年被稱為三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劉備在和曹操的漢中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曹魏,奪取了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漢中,並在這年七月進位漢中王,這時候的劉備可謂是意氣風範,手下文有諸葛孔明,武有趙雲、張飛、馬超等人,可謂是所向披靡,所以建安24年對劉備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竟然一連損失了好幾員大將。
  • 假如關羽不在,在場的還能斬殺華雄的僅有兩人而已,你知道是誰嗎
    此時,關羽主動站出來,提刀出關「溫酒」功夫去斬華雄,這讓關羽名聲大噪。假使那時關羽不在,聯軍裡還有誰有力量殺掉華雄。十八羅漢中,有豫州刺史孔魚,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上黨太守張邈,這些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名將,他們派不出可以斬殺華雄的大將,所以要斬殺華雄的,還得從其他幾個諸侯陣營中去找。
  • 三國大腦洞野史趣聞
    可能野史中確實有真實可靠,說不定還真是歷史的真相,不過確實沒法考證,所以我們也就當茶餘飯後的故事看一看。三國歷史是故事點多的一個時代,因此野史也比較多,閒聊時候也一直是津津樂道的話題。網絡上查看三國歷史,會發現一些無釐頭的野史說法,後來才發現基本上都是現代人的腦洞。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孫堅號稱「江東猛虎」,早年和袁術一起,與關東群雄一起討伐董卓,當時,最能打的就是孫堅,孫堅一度斬殺了董卓的都督華雄。在演義中,華雄被關羽斬殺,那是小說,正史中,是孫堅斬殺的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