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2020-12-24 對內容心動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2471字,閱讀約5分鐘

三國時期的名字大多是一個字的名字,這個時代在歷史上包括山賊、土匪或下級將領的人物也很多,在史料中出現重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東吳馬忠:俘虜關羽父子的過路人

東吳的馬忠其實真的無話可說,是擒拿關羽父子的過路人。東吳馬忠在《三國志》中沒有個人傳記,但有《吳師傳》和《潘章傳》兩篇記載。其實兩個記載說的是一回事,就是擒拿關羽。

這件事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暴露,畢竟"才羽",劉備荊州大都督,劉備集團武將第一人也不為過。不過,這件事本身可能並不難。我們看到江東集團與曹操對關羽的圍剿是緊密契合的:

關羽在前線與曹仁、趙儼、徐晃對峙,呂蒙趁機攻打公安、江陵,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蔣欽在漢水活動,試圖切斷關羽軍隊的水上交通;陸遜繼續深入西峽,西陵封鎖峽谷,截斷關羽從長江返回四川;朱然、潘璋一直繞到江陵以北,欲切斷關羽從"三東郡"進入漢中的路線。隨著"襄樊之戰"曹操集團的增援,關羽應該面臨漢末三國時期的全明星陣容。

關羽到江陵後不敢強攻,又在陸遜控制的空隙,只能退守江陵。由於呂蒙對荊州人使用了濃重的心計,再加上關羽的軍隊面臨著不利的局面,關羽面對的只有十幾名騎兵的調動,該跑的都跑掉了。在這種情況下,潘璋手下的司馬部馬忠登場,活捉了關羽、關平、趙累等人

襄樊之戰,徐晃長驅直入,苦戰擊敗關羽。馬忠被抓得狼狽不堪,來的只有關羽十幾個人,真上了我我也行。當時的潘璋也是一個偏將,不是雜將,馬忠作為潘璋的大司馬,在江東集團的地位並不高。馬忠最基本的東西,如彪子、籍貫、升遷等,在《三國志》和《裴注》中都沒有記載,如果不是與關羽有關,他的名字很難出現在史料中。

蜀國馬忠:蜀國南防名將

相比於東吳馬忠,蜀漢馬忠顯然要好得多。東吳馬忠的記載只有兩條,蜀漢馬忠有個人傳記。馬忠只是大將的下屬,但蜀漢的馬忠是蜀漢四大駐防軍之一,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確保了南方土地的穩定。與東吳的馬忠相比,蜀漢的馬忠的歷史形象無疑要豐富得多

馬忠先明

馬中少養洋家,原名狐篤,是巴西閬中人。據《華陽國志》記載,閬中有三胡、五馬、蒲、趙、任、黃、顏等幾個大姓,從馬忠、胡杜兩姓來看,其家族在巴西郡應該有一定的影響力。東漢末年,馬忠做了巴西州官,選了孝廉,做了漢昌縣令,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了這種影響力。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損失了許多士兵和軍官,不得不及時補充永安的兵力,以抵禦東吳的威脅。巴西太守嚴治他派了五千人,令馬忠引軍到永安。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可以與劉備等蜀漢高層接觸。馬忠也不放過這個機會,在劉備與他會面後,他對大臣劉巴說:"黃權雖然被滅,但他又得到了一隻狐狸和一個本篤。"黃權是蜀漢的重要人物,但在"夷陵之戰"中,他因返回曹魏而被斬首。劉備將馬忠與黃權並論,在當時對馬忠是有很高的評價,足以為其揚名。

平定南中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死,劉禪繼位,諸葛亮開政,馬忠進入丞相府任太守。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漢發生了一件大事,諸葛亮終於決定平定南中叛亂,為北伐做最後的準備。

南部地區有三個縣發生叛亂。郡守為太守朱保。越越郡,郡守為渠帥高定;益州之郡,領袖為姓諧。有人可能會想,孟獲去哪兒了?孟獲的部下其實是和親,高定和親之間火了,和親又殺了,孟獲就在上面了。

南方三郡之亂,蜀漢軍亦兵分三路,丞相諸葛亮攻越嶽郡;他降大都督李徽攻打益州縣城;丞相府門督馬忠攻郡。總體而言,諸葛亮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並殺死了高定;李輝先是被圍攻,後被利用作弊;馬忠也成功擊敗朱保,被任命為桂貴太守。最後,蜀漢軍隊在最南端的益州郡會師,孟獲七擒七縱,吸收孟獲等名將到朝廷為官,暫時平定了南部地區的叛亂

豐江達裡

馬忠為中南地區的穩定做出了很多貢獻。蜀漢對南中地區的控制非常薄弱,甚至在諸葛亮南徵之後,夷江太守就在離成都平原比較近的平邑縣。馬仲之將更加深入魏縣"民夷之間",既加強對南部地區的控制,又樹立聲譽,緩和矛盾;此外,蜀漢延熙三年(即公元240年),馬忠率領月巖太守張帝(也是馬忠的老戰友)先後消滅了魏郎、東風、魁渠、李秋成等南中渠統領,恢復了對月巖郡的控制。

互補理論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中國歷史地圖集》

這裡是《對內容心動》,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三個名為「李豐」的歷史人物。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
  • 三國時期有兩位叫馬忠的將軍,一位被劉備所器重,另一位恨之入骨
    說起來,同名同姓的人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有很多了,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名字難免有一樣的,三國之中,人才輩出,也是有同名同姓的人才,有的字都是孔明的,也有叫馬忠的將軍,但是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可能大家知道得多的還是吳國的馬忠,殺了關羽,被劉備恨之入骨,但是蜀國也有一位馬忠,卻格外受器重。
  • 三國時名將殺手,最後熟睡中死於叛亂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就有幾百個,其中不乏像諸葛亮,周瑜等口耳相傳的人物。今天要說的這位同名同姓的三國時期就有兩位,此人名為馬忠,蜀國有一位,吳國有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吳國的馬忠。
  • 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有說法是名不副實,但他不愧為蜀漢第一名將
    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猛將,關羽一生,勇猛善戰,和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而且,公認他們是萬人敵的人,是他們的敵人曹操手下的名臣程昱,能獲得敵人如此高的評價,非常難得,此外,東吳周瑜也稱關羽和張飛是熊虎之將,意思是非常勇猛,可見關羽的評價之高。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降生自然讓大人歡天喜地,取名字就成了頭等大事,如今雖然雙字的名字差不多已經成為了新生兒的標配,但同名同姓的仍有不少,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近兩千年的三國時期。兩個孔明——孔明害死了另一個孔明諸葛亮,字孔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這些我們大家都知道。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
  • 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
    微信ID:shuosanguo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而有些人物被民間封神,更有些人物甚至得到了官方朝廷的認可,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三國時期死後那些被封神的名人,很有趣的是,我們在蜀漢和東吳陣營中都找到了被官方認證封神的名將,可單單只有曹魏空無一人,這到底為何?讓小編我一一道來。先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哪些名將被後人官方認證封神。
  • 三國大腦洞野史趣聞
    l 名將殺手馬忠,殺了三國一半名將?除了上將潘鳳外,這個馬忠的名氣也挺大。編撰的野史中,這哥們殺了幾乎敵對陣營中的一半以上名將。總之:傳聞中馬忠把蜀國五虎上將弄死三個,魏國五子良將弄死三個,三國第一神射手,最強人頭終結者。
  • 殺關羽傷黃忠,一人致死蜀漢兩大柱石的人在三國殺裡是蜀國武將?
    他說殺關羽和黃忠的那個馬忠,明明是吳國的將領,怎麼在三國殺裡就成了蜀國的武將了?三國殺馬忠形象子佩只想說,這個鍋三國殺還真不背,這是吃了讀書少的虧啊。相信很多三國初級愛好者都不知道三國裡面其實有兩個馬忠,同名同姓。
  • 蜀漢五虎將中,關羽自命不凡,他與其餘四虎將關係如何?
    蜀漢五虎將中,關羽自命不凡,他與其餘四虎將關係如何? 導語:三國時期湧現出很多名將,比如張遼,他原本是呂布的手下,呂布被殲滅後成為曹操的手下。
  • 三國演義中他生擒關羽射殺黃忠,五虎上將被他幹掉兩個,他是誰
    關羽道路兩邊的伏兵先用長鉤與套索絆倒了關羽的坐騎,隨後關羽就被東吳一將領生擒,關平想來救關羽,也被潘璋、朱然團團圍住而被俘虜,至此,關羽父子都被東吳俘虜,而俘虜關羽的東吳將領就是馬忠,他是潘璋手下的司馬。
  • 武廟七十二名將:蜀漢三位,東吳四位,良將千員的曹魏為何僅兩位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評歷史名將,例如我身邊很多人都會討論白起與李靖誰厲害,韓信和樂毅誰厲害等等。這種討論歷史名將的話題不止在現在有,在古代也有類似的。唐宋兩朝就對古今名將做出了一個大概的排名,設立了武廟。三國時期被選入武廟的名將不論是唐朝還是宋朝的武廟,三國時期的名將入選的都是九人。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在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封又因為欺凌孟達,導致孟達歸降了曹魏。所以,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最終賜死了劉封。至於劉理,在蜀漢滅亡之前就已經去世了。所以,等到蜀漢滅亡的時候,劉備只有兩個兒子還在世,分別是劉封和劉永。一方面,就後主劉禪來說,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 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將中的關羽,和其他四位關係咋樣?
    關羽本領很強也非常傲氣,關東諸侯被西涼猛將華雄威懾,華雄在關羽眼裡只不過是一個二流武將,關羽不到三個回合就斬首華雄。猛將顏良文丑兩人打遍河北無敵手,在關羽眼中其實不過是一個插標賣首之徒,僅僅一個照面將能將其斬殺。
  • 蜀漢政權具備統帥之才的只有四個人,除了關羽和姜維外,還有兩人
    意思就是說關羽是蜀漢唯一的名將,同時作為鎮守蜀漢兩州之一的荊州,關羽鎮守荊州長達十年,能夠在十年時間,確保荊州不失,而且還有北伐的實力,這就是關羽的軍事才能。另外關羽還是蜀漢集團唯一懂水軍的統帥,關羽是北方人,之所以懂水軍那是到荊州自學的,這就是關羽的能力,雖然關羽最終身死城破,但這卻是盟友背盟偷襲導致,關羽有責任,但孫權責任更大,關羽雖然失敗,但並不能否認關羽是蜀漢早期唯一的名將,當然也算是一員合格的統帥了。蜀漢的第二個統帥人物是姜維。
  • 三國名將,關羽不敢和他爭鋒,活著橫行三國,死後被民間封「神」
    一、江湖名將 三國雖是亂世,卻造就了一大批名將,所謂有什麼樣的歷史環境,便出現什麼樣的人才。 關羽之所以被後世敬仰成為武聖,除了自身素質和獨特個性外,更要得益於三國這段特殊的歷史環境。
  • 蜀漢亡,為何關羽被滅族,張飛家族吃香喝辣?娶媳婦,出身很重要
    在這場變亂之中,蜀漢部分官員全族都被牽連殺害,其中就包括了關羽的家族。然而在這場變亂中,張飛家族卻是平安無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關羽家族被龐德的兒子龐會報復作為一個華夏聞名的猛將,關羽成功的路上,必然少不了屍山血海的鋪墊。
  •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五大名將,可惜都不在成都!
    三國時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漢末期,姜維被後主劉禪晉升為大將軍,也即可以稱之為蜀漢武將的第一人。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只好放棄陰平,退保劍閣,以此抵擋鍾會大軍的進攻。
  • 關羽張飛皆入祀武廟,趙雲沒有入祀武廟,只因趙雲沒戰勝過名將
    武廟,史稱武成王廟,始建於唐朝時期。到了宋朝的時候,武廟以姜尚為主祀,七十二將為從祀。武廟七十二將當中,蜀漢有三人入選,分別是武侯諸葛亮、漢壽亭侯關羽、西鄉侯張飛。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沒有入選武廟七十二將。
  •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前後相遇兩次60年甲子輪迴!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三國的時間點區分有兩個,有人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是三國開始時間,還有一個官方認為是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才算三國開始時間,截至公元280年司馬晉滅孫吳,一統天下來看。這段亂世出英雄讓人爽爆的三國歷史前後相遇到了兩個甲子輪迴年。公元280年,東吳天紀四年,西晉鹹寧六年,太康元年。西晉滅東吳,三國正式宣告結束,天下重歸一統。由於一統局面的完成,加上司馬政權有不光彩的一面,晉武帝可能是想要還政於民,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的想法,便大量裁軍,州郡軍事守備削減,只保留中央軍和邊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