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河南岸的「愛的陽光」港式餐廳,沒有熟悉的「歡迎光臨」,也沒有熱情的菜品介紹,只有助殘公益歌曲《愛的陽光》的歌聲久久縈繞。這是惠州市首家「無聲」餐廳,員工全部是殘疾人,大部分有聽力障礙。在這裡就餐,你將有機會進入一個無聲世界,擁有不一樣的寂靜體驗,並學習手語拉近與聽障人士的距離。
無聲餐廳
圓殘疾人就業夢
周文浩是餐廳的聽障員工之一,他今年20歲,夏天才剛從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經殘聯介紹,周文浩來到無聲餐廳工作,他發現「這裡環境不錯」,而自己也「適合做廚房工作」。
經過培訓,周文浩不僅學會了配菜、點餐,還能獨自完成義大利麵的製作。現在,他一個人在城區租房住,上午9時30分上班,下午7時30分下班,空閒的時候就在家休息或和老同學聚會,每天過得很充實。
香港中小企業工商聯合會理事會副會長劉慶川是這家餐廳的創始人之一。據他介紹,「愛的陽光」無聲餐廳是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合作的項目,項目品牌由中殘聯授權,旨在通過定向招錄的方式,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在試業階段,餐廳共有6名殘疾人員工,其中3名有聽力障礙。等到餐廳正式營業,將有15名殘疾人員工正式上崗,有11個聾啞人崗位。劉慶川透露:「全市預計開設7家無聲餐廳連鎖店,每個縣區一家,可提供100多個殘疾人崗位。」
全民手語
打破那堵隔膜的牆
「彼此之間似乎有一堵隔膜的牆,大家很難進入對方的世界。」最初和殘疾人接觸的時候,劉慶川感到十分困惑,他想不明白為什麼殘疾人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為什麼走進他們那麼難。
因此,劉慶川在餐廳發起了「全民手語,從我餐廳做起」活動。在無聲餐廳,牆壁上、窗戶上貼滿了菜單,菜名用手語和文字共同標註,圖片都是員工親手製作的飲食實物拍攝。顧客點餐時,服務人員還將現場教學手語。
「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聽障人士,你也可以做健全人的導師,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劉慶川希望這個活動可以將隔膜的牆打破,既讓殘疾人走出來,也讓普通人走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無聲餐廳還將設立「一元助殘基金」。餐廳通過與慈善機構合作,顧客每消費一杯奶茶或一份菜品,餐廳都將捐出一元錢。劉慶川說,他們將用這筆基金讓殘疾人參加專業機構培訓,並支持更多殘疾人的成長和發展。
作為惠州市首家助殘餐廳,這裡不僅為殘疾人提供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也為該市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探索出一種新模式。隨著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殘疾人幫扶體系,殘疾人也將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文字】於蕾
【攝影攝像】王昌輝
【作者】 於蕾;王昌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