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每年將食品安全列入黨委常 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議議題。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劃定農用地 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和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 整治行動。山東發布30條措施建設食品安全放心省。
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明確通過30條具體實施意見,加快建設食品安全放心省。
《意見》總共分深化食品安全管理改革、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建設攻堅行動、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推進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食品安 全工作組織保障6個方面,共計30條具體措施。
其中,在深化食品安全管理改革提出,食品安全問題要實行落實 黨政同責。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人為 第一責任人,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每年將食品安全列入黨委常委 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議議題,或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市 縣兩級政府每年將1-2項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民生實事。各市黨委、政府 及省有關部門每年11月底前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食品安全工作。
健全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各級食 安委每年至少召開2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重點工作。推進監管重心下 移、力量下沉,新招錄人員原則上充實到監管一線,落實激勵基層擔當 作為幹事創業有關政策。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及其派出機構,要以食品安 全為首要職責。
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劃片包聯、責任到人制度,發揮村(社區 )黨組織作用,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構 築橫到邊、縱到底管理體制。加強網格員(協管員)培訓、考核和管理 ,發揮其食品安全政策宣傳、隱患排查、信息上報、協助執法等作用。
深化許可改革,實行「證照分離」,提升全程網上辦理和全程電 子化登記水平。實施保健食品即時備案,建立生產許可與備案關聯機制 。加強審批與監管環節銜接,嚴格現場核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開展 專家進企業活動,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部門監管事權清單, 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幹部評議考核、巡視巡察和全面依法治省 專項督察,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相關單位和個人按規定予以獎懲。
農用地分類管理,重度汙染區域退出食用農產品種植
在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方面,《意見》明確到2022 年底取得明顯成效,為打目的,《意見》提出了11項具體行動,其中首 要一條就是要開展產地環境治理行動。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劃定 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和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強化重金屬汙染 源排查及管控,加快重度汙染區域退出食用農產品種植,不斷提高受汙 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此外的行動還包括開展農業投入品管控行動,開展糧食質量安全 提升行動。建設完善1個省級、16個市級、65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開 展出入廠(庫)和庫存質量檢驗,探索建立糧食質量追溯制度。探索建 立超標糧食處置企業名錄庫,推進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合理化利用。
開展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開展「瘦肉精」整治,開展獸 用抗菌藥及獸藥殘留整治。推動實施肉品品質檢驗合格電子出證制度, 建立從屠宰到生產經營追溯體系。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持續推 進餐飲服務量化分級,鼓勵實施色標管理,落實索證索票等制度。加強 後廚衛生管理,推進「明廚亮灶」。開展食品安全「淨網」行動,規範 網絡交易,實行線上線下聯動監管。落實網絡訂餐平臺責任,入網餐飲 服務提供者須有實體店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加強餐廚廢棄物集中處 置管理,提高協議收運率。
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納入農村 綜合治理。全面清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 等規定,嚴查「三無」食品、過期食品翻新銷售和假冒侵權。開展食品 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點綜合治理,取締「黑工廠」「黑窩點」「黑 作坊」。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開展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 項治理行動。開展乳製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嚴格奶 牛飼養管理,規範投料、用藥行為,提高原料乳質量。督促企業落實全 過程管理制度,開展自檢自控自查,實現企業HACCP體系全覆蓋。推動 企業建設自有自控奶源基地,鼓勵使用生鮮乳加工乳製品,發展低溫乳 製品。
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嚴格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加強 風險預警分析,落實「進口前」審核、「進口時」查驗、「進口後」監 管。開展示範創建行動。深化「食安山東」建設,制定公共品牌通用評 價標準,持續開展品牌引領,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對標、第三方評價的 管理機制。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對於食品的後期流通監管,《意見》也提出了具體措施。明確健全管理制度。生產經營者要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配備與生產經營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強化過程控制,生產經營者要積極實施食品安全先進管理體系,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產品符合標準。依法開展自查評價,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意見》還明確生產經營企業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食品生產企業要重點記錄原輔料採購、關鍵控制點、出廠檢驗和銷售信息,逐步實現企業信息化追溯體系與政府部門管理平臺對接。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意見》明確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強化標準引領,逐步形成覆蓋食品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鼓勵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
強化全程嚴管。嚴把農業源頭、糧食收儲、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服務質量安全關,嚴禁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流入餐桌。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強化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推行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綜合運用雙隨機抽查、飛行檢查、重點檢查等手段,實現精準監管。抽檢監測,健全抽檢監測計劃統一、經費集約和信息共享機制。實施嚴懲重處。完善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機制,加強行刑銜接和信息共享。
實施信用監管,將企業法人及相關責任人的食品安全信用狀況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落實信用聯合懲戒。強化風險管理,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健全部門會商機制,規範風險信息移交與處置。
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培育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蔬菜),推進養殖單位進園區計劃,加強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專業化、規模化冷鏈物流企業,保障生鮮食品流通環節質量安全。
強化技術創新。將食品安全納入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檢驗監測機構,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加強專業化檢驗監測機構建設,省級檢驗監測能力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意見》還特別提出鼓勵媒體加強輿論監督,準確客觀報導。推 行有獎舉報,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督查督辦,確 保各項任務落實。2035年,將山東建設成為全國食品最安全地區之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