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古論今話湖南2020-15 邁出腳步看長沙
在疫情後 , 愛樂遊群組織活動 ,邁出腳步看長沙。 邁出腳步看長沙一景 2020.5攝 邁出腳步看長沙一景 2020.5攝
-
今年長沙本地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
長沙晚報記者 錢娟 攝 7月,長沙進入水果採摘旺季。記者從長沙市農委了解到,今年長沙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現在已陸續上市。即日起至10月底,市民可前往長沙周邊各農莊、基地體驗採摘樂趣。 果農收益頗豐,採摘可持續至10月 在長沙縣,相比往年,5000畝本地葡萄提前半個月上市。一串串葡萄,不僅滿足了大家嘗鮮的欲望,也為果農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曙光山城是長沙縣最早的葡萄園,也是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園。如今,葡萄園已經成為107國道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
長沙雨後彩虹刷爆朋友圈 出現「西邊日出東邊雨」
原標題:長沙雨後彩虹刷爆朋友圈 出現「西邊日出東邊雨」 昨日下午,一場暴雨降臨長沙城東部分地區,形成「西邊日出東邊雨」的景象。雨過之後,一道七色彩虹掛在城市的天空,形成難得一見的美麗景觀。長沙晚報記者周柏平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彭放)「太陽雨,彩虹橋,美爆了!」
-
天心閣重建30周年 市民送來天心閣老照片
天心閣重建30周年 市民送來天心閣老照片 2014-11-24來源:瀟湘晨報 11月24日,72歲的長沙市民潘抑洪拿著20餘張天心閣重建時的舊照片,捐贈給天心閣。 WZC瀟湘晨報網11月24日,72歲的長沙市民潘抑洪拿著20餘張天心閣重建時的舊照片,捐贈給天心閣。
-
天心閣遊記
天心閣位於長沙市中心的CBD地段的天心公園內,公園是對外免費開放的,但天心閣的主體建築(主要包括天心閣和周邊的古城牆)是收費的,票價32,算是4A景區裡面比較便宜的景點了。再往前走就將進入天心閣的主體觀賞點了,這裡就開始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入了。進入後先經過一道短短的牆樓走道
-
長沙直飛札幌航線下月開通 4小時飛去北海道看雪
海航長沙-札幌航線詳細時刻(均為當地時間,航班信息以最終系統查詢為準) 春節將近,冬天的味道也濃了。時刻新聞今日了解到,海南航空將於2017年1月24日新開長沙-札幌航線。這將是長沙直飛北海道的首條航線,也是繼洛杉磯、雪梨、墨爾本之後海南航空在長沙開通的第四條國際航線。 札幌為北海道首府,作為日本最北邊的大都市,這裡最著名的莫過於一年一度的冰雪節,每年吸引超過200萬各國遊客前來參加。
-
《天心閣》前言
天心閣坐落在長沙老城東南角上的古城牆上,是古城長沙的標誌。今存城牆系明洪武年間在宋元古城牆基礎上重建,閣樓也興建於此時,重修於清乾隆年間。昔日對聯「四面雲山都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道出了天心閣的氣勢與情懷。舊說此處地脈隆起,有文運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閣也曾名文昌閣。辛亥革命以後,長沙修築環城馬路,拆除舊城牆,僅留下天心閣一段,作為歷史的見證。
-
長沙的名勝古蹟,天心閣!
我最先想到的古建築就是天心閣了,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天心路3-8號。天星閣是長沙市中心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共有三層,建築面積達到了846平方米。這座看似平凡的閣樓,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天星閣最初建築在明末時期,清乾隆的時候,重修了天心閣。後來因為在抗戰期間,天心閣被文夕大火燒毀了,在1983年的時候,才重修天心閣。
-
天心閣罕見老照片
    天心閣罕見老照片        天心閣1926年時的老照片並不罕見
-
長沙天心閣秘史
CCTV【見證】欄目 「發現之旅」【天心閣秘史】 CCTV【國寶檔案】欄目【天下名樓——歷史見證天心閣】 湖南 「金鷹紀實」 頻道【故事湖南】欄目【天心閣秘史】 一張失而復得的長沙地圖揭開
-
老照片的訴說 天心閣的滄桑
天心閣,曾一度是千年古城長沙的象徵,按現在的說法,是當年的標誌性建築。據現有資料記載,明萬曆四十年,即有「天星閣」的記載(心,舊作星)。明朝末年,善化縣俞儀寫詩《天心閣眺望》,流傳至今。據文獻記載,當時蘇州著名山水畫家陶冷月先生來長,拍下了修繕天心閣的多幅照片。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①②是乾隆年間③是道光年間④是同治年間⑤是光緒年間1928年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 清末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清末建設 同治八年(1869)巡撫劉崐對天心閣進行了一次精心修葺,而現清末老照片中的天心閣即1869年改建後的面貌。明代之前都是土牆,明初洪武年間開始砌磚牆,並設有9個城門。位於城東南的天心閣就是在此時修建的。初建時期的天心閣是個什麼樣,現在已無從得知。
-
天心閣時間,你曉得啵?
這就是保留「天心閣時間」珍貴記錄的那張老照片。沈小丁供圖 本報訊(記者李卓通訊員王國光)長沙歷史上曾有個「天心閣時間」,你曉得啵? 午炮亭官方檔案是空白 「天心閣的午炮,中山亭的鐘,冒得咯些就會神不弄通……」昔日老長沙的一句民謠,道出了長沙公眾計時方式的沿革。提及長沙午炮,有必要先聽一段天心閣的故事。 2006年6月,天心閣管理處副主任馮建平計劃編撰《天心閣史話》。
-
長沙的古建築-1 天心閣與崇烈門
天心閣是長沙重要名勝,也是長沙僅存的古城標誌。位於長沙市中心東南角、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內。樓閣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乾隆時期,1938年毀於「文夕大火」,1983年再修。閣內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兩尊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舊時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文人墨客也常登閣遠眺、吟詩作賦。
-
1924年的天心閣您認得啵
▲現在的天心閣。 ▲文夕大火前的「長沙天心閣」 明信片。天心閣在1924年修繕後仿照北京文淵閣增建了南北二軒。 本組圖片由天心閣管理處供圖 記者昨日在天心閣管理處採訪時,見到了5張數十年前利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心閣老照片製作的老明信片,這5張老明信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天心閣的全貌,非常珍貴。 據了解,這些老明信片是天心閣管理處文物科近期整理文物資料時獲得,或從文物古玩市場淘到的「寶貝」。
-
天心閣:浴火重生的「長沙名片」
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因其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其初擔負著軍事防禦、消防瞭望和上觀星相祭天神、下鎮風水四大功能。後清乾隆年隨著城南書院遷址於天心閣城牆下,作為文化祭祀場所,為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故其更名為「天心閣」至今。「水陸洲,洲繫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閣樓前懸掛的精妙楹聯引發了眾人濃厚興趣。
-
湖南長沙天心閣旅遊景點遊記
天心閣是長沙市的制高點,它曾是長沙古城的中心,佔地2萬多平方米,今天的天心閣基地是1983年在明朝城牆的基礎上重建的,主櫃由三層組成,每層兩翼各有兩層副櫃,走廊呈弧形布置,左右反射,如鳥翼。黃瓦簷下,翼展高,32個櫃角掛著鐵馬銅鈴,風鈴響,悠閒而清晰。
-
「文夕大火」燒毀前天心閣變形記
「文夕大火」燒毀前天心閣變形記 2020-11-15 09:58:36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錢燁] [編輯:劉茜]字體:【大 中 小】 「100多年來,天心閣的樣子像是在做廣播體操的伸展運動,以前是雙手向前,現在是雙手展開」,曾經參與1983年天心閣重建的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劉叔華(
-
天心閣,瀟湘古閣,秦漢名城
登上天心閣,長沙全城象盡收眼底。俯瞰湘江北去,碧波蕩漾,溫望麓屏聳立,氣勢壯觀,猶如一幅中國山水面展江在眼前。天心圖位於長沙市中心區東南角古城牆之上,高圖凌空,氣勢宏市。至於建於何時,已經無據可考。相傳,天心圖是山「天星閣」 和「文昌閣」演變而採的,由於天心閣位於古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前、所以被古人觀為呈吉樣之兆的風水寶地,人們一直在這裡祈福消災。
-
隨手記:重遊長沙天心閣
下面接著說天心閣。到過才知道,天心閣原是長沙古城城牆上一座樓閣。這和我們廣州的望海樓一樣。長沙拆除城牆,只留天心閣一段城牆作為城市歷史景觀 ,為什麼是天心閣,看介紹說天心閣是全城最高點,作為景觀當然是首選。且有歷史,太平天國攻打長沙,就是想從這裡突破,發生了激烈的大戰,蕭朝貴,就是在這裡犧牲的。如今古城牆上還有昔日的炮打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