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長沙|下一站 天心閣

2021-01-18 騰訊網

天心閣位於城南路

和天心路的交匯處

是長沙城內的一個閣樓公園

平時去天心閣的人不多

在很多人眼裡

它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公園

但在它的背後

藏著一段長沙不可忽略的歷史

天心閣原名叫「天星閣」

因正對應天上的「長沙星」而得名

這裡曾是古人觀測星象

祭祀天神的場所

追溯天心閣的歷史可知

天心閣始建於明末

清乾隆年間重修

舊時 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文人墨客常來此

登閣遠眺、吟詩作賦

明代李東陽留下一副千古絕對

清代黃兆梅的那一句:

四面雲山皆入眼

萬家煙火總關心

也成了千古絕唱

乾隆年間 一師前身的城南書院

遷址天心閣城牆下

天心古閣被作為與城南書院

相對應的文化祭祀場所

閣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兩尊神像

以保長沙文運昌盛

民國時期有記者記錄

文夕大火前的長沙舊城

物質人力欣欣向榮

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

長沙當居首要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場大火

被徹底改變

1938年11月13日

文夕大火從天心閣燃起

這是長沙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浩劫

大火燒了五天五夜

90%以上的房屋被焚毀

許多商業老字號遭到毀滅性打擊

政府和機關的辦公場所損失殆盡

還有湖大、明德、一師等名校

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一座繁華古老的城市

變為斷壁殘垣、滿地瓦礫的廢墟

長沙人民世世代代創造和積累的財富

也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現在的天心閣城樓下

有一個警世鐘

鍾旁的石碑碑文上

就刻著這段沉重的歷史

當歷史的痕跡

經過歲月的衝刷腿去

時間回到當下

綠樹掩映的天心閣

散發出溫柔的模樣

陽光穿過細碎的枝條

投下斑駁的光影

閣樓上的紅燈籠隨著風輕輕搖動

幾點紅色在半空中分外醒目

磚石城牆和石階

經歷了多年的日曬風吹和雨淋

留下了抹不去的時間印痕

城樓的石縫間還有很多綠色的植物

倔強而頑強地生長著

登上天心閣

於高處打量整座長沙城

如今的長沙是一座

由四根肋骨架起來的城市

銀盆嶺大橋架起了科技中心

湘府路大橋架起了政治中心

橘子洲大橋架起了商業和旅遊地段

猴子石大橋則架起了居民和學生區

四座大橋順著湘江依次建造

螞蟻一般的人群每天便是

在這四座大橋上來來去去

讓這座城市得以運轉

登天心閣遠眺

山水洲城的美景盡在眼底

廣袤富饒的家園就在腳下

朱梁畫棟的閣樓

青灰色的古城牆

移步異景的天心公園

這一切和諧地融合為一體

仿佛苦難從未降臨這裡

有時間的話 去天心閣走一走

摸一摸斷壁殘垣造型的梁柱

讀一讀刻著文夕大火

前因後果警世鐘上的鐫文

也許 能讓你心裡的長沙

更豐滿一點

第一次聽到文夕大火是何時?

歡迎在底部留言區寫下你的故事

主播 翔宇|製作 雷叔

策劃 夏島 小琦|圖片 小河

MINEFM工作室 出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談古論今話湖南2020-15 邁出腳步看長沙
         在疫情後 , 愛樂遊群組織活動 ,邁出腳步看長沙。 邁出腳步看長沙一景  2020.5攝   邁出腳步看長沙一景  2020.5攝 
  • 今年長沙本地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
    長沙晚報記者 錢娟 攝   7月,長沙進入水果採摘旺季。記者從長沙市農委了解到,今年長沙葡萄種植面積3萬餘畝,現在已陸續上市。即日起至10月底,市民可前往長沙周邊各農莊、基地體驗採摘樂趣。   果農收益頗豐,採摘可持續至10月   在長沙縣,相比往年,5000畝本地葡萄提前半個月上市。一串串葡萄,不僅滿足了大家嘗鮮的欲望,也為果農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曙光山城是長沙縣最早的葡萄園,也是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園。如今,葡萄園已經成為107國道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 長沙雨後彩虹刷爆朋友圈 出現「西邊日出東邊雨」
    原標題:長沙雨後彩虹刷爆朋友圈 出現「西邊日出東邊雨」   昨日下午,一場暴雨降臨長沙城東部分地區,形成「西邊日出東邊雨」的景象。雨過之後,一道七色彩虹掛在城市的天空,形成難得一見的美麗景觀。長沙晚報記者周柏平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彭放)「太陽雨,彩虹橋,美爆了!」
  • 天心閣重建30周年 市民送來天心閣老照片
    天心閣重建30周年 市民送來天心閣老照片 2014-11-24來源:瀟湘晨報 11月24日,72歲的長沙市民潘抑洪拿著20餘張天心閣重建時的舊照片,捐贈給天心閣。 WZC瀟湘晨報網11月24日,72歲的長沙市民潘抑洪拿著20餘張天心閣重建時的舊照片,捐贈給天心閣。
  • 天心閣遊記
    天心閣位於長沙市中心的CBD地段的天心公園內,公園是對外免費開放的,但天心閣的主體建築(主要包括天心閣和周邊的古城牆)是收費的,票價32,算是4A景區裡面比較便宜的景點了。再往前走就將進入天心閣的主體觀賞點了,這裡就開始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入了。進入後先經過一道短短的牆樓走道
  • 長沙直飛札幌航線下月開通 4小時飛去北海道看雪
    海航長沙-札幌航線詳細時刻(均為當地時間,航班信息以最終系統查詢為準)   春節將近,冬天的味道也濃了。時刻新聞今日了解到,海南航空將於2017年1月24日新開長沙-札幌航線。這將是長沙直飛北海道的首條航線,也是繼洛杉磯、雪梨、墨爾本之後海南航空在長沙開通的第四條國際航線。   札幌為北海道首府,作為日本最北邊的大都市,這裡最著名的莫過於一年一度的冰雪節,每年吸引超過200萬各國遊客前來參加。
  • 《天心閣》前言
    天心閣坐落在長沙老城東南角上的古城牆上,是古城長沙的標誌。今存城牆系明洪武年間在宋元古城牆基礎上重建,閣樓也興建於此時,重修於清乾隆年間。昔日對聯「四面雲山都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道出了天心閣的氣勢與情懷。舊說此處地脈隆起,有文運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閣也曾名文昌閣。辛亥革命以後,長沙修築環城馬路,拆除舊城牆,僅留下天心閣一段,作為歷史的見證。
  • 長沙的名勝古蹟,天心閣!
    我最先想到的古建築就是天心閣了,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天心路3-8號。天星閣是長沙市中心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共有三層,建築面積達到了846平方米。這座看似平凡的閣樓,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天星閣最初建築在明末時期,清乾隆的時候,重修了天心閣。後來因為在抗戰期間,天心閣被文夕大火燒毀了,在1983年的時候,才重修天心閣。
  • 天心閣罕見老照片
    &nbsp&nbsp&nbsp&nbsp天心閣罕見老照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心閣1926年時的老照片並不罕見
  • 長沙天心閣秘史
    CCTV【見證】欄目 「發現之旅」【天心閣秘史】 CCTV【國寶檔案】欄目【天下名樓——歷史見證天心閣】 湖南 「金鷹紀實」 頻道【故事湖南】欄目【天心閣秘史】 一張失而復得的長沙地圖揭開
  • 老照片的訴說 天心閣的滄桑
    天心閣,曾一度是千年古城長沙的象徵,按現在的說法,是當年的標誌性建築。據現有資料記載,明萬曆四十年,即有「天星閣」的記載(心,舊作星)。明朝末年,善化縣俞儀寫詩《天心閣眺望》,流傳至今。據文獻記載,當時蘇州著名山水畫家陶冷月先生來長,拍下了修繕天心閣的多幅照片。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①②是乾隆年間③是道光年間④是同治年間⑤是光緒年間1928年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 清末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清末建設 同治八年(1869)巡撫劉崐對天心閣進行了一次精心修葺,而現清末老照片中的天心閣即1869年改建後的面貌。明代之前都是土牆,明初洪武年間開始砌磚牆,並設有9個城門。位於城東南的天心閣就是在此時修建的。初建時期的天心閣是個什麼樣,現在已無從得知。
  • 天心閣時間,你曉得啵?
    這就是保留「天心閣時間」珍貴記錄的那張老照片。沈小丁供圖  本報訊(記者李卓通訊員王國光)長沙歷史上曾有個「天心閣時間」,你曉得啵?  午炮亭官方檔案是空白  「天心閣的午炮,中山亭的鐘,冒得咯些就會神不弄通……」昔日老長沙的一句民謠,道出了長沙公眾計時方式的沿革。提及長沙午炮,有必要先聽一段天心閣的故事。  2006年6月,天心閣管理處副主任馮建平計劃編撰《天心閣史話》。
  • 長沙的古建築-1 天心閣與崇烈門
          天心閣是長沙重要名勝,也是長沙僅存的古城標誌。位於長沙市中心東南角、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內。樓閣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乾隆時期,1938年毀於「文夕大火」,1983年再修。閣內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兩尊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舊時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文人墨客也常登閣遠眺、吟詩作賦。
  • 1924年的天心閣您認得啵
    ▲現在的天心閣。  ▲文夕大火前的「長沙天心閣」 明信片。天心閣在1924年修繕後仿照北京文淵閣增建了南北二軒。  本組圖片由天心閣管理處供圖 記者昨日在天心閣管理處採訪時,見到了5張數十年前利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心閣老照片製作的老明信片,這5張老明信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天心閣的全貌,非常珍貴。   據了解,這些老明信片是天心閣管理處文物科近期整理文物資料時獲得,或從文物古玩市場淘到的「寶貝」。
  • 天心閣:浴火重生的「長沙名片」
    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因其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其初擔負著軍事防禦、消防瞭望和上觀星相祭天神、下鎮風水四大功能。後清乾隆年隨著城南書院遷址於天心閣城牆下,作為文化祭祀場所,為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故其更名為「天心閣」至今。「水陸洲,洲繫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閣樓前懸掛的精妙楹聯引發了眾人濃厚興趣。
  • 湖南長沙天心閣旅遊景點遊記
    天心閣是長沙市的制高點,它曾是長沙古城的中心,佔地2萬多平方米,今天的天心閣基地是1983年在明朝城牆的基礎上重建的,主櫃由三層組成,每層兩翼各有兩層副櫃,走廊呈弧形布置,左右反射,如鳥翼。黃瓦簷下,翼展高,32個櫃角掛著鐵馬銅鈴,風鈴響,悠閒而清晰。
  • 「文夕大火」燒毀前天心閣變形記
    「文夕大火」燒毀前天心閣變形記 2020-11-15 09:58:36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錢燁] [編輯:劉茜]字體:【大 中 小】 「100多年來,天心閣的樣子像是在做廣播體操的伸展運動,以前是雙手向前,現在是雙手展開」,曾經參與1983年天心閣重建的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劉叔華(
  • 天心閣,瀟湘古閣,秦漢名城
    登上天心閣,長沙全城象盡收眼底。俯瞰湘江北去,碧波蕩漾,溫望麓屏聳立,氣勢壯觀,猶如一幅中國山水面展江在眼前。天心圖位於長沙市中心區東南角古城牆之上,高圖凌空,氣勢宏市。至於建於何時,已經無據可考。相傳,天心圖是山「天星閣」 和「文昌閣」演變而採的,由於天心閣位於古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前、所以被古人觀為呈吉樣之兆的風水寶地,人們一直在這裡祈福消災。
  • 隨手記:重遊長沙天心閣
    下面接著說天心閣。到過才知道,天心閣原是長沙古城城牆上一座樓閣。這和我們廣州的望海樓一樣。長沙拆除城牆,只留天心閣一段城牆作為城市歷史景觀  ,為什麼是天心閣,看介紹說天心閣是全城最高點,作為景觀當然是首選。且有歷史,太平天國攻打長沙,就是想從這裡突破,發生了激烈的大戰,蕭朝貴,就是在這裡犧牲的。如今古城牆上還有昔日的炮打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