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多數天主教教堂仍然是那種依照拉丁長十字形的形式進行修建的。很少會有建築師去開歷史的倒車,修建過去那種長方形釐子似的巴西利卡建築。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從義大利的北部或中部看到早期教堂的那種側翼走廊,它們的用處是支撐教堂四壁及屋頂的壓力。那開始於半圓形的祭壇的一排排小禮堂後來成了組成哥德式建築的重要部分。還有那些複雜的穹頂,一直以來都是建築師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建築師們千方百計想把宮頂搞得更寬,所以困難自然也就更大了。這使得許多世紀以來,穹頂建築都不是那麼讓人十分滿意,這一點從有關穹頂坍塌的浩繁事件中就能窺見一斑。如果你今天想看最著名的羅馬式教堂,那你就只能去比薩或佛羅倫斯才能如願以償,這兩個地方還保留著一些在羅馬式建築中非常有意思的11世紀的教堂。其中佛羅倫斯的這種教堂中比較出名的是聖米尼亞託教堂,這座教堂不是十字形,而是仍然忠於古老的巴西利卡這種模式。
在盧卡還有一座羅馬式的大教堂,但是在建築時間上卻要比佛羅倫斯的大教堂晚上一個多世紀。在倫巴第人的故土米蘭,也有一個義大利最著名的羅馬式教堂,它的名字叫聖安勃羅焦。這個教堂曾有一個英文名為聖安勃羅焦的主教,他因為反對狄奧多西大帝(據傳此人是一個基督信徒)在平息一次發生在塞薩洛尼的小騷亂中無辜殺害了當地的全部居民,而拒絕了狄奧多西大帝跨進這個教堂的大門而為人們所讚賞。
12世紀時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主教的英勇事跡,便在700多年前聖安布羅斯給聖奧古斯施以洗禮的地方給他建造了一座大教堂,這座教堂也是羅馬式的。有一座被叫做聖埃爾莫的教堂,坐落在維羅納這個波河平原上的城市,還有一座坐落在帕維亞的聖米歇爾大教堂,倫巴第國王弗雷德裡克巴爾已羅薩就是在這裡加冕的。在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諸地,每個地方都有那種集中了拜佔庭、羅馬和倫巴第三種風格為一身的教堂建築。
然而普羅旺斯這個地方卻完全沒有這種混合型的建築,它的所有教堂採取的幾乎都是羅馬式的,這大概是因為古羅馬對這個地方的影響要比歐洲其他地方長吧。阿爾的聖特羅範教堂是這個地方的教堂中最有意思的。這個教堂西部的大土魯斯,北部的昂古菜姆及韋茲菜,以及諾曼第各地,都明顯地受到倫巴第風格的影響。這大概是因為這些地方11世紀的教堂及隱修院是由帕維亞的建築師們自己設計施工建造的緣故吧。
徵服者威廉一世在1066年渡過諾曼第海峽,把羅馬式建築風格傳播到了英國,達爾漢教堂就反映了這樣的風格(雖有所變動,但幅度不大)。在這之後,這種風格便風廉了英國一切教堂。由於受到摩爾人的影響,西班牙這個國家的羅馬式教堂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羅馬式教堂的趣味有點不大一樣。西班牙的聖地牙哥有一個孔波斯特拉大教堂,乃是中世紀全歐洲人的聖地,那個時期的歐洲人常常前往這個地方去朝拜。這個教堂是最早用雕飾做裝飾的教堂之一。然而歐洲最值得欣賞的羅馬式教堂,不是分布在以上所述的地方,而是分布在中部萊茵河河谷的施派爾、馬彥斯及科隆等地。
在諾曼人(也就是北歐人)把科隆先前那些教堂燒毀100年之後,羅馬天主教皇菜奧九世在此修建了聖瑪利亞一一延卡皮託勒教堂。而被燒毀的教堂又是建造在古羅馬的一座教堂遺蹟之上的。二百年後,聖瑪利亞一一延一卡皮託勒教堂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聖庫尼貝爾特大教堂,而這座教堂具有拜佔庭和摩爾人的風格。這個事實說明,藝術在各個時代並不存在具體的分期。分期只存在於教科書中,現實生活中的建築師和藝術家是不受此限制的。
接著我要強調一個問題:羅馬式風格的建築藝術到底是否給我們留下了些許有用的東西?對這個問題,我持懷疑的態度。我自己很喜歡中世紀初各藝術大家的藝術,特別是建築和雕塑方面更是如此。然而這些藝術大家創造的藝術品到底有什麼寓意,恐怕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們能完全領會的。如果歐洲想繼續堅持慢性自殺一一現在它似乎正這樣做一一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重新回歸文明社會之前,去迎接下一個中世紀的到來。
然而今天的我們各方面都有了很明顯的進步,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那種時代,人人都為了種種不可預知的危險坐立不安。某種神經質在所有羅馬式風格的藝術中都隱隱可見,這種神經質使得羅馬式藝術朝著詭異的方向發展,表現著暴力時代所特有的殘忍和不人道。切的概括都有其偏頗之處,這些可以從許多事例中得到驗證,瓦特,現存的中世紀初期在歐洲森林中心修建的城之一,可以向大家展示羅馬式城堡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