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黃巖1月21日電 時下,家家戶戶忙著購置年貨。記者在台州市黃巖區天長北路看到,「富山鄉土特產配送中心」裡人頭攢動,土豬肉、黃牛肉、高山蔬菜、高山冬筍……各類高山土特產倍受城裡人歡迎。
高山土特產如何下山來?依靠土特產,高山農民的生活有沒有改善?記者跟隨配送車,體驗了一回高山特產下山之路。
上午9時30分,車子開出。開車的是46歲的陳金良,富山鄉決要村村民,當地楊梅種植大戶。1月6日,他和李家山村支書李德興合夥,開了這個配送中心,「不為賺錢,就想把高山上的土特產推銷出去。」
車子一路向西,轉眼出了城區。富山鄉位於黃巖西部山區,平均海拔600多米,被稱為「黃巖的西藏」,是全區最為偏遠的鄉鎮。一路上,陳金良的手機響個不停,「椒江的一個客戶,要訂48箱冬筍,周四就要。」他一邊重新啟動車子,一邊告訴記者,黃牛肉、土豬肉、土雞蛋等特產,這段時間特別走俏,「昨天路橋那邊一下子訂了300多斤土豬肉。」
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爬行一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抵達了富山鄉。李德興已經等候在鄉政府前的路口了。
「先去收土豬肉。」車子繼續往山裡走。11時10分左右,我們到了決要村徐小蓮家,這是收購土豬肉的一個中轉點,「我們在各個村設了近40個點,附近村民有多餘的土特產,都送到這些點上。」
徐小蓮掀開兩個超大號的塑料桶,裡面裝著豬腿、豬肉,一箱是新鮮的,另一箱是土法醃製的。熟練地裝袋、過秤,「71斤6兩,帳先記上。」李德興說,鄉裡的農戶,幾乎家家都養豬,少則一頭,多則數頭,「我們收購價是19元一斤,每頭豬300-400斤,這就有六七千元收入。」李德興說。
從徐小蓮家出來已近中午,我們在鄉裡簡單地吃了中飯。下午1時,我們又來到了安山村徐銀富家,他已經拎了一大籃鴨蛋等在門口。一旁的陳金良笑著說:「他這裡,每月供應600多斤土鴨蛋,我們收8元一斤呢。」在這條安山溪旁邊,和徐銀富一樣養鴨的,有幾十戶。
車子繼續在鄉裡的山路上盤旋穿行。隨後,我們又到藍田村收了100袋高山大米,在東坑村收來4壇土釀的「黃泥麯酒」。李德興說,這些土特產只是一小部分,他最想做的,是靠這種途徑,把全鄉數千畝的高山蔬菜推銷出去。
下午3時,記者跟著配送車返回城區。由於車裡裝了鴨蛋,陳金良不敢開快,下山的路足足走了2個小時。一路上,李德興一直憧憬著未來,「現在,村民們都是自己把高山蔬菜運到路橋、黃巖、溫州等地賣,要是我們打通了銷售渠道,今後銷量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