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葉片發黃,和4點原因關係較大,種植戶需學會防治

2020-12-21 騰訊網

今天收到來自福建的一位朋友的留言諮詢,他今年種植了一些佛手瓜,但是近期葉子出現發黃現象,想問問什麼原因以及該如何防治。

佛手瓜含有豐富的營養,在實際生活中,有人把它當作瓜吃,有人把它當作一種蔬菜食用,受到不少人的喜愛,佛手瓜的種植人群也逐漸增多,不過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南部以及西南地區,北方種植佛手瓜的人群不多。

佛手瓜一般在4-5月份種植,主要考慮到溫度問題,而目前已是6月中旬,佛手瓜正處於生長旺盛期,如果葉片出現發黃現象,則會影響正常生長,不僅影響品質,還會對造成減產,如果想要解決黃葉的問題,則需要先找到原因,在佛手瓜生長過程中,可以引起黃葉的原因有多種,本篇內容小幫手就和大家詳細說說。

1、生長過程中水分的影響

2、施肥不當的影響

3、常見蟲害的影響

4、常見病害的影響

一、生長過程中水分的影響

佛手瓜在整個生育期中,對於水分的敏感度較高,這裡所說的敏感度,包含了兩點,其一是水分過少,其二是水分過多。

田間缺水導致的黃葉

目前處於6月中旬,溫度相對較高,白天35度以上的溫度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地長時間無降雨,又沒有及時進行灌溉澆水的情況下,根系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也無法向上傳輸更多水分,導致葉片因乾旱缺水而出現黃葉,這種情況下,不僅是葉片發黃,整株生命力都不旺盛,長勢矮小。

水分過多導致的黃葉

和上述相反,如果田間的水分過多,也會導致葉片發黃出現,尤其是近期南方的不少地區,正處於汛期,降雨較多,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澆水過多的情況下,田間長時間有積水,讓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容易出現腐爛,而根部一旦腐爛,對於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傳輸都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葉片發黃。

解決辦法:針對水分不足或者過多而導致的黃葉,首先要解決水分的問題,如果遇到長時間乾旱時,要及時進行灌溉澆水,但是要注意澆水量,不要長時間大水漫灌,如果田間水分過多,要及時做好排水措施,其實這個工作應該提前去做,等解決了水分之後,可以再噴施一些磷酸二氫鉀,緩解葉片發黃的情況。

二、施肥不當的影響

種植佛手瓜的過程中,由於施肥不當導致的葉片發黃也比較常見,比如施肥過量、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等等。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因施肥過量導致的肥害,主要是由於操作方法不當而導致,極少會出現不懂總用量的情況出現,畢竟購買肥料的成本不低,在購買時,會問清楚大概的用量,而在施肥過程中,可能會由於操作不當,而導致局部區域過量,而導致該區域的佛手瓜出現肥害,而導致葉片發黃。

除此之外,不少朋友在種植佛手瓜時,會選擇施用一些農家肥(常見的人糞尿等),但是佛手瓜在幼苗期時,對於人糞尿特別敏感,如果在該時期施用,很容易導致肥害出現,尤其是一些未腐熟的農家肥,情況會更加嚴重,輕則導致葉片發黃,嚴重的情況下,佛手瓜的幼苗會枯萎而死苗。

解決辦法:佛手瓜幼苗期時,不建議施用農家肥,如果想施用,可在定植前施用完畢,不過有個前提,一定要腐熟的農家肥,另外,對於已經發生肥害的情況,可以通過適當澆水進行緩解,同時還可噴施一些葉面肥,通過補充中微量元素進行緩解,並且及時摘除多餘側蔓,促進佛手瓜的正常生長。

三、常見蟲害的影響

佛手瓜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同時又能導致葉片發黃的主要有2個,分別是紅蜘蛛和白粉蝨,分開來說。

先說紅蜘蛛

紅蜘蛛是一種常見的蟲害,不僅在佛手瓜上出現,在其他很多作物都有發生,紅蜘蛛主要是以成蟲、若蟲以及幼蟎在葉片的背部吸食汁液為主,被吸食汁液後的葉片,會出現褪綠髮黃現象,危害前期,不是整片褪綠,而是有很多小斑點,隨著紅蜘蛛危害的加重,整片葉片出現枯黃,最終葉片脫落。

根據紅蜘蛛自身的習性,往往會在高溫低溼發生比較嚴重,因此,在6月中旬,溫度較高的季節,如果田間相對比較乾旱時,紅蜘蛛的發生會比較嚴重。

一般針對紅蜘蛛,農戶們喜歡採取噴施化學藥劑的措施來進行防治,像其他的農業防治措施,比如清除田間雜草,或者田間掉落的殘株敗葉等措施,只有小部分農戶會去做,大部分還是會採取噴施藥劑來防治,針對紅蜘蛛,市面上常見到的藥劑有阿維菌素、噠蟎靈、炔蟎特、聯苯菊酯、噻蟎酮等等。

再說白粉蝨

白粉蝨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小白蛾子」,該害蟲也是以成蟲和若蟲吸食葉片的汁液為主,受到危害後的佛手瓜葉片,會出現褪綠、發黃現象,危害嚴重時,葉片萎蔫、掉落,更加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全株枯死,不僅影響產量,還影響佛手瓜的品質,降低商品價值。

白粉蝨和其它的害蟲有不同之處,比如它的繁殖能力很強,並且繁殖速度也較快,喜歡聚集在一起,形成群聚危害,而白粉蝨吸食汁液以後,會分泌出大量的蜜液,這些蜜液會覆蓋在葉片上,影響佛手瓜的光合作用。

針對白粉蝨,在實際過程中,農戶們也喜歡通過直接噴施化學藥劑進行防治,而小部分農戶會選擇生物防治與化學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措施,效果會好一些,不過相對麻煩一些,生物防治一般是通過釋放白粉蝨的天敵,達到防治的目的,比如釋放麗蚜小蜂,而針對白粉蝨的化學藥劑,市面上有很多,常用的有吡蚜酮、烯啶蟲胺、噻蟲嗪等。

四、常見病害的影響

佛手瓜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多種病害,而能導致葉片發黃並且常見的病害,主要有以下2種,分別是葉斑病和葉燒病,分別說說。

先說葉斑病

葉斑病主要危害佛手瓜的葉片,其他部位基本無症狀,在發病初期,觀察葉片,會發現有水漬狀的小斑點,隨著病害的嚴重,小斑點會逐漸變成病斑,形狀為不規則的圓形,顏色為灰白色,到了發病後期,病斑會逐漸融合,導致整片葉子發黃乾枯,最終脫落。

據觀察,葉斑病一般在高溫高溼的情況下容易發病,並且比較流行,目前南方不少地區正處於降雨較多的季節,田間的水分較多,同時再加上高溫的影響,很容易發生葉斑病,種植戶要做好觀察。

針對葉斑病,建議提前做好預防措施,不要等發病後再進行防治,預防和防治都可以通過噴施殺菌劑進行,目前針對佛手瓜上的葉斑病,可用的藥劑有: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等。

再說葉燒病

葉燒病是一種生理性的病害,在佛手瓜上容易發生,也是以危害葉片為主,不過一般發生在植株中上部葉片上,葉燒病發生前期,會在葉片上產生白色的小斑塊,形狀呈不規則形,隨著病害的逐漸加重,小斑塊會擴大為連片的斑塊,顏色也變為黃白色,葉片邊緣出現類似燒焦的症狀,看似黃葉,嚴重的情況下,整個葉片都會被燒傷,最終焦黃而脫落。

葉燒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高溫而誘發的,也是目前這個季節應該要注意的病害,尤其是在大棚內種植佛手瓜的農戶,夏季時棚內溫度會更高(高溫悶棚時間過長),再加上溼度較低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葉燒病。

針對葉燒病,就不太建議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也沒有特別好的藥劑來針對它,因此,通過加強栽培的管理,是預防的有效措施,如果遇到溫度過高的天氣,可通過澆水來進行降溫,尤其是大棚內的佛手瓜,除了澆水降溫外,還要注意通風降溫,並且嚴格掌握悶棚的溫度和時間,以此來減少葉燒病的發生。

以上就是佛手瓜葉片發黃的常見原因以及解決辦法,從生長過程中水分的影響、施肥不當的影響、常見蟲害的影響以及常見病害的影響四個方面和大家詳細做了講解,希望種植戶看完後能夠有所收穫,在6月份生長的關鍵時期,保障佛手瓜的正常生長,以便利於最終的豐收。

相關焦點

  • 佛手瓜最適合的種植怎樣?
    佛手瓜因其果實呈拳曲合抱狀而得名。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寓意好。它是葫蘆科佛手瓜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20世紀初傳入中國,在中國江南一帶廣泛種植。佛手瓜果肉脆嫩肥厚,味道清甜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它是一種低鈉和低熱食品,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 為什麼有些地區種植的佛手瓜,產量不高呢?
    我這裡露地種植的關鍵點是要把握好種植茬口,要不然結瓜期,溫度低,無法出成品瓜。一、溫度:這種從熱帶地區流傳過來的植物,特性是喜溫不耐寒。但是,在夏季,如果月平均氣溫高於28℃,越夏需要採取降溫措施。如果氣溫低於4℃,佛手瓜植株會受到凍害而死亡。二、水分。佛手瓜喜歡溫溼的生長環境。特別對於空氣溼度,非常喜歡。如果空氣乾燥,其植株長勢弱,無法有效提高佛手瓜的產量。在佛手瓜的生育期,土壤水分保持在70%左右,,空氣溼度保持在80%左右為宜。
  • 小麥拔節期前後,這4點因素能引起葉片發黃,教你如何補救
    今天小幫手收到這樣一位朋友的留言,他種植了5畝地的小麥,沒有連塊,其中有2畝地出現了發黃的情況,目前,他們當地的小麥快進入拔節期了,想問問是什麼原因?小幫手在以前的文章中見過,引起小麥發黃的原因有很多,從種子選擇、播種問題到病蟲草害等,都有可能導致小麥發黃,而假如小麥在前期沒有出現發黃的症狀,但是在返青拔節期時出現了發黃,範圍相比會縮小很多,主要考慮下面4種因素:1、乾旱因田間比較乾旱導致的發黃,比較常見也比較容易辨別,當小麥處於比較乾旱的情況
  • 龍鬚菜佛手瓜苗如何種植產量高?
    °  佛手瓜苗又叫龍鬚菜,是以佛手瓜嫩莖做為特種蔬菜,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近期有網友諮詢:佛手瓜苗怎麼種植,種植佛手瓜苗用什麼品種最好?種植龍鬚菜佛手瓜苗如何管理,種植佛手瓜苗多久可以採摘?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佛手瓜苗畝產量  佛手瓜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短日照植物,春夏生長,秋季開花結果,可以食用果實、嫩莖以及地下塊莖等。佛手瓜喜溫,不耐熱、不耐寒,喜光且耐陰、耐旱、不耐溼,對土質要求不嚴格。
  • 大蒜葉片發黃,究竟是怎麼回事?蒜弄告訴你相應防治措施
    大蒜播種已經有段時間,而出現葉片發黃現象也是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現象,至於如何防止,因為引起大蒜葉片發黃的原因有多種,所以要認清情況並對症下藥,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那麼引起大蒜葉片發黃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該如何防治呢?
  • 論文速遞—閩南地區佛手瓜和龍鬚菜露地栽培技術
    佛手瓜整地要點:將田地整平,按行距4 m,株距4 m,每667.7 m2種植35~40株的密度進行挖穴。佛手瓜為爬蔓結瓜,需進行搭架,主要搭架方式為平棚架和拱形架,30 × 30 cm尼龍網蓋網。 龍鬚菜整地要點:將田地整成畦帶溝1.2 m,畦高30 cm,株距50 cm,按單行種植。3.3.
  • 既是水果,又是蔬菜,有著美好寓意的佛手瓜應該要怎麼種植?
    既是水果,又是蔬菜,有著美好寓意的佛手瓜應該要怎麼種植?不知道大家在市面上見過佛手瓜沒有,它的名字和它的長相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它的體積中等,整個果實的形狀就像是兩個手掌和在一起的樣子,因此而得名。佛教在我們國家有著很悠久的歷史,這個瓜的形狀就像是人們在朝拜的時候對著佛像做出的樣子,可能裡面也含有佛教的祝福在裡面吧,所以這種瓜是非常受人們喜歡的。除了有美好的寓意之外,它的口感也是它受人們喜歡的原因之一,吃法也有很多,不管是當水果還是菜來吃都可以。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種少見的水果的種植要點。
  • 西葫蘆出現畸形瓜和化瓜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預防?該看看!
    防治方法:在西葫蘆生長期間應做好肥水管理,在施肥時應以有機肥為主,減少化學肥料的施入,化學肥料使用過多,會導致土壤發生板結,導致西葫蘆出現尖嘴瓜。在對西葫蘆澆水時,應以小水灌溉為主,避免大水漫灌影響西葫蘆吸收土壤養分和水分。4、蜂腰瓜。
  • 佛手瓜是什麼 吃佛手瓜對體有這些好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佛手瓜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的,有許多人都喜歡吃它,那你知道佛手瓜有哪些健康的做法嗎?吃佛手瓜的好處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佛手瓜是什麼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等,是一種葫蘆科佛手瓜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1915年傳入中國,在中國江南一帶都有種植,以雲南、浙江、福建、廣東、臺灣最多。
  • 西葫蘆馬上成熟,卻出現畸形瓜?五大原因導致,積極預防很關鍵
    上個周末,農學博士跟著導師去山東臨沂的蔬菜基地參觀學習,當地主要種植蔬菜大棚。當我們進入西葫蘆大棚以後,發現這一茬西葫蘆正好成熟了,種植戶們正在忙著採收。在仔細觀察之下,我們發現採摘下來的西葫蘆,長得並不勻稱,大肚瓜現象特別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商品價值。
  • 佛手茶、佛手瓜和佛手柑,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叄佰叄拾玖篇常規文章佛手茶、佛手瓜和佛手柑,到底是什麼關係?最近見大家填寫的日誌裡,綠茶白茶排名非常靠前。烏龍茶雖然喝的也不少,但佛手次數明顯下降。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閩南茶區的寶庫中。除了常見的鐵觀音,還有一款叫佛手的茶。新內容要掌握,舊知識也不能忘記哦。
  • 佛手瓜的種植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更好的栽培佛手瓜?
    佛手瓜屬於葫蘆科,但它外觀長得卻不像葫蘆,倒是看起來像梨,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菜餚梨,所以他既可以當菜吃,又可以當水果吃,很多人都非常喜愛。但是在種植方面可能就不那麼精通了,想要種好佛手瓜,在栽培方面要注意一些問題。
  • 雙手合十——佛手瓜
    對水分需量大,尤其是7~8月高溫季節,一定要保持空氣和土壤中有較高的溼度,否則,蔓莖停止生長,葉色變黃。開花結果期土壤水分不足時,開花少,落花多,座果率低,瓜也小。每1-2天掀開薄膜通風換氣,防止膜內氧氣不足,造成種芽窒息發黃而死。播前催芽:催芽時將種瓜放在10℃-15℃的環境中,經過約50-60天,佛手瓜芽長2-3釐米,芽基部有4-5釐米長的鬚根發出,此時即可播種。幼苗未出土前一般不澆水,以防種瓜黴爛。
  • 南菜北栽,佛手瓜北方保護地栽培病蟲害少,做好管理也可以高產
    ◆佛手瓜的葉是互生的,葉片和卷鬚呈對生,葉片的顏色是由綠色到深綠色,也是是呈掌狀的五角形且全緣,中央有一個角是特別的長。它的葉柄比較長,在葉片和葉柄上都被有茸毛的。◆佛手瓜花比較小,是淡黃色,屬於雌雄同株異花。它的雄花花序比較早出現是在子蔓上並且花期長。雌花多是著生於孫蔓上,出現的時間比較遲。
  • 佛手瓜很高產,種植的人不多,吃的人更少是嗎?為什麼?
    首先要糾正的一點是,佛手瓜在農村種植的人很多,喜歡吃的人也很多,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佛手瓜在農村可是寶,種植的人也很多,我們這裡幾乎家家都會種植佛手瓜,這主要有5點原因:一是佛手瓜產量高,一次種植可以收穫多年;二是佛手瓜非常容易種植,只要供應好水肥,搭好架子,就可以任其生長;三是佛手瓜人可以食用,人吃不完的還可以餵豬,豬非常喜歡吃;四是佛手瓜的瓜尖非常美味,在集市可以賣很高的價格,我們這裡佛手瓜尖可以賣10元1公斤;
  • 文山馬關佛手瓜,老房子村的「綠色銀行」
    當下,正是佛手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若問「佛手瓜種植哪家強」,眾人則齊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古林箐鄉老房子村」。6月3日,記者一行慕名前往雲南文山州馬關縣古林箐鄉老房子村一探究竟。車子在綠色海洋中穿行,滿眼的生機勃勃。很快到了目的地,一股泥土的氣息和蔬果散發出的清甜味兒直撲鼻中。眼前,成片的瓜棚像綠色的巨型蓋毯,記者迫不及待進到棚內。「天哪,結這麼多!」
  • 陽臺種植佛手有竅門:3個措施,2個技巧,佛手枝葉繁茂、果形美
    佛手,很多人是不是覺得跟佛手瓜是「貓叫了咪咪」一樣?其實它們是兩種東西,佛手瓜是用來炒菜吃的,而佛手的用途比較廣泛。再者,二者的形狀也不同,佛手栽培得好的情況下,葉片青翠,果形會更美,看起來更像張開的手指,而且散發出一股清香味,可以提神醒腦,很多人買回家當年宵花呢!
  • 佛手瓜吃法多樣,種植一棵夠吃幾年!
    提要:佛手瓜全身上下都能吃,種植一棵收穫好幾年!佛手瓜這種蔬菜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地區,這幾年在北方的超市當中也經常能見到佛手瓜,那麼佛手瓜是什麼樣的蔬菜呢?可以怎樣吃呢?如何種植好佛手瓜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這個問題。
  • 佛手和佛手瓜傻傻分不清,又怎麼知道它為什麼不出芽呢?
    佛手,它的得名是源自於它的外形。佛手果實在充分成熟後,果實頂端各心皮分離,長成一根根細長的條形果瓣,就猶如張開的手指,又因其色澤呈金黃色,似金光閃耀,所以就有了「佛手」這一名稱。很多人會將佛手和佛手瓜弄混淆,以為佛手就是佛手瓜。
  • 五指有力的蔬果——佛手瓜,常吃能給身體帶來這6大好處
    佛手瓜果實就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如胺基酸、礦物質、粗纖維、蛋白質和胡蘿蔔素等,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鋅、鐵、銅、鉀等。佛手瓜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都可以吃。佛手瓜含有葉酸的成分,孕婦也適宜多吃。另外佛手瓜的卡路裡低,尤其適合有減肥意願的人群。常吃佛手瓜到底可以給人體帶來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