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正當時!古宇湖迎來7萬餘只候鳥越冬棲息

2021-01-16 澎湃新聞
觀鳥正當時!古宇湖迎來7萬餘只候鳥越冬棲息

2021-01-09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條條君 內江頭條

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請把我設為「星標 ★」哦。點擊上方藍字「內江頭條」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 」。

作為「候鳥樂園」的隆昌市古宇湖風景區,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都會迎來大量的候鳥前來栖息越冬,眼下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的鳥類陸續來到古宇湖。目前,前來古宇湖棲息越冬的各類候鳥已有七萬餘只。

近日,記者來到古宇湖風景區,在景區北廣場附近的湖面上看到,湖面上已經設置了禁航線,附近水域中有不少候鳥在棲息覓食,它們或是在湖中遊玩,或是盤旋在湖上,或是在灘涂上覓食,好不愜意。

雖然現場是下起了小雨,但依舊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不少的候鳥在這裡嬉戲玩耍,為這裡的風景增添了不同的趣味。

據了解,古宇湖是上個世紀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湖泊,湖中島嶼和半島較多,是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和越冬地之一。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古宇湖的水位非常適合野生鳥類越冬,相較於往年,今年前來景區的候鳥品種和數量都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古宇湖景區內已經迎來了7萬多隻候鳥,其中野鴨約3.4萬隻。

遊客:「聽說古宇湖的候鳥很好看,我專程過來耍了一下,沒想到下雨的隆昌古宇湖更有一番味道,候鳥更好看。」

在隆昌市民李高文的眼中,這些候鳥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老朋友,每年冬季,他都會經常到古宇湖散步遊玩,看看這些遠道而來的老朋友。

隆昌居民李高文:「我基本上每天都到這裡鍛鍊身體、看到這些鳥兒心情都很愉快,鳥和人很和諧,有些時候走到面前基本上都不得飛。」

目前,隆昌市古宇湖景區管委會和愛鳥協會已做好相關保護措施,在景區設置了12個監測保護點,並在湖內設置了禁航線,安排專人巡湖保護候鳥、對候鳥進行監測以及數量統計,為候鳥創造更加安全的生態環境。

古湖景區管理委員會溼地公園保護股股長曾賢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管委會同時要加強候鳥的保護力度,讓候鳥安全順利自然的越冬。」

原標題:《觀鳥正當時!古宇湖迎來7萬餘只候鳥越冬棲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越冬「先頭部隊」來了!5000多隻候鳥飛抵內江這裡——
    ,在湖中棲息覓食。10月9日降落在古宇湖,當時只有幾十隻,都是斑嘴鴨。短短10多天,現在已有5000多隻了。」在古宇湖北岸八角亭觀測點,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會長王林遠激動地說。,隨著天氣變冷,俄羅斯及歐亞板塊成千上萬的候鳥會陸續來古宇湖,預計過境和在古宇湖越冬的鳥將有141種、500餘萬隻。
  • 線路推薦 | 川南低調小城、第一批候鳥南歸——隆昌古宇湖
    棲息越冬的高峰期據了解,在古宇湖越冬的冬候鳥每年過境和越冬的鳥類將近140多種、500餘萬隻數量極少的青頭潛鴨這些鳥類一部分留在古宇湖越冬,12月底—1月是棲息高峰期,也是觀看最佳時節;古宇湖是4A級景區,但不需要門票,景區可以乘坐遊船,環湖30-40分鐘,方便近距離觀看和拍攝候鳥。
  • 大千故裡古牌坊 騎馬踩水遊內江——走進隆昌古宇湖景區
    古宇湖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湖泊,湖面面積5.4平方公裡,東西最長7.5公裡,南北最寬2公裡,最大水深27米,平均水深15米,水庫容量5600萬立方米,湖中島嶼和半島較多,冬季是候鳥棲息的樂園。進入景區,首先來到廣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孔子雕像,周邊是歷史悠久的石牌坊。站在廣場,可以俯視古宇湖景區。
  • 陝西大荔縣黃河溼地迎來上萬候鳥棲息越冬
    中國園林網1月11日消息:數九寒天,陝西省大荔縣的黃河溼地裡鳥鳴陣陣,數以萬記的候鳥在這裡聚集、棲息,讓冬日的黃河溼地充滿生機。在距離渭南大荔縣城5公裡的鹽池窪溼地,記者看到,在大約50畝沒有上凍的水面上聚集著數萬隻鳥。
  • 越冬珍稀候鳥飛抵閩江河口溼地 福州迎來最佳觀鳥季
    人民網福州11月20日電(焦豔)冬季來臨,福州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又迎來了大批越冬候鳥。黑臉琵鷺、斑嘴鴨、鴻雁、小天鵝等珍稀候鳥的身影出現在閩江河口的溼地,它們或成群結隊或孤鶩單飛,吸引了許多市民前往觀賞。
  • 每個冬天,TA們為啥都來古宇湖?
    每年冬季來臨時,北方的候鳥開始陸續向南方遷徙,到古宇湖過冬。10月9日,國慶長假剛剛過去,古宇湖就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批候鳥。今年古宇湖的水位非常適合野生鳥類越冬,截至目前,古宇湖已陸續飛來三萬隻左右的候鳥。隨著天氣變冷,還將有俄羅斯及歐亞板塊成千上萬的候鳥陸續來到古宇湖。預計今年過境和在古宇湖越冬的鳥類將有140餘種。
  •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11月開始,3000多隻小天鵝從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成群結隊飛到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東古湖溼地棲息。
  • 10萬候鳥來過冬 南沙溼地進入最佳觀鳥季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郭雯珺)南沙溼地迎來最佳觀鳥季。1月14日,記者從南沙區了解到,近10萬隻候鳥飛抵南沙過冬,其中不乏絲光椋鳥、黑臉琵鷺等大量珍稀鳥類。據廣東省林業部門初步監測估計,目前飛臨廣東省的候鳥總體數量超過20萬隻,種類超過300種。
  • 遊湖觀鳥 第四屆天府新飛躍活動打卡「川南明珠」古宇湖
    據了解,古宇湖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湖泊,湖面面積5.4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2公裡,最大水深27米,水庫容量5600萬立方米,湖中有大小6座島嶼,是候鳥棲息的樂園。「每年秋冬季節,會有70多種近十萬隻候鳥來到古宇湖棲息越冬,其中,不乏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全球不到500隻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
  • 鄱陽湖:越冬候鳥的生命湖
    當樹葉慢慢變黃的時候,鄱陽湖的水位漸漸消退,此時,在遙遠的東北亞,數萬隻水鳥啟程,飛向鄱陽湖。11月底至次年2月底是鄱陽湖最佳觀鳥時期。11月20日,「中國森林旅遊美景推廣計劃·走進鄱陽湖」全媒體採訪行動在南昌啟程。
  • 威寧自治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 9萬隻候鳥「入住」越冬
    威寧自治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 9萬隻候鳥「入住」越冬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7:32      來源:威寧縣政府辦公室
  • 泉州灣河口溼地迎來觀鳥季 藍藍泉州灣成候鳥「天堂」
    入冬以來,越來越多的候鳥南遷而來,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因為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來到泉州灣河口溼地棲息越冬、過境。近日,記者走訪泉州灣河口溼地,「近距離」觀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美景。眾多候鳥來泉州灣河口溼地越冬、過境許多候鳥隱藏棲息在植物間,不易被發現。
  • 候鳥南飛來「歇腳」,觀鳥地圖請收好
    新華社 圖)洞庭湖保護區迎來首批越冬候鳥洞庭湖溼地是我國重要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冬季節,大量的候鳥都會來此停歇。近日,數千隻大雁、野鸕鷀等越冬候鳥已經抵達了南洞庭湖溼地。(小天鵝和鴻雁。 湖南省林業局 供圖)11月的南洞庭湖,天高水闊。金黃的蘆葦搖曳在碧波之中,顯得寧靜安詳。
  • 秋風起候鳥歸 國慶賞鳥正當時
    眼下,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節點的福建,迎來了南飛候鳥的「先頭部隊」。福建省觀鳥協會志願者日前在福清江境華僑農場,發現了5隻國際瀕危物種黑臉琵鷺,這是今年下半年福建省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一珍稀鳥類。「當時那幾隻黑臉琵鷺正停在蝦塘邊的土坡上,隨時準備入塘覓食。」
  • 濱海觀鳥季來了!10萬隻候鳥落腳北大港溼地,「大部隊」在路上
    暫別近半年後,十一期間,大批從北方繁殖地飛往南方越冬地的候鳥「先頭部隊」抵達北大港溼地。今年南遷候鳥抵達的時間,基本與往年持平,通過巡護人員在「十一」期間的巡護記錄,眼下,已有大雁、白琵鷺、赤膀鴨、鳳頭鸊鷉、東方白鸛等88種鳥類在北大港溼地落腳,初步估計,數量超過10萬隻。
  • 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批候鳥越冬
    鸕鷀、大白鷺、鴻雁、綠頭鴨等候鳥剛剛回到這裡越冬,或覓食或嬉戲,時不時傳來的清脆鳥鳴聲讓這靜謐的溼地公園充滿生氣。滻灞國家溼地公園,一群奮力在水面滑翔起飛的鴨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微風拂過,岸邊成片的蘆葦隨風擺動;新鮮的空氣裡,混合著湖水的溼腥氣和泥土的芳香。
  • 貴州旅遊|來威寧草海,看10萬候鳥越冬啦
    冬季對大多數地方來說不是旅遊的好季節,但對有些地方來說卻是正當時,比如威寧草海。這裡是貴州日照最充足的地方,有高山、淡水、湖泊,還有每年從11月開始就飛來的候鳥。草海素有「鳥的王國」之稱,共有鳥類100餘種、珍稀鳥類70餘種。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諧相處的十大候鳥活動場地之一。特別是中國獨有的高原候鳥黑頸鶴,每年都要在這裡越冬。
  • 16萬餘只水鳥青海湖越冬
    根據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10月22日至27日開展的入冬野生水鳥巡護監測工作統計,今年32種共16.2萬餘只水鳥在青海湖越冬,水鳥數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6%。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頭雁、棕頭鷗、漁鷗、普通鸕鷀繁殖種群達到全球繁殖種群的30%,每年春秋兩季,途經青海湖遷徙停留的水鳥達10萬餘只,其中有11種至14種水鳥的種群數量達到或超過全球分布種群數量的1%。
  • 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啟幕 3000多隻蒙古、西伯利亞小天鵝首次...
    數十萬候鳥雲集,到洞庭來觀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啟幕 3000多隻蒙古、西伯利亞小天鵝首次亮相11月開始,3000多隻小天鵝從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成群結隊飛到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東古湖溼地棲息。李石裡 攝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
  • 洞庭湖越冬候鳥已超10萬隻 今年這些珍稀鳥類首次現身「洞庭之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湖南洞庭湖區的大通湖和河北衡水湖都迎來了大批越冬的候鳥,一起去看看。 眼下正是洞庭湖區最佳的觀鳥季節。在素有「洞庭之心」之稱的益陽大通湖,今年來越冬的候鳥有15種之多,總數超過了10萬隻,遼闊的大通湖已成為鳥類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