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契訶夫所說的這種「不滿足」精神,在很多學霸、學神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正是因為「不滿足」,學霸們才會主動去探索,去追求,去豐富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見識層次。
在學習上,他們會用很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使自己能夠不斷進步;他們不會因為暫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就過早滿足,甚至變得鬆懈。
這不,有一位高考文科女狀元,數學取得了148分的高分,英語則是150分滿分。以總分687分的成績,她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換了別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又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誇讚,可能會有些飄飄然的感覺。
可她卻始終是那麼淡定、沉穩,還稱自己對數學成績並不滿意,因為她本可以拿到滿分,卻因為一時大意錯失2分,讓她感到十分遺憾。
多才多藝的她,用高考書寫青春的華彩
這位女學霸,名叫黃亦陳,來自福建晉江一個普通的家庭。
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平時十分重視營造知識型家庭氛圍,鼓勵孩子閱讀書籍,也希望她能夠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父母的精心教導下,黃亦陳成長為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少女。她擅長書法,會畫國畫,一手毛筆字很見功力。
她還是個燈謎達人,曾參加過多次燈謎賽事,還獲得過全國冠軍。
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她變得格外沉穩、內斂,心態也很平和,高中學習壓力大,複習節奏緊張,她卻總是不慌不忙、從容自若,被稱為「養生式的學霸」。
不僅如此,她對待學習還很有自己的主見,什麼時候該複習,什麼時候該休息,哪個階段複習哪些內容,她都心中有數,不用父母操心。
哪怕是在高三衝刺階段,她的狀態還是那麼「穩」,好像一點都沒有受到即將到來的高考的影響。
父母看到她的樣子也覺得很放心,沒有去打擾或幹預她,一家人在這種輕鬆的狀態下迎來了高考。
「輕裝上陣」的黃亦陳果然考出了好成績,還被北大錄取。
消息傳來後,老師、同學、家鄉人民都為她感到驕傲和欣喜,來自各方面的獎金累計竟超過了一百萬元,這對黃家來說堪稱是一筆巨款。
黃亦陳的學習經歷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很多家長、學弟學妹都想知道作為文科生的她,是如何學好數學的。
學文科的她,學好數學有三個好方法
剛上高一的時候,黃亦陳的數學成績其實並不理想,但是她沒有因此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而是奮勇直追,採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讓數學成績逐步提升。
以下就是黃亦陳學習數學時用到的幾點方法:
1.先總結再做題。
不論學習任務有多重,黃亦陳每天都會安排數學總結時間。
這種總結她一般會安排在上晚自習的時候,每次大概半小時~1小時的時間。
她會先回顧一下當天所學的知識點,對於自己感到不清楚的地方會做筆記進行分析。等到思路清晰之後再做習題,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亦陳認為這個總結環節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還沒有徹底掌握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做題,不但容易出錯,還會經常出現思路受阻問題,反而會耽誤時間、影響效率。
2.先思考再提問。
黃亦陳還有一個學習數學的好習慣,就是主動思考。
每次遇到了難題,她不會急於看參考答案,或是向老師求助,因為她知道這樣做固然能夠節省時間,卻也會讓自己失去鍛鍊思維的好機會。
所以她總是先試著自己思考,或是變換思維的角度,或是調整解題的方法,如果在幾次嘗試過後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她就會將自己的思路寫下來,再去請教老師。
這種請教也不是希望老師直接把解法告訴自己,而是想請老師點撥一下,看看自己的思路有沒有「跑偏」。
老師很喜歡她的這種做法,總是耐心地啟發她,使她學會了靈活思考、高效解題。
3.不怕出錯,注意反思。
即使是黃亦陳這樣的學霸,在考試中也不可能不出現錯題,可她不會因為出錯而沮喪。在她看來,有錯誤,才能讓自己發現短板在哪裡,才能知道應當如何去彌補。
所以每次考試她不會先看得分,而是會把目光集中在錯題上,認認真真地思考此處出錯的原因。
是概念還沒有理清,還是忽略了題設中的隱含條件,還是因為粗心大意犯了低級錯誤,這些問題她都會一一理清楚,再分門別類地記在錯題本上,不時地重溫,就能避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了。
在黃亦陳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真學霸的風採,她不但有主動學習的態度,還永不滿足,總是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使數學成績不斷獲得提升。
也希望廣大學子能夠學習她的這種精神,並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攀登學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