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會澤縣茚旺高中文一班女生張沁芳數學成績為150分(滿分),總分674分,位列全省前50名(成績被屏蔽)。8月26日,她收到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會澤融媒記者跟隨會澤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記述了錄取通知書的投遞過程。
郵政快遞車來到迤車鎮迤北村張沁芳家的小村子裡,張沁芳到路邊迎接郵政投遞員,熱情招呼投遞員和記者到她家裡去。
「請出示身份證和準考證,籤收你的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投遞員驗過兩證以後,張沁芳欣喜地在籤收單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小心翼翼地接過通知書。
快遞員還交給張沁芳一張來自廣州的袁先生寄來的3000元的愛心助學匯款單,張沁芳說非常感謝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
在家人的見證下,張沁芳小心地拆開通知書,認真看著通知書的每一個字,一家人抑制不住地展開笑顏。
張沁芳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貼在牆上的明白卡顯示:父親張付平,今年50歲,身有殘疾,家庭屬因殘致貧戶。母親楊佐玲,46歲。她家兄妹3人,哥哥外出務工,弟弟還在讀高中。她母親除了種好家裡的地,還幫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種著地,總的有10來畝,種些玉米、辣椒等。這幾年,有老闆在迤北村流轉土地200多畝,種植辣椒。楊佐玲常去辣椒地務工,有時也會到別個村去,幫人種菜、種辣椒、種瓜等。2015年「雲南魯甸6.5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她們家獲得了4萬元的政府補助,建起了100平方米的磚混住房。張沁芳和弟弟讀高中,每人每年都有2500元的補助。
說起這些年的求學經歷,張沁芳感慨良多。
她說:「我讀小學時學校離家遠,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起床去上學,沒有家長送。冬天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去上學,很冷,很辛苦。在求學的這十幾年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放棄學業了,他們有的已經開始工作,有的即將成家。我一直堅持下來,因為父母很重視讀書,甚至生病了都捨不得花錢去就醫,省吃儉用咬著牙供我們上學。」
自進入茚旺高級中學的第一天起,老師就引導他們要樹立遠大的目標。所以,張沁芳把北京大學確定為她的目標大學。
張沁芳說,要特別感謝班主任殷昆立老師對她的幫助。老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在為人處世、性格培養等方面悉心教導,所以同學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提及考了滿分的數學,張沁芳說,得益於數學老師孫麗娟的幫助。老師對每個學生都特別細緻。老師準備了一個專門的筆記本,記錄了每個學生的情況,哪裡做得不夠好,或者考試時候有什麼問題都會一一認真記錄。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是講過的弄懂,考試把會做的題做對。貫徹她這一理念,張沁芳考試的技巧和心態也改善了許多。因此,才能取得高考數學成績滿分的優異成績。
張沁芳讀初中的時候,哥哥和弟弟也在讀書,家庭經濟壓力特別大。張沁芳上高中後,家裡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很多的政策資助。張沁芳在學校每年有2500元的補助,學費減免,還能領到學生低保補助。家裡享受到了許多扶貧的優惠政策,媽媽也成為公益崗位人員,每個月能領到工資,同時還參加了村裡的產業合作社的入股分紅,還能就近務工。父母在村裡就能享受到醫療體檢,還能免費領取到藥品。張沁芳說:「這些補助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的後顧之憂,讓我可以安心學習,不用擔心家裡,不用考慮經濟壓力的問題。」
張沁芳說,作為一名大山裡的孩子,她希望更多的孩子一定要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不管多難多坎坷,不論是學習壓力還是家庭經濟壓力有多難,都要咬著牙堅持下去,堅持走出去!求學之路很難,如果放棄這條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更難。
楊佐玲說,孩子讀書真的很不容易,她經常告訴張沁芳:「我再苦再累都會堅持供你讀書,只要你好好讀書就行了。」
楊佐玲告訴記者,張沁芳在家的時候,晚上她幹完活回家時,張沁芳已經把飯做好等著他們回來吃,把家裡的牲口餵好了才開始做作業。張沁芳小學時候就經常學習到深夜,她說:「我和女兒都辛苦,只是辛苦的樣子不一樣,女兒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她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在張沁芳的家裡,記者遇到她的表妹金昌嬌,11歲的金昌嬌正在迤北小學讀五年級。聽說表姐今天收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她特意來長長見識。她說,我也要努力學習,像表姐一樣,將來考上名牌大學,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記者 羅麗紅 陳耀邦 劉豔芬
編輯:陳耀邦 審核:周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