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寺裡的碑銘 見證了元代杭州的「天城」盛況

2021-01-07 杭網原創

座談會現場

    杭州網訊 7月29日上午,由杭州文史研究會組織編撰、中華書局出版的《杭州鳳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銘釋讀譯註》舉行首發儀式。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首發新書和元代杭州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進行座談交流。

    從西湖大道轉角進入南宋御街,一座具有濃厚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寺院矗立眼前。這,就是鳳凰寺。鳳凰寺始建於五代或宋,毀於宋末,元時重建,是國內早期伊斯蘭教寺院之一,與廣州、泉州、揚州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並稱為東南沿海四大伊斯蘭教清真古寺。寺內碑廊中存有古碑數通,碑文記載了鳳凰寺歷代維修情況。

    「在保持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同時,鳳凰寺在總體布局、建築裝飾等方面又受到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反映了元代中、阿兩地的文化交流。」一位專家介紹道。唐宋時期,杭州已十分繁華。到了元代,杭州更呈現出多元文化色彩,「國際化」特徵更加明顯,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而鳳凰寺內所藏的20方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正是杭州這段輝煌歷史的見證。

    作為杭州文史研究會宗教歷史文化研究叢書的第一部成果,《杭州鳳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銘釋讀譯註》集聚國際頂尖專家學者通力合作而成,體現了這一領域的最高研究水平。該書包含原碑和拓片的照片,阿拉伯語、波斯語原文及其英文譯文和中文譯文,首次整體釋讀、全面展示了這些碑銘。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該書的編撰出版,有助於研究伊斯蘭教對杭州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影響,重繪元代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融合的情況,為杭州打造國際大都市提供歷史借鑑。

    同時,專家們表示,杭州的元代文物遺存雖然不多,但價值很高。按照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劃分,目前杭州擁有不可移動元代文物20餘處,包括2處世界遺產點、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移動文物以1978年杭州市文三路至元丙子(1336)紀年墓、1987年杭州市朝暉路元代窖藏、1989年杭州老東嶽鮮于樞墓三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為主,目前均收藏於杭州博物館,其中一級文物達14件,最為珍貴的則是出土的元代瓷器。為此,專家學者建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文物保護,並通過舉辦名人講壇、文化講堂等活動營造文化氛圍,保護利用元代杭州歷史文化。

    此外,記者從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處了解到,自2013年啟動的杭州博物館二期改擴建工程即將竣工。改造後的杭州博物館,將增加宋元文化元素,全面展示元代時期的珍貴文物,計劃將於2015年國慶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焦點

  • 杭州成功釋讀鳳凰寺21方古碑銘·都市快報
    今年國慶杭博將展出元代珍貴文物 記者 魏奮 本報訊 位於中山中路的鳳凰寺,是我國沿海地區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寺內所藏的20方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和1方明代古波斯文寺碑,對研究杭州歷史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2010年,杭州市政協啟動古碑碑文釋讀工作,論證結果結集成《杭州鳳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銘釋讀譯註》一書。
  • 杭州成功釋讀鳳凰寺古墓碑銘 譯稿將是一部巨著
    最近,筆者從杭州文史研究會召開的杭州鳳凰寺藏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古碑釋讀評審會上了解到:墓碑銘文已由世界頂尖專家初步轉譯釋讀出,從銘文看到,早在700年前,杭州已是一座具有高度國際化的大都市。  古碑最初在柳浪聞鶯  這批古碑並非一開始就珍藏在鳳凰寺。
  • 鳳凰寺之謎
    究其原因,釋讀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古碑銘文非常困難,不僅要求釋讀者精通古阿拉伯語和波斯語,還要熟悉變體眾多的特殊碑銘體,而且墓碑石花漫漶,辨識音點非常困難,常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正因為如此,鳳凰寺的這些古碑銘文一直未得確解,成為杭州人心頭難解的疑惑。「世界天城」在杭州發展史上,宋元兩代是其最為輝煌的時期。
  • 伊斯蘭教在唐代進入杭州,元代回回活躍在杭州,其原因是什麼?
    元代回回活躍在杭州,其原因是什麼?一起來跟隨小編看一看吧!唐宋時期,阿拉伯、波斯商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東南沿海城市廣州、泉州、揚州、杭州等。杭州、寧波是中國較早開埠的城市,與外國包括阿拉伯波斯通商貿易。杭州清順治五年《重修真教寺記》雲:「武林真教寺創自唐代,歷宋而元而明。」康熙九年《真教寺碑記》稱:「創於唐。」
  • 杭州御街上的鳳凰古寺
    位於杭州御街上的鳳凰古寺是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又名"真教寺",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清淨寺和廣州的懷聖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該寺最早建於唐代 , 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
  • 馬可·波羅稱杭州為世上最雄偉壯麗之城,看「天城」杭州怎般繁榮
    元代時,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會,當時的杭州在經濟上可稱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都會。作為曾經南宋的都城,杭州在元代時仍是一座佔地面積大、城市建設完備、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又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對於元代杭州城的情況,有一位義大利人記述得十分詳細,他就是馬可波羅。馬可波羅約在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抵達中國,並在元代為官十幾年。離開中國後,他創作了《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在歐洲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 位於杭州的鬧市街道,沒有門票免費參觀遊覽,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來杭州旅行,除了西湖、靈隱寺之外,清河坊、南宋御街這一地區的大部分遊客也來玩, 一是為了尋找南宋臨安城的痕跡,二當然是因為好吃! 當然也是杭州第一天跳進清河坊吃, 然後在路邊一邊吃一邊訪問南宋御街,意外地發現了古寺。
  • 穆斯林主麻禮時參觀被拒,作為異教徒,仍然覺得杭州鳳凰寺很美
    位於浙江杭州的鳳凰寺是中國四大伊斯蘭清真寺之一,與揚州仙鶴寺、廣州獅子寺、泉州麒麟寺齊名。鳳凰寺整體建築集中國傳統特色與阿拉伯風格於一身,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教禮拜寺。筆者到訪鳳凰寺時,正值周五信徒準備主麻,作為一個卡菲爾,不被允許進入,所以無緣一見這座國家級文物真容。
  • 杭州對一座700歲的清真寺實施「保健計劃」
    新華網杭州6月18日電(記者李志平 張奇志)浙江省杭州市眼下正在對市裡一座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清真寺實施「保健計劃」。  這座清真寺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四大著名伊斯蘭古寺之一,原名真教寺,因其布局形似展翅的鳳凰,清代以後至今被稱為「鳳凰寺」。  最早創立於宋代的鳳凰寺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屢遭破壞。
  • 涅槃重生的鳳凰寺
    我也想家鄉的鳳凰寺慢慢走進遊客們的記憶之中。莽山水庫旁邊的鳳凰寺也是此行必去的景點。從大壩開車往外走,經過下燕移民新村前寬闊的水泥路,出村口下坡右拐,短短幾分鐘,鳳凰寺大殿便出現在我們眼前。它在陽光映照下,大殿古樸而莊嚴、清幽而寂靜,與黛青的遠山融為一體。鳳凰寺屹立在山頂的廣場上,大殿飛簷翹壁、雕梁畫棟。寺廟前坪有香客在香爐邊燒紙焚香,香菸嫋繞。
  • 旅遊:鳳凰寺,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鳳凰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上,佔地面積約26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370平方公尺、禮拜殿面積約570平方公尺。寺內有水房及殮房等附屬設施,是伊斯蘭宗教節慶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成為杭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 品「天城」文化遺珍 講杭州茶故事
    杭州網訊 書韻杭州,茶香西湖。8月25日,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的《天城遺珍——杭州對外文化交流史跡》、《杭州茶趣》首發儀式在杭州市民中心舉行。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社科院等知名院校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參加首發儀式。
  • 天元山鳳凰寺遊記
    《安仁縣誌》記載:「天元山,亦名古爽,在邑東南三十五裡。相傳宋元佑年間,有異僧建庵於其中,邑進士李龍金榜其門曰『鳳凰禪林』,至明正德間,僧祖元(奇峰)復尋遺址,仍舊名重建之,僧徒日眾,環山皆創庵。峰幽石峻,樹古泉清,實為邑中一名勝地。」天元山,又名古爽(古山),在安仁縣東南三十五裡。
  • 重慶掌故 | 石船鎮鳳凰寺的傳說
    鳳凰寺位於渝北區石船鎮膽溝村,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建鳳凰寺之前,那裡就有一座小廟,供奉著幾座神像。每逢初一、十五,不少人前去燒香請願,香火延續了兩百多年。明代崇禎年間,當地一個姓周的財主捐出銀兩,將原來的小廟改建成寺廟,供奉鳳凰夫人神像,因而取名鳳凰寺。
  • 杭州出牛人名曰樓天城 清華"樓教主"和他的天才江湖
    樓教主位列世界第三,第一名是位白俄羅斯高中生,有人說他會是繼俄羅斯PETR和中國樓天城之後的又一個超級天才。  1986年,天城出生在山東濟南,小學六年級時隨調動工作的父母來到杭州。父親樓宇大學學測繪專業,現就職於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母親曾是化學系才女,現在在浙大化學系任教。  在普通人眼中,夫婦倆對天城的教育,有時候寬鬆得離奇,有時候又嚴格到苛刻。
  • 金佛山古剎鳳凰寺探奇
    鳳凰寺,位於南川區金佛山中部,始建於明,為金佛山四大古寺之一。寺址背倚清涼頂,座北向南,傍峰而建。其址北可上古佛洞,南通明佛洞,西往老梯子,東去南天門,交通便利。寺前栽有一片杉樹林,古拙高大,鬱鬱蔥蔥,為昔年方丈僧煥然大師按陰陽八卦陣型親手種植。
  • 五根齋尋味:重慶鳳凰寺釀造辣醬的故事
    四川人對豆花的偏愛,在大街小巷裡都可以感受到,不論是豆花飯,還是簡單的一碗豆花,一碟辣醬,都能讓人吃得有滋有味,簡單快樂。初一十五,鳳凰寺都要泡三、四十斤黃豆,用來製作豆花。吃豆花要蘸醬,鳳凰寺自製辣醬歷來是傳統。
  • 【首屆湖南文物解讀大賽】張學良將軍囚禁地舊址——鳳凰寺
    詩裡寄託著少帥多少難以言表的感慨哪!   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因張學良而建的望江樓,還真稱得上是幽禁歲月中的少帥為沅陵增添的一景呢。當時張學良見到離鳳凰寺不遠的沅江中有座小島,中有小石橋相連,便提議在島上修座房子,用木橋把寺院同小島連接起來,以方便人們垂釣望江。時隔不久,由張學良命名的望江樓和天橋真的修好了,上下兩層的小閣樓宛若江水中逆流而行的一條樓船,傍江而立。
  • 大山裡的"龍城古道」甘肅天城村
    美麗的甘肅天城  稱為「龍城古道」的甘肅省張掖地區天城村雖地處偏僻狹小,但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的母親河卻一直養育著大山裡樸實的人。  天城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是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命驃騎將軍霍去病領兵萬騎,收復河西,一部擊潰的匈奴就從天城石峽逃走漠北,發展成右匈奴。後人在石峽的山頭上建起霍王廟。以示紀念。逃出中原之境的匈奴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又蓄積了一定的力量,再度犯境,公元前70年,漢宣帝拜趙通為宣武將軍,領兵再討匈奴。趙通是秦相趙高之後,精通武略,英勇善戰,他與烏孫人聯合,一舉挫敗匈奴。
  • 新天堂,新天都——座美麗華貴的天城 浪漫啟程
    5月13日下午,300多位嘉賓雲集天都城大酒店,共同見證「新天堂,新天都」2016新天都城開篇戰略品牌發布會的榮耀時刻。由此,被杭州人所熟知的天都城開啟華麗轉身,一座美麗華貴的天城浪漫啟程。彼時,在傳統與現代的杭州,在一個大國崛起的時代,世界正在領略來自天都城的絕世風華。  《SKY CITY》天都城,一座美麗華貴的天城  活動現場,一首動聽的《SKY CITY》引起全場的掌聲和共鳴,原來這是由天都城攜手《夢想天堂》作詞作曲人應豪為迎接G20傾情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