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老紅軍講那過去的故事:悲壯的歲月 說不完的長徵
聽老紅軍為我們講述, 那些被荒煙蔓草掩蓋的歲月, 那些永遠留駐在長徵路上的革命英魂, 那是划過中國地圖 一直滑到歷史深處的 刻骨銘心的一筆。 長徵,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長徵途中,紅軍將士們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創造出了世界軍事史和人類生命史上的奇蹟。
-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一路長徵一路歌8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很多觀眾都有一個疑問,在《到吳起鎮》中,紅軍就已經突破臘子口天險,勝利到達了陝北。為何在第八曲《祝捷》中,紅軍又遇到了敵人呢? 「長途跋涉足未穩,敵人圍攻形勢緊。」紅軍剛剛結束萬裡的長途跋涉抵達陝北,敵人便聞風而至,妄圖趁紅軍立足未穩之際,將紅軍消滅掉。
-
講好長徵故事 弘揚長徵精神
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攝6月11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西於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舉行。參加採訪活動的記者表示,要切實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通過紮實深入的採訪,重溫偉大遠徵,講好長徵故事,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新長徵路上續寫新篇、再創輝煌。
-
【記者再走長徵路】央媒記者談感想:感受紅色文化 學習長徵精神
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 趙昊)8月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來到延安市八一敬老院,聽老紅軍和他們的後人回憶那段崢嶸歲月。為重溫偉大遠徵,講好長徵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的長徵路,從7月22日起,陝西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組織中省媒體赴鹹陽、銅川、韓城、延安、榆林採訪報導。據了解,此次延安段採訪自8月5日起到15日結束,為期11天。
-
福建長汀縣:家門口的草根宣講 用"小文藝"講"大道理"
來自長汀縣職工文化協會的會員們,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連串精彩的文藝表演:開場曲《長徵組歌》、舞蹈《映山紅》、詩朗誦《沁園春·雪》、紅色故事《松毛嶺之戀》…… 這場以「緬懷英烈傳承精神·綠色文明平安前行」為主題的文化惠民服務活動,是龍巖市長汀縣「文藝星火」宣講活動的一個縮影。如今,像這樣的活動在山城長汀已日益頻繁。
-
重走長徵路2019.3.11四川古藺縣太平古鎮-老紅軍胡道財
太平古鎮住下後,晚上7點應彭德濤與陳克梅夫婦、太平古鎮景區徐主任的邀請到到太平古鎮景區「紅軍食堂」吃晚飯交流紅色文化長徵心得,圍坐一圈,聽今年已經70多歲的胡敬華伯伯講述他父親老紅軍胡道財的往事。胡敬華17歲時成為了赤水河上的一名縴夫,和他一起拉般的還有當年與他父親一起留在太平的老紅軍江明萬。
-
穿過紛飛炮火,去擁抱夢想(聽老紅軍講長徵故事)
秦華禮正在講述長徵故事。1932年參加工農紅軍,長徵中進入通信學校。1958年起,先後任南京郵電學院院長、黨委書記。1983年離職休養。 回憶起長徵往事,如今已是103歲高齡的秦老精神矍鑠,平和的語氣中仍是滿腔豪情。 「身負重傷都要跟著部隊走,就是死了也光榮」 1932年,紅軍長徵入川,母親親自送當時19歲的秦華禮參加了紅軍,投身革命。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赴遵義,尋訪關於長徵的故事,採訪對象從耄耋老人到「90後」女生,我們發現,在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徵;從「強渡烏江」到「四渡赤水」,我們也重走了一小段長徵路……繼承長徵精神正當時記者想先去看看在遵義的老紅軍李光,可一打聽,老人家去年過世了。老人家的過世,在遵義城裡是一件大事。
-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大別山幹部學院依託優勢資源打造精品課程弘揚大別山精神■林志成穿紅軍服、唱紅軍歌、走紅軍「志仁小道」;觀看學院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的舞臺劇《紅色大別山》;紅軍後代黃德躍,講述其一家6人參加革命、3人英勇犧牲的故事……在大別山幹部學院官網「學員在線」版塊,來此參加培訓見學的學員紛紛寫下體會,抒發著對「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鬥、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
【巾幗大宣講】桂林龍勝:把女性的奮鬥故事講出來、傳出去
【巾幗大宣講】桂林龍勝:把女性的奮鬥故事講出來、傳出去 2020-10-20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省遵義市舉行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上午,全市30家市直單位、企事業單位的70名共青團員、青年代表通過徒步穿越老鴉山長徵歷史文化步道,聆聽英模事跡報告會等形式,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感受紅軍長徵偉大力量,生動實踐我市建設全國著名紅色文化傳承基地的決策部署。
-
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永新勇做弘揚井岡山精神先行者
重走紅軍路、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聆聽紅色故事……自11月28日縣領導及各鄉鎮場、各部門、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齊聚三灣帶頭踐行以來,永新縣黨員幹部都自發地在行動。這是該縣勇做弘揚井岡山精神先行者,致力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一個縮影。做弘揚井岡山精神的先行者,永新有底氣、有信心、更有優勢。
-
聽爺爺奶奶講身邊紅色故事
聽爺爺奶奶講身邊紅色故事 2020-12-15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界姐妹齊聚一堂,聽她講長徵故事!
為加強不同界別、不同群體女性間的廣泛聯繫,凝聚思想共識,8月21日上午,由市委統戰部、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市婦聯聯合舉辦的女性素質提升工程之黃聖鳳長徵故事讀書分享會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室開講啦!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知名本土作家黃聖鳳傾情講述長徵故事,回顧艱難歲月。
-
道縣:「六進六入」講好紅色故事
12月6日,道縣樹湘中學學生何明明利用周末,來到陳樹湘紀念館參觀學習,通過聆聽紅色故事宣講,他感慨頗深。今年10月開始,道縣充分依託陳樹湘烈士紀念館、何寶珍烈士故居、紅軍渡、紅軍牆、湘江戰役豪福指揮部舊址、紅軍茶園渡口等58個道縣獨特的紅色文化景點和紅色遺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廣大幹部、群眾、師生的愛國情操和德育素養,發揮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的作用,在全縣組織開展「講好樹湘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進學校入課堂、進機關入講壇
-
用好紅色資源 講好紅色故事——王慶華赴藍田葛牌鎮調研
王慶華表示:01一是要講好紅色故事。要積極主動對標先進,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深入挖掘革命傳統,搜集文獻資料,豐富展示內容,加強資源整合,規劃精品線路,實現共享共通,講好紅色故事。要解放思想,創新方式,積極探索科技手段、媒體矩陣、宣講演出等有效途徑,增強體驗感,提高親近度,擴大影響力,將革命文物和故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出來,傳播開來。03三是要提升品牌效應。要在加大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做好傳承和發展。
-
重走長徵路│會昌籍老紅軍何木林:為掩紅軍身份 14年裝啞沒說話
參觀完「四渡赤水紀念館」,隨後在該館副館長鍾傑梅的帶領下,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古鎮下街,採訪了會昌籍老紅軍何木林的大兒媳林成英,她深情講述了公公生前為不暴露身份裝啞14年的感人故事,以及大公無私的革命情懷。
-
紅色布衣——三位百歲老紅軍的家風故事
紅色布衣——三位百歲老紅軍的家風故事63歲的王建國,每天往返家和贛州市人民醫院回春樓之間,為照顧104歲的父親王承登而樂此不疲。他熟悉父親的口味,不時會做點紅燒肉,這是王承登的最愛。父親耳朵受過重傷,如果有客到訪,王建國還會給父親充當「傳聲筒」。
-
武昌中南路街「紅色廳講堂 廳講我來聽」宣講活動開講啦!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李燕 通訊員劉宏 鄧璇)11月5日上午,武昌區中南路街道靜安社區在社區四樓會議室舉辦「紅色廳講堂 廳講我來聽」宣講活動。靜安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中南路街辦事處領導及靜安社區直管黨員6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
-
高臺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藉助新媒介 「雲上」講故事紀念館在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註冊帳號,派專人運營,定期宣揚西路軍精神。疫情期間,紀念館開展了雲課堂,利用網絡直播宣講西路軍故事,弘揚革命傳統。影視基地建成後還將承擔紅色文化教育功能,配套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面向各機關單位、企業公司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教育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