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鎮關西有功無罪,魯智深不邀功卻跑路,原來這才是大俠風範?

2020-12-06 半壺老酒半支煙

魯提轄為了替金翠蓮主持公道,三拳打死了鄭屠戶。這當然是誤殺:萬萬沒想到號稱鎮關西的鄭屠這麼不抗揍,魯提轄把他當武林高手對待,想用三拳讓他失去反擊能力,沒想到這廝躺在地上兩腿伸得筆直,雖有大師風範,但卻不會喘氣了。

鎮關西武功如何且放在一邊,咱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為什麼不跑回軍營尋求老種經略相公的庇護?

要知道種家軍是當時大宋第一精銳邊軍,老鍾經略入朝,皇帝親自出迎,蔡京童貫也給他三分面子,京營殿帥高俅還要給他行禮,就是借給渭州府尹幾個膽子,也不敢到種家軍去抓人。

但是提轄魯達(這個稱呼讀者諸君看了會很彆扭,所以下文稱之為魯智深)一溜煙地走掉了,寧肯亡命江湖甚至落髮為僧,也不願仗著老種經略相公的權勢逃脫懲罰。

渭州兵馬提轄的主要職責就是練兵和捕盜,所以魯智深應該是熟知大宋律法的,否則老種經略相公也不會在那麼多軍官中挑選魯智深來給兒子幫忙(小說中老小經略相公是父子)。

按照大宋律法,魯智深是無罪的。即使拋開是非不論,在打鬥中鄭屠也是理虧:首先動手的是鄭屠,而且鄭屠手中有刀,而魯智深不但是自衛,而且也沒動用武器。如果真打起官司,那麼魯智深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行為解釋為阻止鄭屠行兇,這在《宋刑統》中有明文規定:「諸鬥以兵刃斫射人,不著者杖一百,刃為金鐵,無大小之限,堪以殺人者。」

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是打架時動了兵刃,不管是砍還是射,即使沒有給對方造成傷害,也要杖責一百,而且只要是能致命的金屬傢伙都算兵刃,不管大小長短。鄭屠從肉案上抄起的剔骨尖刀,絕對是一件能殺人的兵刃。

作為渭州兵馬提轄,魯智深是有權力當場制止鄭屠的危險行為的,即使是拿棍子把鄭屠打暈打死,也是在執行公務,一點責任都不用承擔,如果報告寫得好,沒準兒還能立功。

這時候我們就要分析一下魯智深當時的心態了,分析之後我們找出了四點原因,並因此對魯智深更加欽佩:不愧為梁山第一大俠,敢作敢為有擔當,不屑糾纏於瑣事,也不肯仗勢欺人,而是選擇了自我放逐,而且是無裡程、無期限的永久流放。

既然打死鎮關西無罪有功,魯智深為什麼還要亡命江湖?這時候我們就該分析一下魯智深當時的心態了。

其一,魯智深知道自己無罪,但是認為自己有錯。

魯智深原本只想教訓鄭屠一段,根本就沒想取他性命:「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箇打死了他。」

魯智深跟鄭屠打鬥,只踢了一腳打了三拳,如果鄭屠真的練過,應該有一定抗擊打能力,頂多有點輕微腦震蕩。武鬆快活林痛打蔣門神,先踢小腹後踢腦門,打倒之後,「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頭上便打。」

如果魯智深像武松痛打蔣門神一樣打鄭屠,鄭屠的腦袋早就扁了——這不是魯智深比武松拳頭硬,而是鎮關西沒有蔣門神抗揍。

魯智深是一位執法者,當然知道鎮關西鄭屠罪不至死,甚至可能只違背道德而沒觸犯律條。所以魯智深認為自己是有錯的,既然有錯,就要受到處罰。

其二,魯智深並不想仗勢欺人,因為這樣做跟鄭屠沒啥區別。

金翠蓮跟鄭屠相比,是弱勢;鄭屠跟魯智深相比,也是弱勢。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金翠蓮窮,鄭屠富,魯智深是提轄官人,如果魯智深欺負鄭屠,他還真沒地方喊冤去。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之後,小種經略相公已經對渭州府尹發出了極其明顯的威脅:「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的軍官……既然犯了人命罪過,你可拿他依法度取問。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怕日後父親處邊上要這個人時,卻不好看。」

那渭州知府當然也不傻,他馬上就表態了:「下官問了情由,合行申稟老經略相公知道,方敢斷遣。」

不用筆者囉嗦,讀者諸君就知道小種經略相公和渭州知府已經達成了默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十個死屠戶也比不上一個活提轄,老種經略相公的面子,值一百條人命。

但是魯智深並不想成為渭州知府向老種經略相公討好的籌碼,於是他走掉了。

其三,魯智深知道自己有錯,自覺無顏再見老種經略相公。

小種經略相公說得很明白:「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

魯智深是借調到渭州幫忙的,而且很可能是小種經略相公唯一的心腹和助手,老種經略相公對他是寄予厚望的。

但是魯智深卻在兵馬提轄任上捅了婁子,當然會覺得愧對老種經略相公的信任——幫了忙,也添了亂,被有心人舉報到皇帝那裡,老種經略相公也會有小麻煩。

自覺無顏見老長官的魯智深一溜煙地走掉了,往後再也沒跟老種經略相公聯繫,徵方臘之後他也拒絕回朝受封,其實心裡還是有一道過不去的坎兒:當了武節將軍、州府都統制之後,會不會分派到老種經略相公麾下?

其四,魯智深每天無酒肉不歡,如果主動投案進了監牢,可能就要吃素了。

魯智深沒有娶妻生子,也沒買房子買衣服,他的薪水都吃掉喝光了,這就叫「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如果讓魯智深吃上十天半月窩頭鹹菜,可能不殺了他還難受,所以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當然,這第四點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以魯提轄的豪爽性格,又怎麼會少了朋友?即使在渭州沒有朋友,九紋龍史進聽說魯大哥進了監獄,怎能不買些酒肉派人送去?小種經略相公又怎能坐視不管?

當然,魯智深不可能因為幾天吃不上酒肉就放棄一切開溜,在筆者看來,拳打鎮關西無罪有功,魯智深不邀功卻跑路,原來這才是大俠風範:他選擇自我放逐,是不想仗勢欺人,他要用特殊的方式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文章最後照例請問讀者諸君:本文分析了魯智深出走的四點原因,您認為哪個原因促使魯智深不打官司而一溜煙走掉?

相關焦點

  • 魯智深好歹是個提轄,還有上司庇護,為什麼拳打鎮關西後卻逃了?
    楊角風談水滸第17期:一提到《水滸傳》,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武松和魯智深這兩個人物,這兩個人一個是武都頭,一個是魯提轄。同樣是殺了人,武松投案自首,魯達卻選擇了跑路,要知道在宋代,都頭連個品級都算不上,而提轄好歹是個六品武官了。
  • 倘若魯智深沒有拳打鎮關西,結果會怎麼樣?
    話說魯智深為什麼拳打鎮關西,這個思路原著裡面已經很明確了。原著是這樣說道:魯智深來到潘家酒樓上,和兄弟大口吃酒,邊喝邊聊,好生興致。忽然聽聞隔壁閣子裡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魯達吼道酒保,是何許人在哭啼,攪俺酒興。
  • 每次看拳打鎮關西都格外痛快,魯智深不虧為水滸第一英雄好漢!
    影視劇中魯提轄五臺山上落髮為僧《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通過魯提轄魯達在酒樓與九紋龍史進、打虎將李忠飲酒席中偶遇啼哭的賣唱藝人金氏父女,並尋問啼哭的之由,魯達金家父女並無任何關係,但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仗義疏財,慷慨解囊贈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並在送走金氏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最終為民除害,三拳打死鎮關西的精彩的描繪,鮮活而且生動地向讀者展現了魯達魯提轄扶危濟困、疾惡如仇的俠義性格和不朽之英雄形象。
  • 拳打鎮關西是除暴安良?鄭屠就是一屠戶
    說到「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它曾經入選過中學課本,很多人為魯達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跡所感動。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魯達和朋友在酒樓喝酒,忽然聽到旁邊傳來一陣陣哭聲,叫過來一問,原來是一對賣唱父女,女兒叫金翠蓮。
  • 誰是水滸世界的第一大俠
    要論水滸世界的第一大俠,非魯智深莫屬。魯智深行事曆歷落落,了無牽掛。從第二回書《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出場後,便一路散發著奮勇忘我的精神,帶給人溫暖、光明和希望。渭州城齎發金家父女,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桃花村與強人說因緣,瓦罐寺鋤奸,相國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千裡護送林衝,智取寶珠寺,件件事可昭日月,行不愧天,俯不愧地,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但他的鑌鐵樿杖從來都不會揮向無辜弱小,所作所為沒有一件是關涉到自身利益的,但莫不慷慨赴之,全然不要報答,也壓根兒不要報答,甚至不計生命的得失。
  • 水滸傳:從拳打鎮關西看魯提轄的鐵拳
    一部《水滸》,洋洋萬言,最顯著、光彩奪目的莫過於其中108個風風火火的英雄好漢,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人,他就在其中之列,而且千百年來家喻戶曉,他就是魯智深。水滸故事在民間口口相傳,圍繞魯智深的故事,膾炙人口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當屬他的開山之作。
  • 魯智深為救一個女人,三拳打死鎮關西,但她真的是個好女人嗎?
    其中魯智深就是為救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鄭屠戶,當然鄭屠戶就是鎮關西。水滸中好女人並不多,如潘金蓮、孫二娘,以及潘巧雲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被魯智深救助的金翠蓮是個好女人嗎?這才引出了「拳打鎮關西」。 金翠蓮原著中說是「十八九歲」的年紀。
  • 水滸傳:金翠蓮欠錢子虛烏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另有緣由!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有網友認為金翠蓮父女欠錢不還,鄭屠讓他們還錢,有什麼錯呢?魯達何故要殺死他呢?1、金翠蓮本來就不欠錢,鄭屠讓她還錢是欺人太甚書中自有交代,金老漢和女兒金翠蓮本來是到這裡來投親,但是尋親不著,母親染了重病死在店中,因此父女兩個肯定是花光了盤纏,遭了難。
  • 繼林黛玉倒拔垂楊柳,薛寶釵拳打鎮關西問世!作者:沒有任何隱喻!
    不過很快原作者就在自己的微博澄清了,原來他繪製這幅圖只是為了好玩,並沒有任何隱含含義。其實這樣對於名著的誇張化展示,也算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推廣,至少這張圖確實讓許多人知道了林黛玉這個紅樓人物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典故。這種方式其實和B站的鬼畜區視頻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看個樂呵就好,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 演過魯智深的五位演員,前三位都是傻大個,只有最後一位入木三分
    《水滸傳》當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有一位叫做魯智深,外號是花和尚。關於魯智深的故事非常多,比較熟悉的就是倒拔垂楊柳和拳打鎮關西。魯智深這一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曾經演過魯智深的5位演員。 每一個經典的影視人物都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段俊寶飾演的魯智深就讓觀眾們印象深刻。
  • 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背後,看待當時的大宋民間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已經是街邊巷聞,人所共知。這個事件,卻有著研究大宋王朝民間的意義所在。《水滸傳》中,講述的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將的故事,魯智深就是其中之一。原先他倒並不如何知名,卻由於拳打鎮關西以後,在江湖上得到了「花和尚」的綽號,方才四海揚名。這有些像武松。
  • 鎮關西僅僅是騙財騙色,就被魯智深打死了,冤不冤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魯智深出場就高光的時刻,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還順利脫身。在課文中分析魯智深其人,就是行俠仗義、有勇有謀,頗有俠義風範。鎮關西這個人其實是個屠夫,也就是殺豬賣豬肉,是個小作坊,畢竟切豬肉這樣的活他也幹,還幹的不錯。
  • 明明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為何後面魯智深卻成了提轄?
    《淺說水滸》第412期(文/焦目)如果非要從108將中,選一名最受歡迎的男主角,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魯智深。關於水滸的書籍和文章中,大家也都認為,魯智深是大俠,有俠義之風,他做事從不考慮自己。只要他遇見不平,總是會拔刀相助,哪怕自己丟了官職,淪落為逃犯,做了和尚,也無怨無悔,實無愧於大俠的稱號。其實,魯智深的來頭並不小,他最初是在老種經略相公麾下,而且是個軍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曾經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魯達)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 「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為何寫下這一句詩?
    "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句話出自《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是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前的一句偈語。這句話全文是「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水滸傳》中,魯智深「遇林而起,遇江而止」,是什麼意思?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好漢,那麼魯智深就是行俠仗義的大俠,拳打鎮關西、夜宿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為收留自己的好心人、生死之交的兄弟、為自己,魯智深做出的幾件大事,都是俠客行為,他所殺的人,都是惡霸潑皮,沒有一個無辜的人,這一點,就連武松也做不到。
  •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需要多大的力量?看完才知道鎮關西有多厲害
    要說這倒拔垂楊柳,那真是項羽見了沉默,李元霸見了流淚了。你知道倒拔垂楊柳到底需要多大的力量嗎?我們先說結論吧,魯智深的掌力,約為51噸,這個力量是什麼概念呢?曾經在地球上稱霸一時的霸王龍,體重約為9噸,最重的是14.85噸,而魯智深單手力道差不多就是25噸,霸王龍在他的眼裡也不過是如此,更不要提一棵垂楊柳了。傳說典韋可以驅虎過澗,那麼魯智深就可以去舉「霸王龍」過海,按照新版《水滸傳》中,魯智深拔的那棵柳樹這個粗細,以凡人之力肯定是拔不起來的。
  • 水滸傳:鄭屠為何敢以鎮關西自居?魯智深潛逃後,其中玄機被揭曉
    不可否認,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有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的成分,但,魯智深也有不服鄭屠的心思,尤其忿恨鄭屠以鎮關西自居。魯達……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 故事篇第五 拳打鎮關西
    故事篇第五 拳打鎮關西涉及原著章回: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前面說過,這第五集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橋段已經合併在上一篇第四集裡面了,這一篇單講後面林教頭那一邊。其實真沒有什麼可說的,十五分鐘劇情,講述了原本義氣的正直男人為了官場生存是如何墮落的。
  • 衝冠一怒為紅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真是為了金翠蓮嗎?
    在《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章當中,魯提轄在潘 家酒樓裡偶遇「苦命女」金翠蓮,在聽了淚眼婆娑的翠蓮一番哭訴之後,魯提轄便頓起了心中的不平之氣,隨後一時衝動,三拳斃掉了鎮關西。
  • 水滸傳:魯達拳打鎮關西,並非僅僅為翠蓮報仇,其實他是另有所圖
    而魯智深的「好漢」生涯就是從拳打鎮關西開始的,當然,那時候的他還不叫魯智深,智深是他當和尚時的法號。那麼作為渭州小種經略府的提轄,魯達想救金翠蓮,方法多得是,為什麼非要暴力幹掉鄭屠呢?楊角風談水滸第16期:水滸傳:為救小三犯案,又被二奶所救,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