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遇林而起,遇江而止」,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隨手談詩

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對他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麼看?

在我看來,魯智深是《水滸傳》眾多人物中,第一流的真俠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好漢,那麼魯智深就是行俠仗義的大俠,拳打鎮關西、夜宿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為收留自己的好心人、生死之交的兄弟、為自己,魯智深做出的幾件大事,都是俠客行為,他所殺的人,都是惡霸潑皮,沒有一個無辜的人,這一點,就連武松也做不到。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出家當和尚,在五臺山修行,卻一點都不守佛門清規,喝酒吃肉、打人砸廟,別人都容不下他,看不慣他,唯獨長老在背後撐腰,為什麼?假如魯智深真的是一個只會吃吃喝喝,醉酒後肆意胡鬧的人,以長老的修為,又怎麼會這樣對待他?

這一切,不是因為魯智深上面有人,而是張老認為,魯智深有佛性。

臨走前,智真長老對魯智深下了「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的十六字讖語

遇林而起魯智深在大相國寺中,結識了林衝,後來林衝被發配滄州,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當時的魯智深和林衝,不過是一面之交罷了,最後在野豬林,董超薛霸要加害林衝時,站出來相救。

這個林,到底是指野豬林,還是指林衝?我個人認為,是指林衝

因為魯智深救了林衝之後,林衝轉身就把魯智深的個人信息,透露給了董超薛霸二人,這一來,東京大相國寺也待不下去了,畢竟得罪的是高俅。

林衝的豬腦子,讓魯智深不得不選擇另一種人生,這就是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野豬林救林衝之後,魯智深的主線故事告一段落,直到楊志押送生辰綱失敗後,魯智深再次出現,和楊志、曹正一起,搶佔了二龍山,日後成為梁山聚義的一股強大力量。

遇山而富,不是說當了落草為寇之後,可以肆意打家劫舍,獲取許多金銀財寶,而是說從此之後,魯智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遇水而興在二龍山當個小霸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當時天下雖有各路農民起義爆發,但還未天下大亂,因為農民起義軍不成氣候,魯智深、楊志等個人力量再大,也大不過官府去,朝廷隨時能可能拔掉這些眼中釘肉中刺。

因此,歸附梁山,集合力量對抗朝廷,才是二龍山的出路。

梁山也是山,但梁山的根基是八百裡水泊,因此遇水而興,正是從指三山聚義起開始興盛

遇江而止徵方臘後,梁山兄弟死傷慘重,宋江等人還沉浸在建功立業的夢幻中,魯智深、武松等人都看透了,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那天夜裡,魯智深聽到了錢塘江上的潮信,他想起了智真長老的十六字讖語,參透了禪機,終於得道成佛,就像智真長老最開始說的那樣,他有佛性。

魯達、魯提轄、花和尚、二龍山首領,他有許多稱號,但最終,他成佛了。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智者樂(yào),仁者壽。」——《論語》

這句話,有許多解釋,可以理解成,智慧的人喜歡水,仁義的人喜歡山;也可以理解成,智者之樂如水一樣,仁者之樂如山一樣。

水,平靜、淡然,山,崇高、安寧。

智真長老對魯智深的「山水」之讖,又何嘗不隱藏著魯智深智慧、仁義的品質呢?

相關焦點

  •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智真大師真相了
    《水滸傳》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便是魯智深,他原名魯達,官任一方提轄,大小也算是一名公務員,為人仗義,奈何不慎,三拳打死鎮關西,身負人命,只好棄官而逃,從此亡命天涯。好在魯智深運氣不錯,出門遇貴人,遇到金翠蓮的丈夫,在他的幫助下,躲到五臺山避難,也在此結識了五臺山智真長老,並拜在其門下,法號智深。魯智深雖然因情勢所迫而出家,但是魯智深的心卻還在俗世,經常飲酒吃肉,酒後犯渾,屢犯寺規,最終無法在寺院待下去,出於無奈,智真大師將魯智深推薦給了東京大相國寺。
  •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四句...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言,是魯智深師傅智真長老讓他去投奔東京汴梁大相國寺,臨別贈給他的。而正是這四句偈言貫穿著魯智深的一生。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他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魯智深為何要倒拔「楊柳」如果耐心細讀,《水滸傳》中可謂字字藏玄機,比如,「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中的「楊柳」,也是一處大玄機。恐怕古往今來的讀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精彩的故事中,被魯智深的神力鎮住了,便沒注意到他所拔掉的是「垂楊柳」。
  • 揭秘水滸傳: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洒家的讀音是sǎ jiā,也就是咱家的意思,是宋元時代北方的一種口語,意思是「俺」、「咱們」,帶有一定的粗魯的意味。《水滸傳》中很多人自稱洒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魯智深,魯智深是陝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官,是個下級軍官,他所在的地方是陝西延安府,那裡就是宋元時期的關西地區,所以說魯智深說自己是洒家,是符合當時關西地區的方言的。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來難以置信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對其歡喜的讀者那是相當的多呀,故事裡面的綠林好漢各個性格鮮明,行俠仗義不說,還非常的瀟灑豪氣。在梁山相聚的時候,大家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過得那是逍遙自在。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存在,那就是魯智深了。
  • 《水滸傳》裡魯智深因何會去二龍山落草?這4個字說出答案
    魯智深、楊志是可以放棄二龍山的,畢竟二龍山對他們來說,不是唯一的選擇。他們還可以去別的山頭落草。王倫是一再挽留楊志。魯智深到了梁山,林衝也不會趕他走的。魯智深救過林衝的命。魯智深、楊志上了梁山,不會有什麼流血犧牲。王倫是歡迎他們的。魯智深難道一點都不想兄弟了?魯智深就是要佔二龍山,到底為何呢?牡丹就為大家道出原因。
  • 為何說魯智深圓寂是水滸最大悲劇?讀懂了智真長老的這兩句話便知
    一、第一句話水滸中哪位好漢的死最震撼人心?無疑是魯智深的圓寂。這位花和尚,本是北宋軍官,為救金氏賣唱父女,抱打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後,人生之路瞬間逆轉,開始了逃亡,最終在金老漢的幫助下,來到了五臺山,準備出家。由於魯智深長相很兇,讓人怕,自然那些和尚們都不想收留,但智真長老卻執意收留,並說道: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
  • 日本版的水滸傳,武松像野人,魯智深讓人大跌眼界
    日本在歷史上一直和我們中國有著莫大的淵源,這不作為我們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便被日本拿去翻拍了,我們一起來去看看他們拍的如何吧! 當小編第一次看到日本版的水滸傳之後徹底的被震驚到了,因為在我的印象當中,日本對我們的文化不過是一知半解而已,鬧出了不少的笑話,這次日本的翻拍給人們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水滸傳在我們國內也是被翻拍了好多次
  • 《水滸傳》中魯智深最後坐化六和塔,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文/柒夏在《水滸傳》中,小編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其實施耐庵最喜歡的角色,應該也是魯智深。他一生光明瀟灑,自由隨性,就像這昏暗世界裡的正義使者,給與沉重一擊,實在是大快人心!而魯智深最後坐化杭州六和塔,也讓人意味深長。
  • 魯智深坐化成佛,他說的「今日方知我是我」是什麼意思?
    魯智深救了金翠蓮之後,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鄭屠。當然,魯智深其實並沒有想過打死鄭屠,只想教訓一下,不過下手重了點。所以,事後他只能匆忙回到住所,拿點細軟金銀,提著齊眉棍跑路。魯智深無處可去,稀裡糊塗走到了代州雁門縣,還湊過去看抓人的通緝榜。原來,魯智深並不認識字,所以不知道榜文上是寫著自己的罪行和賞金。幸虧金翠蓮的父親金老漢看到,這才把魯智深扯到一邊。
  • 《水滸傳》中鄭屠態度好有禮貌,卻被魯智深故意找茬,他冤枉嗎?
    ——《水滸傳》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鄭屠納妾的時候,有沒有給金老漢定金,書中沒說,我們權當沒有,即便有也不會太多。所以你看,金翠蓮非但不但鄭屠的錢,反而還被騙了身子。鄭屠這就太不厚道了。
  • 水滸傳:鄭屠為何敢以鎮關西自居?魯智深潛逃後,其中玄機被揭曉
    撲的只一拳……(節選第三回)因為鎮關西更讓魯智深氣憤,所以魯智深先問了鎮關西一事,可見,對於魯智深個人而言,他更加痛恨鄭屠以鎮關西自居。當初在潘家酒樓的時候,魯智深聽了,金氏父女哭訴自己的【強媒硬保】和【虛錢實契】的悲慘遭遇的時候,魯智深想的是解救金氏父女,讓他們擺脫鎮關西的控制,沒有想著教訓鎮關西或者說打死鎮關西,當聽完金老漢說鎮關西是鄭屠夫的時候,魯智深忿恨不已,揚言要【打死那廝(鄭屠)】,實則魯智深才想著教訓一下鄭屠。
  • 美國要拍水滸傳!誰演潘金蓮?泰森演李逵,強森演魯智深
    巨石強森版花和尚魯智深 正文:《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小說。 而如果說《水滸傳》都能被隨意改編,那中國經典文學名著,還有什麼是不能被美國人改編的?
  • 直來直去的魯智深,為何拳打鄭屠繞彎子?施耐庵:大智慧在彎子中
    狀元橋下賣豬肉的鎮關西鄭大官人,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生命會終結在魯智深的手中,也因為魯智深的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的名號比《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的董平、張清、穆弘等還讓讀者熟悉。性格豪邁不羈,做事直來直去的魯智深,原意本是教訓一下鎮關西,誰曾想,鎮關西被三拳打死了。
  • 《水滸傳》中的大相國寺,歷史上存在嗎?是個什麼地方?
    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水滸傳》中的大相國寺,歷史上真的存在,至於大相國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不同的時期,自有不同。二、小說《水滸傳》中魯智深存身的大相國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主要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其中的魯智深,原名魯達,一個下級軍官,因得知酒樓賣唱父女受當地惡霸鄭屠的欺凌,對賣唱父女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鄭屠,事後棄職逃亡,轉去五臺山出家,法名「智深」,人稱魯智深。
  • 魯智深的禪杖,究竟是什麼樣?影視劇裡都錯了
    最明顯的一個,就是魯智深,他先後救過金翠蓮、林衝、劉太公的女兒等人。為了彰顯魯智深的武藝、神力和性格,作者甚至詳細描寫了魯智深的武器,即水磨禪杖。書中不但說了禪杖的材料、重量、價錢,還說了打造過程,打造後「把漆來裹了」。魯智深死後,作者還特意交待,他的渾鐵禪杖留在寺中供養了。
  • 水滸傳中知識點,第一個出現的強盜是誰,誰最早上梁山?
    文/主任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水滸傳沒有像紅樓夢那麼崇高的地位,但是在小編看來,水滸傳其實更有生活味,更有人情味,更有煙火氣,更接近人民生活,大家也更能看懂,引起共鳴。
  • 《水滸傳》中一個有著菩薩心腸,霹靂說段的人物
    在說今天這位英雄前,我們先來看兩段偈語:第一段:遇林而直,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第二段: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知深為什麼是《水滸傳》中是一個有著菩薩心腸,霹靂手段的人呢?《水滸傳》中有很多的英雄,像武松、林衝、宋江、史進、關勝等等都是英雄啊!莫急,且看小子慢慢分析,說魯知深是菩薩心腸,霹靂手段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品質,是其他英雄所沒有的:1、除強扶弱,不計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