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滿煎糕在廈門並不陌生
但用古法去製作的似乎已經看不到了
令人激動的是
我在泉州找到了
一家堅持古法炮製的老店鋪
可能大多數朋友是不會去注意到一些老店鋪
要知道,那些傳統美味
幾乎都是藏匿阡陌小巷之中的
康莊滿煎糕就是如此
店面不大很老舊簡陋
雖然是在小巷裡生意是如火如荼
在泉州,這家有著三十餘年手藝的老店
就被認為是泉州最地道的滿煎糕老字號
曾問過不少朋友,泉州的滿煎糕哪裡最好吃
得到的回答居然只有這家
聽說這間夫妻倆經營的老鋪只在早上營業
去的時候快十點了,剛好看見老闆還在製作
老闆挺健談的,也很樂意讓我拍照
拍照之餘還了解到
老闆每天上午四五點就會開始製作滿煎糕
因為必須一直站在這老舊的煤爐旁
在天氣熱的時候不得不光著膀子
相傳左宗棠解決軍隊士兵們的飽食問題
用閩南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為餡的鬆軟煎餅
替代北方把包卷大蔥、沾辣椒的傳統「鹹麵餅」
既方便又頂餓
從而流傳開來
將事先將麵粉混合原漿發酵,在加入紅糖製成紅糖麵漿
這是最最重要的工序
發酵得好壞決定著滿煎糕的口感
如果發酵得不夠充分孔洞效果不明顯,沒有了鬆軟的口感
發酵的時間長短視氣溫而定
如果紅糖放太多也會太過甜膩
將這個裝有三十多個蜂窩煤的大煤爐加熱
通常見的都是用餅鐺來製作
用傳統煤爐的真是難得一見
然後以每次一大勺的量倒入加熱好的平底鍋
使得紅糖麵漿能夠平攤均勻
這個看起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底鍋
其實有三四十斤重呢
在煎餅的過程火候也是很重要的
隨即蜂窩狀空洞出現
(太密集了看不下去……)
然後就可以撒上內餡了
通常有幾種口味
有伴有芝麻的紅糖末,或這是帶有花生的冬瓜糖
(這動圖看起來好像要吃土一樣……)
繼續煎個兩三分鐘
我一直認為滿煎糕超像閩南版的銅鑼燒
微涼的時候吃口感最佳
咬一口,它的外皮微焦,有點小脆,不覺油膩
古法做出來的滿煎糕內部組織孔洞大使得整個內部鬆軟富有彈性,帶有淡淡的花生芝麻香,香甜也不甜膩。
早餐買塊滿煎糕,配上一杯豆漿或者泡壺茶,整個早上會是滿滿的飽腹感~
價格:12-16元/袋
電話:0595-22393177
地址:裴巷14號,西街上掛有「通政中心小學」的小巷子
泉州西街上往寫有「通政中心小學」指示牌的小巷子就是裴巷
往裡走去,書法培訓館斜對面。
因此也有裴巷滿煎糕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