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挖土發現南越王墓,墓中出土神秘酒杯,專家呼籲絕不允許出境

2020-12-14 阿桃說文史

工人挖土發現南越王墓,墓中出土神秘酒杯,專家呼籲絕不允許出境。眾所周知,古人在修建陵墓的時候,他們為了防止盜墓賊的偷盜和破壞,所以也在墓中設置了各種機關技術,而且還有很多陵墓不只是墓中有著各種防盜措施,就連墓的修建位置也是精挑細選的。很多貴族之人他們在修建陵墓的時候,會選擇一處極為隱秘的地方,這樣盜墓賊別說是盜墓了,他們連墓的位置都找不到。我們都知道,曹操的墓是藏的非常隱秘的,並且迷惑了很多人,而南越王趙佗的墓就更加的神秘了,直到現在,專家們找來找去也仍然沒有找到。

當初趙佗在去世之後,他命人帶著四口棺材從四個位置出發,所以他可能在四個地方都修建了陵墓,但人們並沒有找到這四處地方,而且在這四處地方是否就藏有趙佗真正的墓,也很難說。不過這麼多年來,專家們也一直沒有放棄。雖然專家的沒有找到趙佗的墓,但是專家們卻發現了趙佗孫子趙眜的陵墓。

當時是在1983年,廣州省的一個施工隊伍,他們正在打基建,沒想到在挖土的過程當中無意之間挖出了一座古墓。工人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考古專家,於是考古專家立馬趕來現場,他們進行了一番勘測,確認此處有一座古墓。當時專家們非常的激動,因為他們可以確認這座墓有可能是西漢時期的,畢竟漢代墓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還是非常難得的。

當專家們進入到古墓中後,他們通過墓中的金印和玉印確認了陵墓的主人,那便是南嶽的第二個國王趙眜。在這座墓中,專家們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都是非常珍貴的,而且品類也非常的豐富,各種陶器,玉器,金銀珠寶等等一共有1000多件。而且在南越王趙眜的墓中,專家們還發現了一件絲縷玉衣,這無疑是價值連城的。

除此之外,大家還看到的一個造型極為奇特的杯子,這個杯子給人一種極為神秘詭異的感覺。杯子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個神獸,而且上面這種奇特的紋飾,看上去並不是中原製作的工藝品,那麼究竟是來自西域,或是來自西方國家,到現在也不得而知。後來專家們將這個杯子稱作角形玉杯,而且專家們認為這個杯子實際上是一種酒器,都是人們用來飲酒的,而且它是用新疆的和田玉製作的。

當時專家們看到這個杯子的時候,瞬間睜大了眼睛,因為他們實在是不敢相信,居然在這座古墓當中發現了這樣的角形玉杯。主要是因為它的製作時期在漢代,因此才無比的珍貴,而且在我國內地,這也是唯一一件漢代時期的角形玉杯。於是這個造型奇特的角形玉杯,也成為了國家一級文物,並且專家們都紛紛呼籲,絕對不允許這件角形玉杯出境展覽。而後,這件角形玉杯也果真進入了中國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的名單裡。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專家們為什麼這麼重視這件角形玉杯,首先,這件文物是在明代之前,我們能夠看到的唯一一件漢代的遺作。而且這個角形玉杯的製作工藝非常高,這在玉器中也是絕對的精品,像這種角形玉杯已經非常的少見了,所以非常稀有,而且它對於中國文物史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小編覺得只要是我國的文物,無論是多是少,是完整的還是已經破損,都是獨一無二,都是最為珍貴的,都是無價之寶。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南越國墓葬文化解析:南越王墓和墓中出土的珍寶
    只有這座南越王墓別具一格。它是仿效漢文帝「依山為陵」的造法,鑿開石山,用巨石砌築而成的地宮。這是嶺南地區第一次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石室墓。陵墓所在的象崗山,是嚴重風化的花崗巖石山,石質鬆散,不能掏挖出深廣的洞室。因此,墓坑採用豎穴加掏洞的形式;在山頂以下劈開石山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如「凸」字形的豎坑,再在前端兩側掏挖出兩個橫洞以建造耳室。
  • 對話「南越王墓探墓第一人」:趙佗墓深藏越秀山下?
    南越王博物館由中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莫伯治設計。黃展嶽(右)與麥英豪(左)在南越王墓主棺室清理出土玉衣。■解密博物館系列「趙佗墓究竟在哪裡?細心的考古人員在墓室中部發現了一個盜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盜洞中竟然發現了20餘件精美玉器,有壁、璜、舞人、龍形佩飾、虎形佩飾、劍格等,這批玉器製作極為細膩考究,專家判斷應是南越國王室工匠的傑作。據考古人員分析,盜墓賊盜墓時可能比較慌張,忙亂中把已盜到手的一包玉器遺漏了。有專家考證,西村鳳凰崗木槨墓很可能是當年孫權派人來廣州盜挖的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陵墓。
  •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市區北部的象崗山上,是 1983年6月9日在該地動工修建樓宇開挖地基時偶然發現的。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佔地14000平方米。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 西漢南越王墓|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鳳紋牌形玉佩鳳紋牌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左側位置。通長14釐米,寬7.4釐米。青玉質。
  • 尋找了2000年,震驚世界的南越王墓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經考古發掘,如此大墓竟然從未遭到盜掘,墓室共有7室,擁有著巨大的彩繪壁畫和模擬宴會場所,大型銅鼎、銅壺、漆器、陶器、成串的玉璧等接連出土,而這個宴會的主人依舊充滿神秘。殉人的屍骨,厚重的石門,讓所有人都為之興奮,成套的編鐘和被稱為瑞玉之首的碧綠玉璧的出現,說明入葬者非王即侯,也將墓主人的身份抬高到了極限,這會不會就是已經藏匿了兩千年、成為傳說的某位南越王?
  • 南越王墓文帝行璽鑑藏(圖)
    而從南越王墓出土的璽印來看,根據「文帝行璽」用「璽」,「帝印」用「印」,「右夫人璽」又用「璽」的特點,可以看出當時璽印在規範上還處於摸索階段,還處於相對混沌的狀態。從科研角度看,南越王的這批璽印很有實證意義。 收藏周刊:從目前南越王墓出土的璽印來看,它為中國璽印研究提供了怎樣的參考價值? 吳凌云:南越王墓出土了中國目前可見最早的一批「皇帝印璽」。
  • 我跟南越王墓467米的緣分!
    也正是這兩個小時,讓我跟南越王墓,有了匆匆一面的緣分。第一次來廣州,晚上七點到白雲機場,第二天滿滿一天會議,第三天凌晨六點的飛機回濰。行程滿滿當當,可做為12年的養玉人,我是多想看一看南越王墓出土的美玉啊。從剛剛接觸古玉開始,角杯、龍鳳配、組佩等,都是我心中美不勝收的寶貝。來到廣州,我不想錯過。
  • 《鬼吹燈》中的南越王墓是個什麼樣的來頭?
    所以,當我看到廣州有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這個地方,就很好奇地將參觀計劃提上日程了。好奇南粵地區的歷史,也好奇這個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的王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查資料的時候還發現,連近幾年大火的《鬼吹燈》中也提到過南越王墓,並且書中還寫到,三國時南越王趙嬰奇墓被盜時還發生過離奇事件,所有人無一倖存。這些,更加勾起了我探詢此地的好奇心。
  •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悄然更名 去「墓」字討吉利
    第1頁:南越王墓博物館因何改名 第2頁:被訪者均不忌諱「墓」   南越王墓博物館因何改名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徐毅兒  地鐵沿線報站名稱仍為「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但博物館高牆牌坊卻悄然更名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這讓不少市民感到疑惑:「是否走錯地方?」
  •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印證廣州是我國古代"海絲"起點
    專家指出,雖然目前發掘的遺蹟不能確指建築基址,但治所與官署就在現北京路和財廳前一帶是肯定的。「作為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6個重要史跡點之一,當年南越王墓墓中出土的多件海外珍貴器物,不僅是南越國與海外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廣州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一批舶來品。」
  • 「事死如事生」——南越王墓的隨葬珍寶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鉤尾的虎頭雙眉上揚,額頂鑿出一個陰文「王」字。虎口形成的套銎,出土時正好套在玉龍的折斷處。鉤腹有一圓鈕。顯然是龍形玉佩下半斷裂後,特意製作了一虎頭金鉤與之相配,使玉佩改變功能成為帶鉤。帶鉤發展到春秋戰國時達到鼎盛,漢代則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的用鉤盛況。墓中出土的5件玉帶鉤均為墓主所有。
  • 西漢南越王墓: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鉤尾的虎頭雙眉上揚,額頂鑿出一個陰文「王」字。虎口形成的套銎,出土時正好套在玉龍的折斷處。鉤腹有一圓鈕。顯然是龍形玉佩下半斷裂後,特意製作了一虎頭金鉤與之相配,使玉佩改變功能成為帶鉤。帶鉤發展到春秋戰國時達到鼎盛,漢代則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的用鉤盛況。墓中出土的5件玉帶鉤均為墓主所有。
  • 西漢南越王墓,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鉤尾的虎頭雙眉上揚,額頂鑿出一個陰文「王」字。虎口形成的套銎,出土時正好套在玉龍的折斷處。鉤腹有一圓鈕。顯然是龍形玉佩下半斷裂後,特意製作了一虎頭金鉤與之相配,使玉佩改變功能成為帶鉤。帶鉤發展到春秋戰國時達到鼎盛,漢代則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的用鉤盛況。墓中出土的5件玉帶鉤均為墓主所有。
  • 廣州再現南朝墓葬群 規模僅次於南越王墓(圖)
    近日,在先烈中路99號大院施工工地內,共清理出東漢墓一座,西漢晚期墓兩座,南越墓兩座,南朝墓三座,出土陶、銅、瑪瑙、琉璃、玉、鎏金、鐵等質地器物約180件套。其中包括近年來廣州考古發掘規模最大的一座南越國時期墓葬,規模僅次於南越王墓。  2號漢墓  殘深2.8米!
  • 遊南越王墓——嶺南千古一帝 看金縷玉衣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處歷史人文聖地——南越王墓博物館,探索千年的西漢嶺南文化。博物館南粵王墓博物館是以墓地為主體的博物館,該墓為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約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保存完好,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西漢時代彩繪石室墓。
  • 工地施工挖出西漢大墓,墓主身份出人意料,專家終於找到它了
    就在工人們緊張施工的過程,突然挖到了硬東西,當工人們清理砂土後發現是一塊大石板,於是幾位工人拿來鐵鍬將大石板撬開了一道縫隙。從縫隙中往下面,只見一個幽深的大黑洞,工地工人們在一起議論紛紛。有人說是當年挖的防空洞,也有人說這是地質運動偶然的巧合,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
  • 「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王墓博物館 跟小宸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眾所周知,古代的政權基本集中在北方,嶺南地方很少能發現大型古代墓葬。所以當時在廣州發現西漢南越王墓的時候,震驚了全國。小宸很喜歡看考古紀錄片,看完了《南越王墓》,就特別想要到現場去看看。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君王趙眜的陵墓。這座墓是1983年的時候,挖掘土堆的時候偶然發現的,當時人們完全沒發現,居然在鬧市區發現了大型古代墓葬。喜歡考古的朋友都知道,古代人經常是視死如生,也就是死了也要把生前的東西帶到冥界。因而在秦漢時期,都是實行厚葬制度。
  • 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有何特別之處?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數量之多、品種之廣以及雕鏤工藝之精美都是空前的。
  • 廣州這座小山,從約50米變20米,有未被盜的南越王墓,成「國寶」
    南越國在歷史上存在了93年,是九州南部地區的一個政權,漢朝藩屬國,經歷了五位南越王。由於遠離中原,也因為年代久遠,在史料上關於南越國的介紹也並不多,南越國當年社會經濟等狀況,在相當長的一時間不被世人所知。直到1983年,廣州越秀區象崗山上工地施工,才意外發現了這個隱藏了二千多年的南越王趙昧的墓地,從而向人們揭開了南越國的神秘面紗。
  • 南越王墓裡出土了來自紅海的乳香
    原標題:巨舶載檀木 香從海上來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小盒乳香。它們來自遙遠的紅海。   香料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歷史上,廣州曾長期是中國最大的香料口岸。海外輸入的香料不但深刻地影響了國人的生活,而且成為重要的稅收來源,在經濟活動中居於不可忽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