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河南日報07版專版報導洛陽都市圈發展,據介紹,河南日報「洛陽新聞」自今日起更名為「洛陽都市圈」版,旨在利用「紙」與「筆」記錄洛陽都市圈建設的新舉措新亮點,用「雲」與「網」的新媒體矩陣,傳遞洛陽都市圈進程最強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洛陽都市圈成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支撐中原地區在國家戰略中實現更大擔當作為。
發
刊
詞
你好,洛陽都市圈!
洛陽都市圈,從4000年的歷史煙塵中騰空穿越,隨著黃河的湧動奮力搏浪,叫響中原。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明確提出,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一體化發展。「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內聯,以黃河精神為紐帶凝聚5城一體化發展;周邊,與鄭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形成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競放異彩。
洛陽都市圈懷擁1060萬人口、7200億元經濟體量,軟硬實力可圈可點,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其「三區一中心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宣告黃河流域一個現代化都市圈正蕩起時代的春潮。
打造都市圈這個場域載體「強磁場」,離不開強的「輿論場」。
今日起,河南日報「洛陽新聞」更名為「洛陽都市圈」版,旨在利用「紙」與「筆」記錄洛陽都市圈建設的新舉措新亮點,用「雲」與「網」的新媒體矩陣,傳遞洛陽都市圈進程最強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洛陽都市圈成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支撐中原地區在國家戰略中實現更大擔當作為。
一手抓項目建設 一手抓場域載體
高質量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都市有邊,發展無界。放眼全國,一批現代化都市圈正在孕育,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勁引擎。
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引領作用,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隨著《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的發布和都市圈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千年古都發展格局正從「城市洛陽」向「區域洛陽」轉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1月13日至14日,洛陽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全面總結全市「十三五」發展,部署「十四五」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
加快洛陽都市圈建設,無疑成為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都市圈建設,牽動全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新發展定位,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建設洛陽都市圈,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論述的實際行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洛陽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新徵程的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表示,全市上下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引領作用,推動強自身與強輻射、強帶動有機融合,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提速提質帶動現代化強市建設開局起步,在服務全國全省大戰略中實現自身大發展。
區域聯動大突破
打造快速聯通立體路網
濟洛西高速公路通車,濟源洛陽兩城加速邁進「半小時經濟圈」;堯欒西高速堯山至欒川段投用,「雲中高速」將堯山、白雲山、老君山等美麗風景串珠成鏈;洛陽地鐵試運行、王城大道快速路全線貫通、一座座立交拔地而起……洛陽都市圈內通外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為打造快速聯通立體路網奠定堅實基礎。
都市圈建設,交通先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發文,洛陽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正式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系全省唯一。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洛陽市會同濟源、平頂山、三門峽合作制定的「洛濟(濟源)33條」「洛平(平頂山)30條」「洛三(三門峽)32條」等融合聯動發展措施已初見成效。
1月15日,中共洛陽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洛陽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提出,要圍繞加強都市圈內交通連接,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謀劃開通4條都市圈公交線路。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洛陽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為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則構建起了緊密聯繫的紐帶。
聚焦「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的戰略定位,在洛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中,文旅融合、文化繁榮興盛舉足輕重,在「一核一帶、三軸三圈」空間布局中更是重要支撐。
會議提出,圍繞文旅合作,成立都市圈旅遊聯盟,探索發行都市圈旅遊年票,開展伏牛山和太行—王屋山「兩山」地區全域旅遊示範創建,打造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
建設洛陽都市圈,既要咬定總目標、大方向,又要抓好當前事、具體事。洛陽市將加強對接,加快編制洛陽都市圈國土空間、綜合交通、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落實好省裡支持洛陽發展的政策措施,跟進落實好洛濟、洛平、洛三達成的合作協議,不斷釋放政策紅利。
協同創新組團發展
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
洛陽和鄭州、西安都是黃河流域重點發展的城市,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既是一體化協同創新的大勢所趨,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日前,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已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明確,構建「一核一帶三軸三圈」的發展格局。其中,洛澠三科創文旅發展軸強化與鄭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對接聯動,共建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
會議明確提出,著力深化區域協同聯動,統籌中心城區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洛濟深度融合發展和洛平、洛三聯動發展,積極融入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
「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和優勢基礎,推進都市圈組團式、網絡化發展。」《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指明了發展方向,聯動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布局科創文旅、聚焦綠色轉型、加強開放合作,為加快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提供強勁動力源。
據悉,洛陽市將聚焦產業協同,以洛平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為重要載體,以洛濟石化產業帶為突破口,統籌實施61個、總投資96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推動洛濟、洛鞏、洛澠、洛汝四條高質量發展產業帶快速形成規模。
抓好場域載體建設
形成現代化都市圈「強磁場」
場域,是集聚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發展要素的載體平臺。
「一流城市建平臺」。一座城市通過打造場域,匯集的是發展要素,創造的是發展紅利,展示的是發展預期,凝聚的是發展合力,最終贏得的是高質量發展成果。
近年,洛陽市先後推動格力落地、「新洛玻」回歸、洛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設立、大連理工大學洛陽研究院等落戶,支撐起城市整體場域引力的提升;9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建成投用,匯聚成高端要素集聚的「強磁場」。
「在場域載體上,我們明確提出『十四五』要抓好場域打造、實現『場域載體更優』的目標,這是一個重大戰略部署。」李亞表示。
會議提出,要一手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一手抓好場域載體這個「強磁場」,推動高端要素在洛陽競相匯聚、湧流、裂變,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厚植優勢、贏得先機。
「要把場域當作項目來謀劃實施,以項目來形成更多場域。」洛陽市政府負責同志表示,「十四五」,洛陽市將在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全方位開放水平、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持續加力,不斷增強洛陽城市綜合承載力、競爭力。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洛陽洛北板塊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抓好綜合整治、功能提升、街區保護;洛南板塊重點發展大數據、現代金融、樓宇經濟、電子商務,壯大泉舜、正大、寶龍等商圈,培育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伊濱板塊加快實施中歐科創園等253個重大項目。
——著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構建「755」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能源等「七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等「五大主導產業」,提質發展文化等「五大特色產業」,持續推進「6+3+X」新型產業園區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啟動實施新一輪「雙倍增」行動計劃。推動創新主體、平臺規模質量「雙提升」,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爭取到2025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產業創新中心。
「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李亞表示,洛陽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持續克服「三種心態」、強化「三種精神」,不斷提升落實力執行力穿透力,不斷開創洛陽發展新局面,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新勝利、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話洛陽】河南日報專版聚焦洛陽都市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