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微雕袖珍黃金小鼠迎鼠年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月13日電(記者祁星、吳濟海)直徑2毫米的鉛筆芯上,十隻黃金小老鼠或站或坐,這是《十全十美》;金燦燦的底託好似花轎,其上一隻大老鼠將一隻小老鼠打橫抱起,這是《老鼠娶親》……指甲大小的硬幣在黃金小鼠旁顯得碩大無比,而小鼠不同的姿勢、靈動的造型,則需要通過高倍放大鏡才能看清。

為迎接農曆鼠年的到來,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歷時十個多月雕刻黃金小老鼠,創作出《老鼠娶親》《福鼠雙輝》《十全十美》《同心協力》四組造型,每隻小老鼠只有約一毫米。

陳逢顯從事微雕藝術已有四十多年。1981年,他進入臺灣印鈔廠,每天手持鋼針在鋼板上點點刻畫,雕刻貨幣雕版,日積月累,磨鍊出精細的雕刻技巧和耐心。15年前他開始創作十二生肖系列,每年都會根據當年的對應生肖構思微雕作品。今年他以黃金為創作材質,經過一百多次的嘗試,成功地將黃金雕出活靈活現的小鼠形象。

陳逢顯告訴記者,這次雕刻鼠年作品的題材創意主要來自中華傳統社會風俗,《十全十美》表現的是中華文化對家庭幸福美滿的期許,《同心協力》被他寄予了兩岸經濟多多合作的期望。《老鼠娶親》的創意則來自民間故事,傳說農曆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提早熄燈就寢,並在廚房或屋角撒上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

《福鼠雙輝》的創意則是來自一個「諧音梗」。「我們中國的茶特別美,茶具裡有茶壺,『壺』就是『福』。」陳逢顯說,「所以我用壺跟鼠結合起來稱作為《福鼠雙輝》,希望新的一年福氣吉祥。」

他說,臺灣有「金鼠報年」「非你莫鼠」等關於老鼠的吉祥語。「希望鼠年是帶給大家吉祥快樂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
    近日,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歷時3個多月,在樹脂材料上雕刻完成3隻栩栩如生的「袖珍豬」,以此迎接農曆豬年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李響攝    為迎接丁酉雞年,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耗時三個月,在1毫米的樹脂材料上雕刻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袖珍雞」。「袖珍雞」鑲嵌在一枚戒指內,需通過高倍放大鏡才能一探究竟。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迎新年(圖)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迎新年(圖) 2018年09月04日 16:19:33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
  • 【巴西《南美僑報》】關注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中華意象是兩岸...
    2019年01月23日 08:56:49 來源:中新網福建   手持一張百元新臺幣,臺灣文創達人、微雕藝術家陳逢顯用高倍數放大鏡向中新社記者解析紙幣上的防偽秘密:肉眼可見不過是一絲紅線,在鏡頭下竟然整齊排列著一排縮寫字母。
  • 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兩岸文創融合應擁抱中華傳統文化
    中新網福州12月26日電 (林春茵 勞林蕾)手持一張百元新臺幣,臺灣文創達人、微雕藝術家陳逢顯用高倍數放大鏡向中新網記者解密紙幣上的防偽秘密:肉眼可見不過是一絲紅線,在鏡頭下竟然整齊排列著一排縮寫詞字母。陳逢顯在臺灣印鈔廠從事鈔票製版30餘年,在微雕藝術世界裡也浸淫了三分之一個世紀。
  • 微小的世界 夢幻的天堂--走訪臺灣袖珍博物館
    袖珍博物館位於臺北的一個繁華路段,在臺灣眾多的私人收藏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記者來這裡採訪時發現,這裡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有的展品還需要等其他人散去後才能好好欣賞一番。博物館副館長劉世欣對記者說,袖珍博物館自1997年開辦至今已7年,平均每年接待參觀者10多萬人次,在私人博物館中算是經營比較穩健的。
  • 微雕藝術家朱德祥的微雕絕活 筷子頭大的印章精雕了260字
    如何把常規的事物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如何從一個農村娃娃成長為一位知名的藝術家?近日記者探訪了朱德祥老師。朱德祥藉助顯微鏡開展微雕創作。7歲拜師學藝朱德祥1950年出生於貴陽市的一個農村家庭。7歲上小學時,他發現學校旁邊建了一個刊刻社,社裡有個外地來的老工匠,天天坐在太陽底下刻印章和微雕,刻完就擺在桌上。漂亮的微雕把朱德祥吸引住了,他決心向老工匠拜師學藝。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朱德祥說,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會用豆腐乾雕刻文字,初中時開始會用蘿蔔頭雕刻印章。這些兒時的玩意卻慢慢變成了他的興趣愛好。
  • 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毫芒情深深幾許(圖)
    中新網臺北11月18日電 題: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毫芒情深深幾許  記者 冽瑋 陳立宇  位於臺北市新店的一處深巷裡,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守著他的毫芒雕刻館,創造了一個個微雕世界的「神話」。毫芒之間,自有乾坤。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有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
  • 祖國的泥土最芬芳 「臺灣微雕第一人」登陸
    臺海網9月1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他被稱為「臺灣微雕第一人」,創辦了毫芒雕刻館。除了微雕,他還在兩岸積極推廣傳統磚雕藝術,他說——祖國的泥土最芬芳  毫釐之技  首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日前在福州舉行。
  • 臺灣微雕達人筆雕作品驚豔世界 。。。
    臺灣藝術家筆芯雕刻大師李健竹先生通過從筆尖手工雕刻將普通鉛筆變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微型雕塑。每件微小的藝術品都展示了這位藝術家令人欽佩的耐心和穩定的雙手,用鉛筆芯雕刻出一條鏈條一直是李健竹先生的夢想,而在經歷了多次試驗和錯誤之後,他終於實現了這一夢想。李健竹先生透露:「 [我一直想做到這一點,無論工作失敗有多艱辛,[我]都堅持要這樣做。」
  • 臺灣藝術家陳逢顯為老城「雕刻」新生
    臺灣寫真:「一轉角、一面牆、一處美」——臺灣藝術家陳逢顯為老城「雕刻」新生  中新社臺北10月1日電 題:「一轉角、一面牆、一處美」——臺灣藝術家陳逢顯為老城「雕刻」新生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  新店區下城裡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的一片老城。
  • 臺灣大師陳逢顯贊:"大陸微雕做得比臺灣好!"
    臺海網4月2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邱樂 沈威 文/圖 通訊員 陳鴻傑)近日,廈門佛事展許通海展館迎來臺灣微雕藝術大師陳逢顯。  在微雕藝術大師許通海的陪同下,陳逢顯仔細欣賞了以佛為主題的微雕珍品,尤其是對許通海正在創作的微雕巨作《華嚴經》讚嘆有加。陳逢顯表示,微雕藝術是宮廷藝術,是藝術中最讓人感動的經典,「而目前發展這項塔尖藝術文化,大陸比臺灣做得好」。
  • 臺灣微雕師陳逢顯:合抱之木,生於毫芒
    【解說】可以穿過針眼的微型翡翠水壺、站在米粒上三隻憨態可掬的小豬,在細細的火柴棍上撰寫的唐詩十二首……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位於臺灣新店碧潭景區附近的毫芒雕刻館,見到了這些藝術品的作者,臺灣知名微雕家陳逢顯,聽他講述毫芒之間的故事。  灰白長發束在腦後,一身月白色中式外套簡單飄逸,穿過綠茵掩映的小院,陳逢顯帶領記者走進他的微雕世界。
  •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傳承中華精湛工藝
    在臺灣新北市新店區,陳逢顯展示他製作的橄欖核微雕(7月18日攝)。  記者將眼睛貼近放大鏡,屏氣凝神,借著窗外的夕陽仔細尋找,鏡片後面出現了一個逐漸清晰的微小世界:蜜蜂翅膀上的墨書「過兒吾愛,我在絕情谷底,小龍女筆」14個小字,令人莞爾;針孔裡的臺灣蝴蝶蘭,長不過1毫米,綠葉紅花,惟妙惟肖;細小的黃金茶壺,2毫米直徑的壺身上嘴、蓋俱全,讓人嘖嘖稱奇;75頁的微書《唐詩三百首》,長僅9毫米,重0.35克,有章有法「寫」滿萬言……  陳逢顯與微雕結緣
  • 2020豬年迎鼠年祝福語、拜年吉祥話
    2020豬年迎鼠年祝福語、拜年吉祥話時間:2020-01-24 22: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豬年迎鼠年祝福語、拜年吉祥話 1、恭祝您:百福臨門常有餘,祥雲瑞氣聚鼠年! 2、祝您在新的一年裡,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 亞洲藝術家臺灣關渡辦「雙年展」構建「識別系統」
    原標題:亞洲藝術家臺灣關渡辦「雙年展」構建「識別系統」   李綱(右)與臺灣著名微雕藝術家陳逢顯交流攀談,講述作品《廢墟》的創作理念。 陳立宇 攝 陳立宇 攝   中新網臺北9月26日電 (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時代洶湧向前,亞洲藝術家如何解構所在體系生長脈絡、生態?如何昭然若揭、加以標記?26日,亞洲多位藝術家於臺北「關渡雙年展」的作品給出了答案。   當日,「2014關渡雙年展」於臺北藝術大學上演,今年是第四屆,本屆主題為「識別系統」,旨在拷問藝術家對當代現實問題的表白、自處。
  • 百福圖之——和田玉中的微雕藝術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體雕,和平面雕平面雕是凹進去的,屬於陰雕淺雕一類>立體雕則是:圓雕透雕,屬於陽雕一類微雕藝術: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是雕刻技法的一門分支,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頭髮絲上,進行雕刻,其作品要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臺灣微雕家陳逢顯傳承中華精湛工藝
    陳逢顯與微雕結緣,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面對瑰寶,自幼愛好藝術的陳逢顯許下心願,要學習微雕這門中華傳統藝術。心懷夢想,陳逢顯廣泛涉獵書法、繪畫、雕塑,打下堅實功底。1981年,他進入臺灣印鈔廠,每天手持鋼針在鋼板上點點刻畫,雕刻貨幣雕版。
  • 微雕藝術:玲瓏世界裡顯身手(組圖)
    其中一枚芝麻大的象牙微雕作品「人民心中的紅太陽」微雕了毛澤東彩色肖像和韶山圖案,被文化部收為藏品。  唐洪亮說,大型的雕刻可以藉助很多現代工具,但微雕太微小,全靠手工操作。輕輕一刀刻下去,就會有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痕跡存在,不像在紙上畫畫,畫錯了,可以塗塗改改,修修補補。微雕中只要手稍微輕輕一抖,就完全報廢了。這讓唐洪亮在創作中體會到了酸甜苦辣。
  • 在亞洲第一家袖珍博物館,感受童話世界的小確幸
    如果你喜歡娃娃屋和袖珍藝術,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臺北的這家袖珍博物館。位於松江南京捷運站附近的臺北袖珍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家袖珍博物館,而她的規模僅次於美國。雖然名氣沒有故宮博物館大,但也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前來參觀。精美的洋娃娃,歐洲田園風格的家具和房屋,每一棟建築幾乎都是是女孩們心中夢想的家園。這些精美的物件都被統稱為袖珍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