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微雕達人筆雕作品驚豔世界 。。。

2020-12-14 騰訊網

臺灣藝術家筆芯雕刻大師李健竹先生通過從筆尖手工雕刻將普通鉛筆變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微型雕塑。每件微小的藝術品都展示了這位藝術家令人欽佩的耐心和穩定的雙手,用鉛筆芯雕刻出一條鏈條一直是李健竹先生的夢想,而在經歷了多次試驗和錯誤之後,他終於實現了這一夢想。李健竹先生透露:「 [我一直想做到這一點,無論工作失敗有多艱辛,[我]都堅持要這樣做。」令人難以置信的作品是通過精心雕刻每個微小的,單獨的連結而製成的。李對最終結果感到高興,「他堅信,[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網絡上經常能看到外國人的筆雕作品,然而在中國臺灣,我們也有一位技藝精妙絕倫,不亞於外國同行的微雕達人李健竹,他的許多作品不僅栩栩如生,而且具有濃濃的中國風。

世界許多地標性建築如艾菲爾鐵塔、杜拜的帆船酒店都被「帶到」了筆尖上,而作為炎黃子孫,中華文化也是李健竹的重要創作內容。萬裡長城、臺灣西螺大橋、兵器架等具有濃厚中國風的事物也都惟妙惟肖地出現在了他的巧手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歡迎投稿】

歡迎投稿!我們將在佳作有約公眾微信發布。

【業務合作】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
    陳逢顯還記得看到清代雕刻家陳祖章的傳世之作「雕橄欖核舟」時的驚豔,在長3.4釐米、高1.6釐米的橄欖核上,雕刻著八個表情不一的人物、精緻的花窗及300多字的《後赤壁賦》全文,這一堪稱「鬼斧神工」的作品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裡。  在臺灣新北市新店安康路的一處低矮民宅裡,藏著一個「微小而奇妙」的世界。陳逢顯用三十多年創造的百餘件微雕作品,在放大鏡的協助下,讓參觀者驚嘆連連。
  • 臺微雕家雕「最小螃蟹」
    臺微雕家雕「最小螃蟹」 2014年08月04日 11:4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著名微雕家陳逢顯近日完成一件微雕作品,兩隻置於針孔上「手牽手」的立體著色螃蟹。蟹體最寬處只有0.2釐米,系用凝結的樹脂作材質。堪稱世界最小螃蟹。陳逢顯介紹,最難的是雕刻8隻纖細的蟹腳和兩隻大鰲。
  • 【巴西《南美僑報》】關注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中華意象是兩岸...
    2019年01月23日 08:56:49 來源:中新網福建   手持一張百元新臺幣,臺灣文創達人、微雕藝術家陳逢顯用高倍數放大鏡向中新社記者解析紙幣上的防偽秘密:肉眼可見不過是一絲紅線,在鏡頭下竟然整齊排列著一排縮寫字母。
  • 臺灣微雕師陳逢顯:合抱之木,生於毫芒
    【解說】可以穿過針眼的微型翡翠水壺、站在米粒上三隻憨態可掬的小豬,在細細的火柴棍上撰寫的唐詩十二首……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位於臺灣新店碧潭景區附近的毫芒雕刻館,見到了這些藝術品的作者,臺灣知名微雕家陳逢顯,聽他講述毫芒之間的故事。  灰白長發束在腦後,一身月白色中式外套簡單飄逸,穿過綠茵掩映的小院,陳逢顯帶領記者走進他的微雕世界。
  • 祖國的泥土最芬芳 「臺灣微雕第一人」登陸
    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攜欖核雕、米粒雕、金屬雕等微雕精品亮相同期舉辦的文創產品精品展,其中,世界上最小的「黃金小老鼠」系列作品尤為驚豔。只見6隻黃金小老鼠齊聚在直徑3毫米的金元寶上,表情各異,栩栩如生。陳逢顯介紹說,這些純金雕刻的小老鼠尺寸僅1毫米左右,有「十全十美」「同心協力」等造型,「雕了6個月,失敗了上百次」。  上世紀60年代初,陳逢顯與微雕結緣。
  •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傳承中華精湛工藝
    這裡就是他從事創作的工作室,也是展示30多年微雕心血的所在。  L形的二樓廳堂裡掛滿了書法、素描作品,一張條幅寫著「水滴石穿」。貼牆擺放著大大小小的玻璃展示櫃。特別的是,展示柜上都裝有放大鏡。  記者將眼睛貼近放大鏡,屏氣凝神,借著窗外的夕陽仔細尋找,鏡片後面出現了一個逐漸清晰的微小世界:蜜蜂翅膀上的墨書「過兒吾愛,我在絕情谷底,小龍女筆」14個小字,令人莞爾;針孔裡的臺灣蝴蝶蘭,長不過1毫米,綠葉紅花,惟妙惟肖;細小的黃金茶壺,2毫米直徑的壺身上嘴、蓋俱全,讓人嘖嘖稱奇;75頁的微書《唐詩三百首》,長僅9毫米,重0.35克,有章有法「寫」滿萬言……  陳逢顯與微雕結緣
  • 濰坊青州市:微雕裡的慢世界
    在濰坊青州市也有一位微雕能人,他是在指甲蓋大小的蜜蠟上刻《心經》!蜜蠟上的字體筆法遒勁,絲毫不因其微小而表露怯意,而這正是微雕書法的真意。當字已不再為肉眼所識別,意味著其運筆力道也不再大開大合,只依靠腕間骨骼和指間肌肉的輕微移動。如何在尖細的刻刀中注入筆墨的靈魂,其關鍵其關鍵在於意識,將雕刻的文字、結構、筆意瞭然於胸、熟練成誦。
  • 微雕藝術:玲瓏世界裡顯身手(組圖)
    唐洪亮,6歲開始學畫,12歲開始學習雕刻,從藝40多年,擅長在頭髮、米粒、象牙上微刻世界名人肖像。 1997年8月,他的作品參加由文化部在北京主辦的 「中國藝術博覽會」,引起轟動,數十萬中外觀眾前來觀看。其中一枚芝麻大的象牙微雕作品「人民心中的紅太陽」微雕了毛澤東彩色肖像和韶山圖案,被文化部收為藏品。
  •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臺灣微雕家陳逢顯傳承中華精湛工藝
    這裡就是他從事創作的工作室,也是展示30多年微雕心血的所在。L形的二樓廳堂裡掛滿了書法、素描作品,一張條幅寫著「水滴石穿」。貼牆擺放著大大小小的玻璃展示櫃。特別的是,展示柜上都裝有放大鏡。記者將眼睛貼近放大鏡,屏氣凝神,借著窗外的夕陽仔細尋找,鏡片後面出現了一個逐漸清晰的微小世界:蜜蜂翅膀上的墨書「過兒吾愛,我在絕情谷底,小龍女筆」14個小字,令人莞爾;針孔裡的臺灣蝴蝶蘭,長不過1毫米,綠葉紅花,惟妙惟肖;細小的黃金茶壺,2毫米直徑的壺身上嘴、蓋俱全,讓人嘖嘖稱奇;75頁的微書《唐詩三百首》,長僅9毫米,重0.35克,有章有法「寫」滿萬言……
  • 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兩岸文創融合應擁抱中華傳統文化
    中新網福州12月26日電 (林春茵 勞林蕾)手持一張百元新臺幣,臺灣文創達人、微雕藝術家陳逢顯用高倍數放大鏡向中新網記者解密紙幣上的防偽秘密:肉眼可見不過是一絲紅線,在鏡頭下竟然整齊排列著一排縮寫詞字母。陳逢顯在臺灣印鈔廠從事鈔票製版30餘年,在微雕藝術世界裡也浸淫了三分之一個世紀。
  • 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毫芒情深深幾許(圖)
    中新網臺北11月18日電 題: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毫芒情深深幾許  記者 冽瑋 陳立宇  位於臺北市新店的一處深巷裡,臺灣微雕大師陳逢顯守著他的毫芒雕刻館,創造了一個個微雕世界的「神話」。毫芒之間,自有乾坤。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有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
  •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迎新年(圖)
    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迎新年(圖) 2018年09月04日 16:19:33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臺灣微雕家陳逢顯雕「世界最小羊」
  • 陝西民間微雕作品推介會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辦
    桃核、橄欖核上刻人物花鳥,蛋殼上鏤空雕刻嫦娥奔月,葫蘆上砑出梁山好漢……10月4日,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辦的陝西民間微雕作品推介會上,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們帶來的精彩絕活和生動傳神的作品引得觀眾紛紛稱奇。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富有立體感和生動性。
  • 百福圖之——和田玉中的微雕藝術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體雕,和平面雕平面雕是凹進去的,屬於陰雕淺雕一類>立體雕則是:圓雕透雕,屬於陽雕一類微雕藝術: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是雕刻技法的一門分支,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頭髮絲上,進行雕刻,其作品要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 臺灣寫真:臺灣雕馬大師林正發的三重藝術境界
    原標題:臺灣寫真:臺灣雕馬大師林正發的三重藝術境界   「學習雕馬,先開始是儘量模仿形態,後來開始刻畫馬的神韻,到更高層次又會回到追求簡單、靜止的馬匹。」在臺灣雕馬大師林正發眼裡,學習雕刻就好比禪宗提及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 廈門第一家泡泡屋,居然隱藏著全球最大微雕藝術館
    廈門第一家「網紅」泡泡屋的美迷住了我們的雙眼,而她還有一個親密的夥伴也一起落戶在君巍藝術園內.全球最大微雕藝術館。精美絕倫的微雕藝術品不只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更讓我們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經典,走進微雕的世界,感受來自它的魅力。
  • 臺灣大師陳逢顯贊:"大陸微雕做得比臺灣好!"
    臺海網4月2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邱樂 沈威 文/圖 通訊員 陳鴻傑)近日,廈門佛事展許通海展館迎來臺灣微雕藝術大師陳逢顯。  在微雕藝術大師許通海的陪同下,陳逢顯仔細欣賞了以佛為主題的微雕珍品,尤其是對許通海正在創作的微雕巨作《華嚴經》讚嘆有加。陳逢顯表示,微雕藝術是宮廷藝術,是藝術中最讓人感動的經典,「而目前發展這項塔尖藝術文化,大陸比臺灣做得好」。
  • 臺灣藝術家微雕袖珍黃金小鼠迎鼠年
    為迎接農曆鼠年的到來,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歷時十個多月雕刻黃金小老鼠,創作出《老鼠娶親》《福鼠雙輝》《十全十美》《同心協力》四組造型,每隻小老鼠只有約一毫米。陳逢顯從事微雕藝術已有四十多年。1981年,他進入臺灣印鈔廠,每天手持鋼針在鋼板上點點刻畫,雕刻貨幣雕版,日積月累,磨鍊出精細的雕刻技巧和耐心。
  • 「細過髮絲、行雲流水」玉雕大師葉福歡的微雕藝術
    葉福歡,楊氏微雕第四代傳人,把微雕融入玉雕是他的創新。玉不琢不成器,葉福歡對玉的理解和設計,加上微雕的巧妙作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在傳統造型中融入時代特色,給現代玉雕藝術帶來一股清新之風。《葉福歡的玉雕藝術》,明天(周日)上午11:10,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播出。
  • 四川:傳統工藝 八旬老人的微雕世界
    一個人的世界。琳琅滿目的微雕作品。  走進高迅波的家,尤如進入一個微觀的藝術世界,《蘭亭集序》、《桃花源記》……一首首詩詞名篇,被他演繹在大小不同的石頭等材質上,技藝之精湛讓人驚嘆。  說起自己的微雕史,高迅波娓娓道來:小學三年級時,學校舉辦「勞作比賽」,他用小刀在石頭上刻了「天下太平」四個字,竟得了第一名。之後,許多同學甚至老師都叫他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