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以大地為紙,化清水為墨,用舞動曲折的線條,向天空映照著「自畫像」,涓涓流水如絲絲細語講述著「小城的故事」,似母親哼著那首動聽的「歌曲」,一群飛旋的鳥兒像飛起的音符,懸掛在「金州」上空;漢江,一條享有中國西部乃至國家「水塔」之譽的河流,一條古稱滄浪水今稱漢江的河流,一條不僅有著江南水鄉的清新婉約,又洋溢著奔放豪邁之氣的河流,一條流長304公裡,流經古為金州今稱安康的河流……
漢江,文明由此肇始,人們澤水而居,靠水而生,安康人在這裡告別了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邁進林木茂密,田疇縱橫,阡陌交通,村舍相望,雞犬相聞,祥和而寧靜的生活;漢江,我們的母親河,她博大的胸懷,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以溫暖、寬宏的情懷,養育了安康的秀色,包容了安康兒女們的七彩人生。她流來了清晨第一聲城市繁華嘈雜之聲,流走了太陽夕下最後的一抹餘暉,回歸了夜晚的平靜祥和……
看著平靜而美麗的河面,只有那河堤上柳枝舞動著飄帶,和鄰居大鐵牛談論著1983年的那場「滅頂之災」。1983年7月31日,漢水洪峰在漆黑中撕開安康城堤的口子,淹沒了喇叭洞北段、北堤潘家坑、紗帽石段。洪峰的巨浪自西而東,排山倒海般地摧毀房屋、電桿、大樹,吞噬生靈,整個安康城陷入汪洋,近兩萬人被水圍困在高樓屋頂上,地區石油庫油罐群起火爆炸,煙雲彌天蒸騰,電石廠爆炸,電燈熄滅,廣播中斷,870人因這場洪災喪生,全城綜合損失達4億元……
待到洪水退去,安康人在各方的幫助下返回原址,用辛勤的雙手重建這個被寓意「萬年豐樂,安寧康泰」的地方。如今的安康是一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以綜合開發為主題,以「綠色、民生、經濟」三位一體為導向,以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利用為重點,做足水文章,發展生態產業,打造生態廊道,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城市。是這一條漢江,讓安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步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漢江,一條會變色的河,漢江的白天是綠色的,河水綠得靚麗、綠得旺盛、綠得生機。漢江的夜是彩色的,橫跨漢江大橋上的燈光與河水交相互映,似無數五顏六色的寶石撒滿河面……
漢江邊生活的人感受著漢江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起,黃姜皂素產業汙染了土壤水質,砍伐林木為主的「木頭經濟」破壞了水土涵養,開山採石、挖有色金屬礦產的「石頭經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汙染尾礦。竭澤而漁的發展不但不可持續,還造成安康這片土地上的環境迅速惡化。
漢江這條河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採,不再氣勢磅礴,不再神採奕奕,而是氣若遊絲,黯然神傷,空中的鳥兒飛走,水中的魚兒開始哭泣;還一溪清流,重現往日迷人的豐腴之姿刻不容緩。漢江河在科學規劃統一開發中,關停「高汙染高能耗」企業,斥資建成了城市汙水、垃圾處理廠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接連取締數萬口養魚網箱,清理河畔遊船,打擊河道採砂……
隨著環境的改善,鳥兒飛了回來,魚兒歡暢地遊著。瞧,今天的漢江河畔,碧波橫空出世,煙波浩渺,微風拂過,碧波蕩漾,有恍若隔世之感,氤氳著朦朧婉約之美,似人間仙境……(黃小柳)
作者/來源:三秦水故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