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力帆股份重整完成:尹明善謝幕,李書福或正式接手
傳統乘用車產量「歸零」,力帆股份重整成功後,或將成為吉利「代工廠」……
12月22日,*st力帆(曾用名「力帆股份」)發布《關於股東權益變動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上市公司重整成功,其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正式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滿江紅基金」),重慶滿江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滿江紅公司」)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受本次重整流程影響,12月22日,力帆股份停牌一日,明日正式復牌。
天眼查信息顯示,滿江紅公司註冊成立於2020年8月6日,股東分別為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這兩方背後實控人就是重慶市兩江新區政府和吉利方面。
對於新實控人及力帆股份接下來將迎來的變化,力帆股份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吉利是背後實控人?
「力帆司法重整進度跟吉利上科創板一樣火速。」正如這位力帆股份的投資者所言,力帆股份從8月7日因債務危機決定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到如今的重整成功,只花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
一位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實,早在力帆控股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之前,其意向投資人便已大致確定了。這通過滿江紅公司註冊成立的時間也可以得到印證。
在此次重整中,雖然出現了重慶市兩江新區政府和吉利方面兩位重要角色,公告中也稱滿江紅公司是力帆股份的新實控人,但《國際金融報》記者穿透股權結構發現,力帆汽車背後真正的實控人或許另有其人。
公告顯示,本次重整通過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的方式來實現股權變更,權益變更完成後,滿江紅基金、產業投資人將分別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99%、20%。而原控股股東力帆控股的持股比例由約47.08%下降至約13.75%。
據披露,產業投資人指的是指吉利邁捷、吉利科技集團(吉利邁捷大股東)、或吉利邁捷/吉利科技集團持股比例達70%以上的絕對控股的公司。天眼查顯示,吉利控股大股東李書福為吉利科技集團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99%。簡單來說,產業投資人就是吉利方面。
因此再加上吉利方面持有滿江紅基金49%的股份,吉利方面實際間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比約為28%-34.7%,儼然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這或意味著李書福也將代替曾經的重慶市首富、力帆控股的實控人尹明善成為力帆汽車的新實控人。
對於背後新實控人是否實際為吉利方面,力帆股份內部人士也是向記者表示不方便回復,「以公告為準」。
雖未得到官方肯定,但在重整完成後,力帆股份的確將獲得吉利方面的優質產業資源、共同搭建探索「換電模式」以及其他代加工業務等。之前力帆股份因為債務危機而癱瘓的相關售後維保責任也將重新推動,另外,吉利方面還將加快推進力帆股份汽車與摩通產業轉型升級。
滿江紅基金將向上市公司注入現金資源,除部分用於償付重整所需的債務外,資金主要用於推進上市公司汽車領域產線改造,收購新能源換電車型相關資產,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為後續產業發展提供強勢支撐。
重金投入為「換電」?
今年8月份下旬,力帆股份就曾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另外,財報顯示,力帆股份去年虧損46.8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34.45億元,如今負債規模達到170.2億元,已經資不抵債。
另外,今年10月-11月,力帆汽車傳統乘用車產量也已歸0,新能源乘用車產量也就百餘輛。
為何吉利方面願意巨額斥資去「拯救」力帆股份?這或許是吉利為了打造和推廣「換電模式」而採取的關鍵一步。
在本月初力帆股份公布的《重整計劃》中,記者注意到,重整投資人將在主營業務升級、現金流支持和運營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將力帆股份打造為國內智能網聯換電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企業,並成為吉利科技集團換電車型製造業務唯一的上市平臺。
今年以來,為解決電動汽車補能焦慮,換電模式獲得了廣泛的政策支持,也吸引了眾多車企的加入,其中就包括吉利。今年9月,吉利科技集團的首個智能換電站在重慶亮相,由此,吉利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
按照吉利科技集團的規劃,2021年其將在重慶完成100座換電站的建設,到2023年落成超過200座——把重慶打造成為換電示範城市,並由此向華東、華北、乃至全國輻射。
既然是從重慶開始,那麼大本營就在重慶的力帆股份就成為了最好的紐帶。
事實上,在選擇力帆股份之前,吉利方面早就對換電模式已有準備。今年4月,吉利科技集團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楓葉汽車,7月初,楓葉汽車旗下首款換電MPV車型楓葉V80完成了信息申報。據報導,力帆股份重整工作完成後,首先將量產這款車型。
當然,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楓葉V80針對中低端市場運營車輛的定位和產品性質來看,吉利此次借力帆股份推出的換電車型或許只是用於「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