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其他軍事大國持續增強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將目光投向一種古老的裝備:水雷。與其貌不揚的老式水雷相比,美軍研發的新型水雷是一種智能化進攻性武器;它們平時埋伏在海底,監聽往來艦艇的動靜,一旦確認目標就會發動攻擊。
布設在重要航道上的水雷可以減慢敵方艦艇的通行速度,乃至完全封鎖對方的行動。水雷的最大優勢在於價格便宜、可以大規模部署而相對不容易探測,威力較同等價格的其他武器來說相當突出,可以通過製造強烈的水下爆炸嚴重損傷敵方艦艇。
水雷無法成為海戰的主角,導致它的戰略價值往往被低估。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盟軍的水雷擊沉了266艘日本艦船,沒有對自己人造成誤傷。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海軍也成為水雷的受害者,「普林斯頓」號巡洋艦、「薩繆爾·羅伯茨」號護衛艦和「的黎波裡」號兩棲艦都曾被水雷炸傷。
時間來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面向從北大西洋到西太平洋的廣闊海域,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水雷呼之欲出。據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介紹,這種代號「錘頭」的新型水雷採用模塊化結構,包括膠囊模塊、系泊模塊、能源模塊、傳感器模塊、命令、控制、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及通信模塊。其中,膠囊模塊內藏一枚魚雷,主要用於伏擊路過的對方潛艇。
根據美國海軍10月中旬發布的技術要求,新型水雷還可以同無人潛航器結合,由後者在關鍵航道及海峽等位置布設,以支持美國海軍兵力結構調整後的戰略戰術。
「錘頭」水雷的工作原理比普通水雷複雜。由無人潛航器投放後,系泊模塊將水雷錨定在海床上,之後,它可能「潛伏」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接到激活命令。一經激活,傳感器模塊就會不間斷地監聽周邊水域的可疑噪聲,通過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加以分析,將其與資料庫中存儲的敵方潛艇的信號特徵進行比對。如果確認是敵對目標,「錘頭」水雷就會射出魚雷,同時向友軍報告,自己捕捉到可疑目標並實施了攻擊。
美國「突破防務」網站稱,去年秋天,10艘俄羅斯核潛艇蜂擁進入北大西洋,類似的情況今後將不斷增加,凸顯了美國及其盟友有必要通過高技術手段建立「水下防線」。大量布設智能水雷後,美軍可以將構成威脅的潛艇逼退到更遠的位置;同時,貴重的有人駕駛艦艇也能得到更多休整及靈活部署的時間,以便更好地投入水面作戰之類的複雜任務。
新型水雷的另一項重大使命是防範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波塞冬」配備200萬噸級核彈頭,能引發海嘯,對沿岸目標造成巨大破壞。西方情報界認為,這種「末日武器」從俄羅斯特種潛艇上發射,以超過80公裡的時速航行,很難攔截。如果在「波塞冬」可能經過的線路上布置一堵「水雷牆」,就有更大機會攔截前者。
美國「防務日報」網站披露說,「錘頭」水雷項目已運作了兩年,16家承包商參與其中。根據規劃,美軍希望在2021年獲得30枚原型水雷,2023年開始批量生產和部署。
責任編輯: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