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水下伏擊」,美軍研發新型水雷

2020-12-21 青年參考

謀劃「水下伏擊」,美軍研發新型水雷

編譯 陳榮生   青年參考  ( 2020年10月30日   08 版)

    研發中的新型水雷將「借用」美軍現役的Mk54型反潛魚雷。圖片來源 資料圖片

    面對其他軍事大國持續增強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將目光投向一種古老的裝備:水雷。與其貌不揚的老式水雷相比,美軍研發的新型水雷是一種智能化進攻性武器;它們平時埋伏在海底,監聽往來艦艇的動靜,一旦確認目標就會發動攻擊。

    布設在重要航道上的水雷可以減慢敵方艦艇的通行速度,乃至完全封鎖對方的行動。水雷的最大優勢在於價格便宜、可以大規模部署而相對不容易探測,威力較同等價格的其他武器來說相當突出,可以通過製造強烈的水下爆炸嚴重損傷敵方艦艇。

    水雷無法成為海戰的主角,導致它的戰略價值往往被低估。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盟軍的水雷擊沉了266艘日本艦船,沒有對自己人造成誤傷。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海軍也成為水雷的受害者,「普林斯頓」號巡洋艦、「薩繆爾·羅伯茨」號護衛艦和「的黎波裡」號兩棲艦都曾被水雷炸傷。

    時間來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面向從北大西洋到西太平洋的廣闊海域,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水雷呼之欲出。據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介紹,這種代號「錘頭」的新型水雷採用模塊化結構,包括膠囊模塊、系泊模塊、能源模塊、傳感器模塊、命令、控制、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及通信模塊。其中,膠囊模塊內藏一枚魚雷,主要用於伏擊路過的對方潛艇。

    根據美國海軍10月中旬發布的技術要求,新型水雷還可以同無人潛航器結合,由後者在關鍵航道及海峽等位置布設,以支持美國海軍兵力結構調整後的戰略戰術。

    「錘頭」水雷的工作原理比普通水雷複雜。由無人潛航器投放後,系泊模塊將水雷錨定在海床上,之後,它可能「潛伏」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接到激活命令。一經激活,傳感器模塊就會不間斷地監聽周邊水域的可疑噪聲,通過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加以分析,將其與資料庫中存儲的敵方潛艇的信號特徵進行比對。如果確認是敵對目標,「錘頭」水雷就會射出魚雷,同時向友軍報告,自己捕捉到可疑目標並實施了攻擊。

    美國「突破防務」網站稱,去年秋天,10艘俄羅斯核潛艇蜂擁進入北大西洋,類似的情況今後將不斷增加,凸顯了美國及其盟友有必要通過高技術手段建立「水下防線」。大量布設智能水雷後,美軍可以將構成威脅的潛艇逼退到更遠的位置;同時,貴重的有人駕駛艦艇也能得到更多休整及靈活部署的時間,以便更好地投入水面作戰之類的複雜任務。

    新型水雷的另一項重大使命是防範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波塞冬」配備200萬噸級核彈頭,能引發海嘯,對沿岸目標造成巨大破壞。西方情報界認為,這種「末日武器」從俄羅斯特種潛艇上發射,以超過80公裡的時速航行,很難攔截。如果在「波塞冬」可能經過的線路上布置一堵「水雷牆」,就有更大機會攔截前者。

    美國「防務日報」網站披露說,「錘頭」水雷項目已運作了兩年,16家承包商參與其中。根據規劃,美軍希望在2021年獲得30枚原型水雷,2023年開始批量生產和部署。

    責任編輯:張昊天

    面對其他軍事大國持續增強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將目光投向一種古老的裝備:水雷。與其貌不揚的老式水雷相比,美軍研發的新型水雷是一種智能化進攻性武器;它們平時埋伏在海底,監聽往來艦艇的動靜,一旦確認目標就會發動攻擊。

    布設在重要航道上的水雷可以減慢敵方艦艇的通行速度,乃至完全封鎖對方的行動。水雷的最大優勢在於價格便宜、可以大規模部署而相對不容易探測,威力較同等價格的其他武器來說相當突出,可以通過製造強烈的水下爆炸嚴重損傷敵方艦艇。

    水雷無法成為海戰的主角,導致它的戰略價值往往被低估。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盟軍的水雷擊沉了266艘日本艦船,沒有對自己人造成誤傷。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海軍也成為水雷的受害者,「普林斯頓」號巡洋艦、「薩繆爾·羅伯茨」號護衛艦和「的黎波裡」號兩棲艦都曾被水雷炸傷。

    時間來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面向從北大西洋到西太平洋的廣闊海域,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水雷呼之欲出。據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介紹,這種代號「錘頭」的新型水雷採用模塊化結構,包括膠囊模塊、系泊模塊、能源模塊、傳感器模塊、命令、控制、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及通信模塊。其中,膠囊模塊內藏一枚魚雷,主要用於伏擊路過的對方潛艇。

    根據美國海軍10月中旬發布的技術要求,新型水雷還可以同無人潛航器結合,由後者在關鍵航道及海峽等位置布設,以支持美國海軍兵力結構調整後的戰略戰術。

    「錘頭」水雷的工作原理比普通水雷複雜。由無人潛航器投放後,系泊模塊將水雷錨定在海床上,之後,它可能「潛伏」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接到激活命令。一經激活,傳感器模塊就會不間斷地監聽周邊水域的可疑噪聲,通過信號處理和決策模塊加以分析,將其與資料庫中存儲的敵方潛艇的信號特徵進行比對。如果確認是敵對目標,「錘頭」水雷就會射出魚雷,同時向友軍報告,自己捕捉到可疑目標並實施了攻擊。

    美國「突破防務」網站稱,去年秋天,10艘俄羅斯核潛艇蜂擁進入北大西洋,類似的情況今後將不斷增加,凸顯了美國及其盟友有必要通過高技術手段建立「水下防線」。大量布設智能水雷後,美軍可以將構成威脅的潛艇逼退到更遠的位置;同時,貴重的有人駕駛艦艇也能得到更多休整及靈活部署的時間,以便更好地投入水面作戰之類的複雜任務。

    新型水雷的另一項重大使命是防範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波塞冬」配備200萬噸級核彈頭,能引發海嘯,對沿岸目標造成巨大破壞。西方情報界認為,這種「末日武器」從俄羅斯特種潛艇上發射,以超過80公裡的時速航行,很難攔截。如果在「波塞冬」可能經過的線路上布置一堵「水雷牆」,就有更大機會攔截前者。

    美國「防務日報」網站披露說,「錘頭」水雷項目已運作了兩年,16家承包商參與其中。根據規劃,美軍希望在2021年獲得30枚原型水雷,2023年開始批量生產和部署。

    責任編輯:張昊天

相關焦點

  • 中國水下飛機在南海海底飛行幾個月:危險!美軍核潛艇以後別來了
    近年以來,中國海軍已經開始研發水下滑翔機了,這種新型武器對於中國海軍的意義當然是劃時代的。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水下滑翔機便宜,速度快,探測能力強,對於海軍的戰鬥力提升自然是劃時代的。事實上,對於探測潛艇,排除水雷這一方面,水下滑翔機的能力非常強,雖然性能比起水下機器人有不小的差距。
  • 挪威海軍HUGIN1000新型水下無人航行器首測成功
    [Kongsberg Grupe公司2004年2月17日報導]挪威海軍的HUGIN 1000新型水下無人航行器(AVU)首次測試成功,該AVU由挪威國防研究所和Kongsberg Maritime AS公司共同研發和製造。
  • 粉碎美軍水雷戰——中國海軍援越掃雷揭秘
    美軍從5月9日開始,用幾千枚水雷空投在北方各重要港口、航道、河口和東北群島的廣大海域,使越南的沿海港口成為死港,各國的援越物資的艦船進不去,出不來。在進行大面積、大數量布放水雷的同時,美軍加強對北方不間斷的轟炸、炮擊,形成空中、陸地、水面和海底立體的所謂「鐵筒式」的封鎖。
  • 澎湖無人島發現解放軍水雷?臺軍事專家:應是二戰美軍空投水雷
    據臺媒9月21日報導,日前有民眾在澎湖東吉嶼西北方的無人島鋤頭嶼發現一顆直徑約1米、已鏽蝕的疑似水雷的不明金屬球體,並因擔心會爆炸向臺「海巡署」報案。對此,臺軍「澎湖防衛指揮部」確認該水雷非臺軍制式武器。據專家分析稱,這應是二戰中美軍使用的空投水雷。
  • 為反制俄軍「波塞冬」,美軍想出「山寨」戰術,水下PK愈演愈烈
    僅僅從數據來說,「波塞冬」水下最高速度達到70節,最大潛深超1000米。這也意味著,美軍現役所有反潛裝備,都無法發現、跟蹤和鎖定「波塞冬」,失去了先手優勢。其實,早在2016年,當美國中情局獲悉「波塞冬」的研發情報後,就一直給予高度關注。2018年,似乎為了高調展示國防力量,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諮文中甚至公開承認了「波塞冬」的存在。這一結果,也進一步加深了美國人的危機感。
  • 美專家建議美軍發展進攻性無人潛航器
    原標題:美專家建議美軍發展進攻性無人潛航器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可能獲得進攻性角色》的文章,介紹了布賴恩·杜拉的觀點。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杜拉在美國海軍學會博客上撰文指出,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或在未來衝突中扮演進攻性角色。  在大眾防務媒體上,水雷戰感覺受到冷落。
  • 美軍第七艦隊亞太部署新型殺器 還有更大的胃口?
    (美國海軍網站)近期美國海軍無人艦艇的研發和運用,預計在未來將有10餘種無人戰艦將投入使用。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發專題文章,介紹了美海軍無人艦艇研發的最新進展,文章稱,美海軍將在未來的數年間採購10餘種新型的大型和中型無人艦。目前大型無人艦已通過了自動駕駛和導航測試,還對艦體和機械系統進行了升級,提高可靠性。美海軍已有兩艘大型無人艦準備下水服役。
  • 美智能水雷到底多可怕?戰時可遠程遙控,能威脅所有船舶安全
    一直以來,各國都在自己的附近海域,部署大量的水雷,以此防範國家海域遭到突然侵犯。然而這些水雷,根本不具備敵我識別能力,即便自己國家的軍艦或者是運輸船舶,也存在著被自己國家部署的水雷轟炸的危險。對此,美國研製出了一款能夠識別敵我艦船數據的水雷,並且將會進行大面積部署。美國這款智能水雷到底有多可怕呢?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吉野」號裝甲巡洋艦早期的魚雷雖然航速較慢,但是得益於水比空氣更不容易被壓縮,所以水下爆炸的魚雷能夠比水面上爆炸的大口徑炮彈給敵人的戰艦造成更大的傷害。「日進」號裝甲巡洋艦無奈之下,舊日本海軍只好在1916年的海軍擴充計劃中,增加新型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而這也就是「天龍」級輕巡洋艦的研製背景。
  • 海上無人系統——水面/水下航行器:新能力和新任務
    「讓艦員遠離水雷區」的緊急呼籲使得傳統的水下機器人轉變成為更精密的自主系統。   目前的研發線路之一就是要求反水雷軍力能夠在水雷搜索與處理之餘還能掃雷。實際上,廣泛分布的、並不複雜的(水下或水面)水雷使海軍決策者開始重新考慮反水雷技術,重新啟用以往的掃雷方法,不過採用了新的方案,即無人平臺。
  • 這艘戰艦是珍珠港事件罪魁,兩枚核彈才炸沉它,竟因此成美軍救星
    且隨著新型91式穿甲彈的配備,長門級的火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二戰前,長門號和陸奧號與英國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以及美國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並稱為當年世界海軍七巨頭,而且長門號自1920年服役後,一直擔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直到1941年大和號服役。但和一直因保密而十分神秘的大和號不同,長門號多年中一直被日本視為國民偶像而人氣極高。
  • 美麗水世界水雷區在哪 水雷區地點說明
    導 讀 美麗水世界水雷區在哪 水雷區地點說明,遊戲裡的水雷區有很多的鑽石、鈾礦、鉛、石灰巖以及玄武巖等資源供玩家收集但玩家不清楚水雷區位置。
  • 據美媒報導,中國的「水下滑翔機」被他國漁民打撈
    12月2日,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的消息稱,印度尼西亞漁民在塞拉亞群島附近海域打撈到「可能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戰爭地帶》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UUV在東南亞一帶的活動「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 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始終保持伏擊姿態,美軍脫帽致敬
    當美軍到達水門橋的時候,遠遠看見橋上有人,於是就急忙擺出防守陣勢。但是過了好一會兒,美軍發現橋上的人完全沒有動靜。感覺不太對勁的美軍就派出了一支小隊前往橋上查看。結果帶回來的消息是:橋上確實有人,但是這些人都已經被凍成了冰雕。也就是說中國派出的負責駐守水門橋的125名士兵都因為天氣太過寒冷而被凍成了冰雕。
  • 美日進行「水雷戰」演習,在敏感海域,美國這次演習是何打算?
    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發布的消息,從11月20號開始,美國海軍將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日本西南海岸附近開展為期四天的「水雷戰」演習。演習位置設在日向灘海域,參演的日軍包括19艘艦艇,參演的美軍則包括來自第七防雷中隊、愛國者號掃雷艦、第14直升機防雷中隊等,人員大約共120人。美國在這一敏感海域演練掃雷其背後到底在做什麼打算?
  • 水下無人機來襲--既能飛行也能潛水!【視頻】
    更令人叫絕的是,這種無人機還可以發現水雷,從而幫助解決了海軍最頭疼的一個問題。也許,一種兼具飛行和潛水功能的無人機不久可以幫助美國海軍實施搜索和救援任務,甚至是鎖定深海水雷的位置。美國羅格斯大學最近獲得了海軍研究中心(Office of Naval Research)61.8萬美元的資助,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既能在空中飛行又可以在水下活動的「兩棲無人機」。
  • 天津大學參與研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萬米級水下滑翔機...
    此次再創紀錄的是「海燕」譜系中的「海燕-X」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下開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是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和天津大學共同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7月16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
  • 2萬噸級核彈在水下引爆!11艘軍艦瞬間沉沒,200萬噸海水卷向空中
    資料顯示,核爆炸的環境有多樣性,比如大氣層爆炸、地面核爆以及水下核爆。1961年,在新地島,蘇聯曾試驗過在大氣層爆炸「核彈之王」。當時,一架圖-95V戰略轟炸機掛載著一顆5000萬噸當量的A602EN氫彈緩緩升空。在上升到11000米時,用特製傘具將這枚「伊萬」炸彈投下,隨後,掛載機和研究人員立馬進入掩體觀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