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王巖 通訊員 王超 袁巍然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2020營商環境「深化年」總體工作部署,深入推進服務品牌創建工作,在去年五星級服務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發展能力,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力爭以優異的成績蟬聯五星級服務品牌。
▲堅持以服務企業發展為中心,品牌內涵和品牌理念日趨深入人心
品牌建設由「零距離」向「雙提升」深入。以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增強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目標,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開展「服務企業直通車」「人社系統行風建設」「人社信息化建設」「雙百行動計劃」等主題活動,打通人社服務「最後一公裡」。品牌制度保障進一步完善。先後出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0營商環境深化年」工作要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社直通車、服務雙提升」服務品牌優化提升方案》等文件。品牌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構建「多渠道」投訴舉報監督體系,方便辦事企業和群眾現場投訴。
品牌特色日益凸顯。聚焦企業發展難題,通過建立「線上+線下」包掛服務機制,服務企業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滿意率和認可度不斷提升。深入開展「服務企業直通車」活動。變過去的「坐等上門」為「主動敲門」,按月深入企業,上門答疑解憂,真正實現了與企業之間「零距離」,目前服務企業超過300餘家,幫助企業解決各類難題超過400條。常態化舉辦「人社惠企政策培訓班」。先後分專題開設了5期「人社惠企政策培訓班」,通過「政策+案例」的形式對企業進行集中培訓,參培人員超過1500人次,2.94萬人在線收看,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
品牌推廣日漸增強。全力營造品牌創建氛圍。通過放置服務品牌宣傳折頁、LED顯示屏、易拉寶等形式向企業和群眾進行品牌宣傳。依託媒介推廣創新做法。全年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對市人社局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和服務品牌創新舉措報導累計超過80餘篇。中國改革報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 打造一流人社服務》為題,對該局營商環境建設及品牌創建工作進行了報導;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徐州:戰「疫」與發展,同戰同決勝》一文,對該局疫情期間創新舉措服務企業用工進行了報導。交匯點新聞、徐州日報、都市晨報也多次關注和報導該局品牌創建做法。
▲堅持以破解企業難題為方向,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不斷創新完善
保就業工作紮實開展。疫情期間,市人社局快速響應、主動作為,在全省率先採取了一系列非常之舉、創新之策,心系企業共抗疫情。率先落實「援企穩崗」政策,發放進度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實施「社保減免」政策,為全市3.51萬家企業減免社保費41.26億元。率先開展「回鄉就業」服務。疫情初期,針對82萬回鄉過節的在外務工人員無法及時返崗情況,市人社局創造性開展「回鄉就業直通車」活動,四級人社幹部到村入戶採集求職信息,精準推送給缺工企業。8月底,又建成覆蓋全市的農村勞動力實名制資料庫,對326.29萬名勞動力實施動態管理。國務院大督查江蘇督查組對徐州保就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專題推介徐州經驗做法,省人社廳主要領導籤批通報表揚。
人才工作全面活躍。加大人才招引和培育,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厚植優勢、積蓄力量。建成全市「最全要素」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市委書記周鐵根出席揭牌儀式並講話。開展全省「最具活力」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深入落實《徐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制定完善12個配套文件。目前,已開展培訓19萬人次,完成年度任務146.2%。創造全國「最快速度」人才服務。開發了人才服務「一網通辦」系統,大學生等人才申請補貼當日秒批、次日領卡、7個工作日公示、最快10個工作日可領到補貼資金。目前,已發放各類英才卡1447張,發放人才資金1251.38萬元。
社會保障能力全面增強。精準推動全民參保登記。建立全民參保登記資料庫,摸清參保底數,通過「多證合一」社保登記、稅費比對徵繳,精準開展擴面,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群達到645.24萬人。穩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達到2883元/月,位列全省第三。聚力突破被徵地農民保障難題。將2013年以來22.15萬名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代繳社保費或發放養老補助金;新增徵地項目一律剛性入保,努力使被徵地農民當期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堅持以作風行風建設為目標,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持續強化提升
「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建成人社服務「綜合櫃員制」。在全省率先組建市級人社公共服務平臺,實現52項人社服務業務「一門辦理、一窗通辦」、退休人員待遇核定等101項業務下沉基層辦理、128項業務網上辦理,真正做到「一窗辦、就近辦、網上辦」。穩步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編列「打包一件事」任務清單,將就業、社保等52項服務事項進行內部優化關聯,實行打包聯辦,平均提速達90.09%,部分事項提速達100%。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在人社領域全面實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今年以來,累計辦理工傷類告知承諾1769件、待遇類告知承諾165件、人事考試類告知承諾85950人次。
作風行風建設不斷走向深入。開展系統「服務之星」評選活動。面向基層、面向窗口、面向一線,在全系統選樹15名「服務之星」,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練兵技能比武活動。以「以學促練、以練促用」為目標,在全市人社系統實現「市縣鎮村四級人社服務機構」和「各類人社工作人員」兩個「全覆蓋」,參加比賽人數超過5000人。建立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由「我說好」向「群眾說好」轉變,建立「線上+線下」評價制度,依託大數據分析,精準發現人社部門在服務方面的短板弱項,補齊工作短板。持續開展系統明察暗訪活動。聘請第三方不定期對全市人社系統開展明察暗訪工作,形成持續高壓態勢。
自身隊伍建設亮點紛呈。持續開展人社幹部業務能力提升工程。繼續組織全局中層以上幹部和縣區人社局長,在人社部能建中心舉辦為期一周的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活動。舉辦「法治大講堂」,組織全局中層以上幹部及執法人員系統學習《民法典》。聚焦專項領域,組織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風險防控、紀檢委員素質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繼續開展窗口流動紅旗評選活動。每季度對服務窗口進行評選表彰,自活動開展以來,已對窗口單位開展了7次評選授旗。設立人社光榮榜。對全市人社系統湧現出的一批長期堅守、勤勉好學、兢兢業業的幹部職工及其先進事跡進行宣傳表彰,充分調動人社系統全體幹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