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濟南市人社局堅決貫徹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全力打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充分發揮「智慧人社」系統優勢,大力推行「不見面」服務。
不見面 也能辦
春節後上班伊始,編制濟南人社公共服務線上經辦服務指南,梳理推出158項「不見面、線上辦」經辦業務目錄和公共服務業務諮詢電話,通過人社業務系統、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推送給參保單位和群眾。市人社部門經辦窗口全面推行「網上服務」「自助服務」「幫辦代辦服務」等新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人群聚集傳播風險,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人社服務兩手抓、兩不誤。
截至2月底,通過「不見面」方式辦理人社公共服務147萬人次,其中,通過市人社局網站諮詢辦理業務41萬人次,手機APP諮詢辦理47萬人次,微信(支付寶、網銀)辦理6.4萬人次;通過人社業務電話諮詢辦理51.6萬人次,通過12345市民熱線辦理8300多件。
疫情防控「不鬆懈」
1月27日,濟南市人社局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5個小組,建立起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的疫情防控組織體系。局黨組成員多次到局管單位和區縣人社部門督導檢查防疫工作,到社區看望慰問下沉到一線的黨員幹部。
自發組織全局黨員幹部為疫情防控捐款61.8萬元。組織人社系統黨員幹部下沉到全市30個社區60個防控崗位增援,全力協助配合社區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組織「促防疫促就業送政策送溫暖」活動,局領導帶隊走訪36家企業,將政策彙編成冊送到企業手中,了解企業需求,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梳理企業需求清單50項,逐一明確責任處室單位,確保逐一解決到位。
在這次戰「疫」中,全體人社幹部職工同心同德、眾志成城,體現了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
就業招聘「不打烊」
「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就業招聘活動全部由線下改為線上,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依託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濟南公共求職招聘網、齊魯壹點APP、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免費發布招聘信息、投遞簡歷。截至目前,共舉辦網絡招聘會117場,招聘企業數6436家,用工崗位數14.4萬個。
對外發布《就業創業十項「硬核」服務措施防控疫情保障民生--不見面服務》,引導勞動者藉助電子郵件、快遞等多種傳遞形式,可進行求職招聘、就失業登記及創業補貼等10項就業創業高頻業務事項不見面辦理。
充分利用各類線上培訓平臺,鼓勵引導勞動者參加線上培訓,免費向勞動者提供更多職業技能培訓教學資源,按規定及時給予培訓補貼。
社保業務「舒心辦」
對符合條件、承擔疫情防護物資及藥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優先落實穩崗返還政策。自2月20日濟南市穩崗返還申報工作啟動以來,已審核公示八批企業,惠及企業1.4萬家,返還資金1.6億元,穩定就業崗位50多萬個。
梳理58項「不見面」線上服務指南,倡導社保業務「全程網辦、自助辦、掌上辦、電話辦、郵寄辦」。
梳理並公布了社保業務幫辦代辦人員信息,對防疫一線工傷職工開通工傷待遇審核支付網辦綠色通道。
對疫情防控期間無法按時申請退休、申領待遇的參保單位和個人,自今年1月起,退休待遇一律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符合退休條件的次月予以補發。
人才服務「不斷線」
梳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服務、高層次人才引進服務、專家博士後相關服務等28項網辦業務。引導辦事群眾通過中國濟南人才網、濟南人才APP、濟南人才微信號辦理相關業務。截至目前,線上辦理業務達1117件。
將名校行線下引才轉為線上活動,重點對接了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駐濟高校,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首都重點高校,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等全國 6大片區86所知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通過製作H5連結,將濟南市雙創19條中的主要人才政策、企業簡介、報名單位崗位需求推送到各高校網站、微信客戶端。
徵集全市十大千億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通過廣泛發動區縣、園區積極對接全市企事業單位,目前線上報名單位已達507家,徵集崗位需求2506個,齊魯壹點點擊閱讀量已超過18萬人次,線上投遞簡歷1328份。
勞動維權「不打折」
為妥善處理好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引導當事人通過電話調解、在線調解等非接觸即時溝通方式及時化解糾紛,減少當事人往返和聚集次數。
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當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因受疫情影響導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難以按法定時限審理案件的,相應順延審理期限。
加強服務指導和監測處置工作,加強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勞動用工指導和服務,加大勞動關係風險預測預警力度,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向社會公布勞動維權網上辦理途徑和勞動維權熱線受理電話,指定舉報投訴中心統一受理,按照工作流程和管轄範圍進行處理和分配。對確有必要現場維權的,嚴格按照接待流程和防疫要求做好受理工作,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勞動者維權線上線下渠道順暢。
設立企業復工勞動關係協調工作專班,對於企業復工復產中產生的涉及勞動關係的問題嚴格依據通知要求和省內企業延遲復工勞動關係政策做好答覆、解釋和協調工作。
(濟南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