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今年中國降雨量比常年明顯偏多。中央氣象臺8日對外公布,6月以來,中國長江中下遊流域四省(市)累計降雨量突破歷史記錄,為1961年來最高。
華北將迎來大範圍降水
綜合中新社、中國氣象網報導,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萬平方公裡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
7月8日,浙江杭州建德,洪水淹過民房一樓。(圖片來源:中新社)
1/6國土雨量超200毫米,如此雨量被中國氣象網形容為「潑水」。
氣象監測統計顯示,6月1日至7月7日,安徽、湖北、浙江、重慶4省(市)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
以湖北省為例,如果把降雨換算成體積水,約為530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太湖,0.5個青海湖。
中央氣象臺8日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南方強降雨帶將逐步南壓,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未來三天,華北地區也將有一次較大範圍降水過程。
3月已有預測
3月29日的一份科學報告指出,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又來了,中國已經正式進入「汛期」。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汛期時間為3月28日(已經開始),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4天(汛期提前4天開始)。
根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其實在3月份之中,我國已經出現了部分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的情況,所以入汛的提前進入也是屬於正常的,因為降雨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個標準。根據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在3月下旬的短短時間之中,南方已經經歷兩次強降雨過程。
3月,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田以堂也給出提前預警:今年有可能發生「大洪水」。
今年長江中下遊降雨為何偏多?
談及今年長江中下遊累計降雨量為何偏多,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表示,2020年5月第4候南海夏季風爆發,較常年稍偏早,季節轉換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脊線位置偏北,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此外,2019年秋季開始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副高引導的水汽向長江中下遊地區輸送明顯偏強;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攜帶的水汽經中南半島北部往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輸送也較強。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爆發偏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致使長江中下遊地區降雨明顯偏多。
氣象專家提醒,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湘贛浙一帶發生中小河流洪水、城鄉積澇和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高,請公眾儘量避開強降雨時段外出。
(編輯: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