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2021-01-20 網易新聞

今年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此外,中國氣象局組織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從多角度詳解近期南方強降雨之兇猛。

1、今年汛情呈現哪些特點?

主要體現在降雨集中、洪水集中等四方面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今年汛情特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降雨集中。6月份以來,強降雨都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尤其在江西婺源,降雨量達1966毫米。「北京年平均降雨量是630毫米,婺源這一個點6月以來已經下了北京三年的雨量。」

洪水集中。今年6月以來,珠江的西江、北江以及黃河上遊、長江和太湖都發生了1號洪水,全國有433條河流超警,佔了今年以來的96%。433條河流中,南方有422條,除了黃河等流域的幾條以外,其他都在南方。時間上主要集中於6月以來,空間上大多數在南方。

長江和太湖洪水並發。目前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全線超警,中間洞庭湖還出現過超保洪水,太湖現在也出現超警,水位接近4.45米,根據預報還將持續上漲,甚至可能超過4.65米,4.65米是太湖的保證水位。

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中小河流中有397條超警,其中有100條超保,比例很高,還有27條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2、強降雨導致災情如何?

全國27省(區、市)3789萬人次受災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目前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後發生1號洪水。目前,長江幹流監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和太湖水位仍處於超警狀態。其餘大江大河水勢平穩。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介紹,今年我國降雨總量大,局部強度大。6月以來國內有27省(區、市)3789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

據7月12日全國水情信息顯示,長江幹流的10個水文站水位超警,鄱陽湖、洞庭湖水位超警。江西最主要水域、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各水文站全線超警,至少有鄱陽湖康山站、星子站、棠蔭站、饒河鄱陽站四個水文站出現超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在太湖流域,截至12日,太湖水位連續第15天超過警戒水位。

3、未來幾天汛情如何?

14至16日長江流域再現大範圍強降雨

據中央氣象臺7月13日下午消息,7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川渝陝鄂豫皖蘇浙滬等地將暴雨如注。

6月中旬後接連出現的5次強降雨過程,均集中於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7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強降雨落區與前期重疊度高。四川盆地東北部和南部、重慶北部、陝西東南部、湖北東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

6月1日至7月13日,長江流域中下遊幹流流域大部面雨量大於500毫米,漢口至九江流域面雨量超過800毫米,超過1998年同期。預計7月14至16日,長江中下遊幹流大部面雨量達50~100毫米,長江上遊幹流宜賓至宜昌段面雨量達40~60毫米。

4、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並超過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資料以來同期最多。

葉建春介紹,目前鄱陽湖的部分站點水位超過1998年,長江中下遊幹流主要控制站點的水位低於1998年。

鄭國光說,當前雨情不能簡單地與1998年相比。1998年雨帶北抬之後又回到長江中下遊,一直延續到8月下旬,持續時間非常長,長江大堤長期被水浸泡,搶險力度很大。現在國內防洪調度能力遠比1998年強,國家防總在指揮調度方面的機制也逐步完善,所以和1998年相比,現在我國防洪搶險的能力更強。從氣象角度看,目前出現與1998年相似的持續兩個月集中降水的可能性不大。

翟建青說,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等特點。

5、鄱陽湖水位突破極值如何應對?

1000名消防救援指戰員支援鄱陽湖等重點區域抗洪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針對當前嚴峻的防汛形勢,國家防總決定增派6個部級工作組,由公安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等部委負責同志帶隊,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重慶等7個重點地區指導檢查防汛救災工作。

針對江西省境內鄱陽湖嚴峻汛情,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鄰近地區1000名抗洪搶險、水域救援、地質災害救援等專業消防救援指戰員,迅速集結支援鄱陽湖等重點區域抗洪。

鄭國光說,截至12日,江西全省投入抗洪搶險的隊伍人力達7.05萬人,平均每公裡堤防巡查人數29人。

6、下階段抗洪重點是什麼?

繼續做好南方河流防汛

葉建春介紹,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關鍵期。預計黃河中遊、海河南系、松花江遼河、長江、淮河、太湖等流域都有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長江和太湖現在水位已經比較高,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預計後期雨帶將北抬,北方河流可能會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因此,下一步在繼續做好南方河流防汛的同時,要加強北方地區的防汛準備。

北方地區同樣要盯著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北方這些流域多年未發生洪水,防汛的意識和工程的能力都相對偏低、偏弱,因此,北方需要盯得更緊。」葉建春說。

7、近期南方暴雨有多強?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多雨中心位於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資料)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8、南方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

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大氣環流形勢有關

6月以來,南方地區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不僅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

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

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體來說,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9、持續強降水是異常氣候作怪嗎?

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原因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氣候似乎越來越反常,此次持續強降水背後是異常氣候在作怪嗎?

王永光介紹,引發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隻「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區梅雨比往年偏早7天,而梅雨「主戰場」——長江中下遊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原來,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並且6月中上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

此外,這隻「怪獸」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

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10、雨帶移動減輕防汛壓力?

長江流域防汛壓力並不會減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抬。

短暫間歇期之後,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帶又將南落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馬學款提醒說,這與4日至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並不會減輕,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

11、極端氣候事件會更多?

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未來會增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21世紀全球部分地區的高溫和暴雨事件將趨多,乾旱程度將加劇,威脅各國糧食、水資源和能源安全。

黃磊介紹,雖然目前很難將單獨一次天氣氣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歸因於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

事實上,在全球變暖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發生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

氣候模式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全球範圍內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將顯著增加,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因此,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和環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數說

4206平方公裡

中國氣象局昨日消息,受持續強降水和上遊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迅速增大。衛星監測顯示,7月8日18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

185座

記者昨日從江西省防汛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截至7月12日晚間,鄱陽湖區185座排澇設施單退圩堤(低水位時可用做農業,高水位時可蓄洪),已有153座進洪,剩下的32座單退圩堤也在昨日全部啟用,開閘分蓄洪水,經分析可降低湖區水位25-30釐米。

2278人

國家防總明確地方各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2278人並向社會公開。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長江流域降雨有多"暴力" 這裡一天下了北京一年的雨
    自6月1日入汛以來,我國長江流域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平均降水量已經超過1998年同期。接下來,中國天氣網就用一組數字,來盤點一下入汛以來長江流域降雨有多「暴力」。  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 江西局地一天降水量超北京一年  今年6月1日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分別為6月2日-9日、6月11日-14日、6月15日-17日、6月20日-25日、6月26日-7月2日、7月4日至今。  6月1日-7月7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46.9毫米,已經超過1998年的331.9毫米,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莒南今年雨到底有多大?平均降雨量1389毫米
    截止汛期結束,全省平均降雨量765.7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近三成,列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第6位,為2003年以來最大。今年汛期主要特點:一是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從時間上看,前期降雨平緩,8月份降雨集中,月內全省平均降雨量達306.6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1倍,佔汛期總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從區域上看,淮河流域特別是沂沭河流域降雨明顯偏多。
  • 中國6至8月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偏多15% 僅次於1998年
    中新社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2日對外表示,今年6至8月中國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偏多15%,僅次於1998年。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9月新聞發布會上,王志華表示,6月至8月,中國平均降水量373毫米,較常年同期(325毫米)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僅次於1998年(397毫米)。甘肅、四川、湖北、安徽夏季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江蘇、陝西、上海為次多,重慶為第三多。
  • 府澴河童家湖站退出保證水位,未來10天我市中小河流仍有較大洪水...
    18日,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水文局通報武漢中小河流水情趨勢分析:預計未來10天,受長江高水位頂託影響,我市中小河流繼續維持高水位運行,當流域有強降雨發生,部分中小河流仍有可能面臨較大洪水。7月16日2時至20時,武漢市北部及流域上遊發生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雨過程,舉水流域平均降雨量71毫米、倒水流域平均降雨量81毫米、灄水流域平均降水量102毫米、府澴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30毫米,局部超過200毫米。受強降雨影響,我市中小河流舉水、倒水、灄水及府澴河均發生一次洪水過程。
  • 1/6中國泡在水裡 南方四省降雨量為59年來最高
    中央氣象臺8日對外公布,6月以來,中國長江中下遊流域四省(市)累計降雨量突破歷史記錄,為1961年來最高。(圖片來源:中新社)1/6國土雨量超200毫米,如此雨量被中國氣象網形容為「潑水」。 氣象監測統計顯示,6月1日至7月7日,安徽、湖北、浙江、重慶4省(市)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
  • 最新長江流域汛情地圖 太湖等地雨勢加強防汛壓力不減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長江中下遊降水有所緩和,前期連續上漲的水位終於開始緩退。不過,未來三天(15日至17日),長江中下遊雨勢較強,防汛壓力仍然不小。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中國氣象局:未來10天長江上遊地區維持強降雨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中新網7月15日電 「15日至16日長江中下遊地區仍將有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上遊地區未來10天強降雨維持,疊加效應明顯、致災風險很高,需繼續做好當前長江、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防汛工作。」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15日表示。
  • 2020長江汛情最新天氣預報 未來10天台風生成可能性較小
    7月12日—13日,長江中下遊幹流蓮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水位相繼出峰。洪峰水位超警幅度為1.47—2.99米,其中洞庭湖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0.03米。14日18時,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超警0.12—2.76米,太湖平均水位4.44米,超警0.64米。
  • 長江流域防汛難點在哪?未來汛情走勢如何?
    未來汛情走勢如何?——專家解讀長江流域防汛形勢新華社記者魏玉坤長江流域降雨仍在繼續,防汛形勢依然緊張。針對長江流域防汛難點、未來汛情走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日前進行了分析解讀。長江流域防汛形勢如何?王浩介紹,截至目前,長江中下遊流域今年汛期降雨量達49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4.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從降水範圍看,1998年長江流域為全流域暴雨,今年強降雨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及沿江區域,較1998年降水範圍小。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帶你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截至14日 江西省水文局已連續第6天發布洪水紅色預警當前鄱陽湖湖區已出峰緩退目前水位仍超警戒3.45米修河永修河段已出峰迴落目前水位仍超警戒3.01米……新一輪強降雨今夜開始加強防汛依然不能放鬆警惕一圖了解長江中下遊汛情情況▼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提醒,本輪降雨過程主雨帶重新回到長江流域
  • 甘肅長江水系8月降雨量創新極值 流域周邊遭歷史最大降水
    8月1日至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甘肅省範圍內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圖為甘肅隴南市文縣受災情況。(資料圖) 甘肅省氣象局供圖中新網蘭州8月27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入汛以來,甘肅頻遭大範圍強降水襲擊,尤其是以被稱為「隴上江南」的隴南為主的長江水系降水量尤為猛烈。據甘肅省氣象局最新統計,8月以來,甘肅長江水系(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流域周邊亦遭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
  • 已超1998年!又一輪強降雨來襲
    到7月9日,共發生七輪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月8日至10日、11日至15日、17日至18日、20日至23日、26日至29日、7月1日至3日、7月3日至9日。全省累計面平均雨量為492.8毫米,比多年平均梅雨總量(250毫米)偏多97%,比多年同期降雨量偏多1.5倍。
  • 長江流域降雨60年來最多,水利建設迎來1.29萬億投資
    6月以來,中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中央氣象臺專家13日接受採訪表示,6月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到近60年來最多。今年下了多少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從6月2日至7月1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由此可見近期南方的暴雨之強」。
  • 長江流域暴雨是否強於1998年?北極高溫與南方暴雨是否有關?中國...
    但未來長江上遊仍有強降水過程,相關圩堤仍面臨較大壓力。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6月以來(截至7月14日)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資料)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焦點1:長江流域暴雨是否強於1998年?
  • 回首11月天氣 廣西平均降雨量破歷史同期1982年極值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11月廣西天氣舞臺,印象最深莫過於雨,據廣西氣候中心統計,11月的平均降雨量破歷史同期極值,平均日照時數偏少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四位,其中有興安、靈川、5個縣中旬無日照。
  • 多地降雨量超200年一遇!接下來,湖南西部...
    雨情:多地降雨量超200年一遇據統計,7月7日12時至8日12時嶽陽縣新開鎮新開站24小時降雨319.5毫米,超200年一遇。6月6日21時至7日9時江華縣白芒營鎮車下站12小時降雨231.5毫米,超200年一遇。
  • 9月降雨頻繁 平均降雨量位於歷史同期第三
    湖南天氣十分應景,預計未來一周省內雨水偏多,在冷空氣和降水的影響下,氣溫偏低,天氣溼涼,秋意明顯。進入9月以來,湖南大部降雨頻繁,據資料統計,9月1日至2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44.4毫米,位居歷史同期第三高位。
  • 【全國天氣】長江流域強降雨持續 江南華南高溫開啟三伏天
    中國天氣網訊 預計今天(7月16日),安徽、湖北等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強降雨仍將持續,四川、重慶、陝西等地的降雨有所發展,局地有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