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漆楚良 特約通訊員 張平
9月29日,巴文化大型情景史詩劇《夢回巴國》將在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閃亮登場。
巴風土韻源遠流長,土家民俗風情獨具,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讓世界看見巴文化,通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宣漢的脫貧致富之花開得更豔麗。
打造扶貧景區提檔升級產業
靈官廟、狀元塔仿佛在訴說久遠的故事……來到巴山大峽谷峰頂——羅盤頂,只見這裡遊客摩肩接踵、人氣火爆。
幾年來,宣漢深入推進「旅遊+」「+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催生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鄉村休閒、康養度假、研學旅遊、夜間旅遊等多元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再掀旅遊熱潮。
該縣精心打造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拓展水舞燈光秀、篝火晚會等獨具魅力的夜旅項目,打造全國首個巴人印象博物館、全國首個縱向升降「懸掛式」體感觀眾席的大型演藝館、全國首臺巴文化大型情景史詩劇「三個全國巴文化品牌」,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嶺脊峰叢觀景平臺、中國最適宜的避暑康養勝地、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滑雪場、全國巴文化高地。
如今,宣漢巴山大峽谷已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升級、優化生產力的新載體。景區開園至今年 8 月 底 ,已 接 待 遊 客312.7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92億元,帶動片區102個貧困村、9.1萬貧困人口脫貧。
創新文旅產品拓展升級路徑
宣漢以文旅融合為引領的產業融合,催生許多新業態,也帶來許多發展機遇。
宣漢精心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文化產品,利用國家非遺「薅草鑼鼓」和省級非遺「土家餘門拳」等傳統文化元素編創風情歌舞。其中,《幸福生活抿抿甜》成功登上央視直通春晚舞臺;舞蹈《巴山女人》榮獲「一帶一路」2019 中泰文化藝術節金獎;歌曲《山路不只十八 彎》登 上 中 央 電 視 臺2018年文藝扶貧歌曲創作匯報會……形成特色旅遊商品體系。
當巴文化、紅軍文化等宣漢的特色文化「遇上」旅遊,新的經濟業態被催生,文化產業價值被重塑。宣漢開發桑樹坪狩獵場、紅豆杉崖壁棧道、喀斯特恆溫溫泉酒店等康養度假產品20餘類;利用萬畝中藥材基地雲木香、黃連、厚樸等藥材,開發藥浴、香囊、藥蜜等養生產品10餘類;開發巴山冷水魚、巴山藥膳、土家八大碗等菜品,並漸成獨特品牌……越來越多的產品被裝入遊客的「後備箱」。
一個個讓旅遊業持續「生金」的市場經驗巧妙「落子」,「吃、住、遊、購、娛」等旅遊要素充分「發酵」,不斷創新的文旅產品樂了遊客、富了百姓,成了宣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載體。